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

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

作者:潘庆玉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读者评分:4.9分11条评论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2(6.8折) 定价  ¥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0676650
  • 条形码:9787540676650 ; 978-7-5406-7665-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 内容简介

简介
  《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教育新思维丛书

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 目录

引言
**章 课堂教学的另一种解读
**节 微妙的课堂
第二节 重新认识“基础”
第三节 北极考察的故事

第二章 语言与认知发展
**节 语言:思维的调节器
第二节 思维在语言中的二维投射
第三节 语言轨道上的思维发展
第四节 秘响旁通的认知系统

第三章 知识之源与课程之流
**节 知识观的发展与教育的变迁
第二节 源与流:知识与课程
第三节 新知识观对课程观的影响

第四章 理解与表现:学习过程的两翼
**节 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第二节 掀开缄默知识的盖头
第三节 儿童的*爱:故事与游戏

第五章 故事讲述式教学
**节 故事的形式力量
第二节 故事讲述式教学模式

第六章 游戏沉浸式教学
**节 游戏的形式力量
第二节 基本指导原则
第三节 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

第七章 富有想象力的认知工具
**节 发现认知工具
第二节 富有想象力的教育方法体系

第八章 变幻多端的教学设计工具
**节 创造教学支点
第二节 认知方式互动
第三节 深度沉浸学习
第四节 介入认知过程
第五节 认知体验还原
第六节 玩转认知魔方
第七节 穷尽知识细节
第八节 诉诸技术过程
第九节 情感情境嵌入

第九章 简单、平和、优雅:课堂教学的智慧
**节 逝去的课堂风景线
第二节 简单平和的心态
第三节 优雅超脱的文化魅力

第十章 富有想象力的考试命题设计
**节 标准化考试的涅槃
第二节 高考命题改革的探索
后记
展开全部

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 节选

《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内容简介:如何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方法来解放课堂的生命活力,激发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这是《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以富有想象力的认知工具理论为指导,《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对知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作出新的解释。为了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学习,《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介绍两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故事讲述式教学与游戏沉浸式教学,旨在借助这种全新的对话式教学模式,来激发和引导教师们设计出更多更灵活的富有创意的新模式。在介绍认知工具理论的基础上,《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为老师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工具,如:认知方式互动、深度沉浸学习、介入认知过程、认知体验还原、玩转认知魔方、穷尽知识细节、诉诸技术过程、情感情境嵌入等。这些工具关注的是如何在客观知识与主观心理之间架起一座富有想象力的桥梁。通过它,所有的知识与技能不再是冷漠静止的符号,而是人类理智曲折发展历程的精彩展示。*后,《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通过阐述“基本能力”测试的命题理念与实践,鼓励更多的人去探索富有想象力的考试命题设计问题。

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

潘庆玉,教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师从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首席教育科学家基兰·伊根教授学习教育哲学与课程理论。研究方向涉及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理论、高考制度与命题改革等领域。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报》等杂志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已出版多部学术著作。

商品评论(11条)
  • 主题:想象力在于人和人的学识(不是知识)

    课堂上的想象力首先在教师,可是我们寄希望于学生的爆发,有的南辕北辙。

    2015/12/4 19:45:39
    读者:sha***(购买过本书)
  • 主题:培养创造性的人需要创造性的教师

    解放课堂,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思想。

    2013/7/20 21:40:18
    读者:750***(购买过本书)
  • 主题:非常好的书,细读,精读,有参考价值!

    非常好的书,细读,精读,有参考价值!

    2013/4/9 9:59:50
    读者:xu.***(购买过本书)
  • 主题:理论性较强

    看了一部分,值得研读

    2013/1/4 10:35:16
    读者:jsa***(购买过本书)
  • 主题:读后感4

    … … … …
        以上只是点滴摘要了本书作者的一些教育观念和具有哲理性的教育思想,这些观念和思想为指导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活力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本书还介绍了两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故事讲述式教学与游戏沉寂式教学,旨在借助这种全新的对话式教学模式,来激发和引导教师们设计出更多更灵活的富有创意的新模式。在介绍认知工具理论的基础上本书还为老师们开发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变幻多端的教学设计工具,如:认知方式互动、深度沉浸学习、介入认知过程、认知体验还原、玩转认知魔方、穷尽知识细节、诉诸知识过程、情感情境嵌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并运用好这些工具,就会激活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而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原本生涩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情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到对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
        总之,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大势所趋之下,《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这一课题研究无疑给当前教育改革中所提倡的“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办学体制和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正如潘教授在书中所说:“我不敢保证我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是,它们至少是真诚的,经过了细致的考察,也拥有了足够的历史证据。而且,我认为,如果不是把创造性和真实性,而仅仅是把正确性作为教育研究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只能得出大而不当的“废话”理论。问题是我们从来都不缺少这种废话理论,我们需要的是废话之外的东西,哪怕这些东西看上去并不那么“正确”。还有,正确与否,只有时间和实践才能作出裁决,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个问题需要每一个人靠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作出最后的判断。如果你想赢得作出这个判断,那么就随我一起走进“富有想象力”的教学世界吧… …”
        

    2009/10/26 21:59:08
  • 主题:读后感3

    “无论科学、哲学与艺术,最后都要走向简单的美。尽管复杂理论重视世界的复杂性,但是这个理论本身却也是一种简单的智慧。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归于“复杂”,其实也是一种“简单”。教学作为一种自由的实践,最内在的精神也是“简单”两个字。
        “简单,首先是一种自由而从容的心态。“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源自于内心平和与简单;“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同样源自于心灵的淡静与宁静。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容而淡定的上课,这是当好老师的简单法则。”
        “课堂教学,应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少摆花架子,多点真东西。不能为了满足教学形式上的花里胡哨的需要而不顾内容上的内在要求。说白了,心态要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就接近教学的真实了。离开了真实,教育就是假把式。
        “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它源自一种深沉而坚定的信念,它是课堂教学智慧的生命线。我们应该回归简单与淡定,还课堂教学以自由空间。”
        “我为什么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是养成良好的认知方式的重要保证。换句话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富有想象力的有机方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学生就会以一种深度投入的方式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以单调机械的方式呈现知识,靠不断的重复来强化学生的学习,那么学生就会以机械的表层的方式理解知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喜欢提问题,对事物缺乏研究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已经机械化… …教学确实不能改变知识本身的结构和意义,但是,它可以决定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存在方式、检索速度及活跃状态。
         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学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并不是万能的。但是,即便是这些有限的作用也遭到了普遍的扭曲和忽视。我要强调指出,教学的方法必须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在很多时候却被各种传统的教条和陈腐的习惯限制了。我还要特别指出,教学是有高度技巧的,而且有些技巧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惊人的想象力。但是,这种技巧并不仅仅局限在我们所熟知的教学方法上,而是更深刻的体现在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设计工具上。”
        “不同的学科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的学科教学往往画地为牢,各扫门前雪,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障碍。”
        “由于教育教学中功利主义的长期盛行,简单平和的心态和优雅脱俗的气质对很多教师而言,可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这种功利主义给教育带来了什么后果?我总结了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与德行的分裂。… …知识是重要的,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是人生如果没有德行的引导,人就会在现实利欲场中迷失自己。知识与德行应当是合而为一的,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智慧,这是教育应当追求的人生最高价值。知识与德行之所以分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工具理性的东西占有很大的市场。因此,倡导智慧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超越精神。
         教育改革,应当关注怎样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教育获得理性探究的精神,再从理性精神上到德行的信仰。知识、探究、体验、情感、价值观、人生观应当是以一贯之的过程。惟其如此,我们培养人才不仅高分高能,而且还能具有良好的德行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是知识与生活的分裂。… …在科学教育的体制内,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脱离几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我们学生的意识里,知识世界是一个与现实世界没有多少关系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苦苦奋斗了十多年,只不过是为了将来在现实世界里找个饭碗,至于这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很少有人关注的。这种知识与生活脱节的教育,很容易把孩子们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一类人。思想狭隘固执、神情呆滞麻木、缺乏生活趣味和人文情趣,除了读书做题,几乎别无他技,这种状况值得我们反省。
         三是知识与实践的分裂。实践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从根本上说,知识来自于人类的实践及对实践的反思。然而在中小学中,具有知识探究性质的以学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是少之又少的。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也不是到田间工厂去参观,更不是到马路上去学习雷锋做好事。实践是学生认知世界的一种根本方式,是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探究精神、创造精神、合作意识的最好途径。因此,教育的场所不只是在教室,而且还包括整个世界,教室只是引领学生走向知识世界的一个窗口,要想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个世界,只站在窗口观望是不够的,还要引领他们亲自出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做一做… …”。
        

    2009/10/26 21:58:37
  • 主题:读后感2

    潘教授在《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本书不是一本师范院校的教育学教材,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纯”学术专著,更不想成为一本迎合目前流行的教学观念而编写的快餐式普及读物。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他拒绝了大部分主流教育学的陈腐观念,也批判了当代流行的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激进的教学思潮。他更愿意从教育教学的最基本问题谈起,而不是从抽象概念开始进行机械的理论推演;他更愿意与教师们展开真诚对话,而不是把自己扮演成一位全知全能的指导者。事实上,最近十几年来,随着教育理论的泛滥,一线教师早就对“理论”产生厌倦。因为几乎所有的教育理论基本上都会给老师许下一个又一个美好的诺言,给出一个有一个的成功案例作为榜样,但是,当教师们在课堂实施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几乎没有人会批评理论本身有什么缺陷,反而责怪老师多理论的理解或者教学能力有问题,所以才导致教学实践上的失败。我在这里并不是要否定理论的作用,而是想指出,如果一种理论不是激发和解放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而仅仅是为老师们提供成熟、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以供他们来模仿学习,那么,这种教学改革就很难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其生命也就枯萎了。教学确实需要理论上的指导,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套挂着名号的“成功”做法,更应该是一种激励和解放教师教学潜力的信念和精神。这些信念和精神从哪里来?只能从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最真实最真切的体验和洞察中来,而不是从空洞的概念中来。”不难看出,潘教授是以一种反思批判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指陈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一种互相尊重、互动对话的态度和方式与老师们进行平等的交流。通观全书,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如何解放教师课堂教学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一主题,渗透在字里行间,贯穿于全书的始终。
        随意翻开这部书的哪一个环节,那一句句绽放哲理之光的教育思想随时会跳跃在你的眼前,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发人深省。下面仅就其中的部分核心思想作以摘录,以期与大家共同分享:
        “如果人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经历的是反理性、反知识的、反人性的过程,那么,这些暂时得到的知识不仅不会增加人们对知识的自信,反而会从根本上引发对这些知识及其理性的精神怀疑。因此,我们应把对知识的信念建立在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和程序上。但不幸的是,教材中大量的知识是以结果的方式呈现的,知识生产的过程与方法被刻意地隐去了。结果是,今天的教育更容易使人丧失判断力,更容易使人盲从,更容易导致偏信。我认为,教育应从方法论的角度重建学生对知识的信念。这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基础”。… …我国在制定国家课程标准时,也广泛借鉴了国外的课程标准。差别在于,我们在设计与编写时,没有向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往往最终达不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教材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引领学生通向科学文化的路标”
        “我想,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念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什么控制着语文教师的思想?我认为,是“把语文教成数学”这样一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着语文教师的课堂态度。事实上,我们除了把语文教成数学,还曾经把语文教成政治、教成圣经、教成语录、教成八股。这些看不见的手是一种可怕的支配力量,它从根本上遮盖了语文课堂的微妙与深邃。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所存在的普遍偏见。”
        “现在各级各类课程实施标准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中的显学和热点,俨然教育的“标准时代”已经来临。标准的盛行,破坏了教学原生态的生命力与真实性,压制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导致了课堂教学从简朴无华的“真”走向无限“复杂”繁琐的“假”和“秀”。
        “教学,本就是一种心灵间最直接的对话和沟通,本不必制造那么多的蹩脚的标准、人为架设那么多的所谓“支架”与“锚”。直觉,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根本;简洁,是一切教学成功的必由之路;简单,是一切伟大真理的归宿。”
        
        

    2009/10/26 21:56:51
  • 主题: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读后

    济南良友文化传播公司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从日理万机的百忙中到北京市三十五中调研、听课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温总理的讲话中,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总理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极度关注,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忧虑,以及对教育现存问题的沉思。
        总理在讲话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总理的一席话,明确给我们指出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它包含三个层面的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办学体制和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这三者之中,观念更新具有基础性,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想和培养目标,突破来自科举时代和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唯书唯上、刻板划一、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文化,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等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形成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的共识(引自2009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承载的使命与责任是重大的。但是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由于教育体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毫无生机的课堂教学已无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越来越乏味,厌倦,影响学生的个性发挥和想象力的拓展。教师在看不到自己的教学成果后,或多或少地丧失了对自己执教的信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虽然课堂教学意识出现了很多较好的探索和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因课堂教学没有出现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理论作支撑,加之教育理论的泛滥与实践上的盲从,因而常常导致教学上的失败。
        庆幸的是,由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潘庆玉博士撰写的《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打破了这许久以来课堂教学的沉睡状态,如同久旱遇甘露一般,使人们看到了重生课堂教学的希望。本书所关注的核心是如何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来解放课堂的生命力,激发教师教学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富有想象力的认知工具理论为指导,对知识、课堂与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作出新的解释。他受自己恩师基兰.伊根教授认知工具教育理论的影响,结合我国当前现有的实际教育状况,融会贯通,提出了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主张。通观这部专著,既有中西合璧的精锐之思,又有古今融合的博约之论,教育思想之深邃,涉及知识范围之广,以及对中国民族文化承传的人文关怀等等,可谓是包罗万象。它好似一盏明灯,正在照亮当前教育的路标。
        

    2009/10/26 21:53:53
  • 主题:听潘庆玉教授课堂教学报告会有感

    今天享受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潘庆玉教授来我校做了一场关于课堂教学的报告。听后觉得受益匪浅,好的思想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沉淀,在这夜深人静之时,伴着一盏芳茗,开始了我的反思之旅。
         潘教授的报告用了大量的教学和生活的实例,文学的语言,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情怀,从四个方面去分析课堂教学。学识之渊博,思想之敏锐,语言之机智幽默让人欲罢不能。三个多小时的时间竟匆匆而过,丝毫不觉时间在流逝。每一个知识和思想的点出总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大有佛祖拈花而伽叶微笑的会意之感。
         首先:对潘教授的报告整理如下:
         潘教授首先提出,当前的教育频繁的改革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当改革成为了常态,那么教学必然成了非常态,而新课改的大环境中,课堂教学的问题已相当尖锐。在不计较教师个人素养与个人机智的前提下,潘教授从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当前课改的重心,应当依托现有的制度进行。
         二、教学研究的困惑,理论薄弱与实践上的盲从。
         三、返朴归真,抓住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
         四、富有想象力的教学,介绍课堂教学的几点方式方法。
        在第一个方面,潘教授提到,现在山东省教育厅长张志勇在做的改革是从制度的层面上去改革,这为课堂改革提供了一个平台,是第一步。而改革的重点则应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着困难,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形式主义严重,改革中提到对话教学,大家便一味的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去对话了,满足于形式,可是传统的教学是不能摒弃的,有一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去讲授。大家在这种形式中忘记了最初的教学目的,在形式上越跑越远。
        其次:谈谈个人感想。潘教授在整个的报告过程中,有一个词频频使用,那就是人文情怀,师德感召。……
         最后:对于潘教授提到的一些知识,有很多我也很感兴趣,有一些是他没有提到的,现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绘画……
         黄金分割……
         奥运会……
        

    2009/10/22 20:42:50
  • 主题:潘庆玉教授课堂教学报告会

    孟惠玲
         2009年7月18日 16:15
         7月15日上午,我校邀请了山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潘庆玉教授来我校做关于课堂教学的报告会,潘教授看起来非常年轻,但是听了他的讲座体会颇深。
        他讲的很好,讲课堂教学不要过于注重形式,一些形式离题太远,无实际意义。他举了一个例子,听了一节课《窗子》,学生喊起立的时候老师没接着让学生坐下,而是让学生一起往窗外看,学生都有点莫名其妙,都往外看,看了一会儿,让学生坐下。然后这个老师就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回答:我看到一辆大货车开过去了。有的学生回答:我看到两个学生上厕所了。有的说:我看到有个女学生在化妆。但是这样切入题离文章的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只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徒劳的浪费了时间,和文章的寓意毫无关联。
         课堂上也不要由于小小的意外忘记了教学的主要目的。他讲了一个老师讲《乌鸦喝水》时,由于小小的演示瓶子放石子问题差点就忘记了整堂课该干什么。 由于老师的自身理解问题而产生的问题,讲《我的叔叔于勒》时,有一句话:“你可把我们想死了。”而质疑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我们可把你想死了。” 殊不知,正是这句不正常语序的话句才更是文学语言,才更能表达说话者内心的惊慌复杂的心情,但是这位老师本身就没体会到。
        还有,他讲到到加拿大访问交流时,一个院士亲自到机场迎接,令他非常感动。韩国人认为造假是国耻,但是我国造假却无处不在。他给院士带了一瓶茅台做礼物,院士当他的面亲自打开,以示尊重。他讲到当时担心的脸上直冒汗,害怕万一是假茅台,那真的是丢人了,所幸是真的。他说: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其实不是的,而是外国的空气比中国好,人文素养比中国好。现在的中国,太过于浮躁,人文素养流失,太过功利,太重物质,我们在课上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很好的补这一块,我们可以把学科知识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恢复我们民族优良的传统,把中国优秀的人文精神传承下来,因为青少年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听了潘教授的报告受益颇深,体会颇深。他讲的是我们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报告,而不是单指某一科,但是,我相信,各位朋友,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大的受益和启发,尤其是我们正在培训期间。感谢潘教授,感谢潘教授关于课堂教学的报告会。
        

    2009/10/22 20:41:07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