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点看唐诗

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点看唐诗

作者:叶萌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读者评分:4.4分5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2(3.2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点看唐诗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339686
  • 条形码:9787501339686 ; 978-7-5013-3968-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点看唐诗 本书特色

《唐诗的解读》一书在唐诗如何扩展了诗歌的题材,使诗歌的内容更丰富,又如何提供了各种不同的风格,真正做到百花齐放,为后世作出了榜样上,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解释。尤其是在韵律和语言方面,作者对律体诗的形成过程和成熟发展,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对唐诗在用韵和对仗上的讲究,唐诗构词和造句等问题,都有比较细致的探讨,并有丰富的例证。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点看唐诗 内容简介

本书在唐诗如何扩展了诗歌的题材,使诗歌的内容更丰富,又如何提供了各种不同的风格,真正做到百花齐放,为后世作出了榜样上,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解释。尤其是在韵律和语言方面,作者对律体诗的形成过程和成熟发展,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对唐诗在用韵和对仗上的讲究,唐诗构词和造句等问题,都有比较细致的探讨,并有丰富的例证。

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点看唐诗 目录

绪说篇
唐诗与诗歌传统
一 言志与抒情的传统
二 唐诗对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汉语特点及其灵活性在唐诗中的充分运用
一 唐诗诸家各有特点之故
二 语音形式方面的创新
三 唐人在用词造句上的努力
四 对仗句在唐诗中的使用
五 关于探讨唐诗的一些设想
诗道与妙悟
一 从唐诗看才与学的关系
二 修饰和语出自然
三 关于想象与虚构
唐诗繁荣的背景
一 唐代诗风之盛与帝王的倡导
二 取士制度与唐诗
三 唐代的政治较为宽容于诗有利
四 社会风尚和前人成就对唐诗的促进
内涵篇
唐诗的题材及其扩展
一 感怀诗的流行和唐时的演变
二 怀古咏史诗的扩大
三 对人生短暂的哀伤及排解之道
四 咏景咏物诗的盛行
五 边塞诗与闺情诗
六 有关唐诗题材的几点余论
国事时政与社会现实在唐诗中的反映
一 唐诗与国事时政的关联-
二 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三 对世道和社会陋习的叹惋
四 作诗的现实根据
唐诗中的理趣
一 对人生的感悟
二 诗人们的为学处世之道
三 诗人对时世社会的认识
四 明事理有新意的唐诗
唐诗中的时与地
一 诗人对时序变迁的感受
二 咏写各地风光
三 时与地并写
四 今昔对比与异地对比
韵律篇
律体诗的形成过程——兼论律体诗之成型不能仅归功于沈宋
一 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成熟
二 声调对比的出现与律诗的萌芽
三 魏晋后诗人在声律上的探索
四 唐初律诗之定型不能仅归功于沈、宋
律诗成熟的重要标志:唐诗的拗救
一 律诗初起时的情况
二 A、B型句的拗救
三 C、D型句的拗救与起句的相对自由
四 七律的拗救问题
五 律诗不可违背的规范与绝句的变通
唐诗的用韵
一 唐诗所用的语音系统
二 律体诗的用韵
三 古体诗的用韵
四 古体诗的转韵问题
五 唐诗用韵的其他讲究
语言篇
唐诗的炼字和用词
一 关于唐诗的炼字
二 字或词的活用
三 虚词的运用
四 貌词在唐诗中的运用和发展
五 词语在诗中的重复使用
六 唐诗的构词
唐诗特殊的句法句型
一 名词性词组句
二 省略句
三 倒装句
四 紧缩句
五 兼语句
六 其他特殊造句方式
七 诗句的节奏
唐诗在对仗上的讲究
一 用对仗的开始
二 诗中对仗用于何处诸问题
三 句中对与当句对
四 流水对·借对·错综对
五 对仗在表达诗意上的作用
六 对仗的种类和忌讳
风格篇
诗如其人与诗人的修养
一 诗人的胸襟与气质
二 诗人的学识
三 儒、释、道思想对诗人的影响
四 避世与诗人的修养
初、盛唐诗的风格
一 初唐诗人的风格
二 改变诗风从陈子昂开始
三 李白杜甫各有千秋
四 从王、孟到韦、柳
五 高通、岑参与李颀、王昌龄
中、晚唐诗的风格
一 从盛唐到中唐的过渡
二 韩愈、韩门诸子与李贺的诗风
三 白居易、元稹与张、王乐府
四 中唐其他几位诗人的风格
五 晚唐李、杜、温、许四大家的风格
六 晚唐其他诗人的特点
意境篇
“有我”与“无我”——诗人在诗中的“隐”和“现”
一 诗不可能无我
二 诗人在诗中直接出面的意义
三 诗人不在诗中出面仍可见诗人心情
四 诗人的隐和现:主观语气与客观语气
文生于情与情生于文
一 诗文应出自真性情
二 有真情和文采方能生情
三 情的凭借与情和意的关系
即景生情与融情入景
一 触物兴感情随境变
二 移情于物融情入景
三 推想到夸诞而又合理的诗艺
后记
展开全部

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点看唐诗 节选

绪说篇
  汉语特点及其灵活性在唐诗中的充分运用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这里说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一一唐诗,而不是语言学家心目中的纯而又纯的抽象的语言。在现实中实际存在的语言,会随社会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构成这种语言的本质特点的东西,如声调与平仄的对立、单音节词占优势、词序与虚词的作用……等等,却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会逐渐有所变动的,而且在变动之后,其原貌仍会部分地保留下来,这就保证了文化的传承性。唐代诗人正是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充分利用汉语的特点,它的灵活性,它的一切可能性,才创造出了如此多的优美诗篇,而且各有其面目,各有其风格。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情趣、忧虑、观感,以及所描述的人情物态都浓缩在短短的数十字中,并运用各种各样的句式、节奏和修辞手法,极大地扩充了诗句的意味容量,为后人提供了大量诗歌语言的典范。他们那些名篇佳句,都至今传诵不衰,甚至成为人们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一 唐诗诸家各有特点之故
  唐诗诸大家之所以各有独创性,并各有其面目,是有其原因的。这里我们先只从语言方面来初步加以探讨。
  严格地说,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人的语言风格完全相同,因为不可能有两个人的语言经历①会完全相同。例如,李白和杜甫之所以如此不同,首先因为他们两人的生活经历和语言经历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仅注意这点还不足以说明唐诗何以能百花齐放。因为一个民族的一个时期的语言,除了其内部各有其特殊性之外还有一致性。必须从一致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来看,才能更好地理解唐诗。有一致性才能为后人理解并继承;有其特殊性诗人才会有自己的面貌(关于语言的特殊性与一致性及其有关诸问题请参看R•A•赫德森的《社会语言学》**章第三节及第三章**节)。至于诗人个人及其流派的风格等问题,我们将于后面的专篇文章中再作探讨,这里只作些总的说明。
  ……

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点看唐诗 作者简介

叶萌(1926-),字方生,成都人。上学时原名叶国华,1945年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中文系,后因贫病就近转入四川大学中文系,1950年毕业,旋参军,改今名。1952年转业来西北,历任西北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曾讲授汉语和文学方面的多门课程,发表有关论文多篇,后主要致力于汉语史和诗歌传统的探讨。其主要著作《古代汉语貌词通释》(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论证古代汉语中的描绘性词(即貌词)是最能显示汉语特点的词类,并从古声韵加以通释,自成一家之言,曾获本省社会科学一等奖,并获华东六省一市优秀图书一等奖。

商品评论(5条)
  • 主题:

    分享了作者的难得的理念!

    2020/6/3 14:22:39
    读者:shq***(购买过本书)
  • 主题:

    购好书在中图

    2019/1/27 22:35:09
    读者:457***(购买过本书)
  • 主题:从不同角度解读唐诗

    内容较为学术

    2017/3/22 11:33:46
    读者:976***(购买过本书)
  • 主题:唐诗的解读

    书比较厚,用纸普通,封面设计也较朴素,印刷质量不错,字迹清晰,属于文化普及型读物,适合休闲阅读。

    2017/1/12 14:08:11
    读者:tan***(购买过本书)
  • 主题:唐诗的解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特点看唐诗

    专业性较强,活动价很便宜。

    2016/5/9 20:55:58
    读者:tan***(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