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代性:中国重撰

现代性:中国重撰

作者:姜义华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585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7.5(7.2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代性:中国重撰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3091331
  • 条形码:9787303091331 ; 978-7-303-0913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现代性:中国重撰 本书特色

《现代性:中国重撰》从民族认同、国家意识、人的尊严、社会主义、伦理与竞存、现代性的当代反思这六个方面,探索现代性中国重撰的历史过程,考索这些核心概念、核心价值的真实内涵及其功能,试图阐明现代性的中国书写,如何一直与中国的主体性紧密相连,其生命力如何充分体现在持续不断的重撰之中。

现代性:中国重撰 内容简介

这就是现代性的中国重撰,同现代性本身的书写一样,是一个至今仍在持续之中,将来还将继续相当长时段的历史过程。
现代性的中国书写和现代性的中国重撰,大致说来,经历着三个阶段: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性书写与重撰,以劳动为核心的现代性书写与重撰,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性书写与重撰。这三个阶段既具有依次推进的历时性,又具有互相合作、互相依存、难以分割的同时性。这就是说,由以资本为核心到以劳动为核心再到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代表着现代性书写与重撰一步步深化,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后一阶段为前一阶段必然归趋。但三者又不是在前一阶段结束之后方进入后一阶段的,后一阶段实际上早已孕育在前一阶段之中,当后一阶段到来时,前一阶段的现代性仍然在继续,成为后一阶段现代性的基础或补充,所以,这三个阶段,又可视为现代性发展中陆续展开的三个不同层面。主观地想超越或避开**阶段而直接进入第二或第三阶段,*终总是成为一出出乌托邦喜剧、悲剧或闹剧。
现代性的书写和重撰,是13亿中国人正倾注全力,专心致志从事的事业。回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性核心观念形成和演进的历程,当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现代性:中国重撰 目录

**编 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主义的世纪演绎
  一、时间坐标上的演绎
  二、外铄型的别样内涵
  三、小农社会基础上民族主义的双重性
  四、民族主义的新境界
 清末孙中山民族革命思想的西学渊源
  一、深厚的西学渊源
  二、宏大的世界视野和历史意识
  三、现代文明的自觉认同
  四、对经济理论的密切关注
  五、值得重视的军事学养
 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新构建:析孙中山《民族主义》演讲
  一、从族类观念到民族观念
  二、天然力、政治力、经济力与民族问题本质
  三、固有宗族、道德、智能、能力与近代民族精神
  四、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践
 民族文化共同体构建中的中国“国学”
  一、“国学”一词的本土意义和日本演绎
  二、清末国粹主义者国故论衡
  三、尊孔与反孔斗争中的传统文化重估
  四、国学的重新构建及其分野
 民族文化共同体构建中的胡适“全盘西化论”
  一、胡适因“全盘西化论”而死
  二、本土文化建设之争中的“全盘西化论”
  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反省
 在文明转型和民族复兴中发现与创造:中国社会科学百年视域和语境
  一、一株参天大树
  二、民族复兴中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三、文明转型中价值的提升
  四、三次历史性飞跃
  五、一支不可摧的中坚力量
第二编 国权与民权:近代国家意识的诞生
 中国近代国家意识的形成
  一、历史形成的中国和“中国”这一名称的历史
  二、主权意识、民权意识与近代国家意识
  三、对国际霸权的抗击和中国的国际平等意识
  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有容乃大”的开放意识
 ……
第三编 伦理,兗存与人的尊严
第四篇 人性、人权、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编 社会主义模式探究
后记
展开全部

现代性:中国重撰 节选

**编 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主义的世纪演绎
四、民族主义的新境界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力求在市场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使中华民族由此而达到政治真正的统一,社会真正的稳定,经济真正的繁荣,文化真正的发达,与世界上其他各民族共同缔造世界新秩序。
从旧的民族主义转向这一新的民族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1949年以来,中国利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充分依靠国家行政权力的支配作用,积聚了人力、财力、物力,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行政权力对于经济活动纵向的全面支配,以及对社会、文化等领域纵向的全面控制,非但无法防止资源配置、发展速度、流通与分配等方面极为严重的主观随意性,而且也无法使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广泛地建立相互之问的横向联系,使全民族的团结与统一确立在借助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而形成的真正一体化的经济基础之上。正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本身的需要,推动中国终于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将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成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被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现代性:中国重撰 作者简介

姜义华,1939年生,江苏扬州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上海历史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著有《章太炎思想研究》《章炳麟评传》《大道之行——孙中山思想发微》《百年蹒跚——小农中国的现代觉醒》《理性缺位的启蒙》《新译礼记读本》《史学导论》(合著)。主编《中华文化读本》《中国通史教程》《史魂——上海十大史学家》《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康有为全集》《胡适学术文集》等。策划并主持编纂百卷本《中华文化通志》。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重新思考我们的社会

    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眼前利益总是会蒙蔽全社会,思考就显得尤其重要了。适合所有读者阅读的好书。

    2014/12/28 22:57:29
    读者:wei***(购买过本书)
  • 主题:姜义华先生大作

    姜义华的文献扎实,有很好的问题意识

    2014/12/24 14:56:57
    读者:hua***(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