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作者:彭骄雪 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读者评分:4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5.8(7.3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811273953
  • 条形码:9787811273953 ; 978-7-81127-39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本书特色

本书梳理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发展线索,解析其理论体系,并对教育电影所处的历史语境作出阐述。 在纵向的历史梳理和横向的理论阐述中,民国教育电影得以“浮出地表”,民国电影史的图景得到丰富。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同时,除了实践活动之外,教育电影也建构了自身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本书梳理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发展线索,解析其理论体系,并对教育电影所处的历史语境作出阐述。
在纵向的历史梳理和横向的理论阐述中,民国教育电影得以“浮出地表”,民国电影史的图景得到丰富。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目录

引言
**章 初步发展期(1918-1937年)
**节 商务印书馆摄制教育电影
第二节 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业的建立
一、电影股的设立
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三、全国教育电影推广处
四、电影教育委员会
五、地方民教馆等相关推行机构
第三节 金陵大学等学术机构及人士对教育电影的提倡和实践
一、陶行知对教育电影的提倡和实践
二、金陵大学等高校对于教育电影的提倡和实践
第四节 作品及理论建设
第二章 相对繁荣期(1937年7月-1946年5月)
**节 武汉时期
第二节 重庆时期
一、概况
二、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业的勃兴
三、金陵大学等教育机构对教育电影事业的推进
第三节 本期的教育电影作品及理论建设
第四节 技术的创新
第三章 衰落期(1946-1949年)
**节 概况
第二节 关于电影业
一、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业
二、金陵大学等教育科研机构的教育电影事业
三、民营教育电影机构的发展
第三节 理论总结和技术创新
结语
附录一 台湾时期的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1949年10月-1954年)
附录二 金陵大学翻译柯达公司教学影片目录
附录三 记忆中的中国教育电影运动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节选

**章 初步发展期(1918—1937年)
从1918年开始,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文化机构一一商务印书馆进行的教育电影的拍片尝试为标志,宣告了中国自制教育电影的正式诞生。以此为滥觞,在抗战爆发之前约二十年的时间中,民国教育电影获得了初步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利用**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无遑东顾之机,加快了自身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文化意识有了较为广泛的传播。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旗帜的启蒙运动,也在这时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教育救国”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思潮,各种教育思潮此时也纷纷出现,如平民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实用主义教育等。这些思潮虽然主张和开展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等级教育,要求打破一直为封建地主贵族和富裕阶级所垄断的受教育权利,提倡教育平民化、普及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从而实现强国富民之根本目标。又恰逢20世纪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推行用照片、地图、幻灯以及无声电影来辅助教学的所谓“视觉教育”教学法。我国的教育改革者,尤其是从欧美留学归来的教育工作者,看到了“视觉教育”在普及教育上的便捷优势,尤其是在推行平民教育上能立竿见影突破我国众多平民不识字的藩篱,也纷纷研究并倡导视觉教育。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作者简介

彭骄雪,原浙江传媒学院教师。1977年生,199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并考取本校硕士研究生,师从余纪教授,主攻中国电影史。2002年毕业后考取南京大学戏剧戏曲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周安华教授。曾发表《电子游戏与美国当代动画电影的崛起》、《民族记忆与想象的复活——21世纪泰国电影的崛起》、《印度“马沙拉”影片的萝术风格》、《动画电影的艺术特性及其对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启示》等多篇学术论文。2007年夏因病去世。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