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疲劳学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797 页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2.5(7.5折) 定价  ¥11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疲劳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7733884
  • 条形码:9787507733884 ; 978-7-5077-338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疲劳学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集《黄帝内经》始至2006年古今中外抗疲劳研究与应用资料,揣参书籍200余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刻意精研,探微索契真要,并融汇30多年临床抗疲劳之经验,著成此书。 全书共分十一章六十五节。开篇在全面介绍祖国医学及国外医学对疲劳认识的发展史的同时,重点介绍了疲劳与中医未病及亚健康的关系,将疲劳按目前掌握的知识进行了定义、分类,明确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其后又用较大篇幅介绍了我国传统抗疲劳中药99种,以及汉代至民国时期诸多医家临床行之有效的抗疲劳方剂1080首,并介绍了针刺、穴位火罐、红光疗法等行之有效的抗疲劳外治疗法46种,还列举了作者近20年来治疗各种类型疲劳的临床体会。为了全面表述疲劳学的完整内容,作者还依据医学哲学理论及近代科学前沿理论,在疲劳的预测,疲劳病因、病机、病势、发展层次,社会、人类自身对疲劳发生过程的影响,以及疲劳为什么是病证,其结论有何科学依据等方面进行比较深入地理论探讨和初步结论。以期使当今危害人体健康长寿,并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疲劳症候,从已知为病弊却玄微不明言的境界中解脱出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疲劳学 内容简介

《疲劳学》是我国**部全面表述了“疲劳学”完整内容的专著。本书共分十一章六十五节。首先全面介绍了中外医学对疲劳认识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疲劳与中医未病及亚健康的关系,对疲劳进行了定义与分类,明确了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其次介绍了我国传统中医抗疲劳中药99种,介绍了汉代至民国时期诸多医家在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抗疲劳方剂1080首;*后还介绍了针刺、穴位火罐、红光疗法等行之有效的抗疲劳外治疗法46种。

疲劳学 目录

**章 概论 **节 疲劳的概念 第二节 疲劳的分类 一、疲劳常用分类 二、本书的疲劳分类 第三节 对疲劳的认识简史 一、中国古代文献对疲劳的认识 二、中国传统医学对疲劳的认识 三、现代中医学对疲劳的认识 四、现代医学对疲劳的认识 第二章 疲劳与“未病”、“亚健康” **节 疲劳与“未病” 一、中医对“未病”的认识 二、“未病”的分类 三、未病理论的临床价值 四、疲劳与“未病”的关系 第二节 疲劳与“亚健康” 一、中医对“亚健康”认识 二、“亚健康”的中医证型 三、疲劳与“亚健康”的关系 第三章 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节 生理性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二节 症候性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三节 疾病性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四节 生产作业性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节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六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 二、我国中医学对CFS的诊断认识 三、CFS的检测方法 四、慢性疲劳的鉴别诊断 第七节 脑疲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八节 过劳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四章 抗疲劳中药介绍 **节 抗疲劳中药的选择 一、抗疲劳药物分类 二、抗疲劳药物功用解析 第二节 抗疲劳常用中药介绍 001 丁香 002 八角茴香 003 刀豆 004 人参 005 干姜 006 大枣 007 山药 008 山茱萸 009 女贞子 …… 第五章 中国古医籍中抗疲劳的方剂介绍 第六章 抗疲劳的外法疗法介绍 第七章 各种类型疲劳病症的中医治疗 第八章 相关抗疲劳药物的动物实验方法简介 第九章 与疲劳相关的常见疾病介绍 第十章 目前国内外对疲劳的专题研究介绍 第十一章 疲劳的相关理论介绍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疲劳学 作者简介

李乃民,男,67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普通外科、肝胆外科中心主任医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文职少将军衔。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医学生物特征辨识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和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针灸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和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足反射学会名誉理事长、哈尔滨医药学会理事、《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及《哈尔滨医药》编委。 李乃民早年学习中医,后来又系统学习西医。1962年从西医院校毕业后,开始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疑难杂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1968年,在率领医疗队医治聋哑病时,发现了肾、脑疲劳对人体听力的影响。 1970年至1978年,曾两次受我国政府派遣,在东欧阿尔巴尼亚及中东地区科威特等国家从事中医教学和治疗疑难杂病工作。在此期间,在临床运用中医学的内治和外治疗法,治疗了大批心、肾、肝、脾等脏腑疲劳患者,积累了诊断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和现今所谓的“亚健康”等疲劳病证的临床经验。之后,在数十年的中西医结合医疗实践中,始终结合临床,潜心研究疲劳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症候、诊断、治疗等相关学术理论并获得大量的临床经验。为了在这一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从1995年开始,注意汲取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现代抗疲劳研究经验,并对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始,至民国前,我国历代抗疲劳名医专著进行了系统研究,前后共揣参书籍200余卷,得方千余首,并结合自身及师承经验,设计出5个治疗心、肝、脾、肾、肺等脏腑疲劳的中药方剂,经两千余例疲劳病人的临床治疗,反复应用验证,获得了很好疗效。2004年,与北京军需装备研究所及贾丹兵院长合作,开展了应用中药抗疲劳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先后研制出抗疲劳1号和应急1号及“圣力强军宝”等抗疲劳中药制剂,在抗疲劳研究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20多年来,共获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全国、全军科技大会三等奖各1项,沈阳军区科技大会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近几年来,又与香港理工大学张大鹏教授合作,共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项目资助课题8项。曾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贾丹兵,女,52岁。1969年入伍,197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其后获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院长、主任药师,第二、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技术二级。担任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药学实践》编委、第五届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药学专业委员会成员、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药学专业常委、全军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药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军区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女医师协会副会长。 1979年毕业后,结合临床工作开始从事中药及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同事们共同研究开发的健脾灵、愈疡灵、灭囊灵等药物均获军内外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开始从事脑、脾及胃抗疲劳研究、缺血性损伤心肌线粒体肌酸激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磷酸肌酸对心肌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等。近十年来,承担全军科研基金课题——“高性能战斗机女飞行员生理心理选拔与训练耐力及抗疲劳”等系列研究。2003年起,开始从事红光抗疲劳研究,获得重要成果,并应用于部队。2006年,承担军队重大抗疲劳项目——“圣力强军宝”中药制剂研究,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十多年来,共获军内外科技进步奖33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撰写和出版了《药物知识问答》、《实用药物分析题解》、《儿童用药指南》等药学著作8本。发表学术论文、译文200余篇。 曾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6次。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国家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妇联等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第二届十大女杰”、“全国首届百名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并获吴阶平医学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和沈阳军区中青年科技人才奖励基金。还当选为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妇代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第十七次党代会代表,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