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

作者:林尚立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5.3(3.4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1058009
  • 条形码:9787201058009 ; 978-7-201-05800-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 内容简介

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要把握任何形式的现代政治生活。都必须首先认清其中的政党。同时,这也决定了不能把政党研究孤立于政治生活之外,而要在考察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中研究政党。在现代政治文明中,政党是领导国家建设、推动国家成长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而诞生,直接承载着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推进现代化发展的使命,并在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中国,政党建设与国家建设是有机统一的,两者不能相互割裂,因而政党建设要充分考虑国家建设的逻辑对政党的要求;同样。国家建设要充分考虑政党建设所具有的战略价值与意义。本书力图由此出发。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与中国国家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政治学的视野,在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上。通过分析和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阐明三大基本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二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国家的基本战略,三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 目录

导论
**篇 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国家建设
**章 政党与现代国家:中国的逻辑
**节 帝国体系:一种高度秩序化的政治
第二节 国家转型: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逻辑
第三节 政党国家:政党在中国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节 现代国家:中国崛起的国家形态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
**节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节 现代化发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时代性挑战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节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反思与探索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战略性问题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与政治文明
**节 政治文明的选择
第二节 政党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使命与责任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探索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战略选择
第五章 迈向现代国家的政治发展
**节 现代社会与现代国家:马克思的理论
第二节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与现代社会发育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与中国政治形态转型
第四节 走向现代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趋向
第六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节 制度与科技:中国在学习中成长
第二节 创新型国家:制度使创新成为发展的灵魂
第三节 政府改革:为创新体系而创新制度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民主建设
第七章 人民民主的意义
**节 人民民主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与执政为民
第八章 创造有序民主化
**节 有序民主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的有序发展
第三节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互动创造有序民主化
第九章 共和与协商政治
**节 协商:共和政治在中国的基础
第二节 协商:民主集中制有效运行的机制
第三节 协商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十章 党内民主的价值
**节 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第二节 党内民主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节 党内民主的边界
第四节 制度在党内民主中的作用

第三篇 中国共产党与和谐社会建设
第十一章 党、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
**节 权力组织网络
第二节 权力组织网络与党的领导
第三节 党的集权与以党代政
第四节 中央集权与党的中央集权
第五节 分权及其运动逻辑
第六节 权力组织网络与权力关系变迁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建构:政党与非政府组织
**节 政党与组织化社会
第二节 社会组织化与政党
第三节 政党与非政府组织
第十三章 整合社会的轴心与外围结构
**节 中心支柱与轴心体系
第二节 向心性整合:从轴心到外围
第三节 同构性整合:外围组织的反向发展
第四节 认同性整合:轴心与外围的交互作用
第十四章 统战创造社会和谐的战略与策略
**节 统一战线与国家建设
第二节 统一战线与社会和谐
第三节 统一战线与政党领导
第十五章 党、国家与社会的微观关系
**节 社区形态转型与政党角色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博弈中的政党
第三节 社区自治中的政党推动
第四节 自治与党建共生的制度安排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与执政体系建设
第十六章 政党执政的政治逻辑
**节 阶级、社会与合法性
第二节 政权、国家与有效性
第三节 组织、制度与制度化
第四节 纲领、理论与创造力
第五节 功能、资源与整合力
第六节 变革、发展与全球化
第十七章 党领导核心作用的现实基础
**节 社会主义:党领导核心作用的合法性基础
第二节 政党建设:党领导核心作用的政治基础
第三节 依法治国:党领导核心作用的制度基础
第四节 政治整合:党领导核心作用的社会基础
第十八章 全球化时代的执政方略
**节 全球化的政治意义
第二节 全球化对执政提出的挑战
第三节 新时期执政的战略对策
第四节 新时期党政关系的制度安排
第五节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与程序
第十九章 制度整合与党的建设
**节 用党的建设推动国家建设:中国的战略
第二节 用创造性党建统一先进性与执政能力建设:价值、组织与制度
第三节 创造性党建的战略基点:制度整合发展
第四节 制度整合发展的行动路径:党内民主
第二十章 基层组织与党的执政资源
**节 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战略资源
第二节 组织创新提升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
第三节 基层组织建设的两大行动空间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 节选

**篇 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国家建设
**章 政党与现代国家:中国的逻辑
**节 帝国体系:一种高度秩序化的政治
政治体系是任何社会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从政治体系变迁的角度讲,中国从古到今的发展,可以分为三大时期:一是先秦的宗法政治体系;二是秦汉以后的帝国政治体系;三是辛亥革命之后的民族国家政治体系。中华文明就是在前两个政治体系下诞生、成长和壮大的。帝国政治体系与宗法政治体系之间,虽然在价值和精神上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继承性和延续性,但是在权力的组织与制度安排上,帝国体系超越了宗法体系,用官僚体系代替了贵族世袭体系。秦统一之后,一个帝国正是在这样的政治体系下诞生、成长和壮大的。
正如帝国不是一日建成的一样,帝国体系也不是一日形成的。虽然在帝国成长的过程中,帝国体系与帝国成长保持密切的互动关系,但是帝国体系的出现正是帝国诞生和成长的前提。换句话说,没有帝国体系,也就没有帝国的成长,帝国的成长对帝国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丰富和完善这个体系本身。于是有一个问题必然出现:在帝国没有形成之前,帝国体系如何出现?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的序言中,比较了秦汉大一统与罗马帝国形成之间的差异,认为两者立国基本精神完全不同:“罗马乃以一中二伸展起势力于四周。欧、亚、非三洲之疆土,特为一中心强力所征服而被通知。仅此中心,尚复有贵族、平民之别。一旦此中心上层贵族渐趋腐化,蛮族侵入,如以利刃刺其心窝,而帝国全部,即告瓦解。此罗马立国形态也。秦、汉统一政府,并不以一中心地点之势力,征服四周,实乃由四周之优秀力量,共同参加,以造成一中央。且此四周,亦更无阶级之分。所谓优秀力量者,乃常从社会整体中,自由透露,活泼转换。因此其建国工作,在中央之缔构,而非四周之征服。罗马如于一室中悬巨灯,光耀四壁;秦、汉则室之四周,遍悬诸灯,交射互映;故罗马碎其巨灯,全室即暗,秦、汉则灯不俱坏光不全绝。因此罗马民族震铄于一时,而中国文化则辉映于千古。我中国此种立国规模,乃经我先民数百年惨淡经营,艰难缔造,仅而得之。”
……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 作者简介

林尚立,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全国政治学常务理事。上海政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在香港、日本、美国做访问研究。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和中国政治研究。著有《选举政治》、《政治的逻辑》、《国内政府间关系》、《政党政治与现代化》、《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党内民主》、《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等。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