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吴晗的后二十年

吴晗的后二十年

作者:宋连生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读者评分:4.6分8条评论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0.6(3.8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吴晗的后二十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6058063
  • 条形码:9787216058063 ; 978-7-216-05806-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吴晗的后二十年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当代著名史学家、原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一生中*重要、*具悲剧色彩的人生旅程。具体介绍了特殊的年代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和际遇,几件有争议的事,他的学术代表作《朱元璋传》及其*具影响作品《海瑞罢官》,与亲人和朋友的相处,大批判风暴和他的家破人亡。

吴晗的后二十年 内容简介

吴晗,当代著名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从新中同成立到含冤去世的二十年,是吴晗一生中*活跃、*重要、*具悲剧色彩的人生旅程。
本书写吴哈的学术造诣,写他的政治热情,写他的为人处世,写他响应号召创作《海瑞罢官》并为此而蒙冤罹难的遭遇通过吴晗后二十年的风雨历程,反映那个时代的面貌,反映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和际遇 书巾大量翔实的资料、丰富的细节描写使那个年代的许多敏感事件得以还原呈现。

吴晗的后二十年 目录

序章 是学者,但不甘平静
 1.从苦竹塘到清华园
 2.进入史学殿堂
 3.投身政治活动
 4.活跃在民盟组织中
 5.与共产党交往日渐密切
**章 迎接新中国
 1.辗转进入解放区
 2.又一次思想转变
 3.重返北平,重返清华
 4.当选全国青联秘书长
 5.参加新政协
第二章 在政府工作岗位上
 1.升任北京市副市长
 2.为文化教育献计出力
 3.发动群众,搞好卫生
 4.参与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
 5.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三章 热心社会文化事业
1.痴心史学研究
2.推动历史普及
3.整理出版古籍
4.兼职学术团体
5.参加学术争鸣
6.加盟“三家村”
第四章 几件有争议的事
1.与梁思成的争论
2.开发定陵教训深刻
3.积极参加反右运动
4.相对冷静的跃进者
第五章 学术代表作:《朱元璋传》
1.写朱元璋传,心仪久之
2.*初的成果:一书两名
3.毛泽东提出修改意见
4.《朱元璋传》正式问世
5.学术地位及种种评价
第六章 *具影响作品:《海瑞罢官》
1.毛泽东大力呼唤学海瑞
2.紧跟形势写文章
3.破门而出编写历史剧
4.反复修改,名家荟萃
5.反响热烈,喜中有忧
第七章 在亲人和朋友中
1.一身书卷气
2.一个和美家庭
3.在亲人中间
4.与朋友相处
5.对学生及青年
第八章 大批判风暴
1.姚文元突然发难
2.一石激起千层浪
3.大批判性质之争
4.要害是‘罢官”
5.捣毁“三家村”
第九章 家破人亡
1.参加“四清”工作队
2.从精神打击到肉体折磨
3.含冤惨死
4.亲人蒙难
尾声 九泉有知,当可瞑目
附录 时代的悲剧——与史学家苏双碧谈吴晗的后二十年
展开全部

吴晗的后二十年 节选

序章 是学者,但不甘平静
  1.从苦竹塘到清华园
在浙江义乌吴店,有个叫苦竹塘的小村子,人口不到一百户。1909年8月11日,村里的一位教书先生吴殡珏家出生了一个浓眉大眼、惹人喜爱的小男孩。他就是本书的传主吴晗。
苦竹塘常遭涝灾,百姓很穷。吴晗的祖父吴懋环原是佃农,靠着家里劳动力多,租一点地,农闲时做些鞭炮、穿棕等副业,买了些地,逐渐上升为自耕农。吴殡珏出生后,家境愈好,家里人商量总得有个识字的人,就送他上了蒙馆。吴殡珏刚成年,父亲吴懋环就死了。分家时,吴琪珏分得了几亩洼田,两间一楼一底的房子和一本祖传下来的《御批通鉴》。
吴殡珏的妻子是渔家女,不识字,娘家穷苦,也正是那样的环境使她养成了勤劳 的习惯,还成了当地出名的纺织能手。她共生了15个子女,活下来4个,长子吴晗、次子吴春曦,长女吴浦月、小女吴浦星。
吴殡珏自幼聪明,20岁中了秀才。吴 晗出生时,吴殡珏靠教蒙馆和三亩田地的收入维持生活,家境虽不算富裕,但比起贫苦的农民总要好些。
辛亥革命后,吴殡珏考入浙江高等巡警学堂。毕业后在浙江象山、定海等县当了警佐,每月收入几十块银元,在苦竹塘陆续买了30多亩水田,盖了十几间房子,上升为当地的中小财主。1921年吴殡珏回家闲居,靠每年五六千租谷过日子。他颇有些学问,能诗善赋,又写得一手好字。他有个书斋叫‘牾轩”,占了3间房子,房里摆满了高达天花板的书架,多是线装书,主要是文史类的,这些书对吴晗起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吴琪珏教子很严,对长子吴晗尤其严。吴晗6岁开始在村学堂读书。他学习勤奋,无论严冬酷暑,从不缺课迟到。11岁时父亲开始要他读那部祖传《御批通鉴》,每天读多少页都有规定,还指定某些段落要背诵。如果没有完成任务,父亲就会罚他跪在青石板上,用鸡毛掸子打。他跪着背书时,父亲坐在旁边看着,背得不好就拿掸子再打,直到背熟为止。
1916年,7岁的吴晗进入育德小学。学校里有位国文老师叫杨志冰,是吴瑸珏的世交,文章写得很有文采,为人也正直,远近闻名。杨志冰发现吴晗读书快,记忆力惊人,便支持他继续读书。当时吴家的家境已大不如初,杨志冰就对吴殡珏说:“家里再困难,也要让吴晗上学。”在杨志冰的关心与帮助下,吴晗进步很快。也因为这层原因,吴晗对杨志冰非常崇敬,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吴晗离开了家乡,还经常给杨老师写信。
吴晗12岁时到金华上中学。因为学校离家较远,只能住校。当时家里已有6口人,经济状况已显困难。中学的学费高,一年要交28块银元,合一千四五百斤稻谷,而家里30多亩水田每年收人不过五六千斤稻谷。他一年的学费,就占去了全家收入的四分之一。他每次上学家里都是赶着去卖稻谷。尽管如此,吴殡珏为了长子来日能够顶起家业,还是咬着牙让他继续读书。
中学时代的吴晗已经不像小学时那么单纯、听话了。班里年岁大的同学教他抽烟、打麻将,被学校发现后,曾被记了几次过,还差点被开除。这时候的吴晗对父亲的管制也开始了反叛。有一次为一件小事,他被父亲打骂了一顿,一气之下竟于半夜出走。后来虽被找回,但此后父子关系就不大好了。
吴晗小时很爱读书,对历史书和历史小说更是情有独钟。他把家里的书读完了,就到处去借。有时为借一本书,能跑几十里路。人家不肯让他借走,他就蹲在人家门口读;能借走的,就边走边读,常常是刚回到家,书已读完了,然后立即去还书。书的主人怀疑他是否读过,就问他书的内容,他都能马上讲出来。因为他读书又多又快,当地人称之为‘蛀书虫”。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这在当地是很少见的。
吴晗也想买书,可是没有钱。中学时,有一次放假,为了买一本书,他把铺盖都卖了,回家后被父亲一阵痛打。大妹吴浦月心疼哥哥,见他没钱买书,就把自己积攒的压岁钱全部给了他。在中学期间,吴晗靠着妹妹的资助买了“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925年,吴晗中学毕业。当时家境日下,父亲又得了肺病,医药费很高,家庭生活更加窘迫,已经供不起他继续上学了。吴晗只好在本村的椒峰小学教书。
椒峰小学设在村祠堂内,设施十分简陋,除了破烂的桌椅和黑板外,没有一本图书,也没有任何报纸、杂志及教具。教员只有吴晗一人,所有课程都由他一人教,一年薪水也少得可怜,只有几十块银元。
吴晗并不因条件差而玩忽职守,他教学很认真,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但他的理想并不是当一辈子小学老师。在他看来,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继续升学。而父亲对此是反对的。为了能让吴晗在家乡安心教书,父亲还特意给他物色了一门亲事。吴晗坚决反对,父亲拗他不过,*终在儿子的坚持下抬了礼物和酒,到女方家赔礼道歉,退了婚。
后来,吴晗又转到第四小学教高小。这时,他升学的愿望日渐强烈。他向父亲表示坚决要升学,如果升不了学,教员也不当了。父亲为此打了他。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去了金华,后来考上了设在杭州的之江大学。一年之后,之江大学停办,他又到上海求学。由于文史成绩优异,他毫不费力地考入了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大学部。
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是胡适。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可算得上是一位学贯中西、文史兼通的著名人物了。他1891年12月出生于安徽绩溪,1910年以官费留学美国。1917年学成归国,即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由他主持创立了北京大学哲学研究所,自任主任,同时兼任英文科主任。因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倡议“文学改良”和行用“白话文”,获得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声誉。后由于北京风声日紧,他便来到上海。那时,他除担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外,还讲授中国文化史课程。吴晗选听了这门课。胡适渊博的知识与精辟的讲解使吴晗折服,他把胡适的治学之道奉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1930年上半年,吴晗写了一篇学年论文——《西汉的经济状况》,得到胡适的赏识。后来这部文稿卖给大东书局,得了80元稿费。这大概是吴晗得到的**笔稿费。此后吴晗几次给胡适写信,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和提携。但胡适不久辞去中国公学的校长职务,去了北平。北平是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都坐落于此。也是为了追随胡适,吴晗决定去北平读书。他揣着80元稿费,踏上了去北平的路程。
北平是一座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千年历史的古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爽于燕。蓟就在现在的北京城,燕都位于现在北京的朝阳区。汉代的蓟城,曾是诸侯王的都城和幽州的治所,由此始称幽州,经济文化逐渐发达。隋、唐两代,幽州是军事重镇:北部地区的政治中心。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兴旺,成为北方各民族间经济交流的枢纽。公元938年,契丹以幽州为陪都,号南京,又称燕京。辽末,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政权。宋联金破辽后不久,燕京扩建城垣,兴建宫殿。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成为北方一代王朝的首都。蒙古军队攻破中都后,复称燕京。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以此为京都,次年改称大都,成为全国性政权的首都。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明军攻破大都,改大都为北平府。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后,改北平为北京,这是北京得名之始。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自此到1911年清帝逊位,北京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首都。191 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朝,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后政权归袁世凯,袁定都北京。1928年,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同年国民党政府将首都迁往南京,北京改称北平。
1930年8月,吴晗来到北平。按照原来的预想,他想直接转人燕京大学。但燕京大学是外国人办的学校,对学生的英文基础很看重。而吴晗在中国公学的英文成绩是丙等,燕京大学没有接受他转学。此时考期已过,经考试入学已不可能。他只好在北京大学文理学院附近沙滩的一个公寓里住下来,每天步行到北平图书馆读书。
吴晗的80元稿费很快就所剩无几了。经上海中国公学的教授推荐,他找到燕京大学的历史教授顾颉刚,得到他的帮助。在到达北平一个月之后,吴晗由顾颉刚介绍到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作馆员。这个工作性质对他十分有利,他利用工作之便读了很多线装书。其中有一本《婺书》,内有吴之器撰的《胡应麟传》。书里说到胡应麟卒年是明万历三十年,即胡应麟活了52岁。而顾颉刚在《四部正伪序》中则讲胡应麟存年在60以上。吴晗认为,《婺书》的说法可以纠正顾颉刚的错误。他从燕京大学图书馆借来一部《少室山房文集》和《弁州四部稿》,花了将近半个月的功夫,在两部书中辑出关于胡氏生平的事迹。另外翻了一些与胡应麟同时人的诗文集和地志,以及《明诗综》、《金华艺文志》、《全浙诗话》一类的书,和北海图书馆所藏的《太函集》、《二酉园诗集》诸书,草成了一篇三四万字的《胡应麟年谱》。这篇文章成了他研究明史的开端。
……

吴晗的后二十年 作者简介

宋连生,大学教师,致力于史学研究二十余年,出版十余部专著,《穿越台湾海峡的中美较量》、《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抗美援朝再回首》受到业界好评。

商品评论(8条)
  • 主题:

    才华横溢的一个历史学家最后二十年是怎么度过的,这套书会给你答案

    2020/6/7 16:15:18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 主题:研究性著作,买来参考

    研究性著作,买来参考,值得阅读,印刷可以,有价值,价格实惠,品相不错

    2020/5/30 19:59:30
    读者:zha***(购买过本书)
  • 主题:名人历史回忆

    文革时代回忆

    2019/4/22 16:22:30
    读者:LYY***(购买过本书)
  • 主题:断断续续的没有看全

    午休的时候翻看一下,还算可以吧,罗列了事实,没有深入的分析研究,这也是很多传记作家的通病。

    2018/1/25 15:18:04
    读者:Jun***(购买过本书)
  • 主题:吴晗的后二十年

    流水账,读起来像总结报告。

    2017/12/12 12:15:24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 主题:本来是凑数的书

    本来是凑数的书,结果发现还不错。

    2017/11/15 15:18:00
    读者:cha***(购买过本书)
  • 主题:模仿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模仿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不过感情色彩太明显了

    2017/11/7 16:55:43
    读者:guo***(购买过本书)
  • 主题:关于人物传记的书

    可以看可以感悟,7.6拿下~

    2017/9/23 16:04:16
    读者:woa***(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