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化与安身立命

文化与安身立命

作者:樊浩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读者评分:4.9分19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2.2(3.2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化与安身立命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450892
  • 条形码:9787533450892 ; 978-7-5334-5089-2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化与安身立命 本书特色

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1.名家风范,铸就精品
  本书作者是著名学者樊浩老师,此前本社出版有其畅销书《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
  2.讲谈风格,成就好读
  本书内容源自樊浩先生在东南大学的课堂讲演,根据录音整理润色而成。
  3.人人关注的哲学永恒命题
  “人应当如何生活”,在一个生活节奏日益加速,各种压力扑面而来的时代,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时候,在人人考虑如何过冬的时候,就是一个我们如何处理我们内心的焦灼、忧虑、恐慌的时候,就是一个心灵亟需安顿的时候?那么,《文化与安身立命》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
  “人应当如何生活”,在一个生活节奏日益加速,各种压力扑面而来的时代,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时候,在人人考虑如何过冬的时候,就是一个我们如何处理我们内心的焦灼、忧虑、恐慌的时候,就是一个心灵亟需安顿的时候?那么,《文化与安身立命》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无论是文化如何“用生”“用世”,以及引导/教导我们如何安身、立命。

文化与安身立命 内容简介

文化的真谛——人化;
文化的两大永恒课题——“人应当如何生活?”“我们如何在一起?”
文化如何用生用世——透过“意义世界”的建构,为人的“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以超越“生存困境”;
中国人和中华民族跨越时代的文化基因——血缘、情理、入世三大文化胎记;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的基地——儒、道、佛三位一体的自给自足的文化精神形态,建构和造就了中华民族进退互补、刚柔相济的极富弹性的意义世界和心灵构造,使中国人尤其中国知识分子在任何境遇下都不致丧失安身立命的精神基地;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前途和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命运——通过文化对话实现“人化”的“理一分殊”,透过人文素质生态的建构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文化与安身立命 目录

**部分 引论
文化之“用生”与“用世”
一、“人”的困惑与寻觅
1.苏格拉底:“人在哪里?”
2.尼采:“瞧!这个人”
3.梁漱溟:“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二、人与文化的基本问题
1.永远的“苏格拉底问题”——“人应当如何生活?”
2.“苏格拉底问题”的人类学演绎——“我们如何在一起?”
三、“文化热”与中西方文明
1.西方文明进程中的“文化热”
2.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热”
3.“文明的冲突”与当代中西方文明
第二部分 文化与中西方民族的“生命过程”
**讲 文化与人的“生命过程”(上)
一、“文化”是人的“生命过程”的“解释系统”
1.“文化”概念
2.文化的**要素——“生命过程”
3.文化的第二要素——“生存困境”
4.文化的第三要素——“解释系统”
5.文化的第四要素——超越性的“努力”
6.结语
第二讲 文化与人的“生命过程”(下)
二、“文化”创造的是“意义世界”
1.“文化”遗案
2.“文化”的真谛——“人化”
3.“教育”的本质——“解放”
4.作为超越“生存困境”的“意义世界”
三、如何才是“有文化”和“有人文素质”的人
第三讲 中西方文化的精神要素与中西方人的文化基因(上)
引子
1.文化的发生学考察及其意义
2.中西方文化的发生背景
3.文化要素分析的依据
一、中西方文化要素一:血缘与地缘
1.中国文化的“血缘”
2.西方文化的“地缘”
第四讲 中西方文化的精神要素与中西方人的文化基因(下)
二、中西方文化要素二:情理与法理
1.中国文化的“情理”
2.西方文化的“法理”
三、中西方文化要素三:人世与出世
1.中国文化的“入世”
2.西方文化的“出世”
四、如何才是中西方文化?如何才是中西方人?
第三部分 传统文化的精神结构与中国人的安身立命
第五讲 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特殊文化难题
一、如何把握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生命体系
二、古神话与中国文化的基因
三、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与中国文化生命的展开
第六讲 儒家人伦原理与中国文化的“入世”取向(上)
一、儒家安身立命的文化取向与文化原理
1.儒家的人生理想与文化生命原理
2.儒家对世界的态度:乐观的紧张
3.儒家的精神与境界
4.儒家“安身立命”的文化要义
二、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
1.孔子的历史哲学还原
2.“礼”:社会生活秩序的理念与伦理世界的建构
3.“仁”:个体生命秩序的理念与道德世界的建构
4.“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七讲 儒家人伦原理与中国文化的“入世”取向(中)
三、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1.孟子对儒家的贡献
2.“五伦”与伦理世界的范型
3.“四德”与道德世界的本体
4.“万物皆备于我”
第八讲 儒家人伦原理与中国文化的“入世”取向(下)
四、“大学之道”与中庸智慧
1.《大学》与“大人之学”
2.《中庸》与“中庸境界”
五、“孔孟之道”及其后续发展
第九讲 道家的人生智慧与中国文化的避世结构
引子
1.“道家”的历史文化地位
2.道家人生智慧之要义:明“哲”保“身”
一、老子:“无为而无不为”
1.老子与道家
2.“‘道’—‘德’经”
3.“‘道’—‘德’”智慧:无为而无不为
4.修“身”养“性”
二、庄子:“逍遥游”
1.庄子的文化地位
2.“‘道’—‘德”’境界
3.“逍遥游”
4.“真人”境界
三、道家人生智慧的文化—历史逻辑
第十讲 佛家人生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出世元素
一、人生的终极难题与宗教的文化意义
1.生与死、人生的有限与无限
2.终极难题的宗教解释与宗教超越
3.人“生”观与人“死”观
4.宗教的世俗意义与哲学价值
二、佛教的世界观
1.人生的大痛苦与释迦牟尼的觉悟
2.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的基本看法
三、佛教的人生观
四、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构成
1.佛教与儒家、道教的关系
2.佛教中国化与中国文化中佛家结构的形成
第十一讲 儒、道、佛三位一体与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结构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需要儒、道、佛
1.儒家为何在中国文化中居于主流和正宗地位?
2.道家为什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始终?
3.儒、道结合为何难以安身立命?
二、儒、道、佛三位一体的文化精神形态与文化精神生态
1.“自给自足”的文化精神结构与文化精神生态
2.自给自足的文化精神形态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三、“人世中求出世”的文化境界与人格追求
四、儒、道、佛三维结构的世俗形态与现代意义
第四部分 结语
第十二讲 全球化与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文化归宿
一、20世纪的经济—文化不平衡与文化启蒙的两个路径
1.20世纪的经济—文化不平衡
2.中西方文化启蒙的不同路径
3.20世纪西方社会关于经济—文化关系的理论及其发展
4.中国的选择与实践
二、文化对话与“人化”的“理一分殊”
1.“人化”体系与“文化设计”的理念
2.人性的“认同”
3.“自我”的设计
4.价值体系与性格系统
5.“社会”原理
6.“文化模式”
三、文化“解释系统”与人文素质的知识生态
1.“文化知识”成为“人文素质”的条件
2.“五‘理’一体”的人文知识生态
四、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文化归宿与安身立命基地的建构
1.全球化-“电子信息方式”的文明难题
2.文化认同与安身立命
附录
问题与对话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文化与安身立命 节选

**部分 引论
  文化之“用生”与“用世”
一、“人”的困惑与寻觅
  文化问题,在前几年非常“热”,但是在今天这样早已“热”过的时候, 我为什么还要来谈文化问题?理由很简单,文化问题实在是一个常谈常新的 永恒的课题。文化问题,是我们现代人,特别是我们在座的每位所困惑和没有解决的问题。
  致力探索、思考文化问题,是中国文明一以贯之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先 师孔夫子,一开始就论人。中国文化初年*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也者,仁 也”。什么是人?一个有仁义道德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人,“仁”是人的条 件。但是西方就不一样了。西方人对于人的觉悟,比中国人大概要晚四百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古希腊文化*早的一个*伟大的发现,是由一个叫泰勒 斯的哲学家、科学家做出的。这个发现今天说给大家听,诸位可能觉得非常可笑。他面向大海进行哲学运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万物是由水构成 的”。这是西方人的**个哲学问题,也是西方人做出的**个*伟大的发现。可是,“万物是由水构成的”,让初涉哲学和文化的人听起来着实有点垂头丧气,“这还是什么哲学?”是的,它跟中国的哲学不一样,这就是*典型的古希腊哲学。泰勒斯在那个时代、那个文明背景下,他思考的问题是: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个别的,都是具体的,都是有形的,这个有形的、不断变化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他发现有形的东西肯定是由无形的东西构成的,不变的东西肯定是由某个可变的东西构成的。于是他找到了这样一种东西,找到了什么?他找到了水。水*大的特点是什么?**个是无定形,第二个是流动性。水是没有形状的,把它放到茶杯里,这个茶杯是圆的,它就是圆的,这个茶杯是方的,它就是方的。所以,有形的东西可以由水这个无 形的东西构成。第二个,水是流动的,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不断流动,是水的属性。
  哲学史、文化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生命发展史和婴儿智力发展史,这五个“史”是一致的。人类生命刚刚诞生的时候,是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的。什么叫作抽象?就是把那个“象”给抽掉,把现出的象给抽掉,留下一个本质性的东西。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普遍。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具体的东西,却看不到任何抽象或被抽去了“象”的东西。这是一个茶杯,这是我的 茶杯,我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现象”性的存在,但是我看不到“茶杯”,我看到的只是“这一个”茶杯。一开始小孩没有概念抽象的能力,你告诉他 这是“圆”的,他不能理解和掌握,你只能告诉他“这是一块烧饼”。烧饼是什么?烧饼是圆的。所以在他看来,圆就是烧饼,烧饼就是圆。他只知道烧饼这个具体的存在,而没有“圆”的概念。泰勒斯就处在这样一个水平上。他对特殊性、个别性、普遍性还不能区分,他只知道用一个具体的东西,来表达一种普遍性,这个具体的东西就是水。可见,当他宣布“万物是由水构成的”时,实际指谓的并不是水,而是水背后的那个流动性、无定形,即 水背后的那些抽象规定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说“万物是由水构成的”,这是一种哲学,是一个哲学命题,是西方哲学史、文化史、文明史上**个 *伟大的发现。
  紧接着在西方哲学史、文化史上,发现了什么?米利都学派发现世界是由气构成的,世界是由无定形构成的,德谟克利特发现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数学的鼻祖毕达哥拉斯发现,“世界是由数构成的”,他的护身符就是一个正三角形,这个正三角形是由十个数构成的,从上到下四行中分别有1、2、3、4个不同的点,它们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个点是一,第二行是 两个点,第三行排了三个点,第四行排了四个点……这样加起来正好*后是一个十。所以他崇拜正三角形。
  也许,正是在发源上的这种不同旨趣,导致了日后中西方文化的深刻殊异。
  1.苏格拉底:“人在哪里?”
  我们不是讲哲学,所以先不谈这么复杂的问题,我们先谈一个人,这个人叫苏格拉底。在苏格拉底之前,西方人研究的哲学、文化的方法和内容, 就是刚才讲的那些东西,他们讨论的是关于世界的始基即世界是由什么构成 的,如世界是“由水构成的”还是“由火构成的”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哲 学本体论,又是哲学的人生论,它们关于世界的根本观念和关于人生的根本 信念同一不分,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由火构成的,所以当他生病的时候,就不去治病———世界不是由火构成的吗,万物不是生于火又复归于火吗,于是他用火来烤,*后把自己给烤死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哲学家,他们其实 首先是或至少同时是科学家。在这个时代,人和世界万物是不分的,人没有从这个世界当中分离出来。所以说,那个时代的古希腊文化还没有提出 “人”这个问题。
  苏格拉底是雅典人。古希腊有两个*重要的城邦,一个是雅典,一个是斯巴达。雅典、斯巴达城邦时期,相当于中国的“三代”———夏、商、周时期。那个时候,是蒙昧社会的末期,文明社会的早期。在那个时候,人们只知道有城邦、有社会、有实体,但没有个体,或者说,个体还没有完全从实 体中分离出来。苏格拉底何许人也?德尔斐神庙的神谕告诉全雅典的人,说“雅典谁*聪明?苏格拉底*聪明”。苏格拉底不相信,他街上问每一个人:“谁*聪明?”他们都说:“苏格拉底你*聪明。”问到*后,苏格拉底明白了,我确实*聪明。为什么呢?因为我还知道自己不聪明,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其他人都以为自己知道,所以说我比他们聪明,我是雅典*聪明的人。有一幅画,画的就是这个雅典绝顶聪明的智者在雅典街上找“人”。在 雅典这样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芸芸众生、万千气象,可他却觉得没有人,他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在他看来,这些都不是“人”,他们都只是作为实体的一个个“现象”性的存在者。人在哪里?于是,苏格拉底要找“人”,他发现雅典无“人”!这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非常深刻的哲学故事和哲学问题。于是,他在雅典就和年轻人讨论,什么是人?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人?……它们被概括为一个著名而永恒的“苏格拉底问题”:“人,应当如何生活?”
  不幸的是,雅典这样一个民主制度的城邦,到*后判了苏格拉底死刑,罪名是引诱年轻人犯罪。古希腊文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个体消融于实体之中。像斯巴达———雅典可能跟斯巴达在表现形态上有所不同,但斯巴达更能说明问题,我想以此说明古希腊城邦那样的一种文明状况。斯巴达城邦的小孩生下来之后,就被强行抱走,把他放到荒郊野外,几天之后,如果这个小孩不死的话,就说明他的体格是足够强壮的,于是再抱回来,由城邦抚育,这可能是世界上*早的人种优选了。这样一来,小孩绝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他只知城邦不知父母。在这样的文明中成长起来的人,完全属于城邦实体,没有个体自我的意思。而苏格拉底做的核心工作,一是把人从万物当中分离出来,再把个别的人、把自我从城邦实体当中分离出来。于是,雅典法庭就判苏格拉底对神不敬和引诱青年的罪,因为,他们本来没有个体自我意识,现在他们受苏格拉底的启发,产生了个体自我意识了,很容易出现个体与城邦的分享甚至背离。所以,雅典法庭要判苏格拉底死刑,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饮毒酒而死。大家在研读西方文化、西方哲学的时候,会发现对苏格拉底的描述:他生得很丑,但是死得很美。这个画面(注:指油画“苏格拉底之死”)比较恭维他,把他画得还比较美。其实,苏格拉底矮个头,粗额头,短鼻梁,史书上是这么描写的。他是一个极其智慧的人,却又是一个很丑的人,但是他死得很美。他死的时候,本来是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机会逃的出去的,他的学生们为他安排了一切,要把他放走,但他坚决不走,他坚持要慷慨赴死,理由是“遵守城邦的法律”。
  这是西方文化史上、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觉悟。严格说来,自苏格拉底之后,西方的哲学史、文化史才有了人的概念,才确立了一个*重要的主体,这就是“人”。苏格拉底要发现“人”,他在找人,在建构人。于是,这就成为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文化和后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文化的分水岭。西方的文化起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努力,对整个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文化与安身立命 作者简介

樊浩,本名樊和平。男,1959年生,博士,江苏省泰兴市人。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双聘研究员。第八、九、十届江苏省政协委员。 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出版个人独立专著9部,作为第一带头人合著3部。代表作为“中国伦理精神三部曲”(《中国伦理的精神》、《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道德形而上学的精神哲学基础》。   获国家、教育部、江苏省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主持完成国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多项;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国家“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南大学项目总召集人。

商品评论(19条)
  • 主题:

    相信文化的力量。

    2022/10/12 20:07:03
    读者:can***(购买过本书)
  • 主题:

    非常好!是东南大学樊浩老师的讲课记录,讲解文化真的深入浅出,好多问题我都是看了这本书才豁然开朗。感觉他在教人如何成为人。 之前有些关于中国人的信仰的问题,随着时代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的问题,这本书都从底层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并且很清晰!只恨我文化不够不能用简单凝练的语言表达如此丰富的内涵。就是就是,那些模模糊糊有感觉,但是没法系统表述的东西,老师都给讲透彻了[激动][疯狂捶墙]

    2022/5/21 11:43:40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

    有内涵的书

    2022/2/27 14:52:52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推荐一本好书

    很满意的一次购书,值得珍藏!

    2022/1/7 20:34:46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文化与安身立命

    文化与安身立命可以

    2021/8/9 14:26:18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思想性强,视野开阔

    思想性强,视野开阔

    2021/4/15 15:34:45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 主题:

    一本不错的书。

    2021/4/14 13:38:57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

    质量很好内容经典,非常满意!

    2021/3/7 16:10:01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

    2021/2/8 19:11:00
    读者:xu.***(购买过本书)
  • 主题:

    很有趣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2021/2/4 22:31:35
    读者:******(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