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中国小说的信仰叙事

当代中国小说的信仰叙事

作者:荆亚平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8.3(8.3折) 定价  ¥2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当代中国小说的信仰叙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7308867
  • 条形码:9787807308867 ; 978-7-80730-886-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代中国小说的信仰叙事 目录

序绪论**章 信仰与叙事**节 信仰叙事:可能与限度第二节 信仰叙事的三种形态第三节 作为“问题”的信仰叙事——兼谈研究重点与方法第二章 当代信仰叙事的文化逻辑**节 从思想启蒙到形上需求第二节 民间“宗教热”与书斋里的沉思第三节 从“宗教先锋”到“宗教主义小说写作”第三章 信仰叙事的意义生产**节 “就让我把道路走到尽头吧”第二节 “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一种解释”第三节 非此即彼,没有第三条路第四节 “福乐式受苦”:穿越苦难的路第四章 信仰叙事与先锋实验**节 “论述型小说”与跨文体实验第二节 神启性写作与叙述权力第三节 隐喻:信仰叙事的话语形式第五章 信仰叙事的伦理解读**节 信仰叙事伦理第二节 碰撞与规避:《晚霞》爱情故事的叙事伦理解析第三节 敞开与自由:《务虚笔记》的叙事伦理纬语第四节 伦理救渡与价值错位:一种人本主义反思第六章 审美与启示:诗与哲学之辩**节 “宗教的”与“审美的”:两种启示及其互渗第二节 神性写作与日常写作:两种审美观照下的文学实践第三节 当代启示录式写作的内在冲突结语信仰与中国小说的未来可能性余论神性写作:意义及其困境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展开全部

当代中国小说的信仰叙事 节选

《当代中国小说的信仰叙事》内容简介:当代小说中的信仰叙事同文学中的其他主题,比如苦难叙事、革命叙事、家族叙事一样,都属于主题叙事范畴,但在批评界,相对于其他主题研究的热闹和高潮迭起,信仰叙事研究则始终显得寂寥和低迷,这种状况直到新时期以来张承志、北村、史铁生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出现才有所改变。在他们的创作中,信仰不再仅仅作为独特的题材进入创作领域,而是因其关涉到人的本真生存、体现为人的灵魂转向的精神力量而进入作家的审美视域。这一对文学与信仰关系的新认识对中国文学整体维度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它突破了长久以来文学只有“国家、社会、历史”之维的单调局面,为文学指示出一个叩问神性,与超验世界对话的崭新维度。通过对张承志、北村、史铁生等部分作家和作品的研究,《当代中国小说的信仰叙事》主要集中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新时期中国小说与信仰存在着怎样一种关系?信仰是怎样进入小说叙事当中的?信仰叙事在打开与“神”对话的维度之后,在小说叙事和审美方面表现出怎样的独特性?这些经验能为未来小说发展提供什么样的可能性?这涉及到信仰叙事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信仰主题与小说叙事进程的关系、信仰叙事的叙事形态及其审美特点等等几个方面。与此同时,笔者还尝试从读者和批评的角度对信仰叙事小说进行叙事伦理解读,旨在发掘现代性伦理视野下信仰叙事的面貌,为更好的理解信仰叙事作品提供一条可能的途径。它们延续了“现代小说之父”鲁迅所开创的关注人的灵魂世界的小说叙事传统。这是《当代中国小说的信仰叙事》坚信的新时期以来信仰叙事小说应该得到普遍认同的*主要原因。

当代中国小说的信仰叙事 相关资料

第一章 信仰与叙事信仰是人类试图超越自己的现实有限性,获得某种具有永恒意义的一种终远目标设定以及追求这种目标的心理趋向。作为人类冲破世界,冲破时间和空问,追求永恒的强烈意向或者说一种精神行为,信仰来自于人类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而产生的强烈的“归一感”——试图在变幻和相对的世界中寻到一种永恒和绝对。人生来就陷于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之中,弗洛姆据此把生与死以及每个人都具有的人类全部潜能的无限性和个人实际实现潜能的有限性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称为“二律背反”。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形式,其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的独特与伟大就在于具有自主性和能动陛,总是力争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不断追求生命之外的某种东西,为高于自身生命的意义而生活,创造最有价值的自我。只要生命存在,人就不可能停止追求自我价值和意义的脚步,这是人存在之根基,是人性本然具有的内在动因,一切试图对人追求意义作出解答的思想体系和使人存在变得有意义的努力,都可以用一个共同的词来表示,即信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麦奎利指出,信仰就是“根植于我们人类生存的结构本身之中的东西”。信仰既然就是我们的存在,就是我们自身,就是“根植于我们人类生存的结构本身之中的东西”,就必然注定了它的语言存在方式和叙事存在方式,这种根基上的同源,注定了信仰与语言、信仰与文学的相遇,这从文学的最初形式——神话那里就已经开始。但是随着文学走出神话时代,特别是当理性逐渐成为人类一切行为的主宰时,信仰的地位旁落。在某些严峻的时刻,信仰甚至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禁忌。缺失信仰之维的文学叙事,见证的是人类生存结构的不完善。而对信仰进行言说,则既是人永不衰竭的渴望,又是对叙事可能性的一种考验。第一节 信仰叙事:可能与限度尽管人们试图给信仰出示某种确切的答案,但是有多少人回答这个问题,便会有多少种答案。由于无法解开人类生命世界中信仰的神秘面纱,对信仰的怀疑和否定,对信仰的渴慕和敬畏,便成为活跃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两股相伴始终的思潮。自理性高扬的时代以来,人类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使命。并自信只要拥有科学和理性这两件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便可以任意驱驰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实证和逻辑推理因此成为人的认知前提,只有可被认知的,才是存在的,这种思维方式伴随着人类文明向未知领域拓进的每一个阶段。但是,当似乎无所不能的理性遇到信仰的时候,却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理性既不能

当代中国小说的信仰叙事 作者简介

荆亚平,女,2005年获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浙江财经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小说、文学史教学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