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文化典故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文化典故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
所属丛书: 文化纠错丛书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6.3(3.2折) 定价  ¥1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文化典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817660
  • 条形码:9787506817660 ; 978-7-5068-1766-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文化典故 内容简介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文化典故,它蕴含着古人的生命体验,浓缩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忘情于这些历史故事之中,体味一下古人生命的悲怆与优美,感知一下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不仅可以丰富你的思想,而且可以精练你的语言。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文化典故 目录

民为邦本
唇亡齿寒
秦庭之哭
退避三舍
结草衔环
不贪为宝
从善如流
东道主
众志成城
挟天子以令诸侯
百步穿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图穷匕见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抱薪救火
伯乐一顾
二桃杀三士
不耻下问
祸起萧墙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脍炙人口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守株待兔
长袖善舞
老马识途
掩耳盗铃
道听途说
管鲍之交
高山流水
化干戈为玉帛
运筹帷幄
围魏救赵
负荆请罪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破釜沉舟
一字千金
一鸣惊人
一诺千金
韦编三绝
卧薪尝胆
明珠暗投
毛遂自荐
约法三章
吴市吹箫
鸡鸣狗盗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以身试法
载酒问字
倒履相迎
坚壁清野
手不释卷
大器晚成
得陇望蜀
梁上君子
举案齐眉
人琴俱亡
煮豆燃萁
孟母三迁
家喻户晓
萧规曹随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金屋藏娇
杜鹃啼血
凿壁偷光
江郎才尽
望尘而拜
洛阳纸贵
杯弓蛇影
闻鸡起舞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一箭双雕
红叶题诗
黄粱一梦
逢人说项
飞黄腾达
天衣无缝
破天荒
月下老人
请君入瓮
牛角挂书
开卷有益
悬梁刺股
弄巧成拙
闭月羞花
覆水难收
抛砖引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程门立雪
沉鱼落雁
过河拆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解铃还需系铃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附:条目笔画索引
展开全部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文化典故 节选

民为邦本
“民为邦本”语出《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太康是夏王朝继大禹、启之后的第三代君主,骄奢淫逸,丧失君德,致使民心涣散,但他却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他到洛水的南面打猎,去了三个月还不回来。有一个穷国的君主后羿,趁着夏朝人民不能忍受太康虐政的机会,就起兵反叛。
太康有五个兄弟,均以侍奉他们的母亲为由跟随太康,这一天,他们驾着车载着他们的母亲在洛水湾等待太康的归来。这兄弟五人在怨恨太康无德无道的同时,就追述祖父大禹的教导写了几首诗歌。其中**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了,国家就自然安宁。如果一个人屡屡不听劝告而去犯错误,就必然要激起民愤。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古制,天子六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第二首说:“禹王的教诲是这样: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猎翱翔;喜欢喝酒和听音乐,高高建筑大殿又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有一桩,就没有国不灭亡的。”第三首说:“那陶唐氏尧帝,曾经据有冀州这地方。现在废弃他的治道,紊乱他的政纲。就是自己导致灭亡。”第四首说:“我的辉煌的祖父,是万国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传给他的子孙。征赋和计量平均,王家府库丰殷。现在废弃他的传统,就会断绝祭祀又危及宗亲!”第五首说:“唉!哪里可以回归?我的心情悲伤!万姓都仇恨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里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改侮又岂可挽回?”
邦:国家;本:根本。意思是说:人民只可亲近不可鄙视,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坚固,国家才能安定。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包蕴着丰富的可资教化国人的精神资源,诸如:生生不息的变易之道;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民为邦本的民本哲学;正德、厚生相统一的精神与物质兼顾的文明观;好学善学的重学传统等等。北宋诗人苏舜钦《诣匦疏》:“则又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与陈悴书》:“民为邦本,诚有忧国之心,肯日蹙其本而不恤哉?”
亦作“民惟邦本”。明代文学家宋濂等撰《元史·岳柱传》:“民惟邦本,伤本以敛怨,亦非宰相福也。”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语出《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日:“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春秋时,晋国(位于今山西和河北的南部一带。建都于唐,即今山西翼城西)是周朝初立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在晋国的南面是虢国(指北虢,今河南三门峡市和山西平陆县一带。建都上阳,即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和虞国(在今山西平陆县北)。这两个小国山水相连,且祖先又都姓姬。虢公名丑,狂妄自大,喜好用兵,经常借故袭扰晋国。晋献公觉得不灭掉虢国,晋国就难以太平。但要举兵攻打虢国,必定要从虞国经过。
有一天,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我们可以将屈(在今山西吉县北)地产的良马和垂棘(在今山西潞城县北)产的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公,借道让我军通过,估计不成问题。”晋献公说:“这良马和美玉是我们晋国的宝物,怎么可以随便送人呢?”荀息笑道:“玉璧只是暂交给虞公保存,良马也只是暂时交由虞国代养。实际上还是咱们的。”晋献公明白了这是荀息的计策。
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国,送上了一匹千里马和一对名贵玉璧。由于虞公目光短浅且贪婪成性,一见到送来的礼物便眉开眼笑。一边手里不停地把玩着玉璧,一边眼睛死死盯着千里马,问道:“贵国国君怎能舍得将这两件价值连城的国宝送给我呢?”荀息说道:“敝国国君向来仰慕您的大名,很想和您结交,这点薄礼只是表示一点心意。有点小事顺便求您帮忙:虢国曾多次侵扰我国,为了社稷,我们打算去教训他们,想请贵国借一条道让我们通过。如果我们打赢了,所有的缴获物品都送给您。”虞国大夫宫之奇预料到荀息的险恶用心,便奉劝虞公千万别答应晋军“借路”的要求。并说:“虢、虞两国,一表一里,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如果虢国今天灭亡了,那么,明天祸必殃及我们虞国。”虞公说:“人家晋国给咱们送来了这无价之宝,如果咱们连一条道儿都不肯借给人家,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吧!再说,晋国比虢国强大十倍,失去一个小小的虢国,可以交上一个强大的晋国,何乐而不为呢?”宫之奇还想劝说什么,却被在一旁的大夫百里奚拉住了。宫之奇料就虞国一定灭亡,便带着家小,趁早逃到曹国(在今山东定陶)去了。
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晋献公就在虞公的“慷慨”帮助下,讨伐虢国,虢国被轻而易举地消灭。晋国将军一边将抢来的财宝和俘获的美女分了一些给虞公,博得虞公大喜,一边又假托自己有病,将大军驻扎在虞国的都城外,并称等病好了就回去。虞公毫无戒备,满口答应。
忽然有一天,虞国守卫宫门的卫兵慌忙向虞公报告:“晋军发动突然袭击,城池已经被攻破。”虞公这才如梦初醒,命令道:“快快驱车防御!”便来到城边,只见城楼上一员大将,威风凛凛,向虞公喊道:“感谢您昨天借给我一条道路,今天再送给我一个国家。”虞公转怒,但为时已晚。屈地产的良马和垂棘产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中。荀息奸猾地笑道:“美玉还是原来的美玉,不过马的牙齿增多了个把。”
在《左传·哀公八年》中,予泄也对吴王说过:“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又,据《三国志·魏书·鲍勋传》载,鲍勋曾对魏文帝曹丕说:“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用以比喻相邻两国安危与共的密切关系。辅:面颊;车:牙床,即牙车骨。面颊、牙车骨,乃一表一里、相互依存的。嘴唇和牙齿,也是表里相依的,如果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失去掩蔽,就要受寒。失去一方,另一方就要受到损害,所以叫做“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与“唇齿相依”意义相近,不同之处在于:“唇亡齿寒”强调“利害与共”;而“唇齿相依”强调“相互依存”。
由于上述故事,还产生了“假道灭虢”或“假途灭虢”的成语。后者见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智荀息假途灭虢,穷百里饲牛拜相。”就是说: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回过头来再消灭甲。
  秦庭之哭
“秦庭之哭”语出《左传·定公四年》:“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日:‘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日:‘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日:‘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日: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日:‘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日:‘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伍子胥和申包胥本来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自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的父兄之后,伍子胥立誓要灭楚,为父兄报仇。申包胥劝他不要为了个人私仇而背叛自己的国家。伍子胥说:“这是杀父害兄之仇!一定要报!”申包胥说:“如果你一定要消灭楚国,那么我也发誓:我一定要复兴楚国!”从此,两人就因这个问题断绝了朋友关系。伍子胥后来投奔了吴国。他首先帮助吴公子(即吴王阖闾)夺取了皇权,又趁楚平王刚死,儿子继位,楚国国内混乱之机,与伯豁一起鼓动吴王阖闾兴兵伐楚。吴王阖闾看到楚国的附属国蔡国和唐国都归附了他,加上孙武也认为楚国已经势单力薄,正是发兵时机,于是决定伐楚。
  ……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