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审美的激变

审美的激变

作者:陈晓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
开本: 03 页数: 243
读者评分:3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5.4(7.7折) 定价  ¥3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审美的激变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345330
  • 条形码:9787506345330 ; 978-7-5063-4533-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审美的激变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本书为丛书之一。 本书汇集了陈晓明近二十年的部分文章。作者编选这个文集,有三个原则:其一是主题要集中,也就是可以在作者名曰“激变”的主题下展开的理论与创作的言说;其二是不能重复,因作者从业二十多年来已经出版了不少著作,作者不愿本书与他的其他书有过多的重复率;其三是兼顾理论与创作的论述,这样既可以从某个角度展示几十年来中国当代的理论与创作的走向,也可反映作者的研究基本面貌。

审美的激变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本书为丛书之一。《审美的激变》汇集了陈晓明近二十年的部分文章。作者编选这个文集,有三个原则:其一是主题要集中,也就是可以在作者名曰“激变”的主题下展开的理论与创作的言说;其二是不能重复,因作者从业二十多年来已经出版了不少著作,作者不愿本书与他的其他书有过多的重复率;其三是兼顾理论与创作的论述,这样既可以从某个角度展示几十年来中国当代的理论与创作的走向,也可反映作者的研究基本面貌。

审美的激变 目录

自序上编:理论视野**章 超越粗陋理性:艺术表现的审美主体第二章 文学视界:无限的审美统合体第三章 边缘的萎缩:从现代到后现代第四章 文本批评:想象的精神飞地第五章 方法论的焦虑与变革——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在中国的迁徙第六章 批评的历史与诡秘的文学性下编:审美流变第七章 现代精神溯源:乡村与城市的冲突第八章 主体与幻想之物——当代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第九章 意外的合谋:精英与大众的重叠影像第十章 先锋派之后:九十年代的文学流向及其危机第十一章 无法深化的自我与现实——论消费主义趣味与当代小说叙事第十二章 历史终结之后的苦难叙事
展开全部

审美的激变 节选

《审美的激变》汇集了陈晓明近二十年的部分文章。作者编选这个文集,有三个原则:其一是主题要集中,也就是可以在作者名曰“激变”的主题下展开的理论与创作的言说;其二是不能重复,因作者从业二十多年来已经出版了不少著作,作者不愿《审美的激变》与他的其他书有过多的重复率;其三是兼顾理论与创作的论述,这样既可以从某个角度展示几十年来中国当代的理论与创作的走向,也可反映作者的研究基本面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审美的激变》为丛书之一。

审美的激变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生。早年有过知青经历,1978年春上大学(77级),后读研究生(1983年),期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工作。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十多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院高评委委员等职。2003年起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著有《无边的挑战》《解构的踪迹》《剩余的想象》《仿真的年代》《表意的焦虑》《无望的叛逆》《不死的纯文学》等十多部。发表论文评论300多篇,300多万字。1995年至1998年先后在英国高级人文研究中心(IAHS),英国爱丁堡大学东亚系(Edinburgh University),荷兰莱顿国际亚洲研究院(IIAS),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uhr-UniVersity of Bochum)等地做访问研究和讲学。曾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2年度评论家奖,2007年度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等奖项若干。 现为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我对此书的看法

    原来是论文勉强凑在一起的,价值不大,3克星。

    2011/7/21 0:25:17
    读者:don***(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