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作者:汝企和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0-01
开本: 其它 页数: 223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7.5(7.0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3094905
  • 条形码:9787303094905 ; 978-7-303-09490-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与同类教材的*大不同点,即以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又称“小学”)内容统领全书。此外,它在选篇方面亦独具特色。兹分述如下。一、突出“小学”特色:要掌握汉字字词,不外乎形、音、义三个方面。众所周知,古人对此已进行了极为深入的研究,其成果集中反映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中。这“三学”“历史文选”课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大量讲解,然而适当引入“小学”的实用部分却完全必要。“小学”的研究成果,为驾驭古汉语字词提供了*佳途径。学生掌握了这三学的实用部分,就可对每个汉字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从而不但可准确把握每个字的各种含义,而且还可举一反三,即在离开教师之后仍能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古汉语水平。二、选篇特色:1.首次选入“小学”篇章。2.首次遍选四书五经。以往的20多种教材,无一例外都选了经书,但对群经之首的《周易》却很少有人问津;选《论》、《孟》者甚多,而选取《大学》、《中庸》者亦鲜有闻。这次我们不但选入《周易》,且全文选入《大学》和《中庸》,从而成为遍选四书五经的**种教材。 众所周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五经就成为历代选官取仕的必考内容;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自元仁宗始亦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见《元史》卷81《选举志》)。因此四书五经的思想,已溶化于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特别是国家各级管理者的血液之中,成为指导他们处理一切国政大事的*高原则。从这一事实得出的必然结论是:五经(后期包括四书)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影响*为深刻的文献,因此也应是我们《历史文选》首先考虑选入的篇章。3.首次选入佛经、道藏。这次编修,除注意选取竹简、诏令奏议、笔记文集、类书等篇章外(甲骨文、金文已成专门之学,故未选),还特选佛经、道藏各一篇。佛教自东汉传入华夏大地,近两千年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高统治者到庶民百姓,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其直接、间接的种种影响(笔者认为:对反宗教者来讲,宗教同样对他们产生了很大影响,只是影响的性质不同而已)。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伦理学、乃至养生学等等,无不带有其印记,历史上以道教为旗号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也为人所共知。人们常以儒、释、道三者并举,就说明在中国历史上,这三者皆起过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因此要想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亦须对释、道有所了解。4.别具特色的白文选篇。与以往相比,本教材中的白文选篇有两个特点,一为所选之书尽量与前面所注释之书不同,这样可使学生接触更多史籍,拓展其史学眼界;二为对习见史书,注意选取其*有特色的篇章,如《释老志》为《魏书》首创,等等。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色、特点,这部教材成为迄今唯一获国家教委立项项目的《历史文选》教材,并成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目录

“小学”基础知识一音韵学常识反切声母韵母声调上古音韵系统音韵学选篇古无轻唇音(节选)古今字音之变迁训诂学常识训诂的方法古注的术语训诂学选篇说文解字注序释相新注选篇·史部正史隋书·经籍志序新唐书·魏徵传(节选)宋史·朱熹传(节选)明史·戚继光传编年资治通鉴·司马光论三家分晋明实录·作铁榜申诫公侯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节选)杂史国语·邵公谏厉王止谤国语·越王句践灭吴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史评史通·二体史通·直书文史通义·书教(下)政书通典·职官一通志·总序文献通考·经籍考二十七(节选)诏令唐大诏令集·戒厚葬诏书目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上谕新注选篇·子部老子道德经上篇(节选)庄子秋水(节选)吕氏春秋尊师容斋随笔野史不可信日知录姓氏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节选)抱朴子论仙(节选)新注选篇·集部及其他韩昌黎集讳辩包拯集乞不用赃吏疏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古文献常识天文历法地理职官姓氏避讳车马衣饰白文选篇魏书·释老志(节选)尔雅·释诂(下)附录实习系列实习一:音韵学(一)实习二:音韵学(二)实习三:阅读线装书实习四:训诂学(一)实习五:训诂学(二)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节选

对“中国历史文选”的课程目的,学术界历来看法不一(这些歧异观点集中反映于两辑《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和已出版的各教材之中)。我们认为,这门课是历史系的语言工具课,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设计这门课程的内容。无论学习何种语言,*基本因素皆为字词和语法,古汉语亦不例外。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许多古汉语语言现象又非语法所能涵盖,因此古汉语字词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以往的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对于古汉语特有的语法规律,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短时间内就能有较大提高,而字词方面若想有明显进步,则须长时间积累。语言大师王力先生曾在《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中指出:“我们在研读古代汉语的时候,……应该首先抓哪一方面呢?我想应该先抓词汇方面……语法方面固然很重要,但是由于语法是比较稳固的,古今差别不大,只消知道几个粗线条,再学习一些古代虚词,也就差不多了。至于词汇,它是变化比较快的,……所以先抓词汇方面是对的。”要掌握字词,不外乎形、音、义三个方面。众所周知,古人对汉字的形、音、义,千百年来已作了极为深入的研究,其成果集中反映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当中。这三项专门之学作为本科生课程,一向由中文系开设,历史系本科生迄今很少有设这些课的。然而作为历史系的语言工具课--“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适当引入“小学”的实用部分却完全必要。“中国历史文选”与中学的文言文课紧密相连,作为大学课程,除在量的方面大大扩展外,与中学课程质的不同在于:大学除传授知识外,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用现在常讲的话说,即要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小学”的研究成果,恰为驾驭古汉语字词提供了*佳途径。学生掌握了这“三学”的实用部分。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相关资料

第五期《广韵》(《集韵》大致相同)之音,兼赅古今南北。以之审音,则信美矣。然纽韵繁多,实际上断非一人所能尽读,故在应用方面,不能不有他种韵书。此期文学,以北曲为主,于是有以北音为主之韵书发生,如元周德清之《中原音韵》,及菜斐轩《词林韵释》之类。彼时唯用古代死语所作之诗,尚沿唐宋之旧韵。至用当时活语所作之曲,即用《中原音韵》一派之新韵。此派新韵,其始虽限于方隅,然其潜伏之势力甚大,明初之《洪武正韵》即本于此。明清之文人学士所作韵文,多喜排斥《正韵》,仍守唐宋用韵之旧。然唐宋旧韵,虽时时争执于纸上,而实则节节失败于口中。此六百年之普通口音,即为《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韵书之音。其故因此期南北混一,交通频繁,集五方之人而共处于一堂,彼此谈话,必各牺牲其方音之不能通用者,而操彼此可以共喻之普通音。此普通音之条件有二:一,全国中多数人能发之音。二,纽韵最简少之音。多数则普及易,简少则学习易也。就南北中三部之中而择取合于上列两条件之普通音,实为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及江苏、安徽北部之音。因此类之音,纽韵最为简少,而其所占之区域,则甚为广大也(此类之音,泛称可日“北音”)。由此而发生一种普通语言,即俗称“官话”者是。“官话”之名,甚不雅驯。或即以此为京话,尤非其实。实则此种语言,为六百年来一种不成文之国语。第六期近二十年来,国人有感于中华字音之无一定之标准,为教育前途之大障碍。于是有王照之《官话字母》、劳乃宣之《简字谱》等发生,欲以音标之形式代旧日之反切。其用意甚美。惜其以京兆一隅之音为全国之标准音,而所作音标又甚不美观,未能通行。民国二年(通历1913年),教育部开读音统一会,征集各省代表审定国音,遂制成“注音字母”三十九文,音读沿第五期之趋势,以所谓“北音”者为准。自此以后,中华字音将脱离韵书时代,而入于音标时代矣。会事既毕,由会员吴敬恒编为《国音字典》,其书今已告成,闻教育部不久即将公布。今后国音国语之统一,胥赖是书矣。依上所述,此六期又可括为三期。即第一第二合为一期,以第二期包括于第一期之中,此期之音,以声母为准。第三第四合为一期,以第三期包括于第四期之中,此期之音,以韵书为准。第五第六合为一期,以第五期包括于第六期之中,此期之音,以音标为准。兹所讲述,但举其大要,不暇详说。而注重之点,尤在应用的方面,不以考古为重。故于所谓“古音”一部分,叙述最略。而“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