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一定要看名医吗: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

一定要看名医吗: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

作者:张之申著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8
读者评分:4.5分2条评论
中 图 价:¥10.8(4.3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定要看名医吗: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900804
  • 条形码:9787545900804 ; 978-7-5459-0080-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一定要看名医吗: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 本书特色

一本让名医看了汗颜的书!一本让患者触目惊心的书!一本让资深出版人等了三十年的书!
  城邦出版集团首席执行官何飞鹏、中华中医药学会系统性狼疮研究组组长关大庆、和信治癌中心医院院长黄达夫、秀传医疗体系中部院区总院长曾渊如、历史学家张之宇良心推荐。

一定要看名医吗: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 内容简介

在人们的心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观念:生病了一定要找名气大的医生和医院,非名医不看:医疗事故完全是医生的过错;名医的诊断不容置疑:名医是病人*后的依靠。可是,名医就一定可靠吗?看病一定要看名医吗?
医学博士张之申提供看待名医的另类视角,告诉你名医背后的真相,并就如何与名医打交道,如何找对医生等,为你提供求医治病的要领。

一定要看名医吗: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 目录

推荐序
 推荐序1 等了三十年的书,教你如何看名医
 推荐序2 维护健康的就医之道
 推荐序3 找对好医生才能保住健康及生命 。
 推荐序4 令求医者有所依循,对名医恳切进言
作者序
 “名医”是病人造就出来的
前言
 一味迷信名医,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Part 1◎非得看名医不可吗
 困惑1◎欲看名医的门诊,挂号要靠关系,否则挂不进去?
 困惑2◎名医是常上媒体接受访问的医生?
 困惑3◎名医一定医术好,并努力追求新知?
 困惑4◎主任级、院长级的医生才有资格当名医?
 困惑5◎看病时间等得越久、病人越多,越是名医?
 困惑6◎病人只需听一位名医的话,不必也无需寻求其他医生的第二意见?
 困惑7◎名医诊断的结果就是真理,不容置疑?病人不准和名医讨论用药和治疗方式?
 困惑8◎名医给政商名流看病一小时,给小老百姓看病三分钟?
 困惑9◎名医责骂病人是为病人健康着想,因而理所当然?
 困惑10◎名医看病不哕唆,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宣判病人存活率?
 困惑11◎名医开的药比较贵、比较有效?
 困惑12◎名医临床经验丰富,医术当然一流,万无一失?
 困惑13◎让名医开刀要前金后礼,这样医生动手术时才会谨慎,病人才会较有保障?
Part 2◎如何避免医疗事故
 令人震惊的研究报告
 医疗事故的发生原因
 美容整形*容易产生医疗纠纷
 内科医生过于自信而误诊
 医疗事故是谁的责任
 医生的检讨与面对
 医疗事故*令人不能接受之处
 医患合作揭开医疗事故的神秘面纱
Part 3◎如何做个聪明的病人
 不沟不通,小心丢掉性命
 你懂得如何与医生沟通吗
 小心名医说的这些话——医生的言外之意
 医患沟通,病人也有责任
 做个聪明的病人
Part 4◎如何找对好医生
 态度温和,关心病人
 拥有知识,更有智能
 尊重每个病人,专注听病人叙述病情及症状
 尊重病人隐私
 有同情心,以病人能承受的语言告知事实
 积极医治病人,不放弃任何希望
 可能会失败,但勇于承担
 尊重病人的决定,却不为病人游说所动
 以病人听得懂的语言对他说话
 不过于自信,会在不疑处存疑
 给病人希望,给病人活下去的尊严
展开全部

一定要看名医吗: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 节选

Part 1◎非得看名医不可吗
  困惑1◎欲看名医的门诊,挂号要靠关系。否则挂不进去?
  案例……
吴太太近日看起来日渐发胖,尤其是腰部以下的下半身,更是胖得与上半身不成比例。熟悉她的人都感到很奇怪,因为吴太太平时吃得很少,更不碰油腻及精致的甜食。某日她与同事聊天,提及年轻时身体不好,是个药罐子,一位同事说:“该不会是你过去吃了太多药,导致肾脏生病造成水肿,而根本不是胖?”同事好心地推荐一位任职于医学中心肾脏科的某位名医。吴太太马上上网去挂号,却发现该名医的门诊全都显示“额满”状态,根本挂不进去。吴太太改用打电话的方式去医院挂号,但医院的人员请她亲自到医院现场排队,但不保证可以排到。吴太太平时工作很忙,不想特地请假去医院却仍旧有挂不到号的情况发生。正在伤脑筋的时候,突然想到某位邻居的女儿在该医院担任护士,于是便向她询问该如何才能排到该位名医的门诊。
*后,在邻居女儿的协助之下,吴太太终于排到一个星期后的约诊,得以让该医生为她看病。
  事实……
大家都想让医术好的医生看病,这是无可厚非的。在口耳相传之下,名医的门诊必定很快就被挂满,往往要在一个或数个星期前挂号才行。如果不是急症而想找门诊量大的名医看病,提前预约挂号是唯一的方法。
比较棘手的情形是某些慢性疾病,因为病人需要定期复诊,大型医院的做法是,当病人此次看病结束时,医生就会与病人约好下次应该复诊的时间,所以其他病人即使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之前挂号,都可能发生挂不到号的情况。
  你要有的高医Q
现在各大医院多半可以电话或网络预约挂号,因为电话或网络挂号便利且迅速,是许多病人挂号的**选择。然而如果预约额满了,只有亲自到现场排队挂号了。
一般而言,医院的挂号系统会保留一些给预约挂号者、一些给现场排队者,比较特殊的是,还会预留非常少量的名额,给紧急或特殊情况的病人。如果有认识的人在医院工作,可能可以帮忙“塞”病人给医生,利用的方法是,有人预约挂号但却临时被通知不能就诊,那么他的名额就会空出来;再不行,就真的要动用到上述的“保留名额”了。
  有句话说:“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两种朋友,一种是律师,一种是医生。”这句话虽是半开玩笑,但却也透露出几分真实性。看了上述案例,各位大概知道,没有医生朋友,有护士朋友也不错,如果连护士朋友都没有,有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也是寥胜于无。
但托人帮忙毕竟是人情债,在挂名医的门诊之前,病人可以好好想想:医生那么多,自己的病是否非得名医来看不可?难道没有别的医生可以诊断?毕竟,要在短短数小时的门诊时间内看完一百多个病人,名医难保不变成“盲医”!
  困惑2◎名医是常上媒体接受访问的医生?
  案例……
有位明星患有胃癌,在医生的细心治疗下已见好转。但有一天,他突然在电视上看到某名医现身,名医在节目中大谈胃癌的诊断、治疗和用药,架势十足,也相当专业。几天后,在不同时段、不同节目中,他又看到该位医生,这次还有病人做见证,畅谈他接受该位医生治疗后恢复良好的经过。
该明星心想,接二连三在电视节目及新闻报道中看到这位名医,想必是位很“厉害”的医生,于是赶忙前往名医所在的医学中心,重新安排各项检查,包括验血、穿刺、扫描……一应俱全。
这位明星本来可以在原本那位关心他的医生细心诊断下慢慢调养,没想到换了医生,折磨到后来已是身心俱疲,*后该明星仍旧一命呜呼。奇怪的是,其亲属仍然对名医感激涕零,认为既然已经由名医治疗,就算回天乏术,病人在天之灵也该欣慰了!
  事实……
  在电视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些“熟悉”的面孔,可能是皮肤科医生在讲解皮肤的清洁保养之道,妇产科医生在解说远离妇女常见癌症的方法,中医师在畅谈中药的功效与食补的重要性……这些医生今天在这个节目中出现明天又在另一个节目中现身。医生风趣的言谈、浅显易懂的说明,让观众产生一种感觉:“他一定是个医术高明的好医生,因此才会有这么多媒体找他上节目。”
  不可否认,医疗的专业性是一般人不能轻易理解的,但当身体出了状况、产生了病痛,而又有一位医生能理解病人身体的痛苦,并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向我们说明病情时,病人肯定有“遇到知音”的感觉,因而会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种“口齿清晰、逻辑清楚、台风稳健”的医生,*受媒体及观众的青睐。医生的“艺人化”,早已见怪不怪。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医生动不动就在媒体上发表“医学评论”(注意,不是“医学论文”),显得博古通今,由细胞到神经学,似乎只要与“医疗”有关,就可以看见他的“倩影”。
我们可以说,在某些程度上,是媒体创造了名医印象,因为病人生了病,不知道要找哪位医生看,此时刚好有一位医生的名字出现在电视或报纸杂志上,就好像为病人点燃了一盏“明灯”,为病人指引就医的方向。病人常常会病急乱投医,今天在媒体上看见某医生高谈“过敏”问题,第二天不管身上是不是真的过敏就去挂号;某医生介绍了医院全身核磁共振新仪器,病人就忙着自费去做检查,这都是令良医啼笑皆非、为病人捏一把冷汗的做法!
许多人把“能见度高”的医生视为“名医”或“良医”。若知道某位医生是某大企业家或某政府单位首长的“专用医生”,必定会引来媒体争相报道。名医甚至会隔三差五上上电视节目,在上节目之前,所有数据皆已准备好,面对摄影机,只需背背台词或照着稿子念就好,连现场的如雷掌声也可以事先安排。如果这位“名医”懂得自我宣传,乘胜追击出一本书,再开个记者会,_会中再请个病人现场声泪俱下、动人至极地表演一番,保证第二天他所在的医院、诊室门庭若市,只要病人的病情和该各医的专业有一点相关,都会来找他看病。
之前曾有某大企业的董事长有一天忽然身体不适,媒体得知该董事长入住某医学中心,于是连夜追踪,在医院外头守候。医学中心各级主管如临大敌,诚惶诚恐,生怕“怠慢”了这位董事长,砸了医院的招牌。
医学中心的院长每天一次向媒体报告该董事长的病情变化,甚至还在短期内来个记者招待会,从院长、副院长到主任等一字排开,等着接受媒体的采访。转眼间,镜头下的每位主管,都成了名医。
然而却苦了真正负责照顾这位董事长的主治医生,除了要战战兢兢、全天伺候这位董事长外,还要看他的脸色。因为这位董事长除了脾气不好,甚至不信任这位主治医生,无论什么检查、处理,都要求院长亲自出面才行。其实董事长只不过是因为应酬不断、烟酒不停,吃坏了肚子而已,却搞得兴师动众。但相对的,该医学中心的肠胃科也因此出名,颇有“鱼帮水、水帮鱼”的味道。
  你要有的高医……
综合来说,常见于媒体的专家是好是坏,要看他是出现在哪类媒体。在专业医疗期刊上时常发表论文的医生,当然比在大众媒体上无的放矢的医生们专业得多,可能是个上进的好医生。
另一种在媒体上宣传的人,可能是为了支持其他名人而甘当陪衬,以出名为*主要的目的,这种“名医”的做法,就有待商榷。
其实媒体上镜率高的医生,并非一定不是好医生,但病人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选上“只会上媒体的名医”。但媒体对名医的崇拜与不深入的报道,常常会使患者无所适从。我曾努力推行由各方名医与专家在媒体上共同主持节目,让人们接受到正确的观念与信息。例如,数位专业医生同时出现,谈论同一话题(例如“多动儿”),集个人的经验学识,向人们解说疾病的诊断、治疗新知,甚至包括辩论,主持人必须也是医界人士,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帮助病人做结论。我更赞成病人也参加这个节目,以身为病人的观点、心路历程告诉同病相怜的病人如何顺利走过患病的日子。然而老、中、青各代医学专家,却很少有人愿意出面“主持正义”,有人怕受牵连、有人怕“见光死”,*后我在孤掌难鸣之下,只得作罢。
所以,常上媒体的名医,不一定就是好医生。真正靠实力成名的名医,总是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偶尔在媒体上出现,也不会大肆宣扬自己的成就。谁是真正的好医生,就要靠你的睿智去观察了。
  ……

一定要看名医吗: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 相关资料

如果有人问我如何选择好医生的话,我会很直接地告诉他,我会对媒体捧出来的名医及一天给上百人看病,没好好做身体检查、仔细了解病史就下诊断或不花时间用心与病人沟通的医生避而远之。             ——黄达夫 和信治癌中心医院院长 作者将行医数十年的经验写成本书,揭露病人不正确的就医行为与观念,以及所谓“名医”的不当行径,对当前恶劣的医疗及社会现状痛下针砭,实为病人、医生学习和检讨的参考。             ——曾渊如 秀传医疗体系中部院区总院长   张医生之作,可现作者之德、能、仁、恕、博、爱,其作品揭露医弊、发人深思、启迪医患,非细德,真大功也!              ——关大庆 中华中医药学会系统性狼疮研究组组长 此书写给非医界的读者,而我恰与其中若干患者心态吻合,因此挺身而出,为书中表达淋漓尽致且发人深思的由衷进言而鼓掌;同时更乐意介绍给医界朋友共同一读。               ——张之宇 历史学家

一定要看名医吗: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 作者简介

张之申,台湾大学医学博士,现为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肿瘤内科副教授、旧金山青少年妇女医疗中心医务主任、加州政府亚裔乳癌防治委员会发起人。 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耳濡目染,嗜文学。为人谦虚,淡泊名利,热心助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行医数十年,一直坚持“医学即艺术、关怀与奉献”的理念。由于背负母亲因医疗事故而逝世的遗憾,加上周围朋友的惨痛经历,她立志教导人们正确的求医观念。 曾出版My LITTLE SUNSHINE、《青春期少年行》、《后青春密码》、《提升你的抗癌能力》等书。 作者出版此书,目的绝不在于要和名医过不去,而是希望教导读者以有知识、有智慧的方式和医疗团队沟通,进而击退疾病,获得健康。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

    一定要看名医吗?

    2017/11/19 16:30:34
    读者:393***(购买过本书)
  • 主题:好奇心想看看

    一定要看外医吗?是所有人的通病,写得不错,很有同感觉。

    2014/12/2 17:51:31
    读者:DYH***(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