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外旅游休闲自然地理n

中外旅游休闲自然地理n

作者:黄子燕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1.5(8.6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外旅游休闲自然地理n 版权信息

中外旅游休闲自然地理n 本书特色

知道的东西不一定真正理解它,只有真正理解的东西才能够准确地使用它。

中外旅游休闲自然地理n 内容简介

《中外旅游休闲自然地理》一书立足于旅游与地理间的特殊关系,着重探讨地理环境中与旅游、休闲活动有关的内容,力求显示以地理为旅游服务的宗旨。为此,本书注意以下几点:**,“旅游文化”中已有内容如园林、建筑、民俗、宗教,“基础旅游学”中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流、旅游效应、旅游容量,“旅游概论”中的旅游组织等内容避而不谈,以免造成相互间的交叉、重复以及资源和精力的浪费。第二,本书对与旅游相关的自然地理景观基础知识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并注重景观成因分析。为便于理解,在第二章地质地貌景观和第四章中国气象气候景观中各安排了一节相关基础知识介绍。全书内容立足中国,兼顾世界。此外,将旅游交通、旅游线路、旅游规划等与旅游或旅游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编排进内容结构中。第三,每章后附有阅读材料,以扩充该章的阅读面。每章内容和阅读材料之后设计了若干问题,在问题设置方面注重思考性、讨论性、参号陛和课外阅读性等特点。第四,本书以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原则对内容进行精心编排,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本书主要针对初学旅游地理的大学生、广大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休闲爱好人士。

中外旅游休闲自然地理n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地质地貌景观
**节 地质地貌景观基础知识介绍
第二节 地貌景观类型划分
第三节 中国自然地理分区及旅游休闲特征
第四节 中国旅游休闲名山和探险名地
第三章 中国水体景观
**节 江河景观
第二节 湖泊景观
第三节 泉景观
第四节 瀑布景观
第五节 海洋景观
第四章 中国气象气候景观
**节 气象气候景观基础知识介绍
第二节 中国气候特征及对旅游休闲活动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生物景观
**节 生物景观的休闲旅游意义
第二节 中国生物景观资源及评价
第六章 世界旅游休闲自然地理
**节 世界地质地貌景观
 第二节 世界水体景观
 第三节 世界气象气候景观
 第四节 世界生物景观资源及评价
第七章 旅游交通
**节 景区外旅游交通
第二节 景区内旅游交通
第八章 旅游休闲线路
**节 旅游休闲线路及其种类
第二节 旅游休闲线路设计原则
第九章 旅游规划
**节 旅游规划概述
第二节 旅游规划含义、意义和特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类型和内容.
第四节 旅游规划编制要求、程序和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旅游规划通则
附录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附录3 5a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附录4 我国5a级旅游景区名单
附录5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附录6 地质年代表
展开全部

中外旅游休闲自然地理n 节选


    旅游与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
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旅游休闲的精神需求,以达到求知、康体及
减缓工作压力的目的。旅游已由过去的奢侈享受演变为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甚至是“一剂良药”,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人们对它的需求是巨大的。
    旅游是一项异地、暂时、追求愉悦的活动,异地性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旅
游和地理是紧密相连的,“旅游几乎没有哪个方面与地理无关,地理也几乎没有
哪个部门无助于研究旅游现象”(马特勒,1984),可以说,旅游的全部内容都在
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表现。
    作为长期从事旅游地理教学的教师和一名旅游休闲爱好者,我一直盼望能有
一本实用的旅游地理教材。在参考了国内外众多学者所编著的相关教材的基础上,
本人编写了本教材。
    《中外旅游休闲自然地理》一书立足于旅游与地理间的特殊关系,着重探讨
地理环境中与旅游、休闲活动有关的内容,力求显示以地理为旅游服务的宗旨。
为此,本书注意以下几点:**,“旅游文化”中已有内容如园林、建筑、民俗、
宗教,“基础旅游学”中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流、旅游效应、旅游容量,“旅
游概论”中的旅游组织等内容避而不谈,以免造成相互间的交叉、重复以及资源
和精力的浪费。第二,本书对与旅游相关的自然地理景观基础知识进行较详细的
介绍,并注重景观成因分析。为便于理解,在第二章地质地貌景观和第四章中国
气象气候景观中各安排了一节相关基础知识介绍。全书内容立足中国,兼顾世界。
此外,将旅游交通、旅游线路、旅游规划等与旅游或旅游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编
 排进内容结构中。第三,每章后附有阅读材料,以扩充该章的阅读面。每章内容
和阅读材料之后设计了若干问题,在问题设置方面注重思考性、讨论性、参与性
和课外阅读性等特点。第四,本书以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原则对内容进行
精心编排,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本书主要针对初学旅游地理的大学生、广大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休闲爱好
人士。
    本书的编写全过程得到了旅游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此外,还要感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经管系副主任田雨老师,本人的先生
刘茂林同志,同事于永海、李玲、洪茹燕、董立峰、孔庆馥、钱言,学生吴许芹,
同学欧群、闻平等,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该书编写也将难以完成。
    由于时间紧迫、本人水平有限,本书必然存在不成熟和疏漏之处,敬请专家
和读者指正。
    读者若要了解详细地理信息,可访问旅游教育出版社的网站:http://
WWW。tepcb.com
    作者
2008年3月于杭州

第四章
中国气象气候景观
  学习目标
  学过本章后,你可以了解气象气候的基础知识;掌握中国气候特征及对
旅游休闲活动的影响;理解我国著名的气象景观及其成因。
    **节气象气候景观基础知识介绍
    气象、天气、气候和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但人们对它的含义并不十分清楚,
有必要对其相关知识进行了解。
    气象是指地球大气层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如阴、晴、雨、雪、雾、风等。
    天气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不长时间段内的气象状况,如每天的天气预报的内
容,它总是与“昨天”、“今天”、“明天”等近期时间词汇连用。
    气候指经过多年观察和资料积累而得出的一定地区常年气象状况的综合。
如黑龙江长冬无夏,广东长夏无冬,长江中下游四季分明等,常与“××地区”
等地点词汇连用。
    地带性气候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因接受太阳光热不同而造成的规律性
东西向带状差异分布现象,称为纬度地带性气候。例如我国东部自南向北分
别出现赤道(南北纬10。之间)、热带(南北纬10。~30。之间)、亚热带(南北
纬30。~40。之间,又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温带(南北纬
 40。~50。之间,又可分成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寒带(南北纬50。以上)
气候区。由于我国大陆各地距海远近的不同,降水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差异现
象,例如我国由东南向西北呈现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区。
    地方气候和小气候指在同一气候区,因各地局部的环境差异(如地形、植被、
水体以及人类活动等)造成的小范围地方性气候差异现象。如庐山挺立于长江与
鄱阳湖之滨,相对高差1000多米,按照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规律,
山上山下季节迟早相差程度竟相当于七八个纬度。据庐山植物园数据,山上山下
的春季气候相差20天左右。唐朝诗人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写道:“人间四月芳菲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舂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以此推理,我国广
大的高原山地地区普遍存在地方垂直气候,尤其是地处低纬度的西南高原山地地
区如云南、西藏南部和台湾山地地区如玉山等,形成明显的“一山有四季,十里
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景观。海陆位置会影响地方气候,如济南和青岛同处暖温带,
青岛因濒海而气候温和,济南则因地处内陆而冬夏季温差较大。浙江的杭州与宁
波、温州也存在类似气候差别。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方气候,由于城市人口集中,
高楼林立,工业及生活尾气排放量大,温室效应加剧,形成城市气候的热岛效应,
气温较郊区高。
    季风气候指因海陆受热不均或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引起风向随季节发生
显著改变的气候。在夏季,大陆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高,气压比海洋低,形成从
海洋流向大陆的气流,即夏季风温度高、湿度大;冬季则相反,气流从大陆流向
海洋,形成冬季风,降水少、温度低。
    副热带高压和梅雨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形成在副热带地区的高压带,分布
在南北纬30。附近,受地表海、陆相间分布影响,沿纬圈分裂成几个高压中心,
影响我国的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它的强度和规模在冬、夏季节有很大
差异。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北纬15。附近,随着季节转暧,6月中、下旬时,
高压中心北移至北纬20。~30。间;7月上中旬,中心移至北纬25。以北地区;7
月底到8月初,中心跨越北纬30。,到达*北的位置;9月起,中心开始自北
向南退缩,10月上旬回移至北纬20。以南地区。副高的这种季节性移动并不是
匀速的,表现为有时稳定少动,有时缓慢移动,有时突发跳跃。北进持续时间
长、速度慢,南退则时间短,速度快。副高中心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
朗、炎热;高压西北部和北部边缘,因与西风带交接,水汽丰富,多阴雨天气,
通常降水带位于副高中心以北约5~8个纬度。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副
 高中心稳定在北纬20。~25。间,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期一个月左右的降水期,
正值江南梅子成熟,且空气潮湿物体易发霉,故称之为“梅雨”、“霉雨”,如
果梅雨期过长,则易出现大面积洪涝。7月副高中心北移,降雨带移至黄淮流域,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副高中心控制,天气炎热干燥,如果时间过长,
则易造成严重干旱现象。
    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是指受海洋影响不明显的气候,表现
为冬冷夏热、昼热夜凉,春温高于秋温,气温的年、日较差大。降水量少且多集
中在夏季。一年中*热、*冷月都比海洋性气候约早一个月,以沙漠地区气候*
为典型。受海洋影响明显的气候称海洋性气候,表现为冬暖夏凉,春温低于秋温,
气温的年、日较差小,一年中*冷、*热月的出现都比大陆性气候约迟一个月。
空气潮湿,云雾多,降水多,日照较少。以欧洲西部*典型。
    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强烈风暴,西太平洋地区称为台风,东太平
洋和大西洋地区称为飓风,印度洋地区称为热带风暴。强台风风力在12级以上,
常带来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但也能缓解酷暑和干旱。袭击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
5月~10月,以7月~9月*为频繁。
    龙卷风是一种范围小但非常强烈的旋风。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往往
有一个甚至几个像大象鼻子一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有狂风、
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内气压很低,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百分之
十,具有很强的吮吸作用。当它伸到陆地表面时,可把大量沙尘等吸到空中,形
成尘柱,称陆龙卷,当它伸到海面或其他水面时,能吸起高大水柱,称海龙卷或
水龙卷,中国民间也称为“龙吸水”。它是由于云层上下温差过大,造成冷空气
下降、热空气上升,产生强大之气流运动而形成。龙卷风的直径虽只有几米至几
百米,但破坏力极强,在陆地上可拔树倒屋,在海洋上可掀起波澜巨涛,还会把
海水连鱼甚至船只一起吸到空中。美国是世界上龙卷风出现*多的国家,平均每
年约出现500次左右,被称为“龙卷风之乡”。我国江南地区易受其侵袭,常出
现在春夏两季和初秋,以7月、8月*多。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