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歌词简史

中国歌词简史

作者:刘以光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8-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19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1.0(8.4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歌词简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1529010
  • 条形码:9787561529010 ; 978-7-5615-2901-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歌词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部全面、概要记述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歌词发展史的专著。它将引领读者从中国歌词艺术长河的源头泛舟而下,纵览歌词艺术兴衰盛微、发展嬗变的历史;赏析宛若繁星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词作;领略词坛名家的才情风采。作者在写史的同时,还注重对歌词美学与歌词创作规律的探讨与研究,使这部专著更具学术价值。由于书中在引用各个历史时期的歌词代表作时,均全篇照录,故也可作为一本歌词精品选集予以品读。这部歌词史,对于词曲作者、音乐院校的师生以及广大歌曲艺术爱好者都将有所裨益。

中国歌词简史 目录

绪论
**章 清末民初时期的歌词
 **节 民歌
 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传播
  一、新音乐的启蒙
  二、学堂乐歌的产生与传播
  三、沈心工、李叔同的歌词创作
第二章 “五四”时期的歌词
 **节 新诗运动
  一、白话诗的诞生
  二、新诗的建设与发展
  三、新诗运动对歌词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诗人的歌词创作
  一、刘大白、刘半农、郭沫若的歌词创作
  二、合唱歌曲的歌词创作
  三、艺术歌曲的歌词创作
 第三节 工农兵歌曲的歌词创作
 第四节 儿童歌舞的歌词创作
第三章 **、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歌词
 **节 革命根据地的歌词创作
  一、反映人民斗争生活的歌谣
  二、革命根据地的情歌
  三、红军歌曲
  四、革命根据地民歌歌词的艺术特点
 第二节 国民党政权区域的歌词创作
  一、田汉的歌词创作
  二、左翼音乐运动的歌词创作
  三、“词人派”作家的歌词创作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歌词
 **节 国民党政权区域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一、抗日救亡歌曲创作的热潮
  二、塞克、麦新的歌词创作
 第二节 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歌词创作
  一、陕北的民间文艺与秧歌运动
  二、光未然与《黄河大合唱》
  三、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的歌词创作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歌词
 **节 国民党政权区域的歌词创作
 第二节 解放区和解放军的歌词创作
第六章 建国初期至60年代前期的歌词
 **节 50年代前期的歌词创作
 第二节 50年代后期与60年代前期的歌词创作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歌词
第八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歌词
 **节 歌词创作的绚丽春天
 第二节 通俗歌曲大潮的涌起
  一、港台流行歌曲的传播及影响
  二、大陆通俗歌曲歌词创作的繁荣
  三、由通俗歌词歌曲创作的发展引起的思考
第九章 歌词创作队伍的发展壮大
 **节 词坛旗手乔羽
 第二节 焕发艺术青春的歌词作家
 第三节 群星璀璨的部队歌词作家
 第四节 崛起的歌词创作新人
 第五节 歌词艺术的理论建设
  一、关于通俗歌曲问题的讨论
  二、关于对歌词作家、作品的评论
  三、关于歌词姓“诗”还是姓“歌”的争论
  四、关于歌词艺术创作规律和美学问题的探索
参考著作、文集与资料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歌词简史 节选

**章 清末民初时期的歌词
  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传播
  “晚清揭开中国近代史的篇章以后,音乐文学中的诗词作品主要沿着两条线发展。一条线是在城、镇市民音乐生活中起作用的小曲和戏曲、曲艺唱词;另一条线是伴随着‘新学’而兴起的‘学堂乐歌’歌词……前者在歌词形式上属传统形式,后者在歌词形式上属当时的新形式;‘五四’以后,这种新形式又曾逐渐形成为中国歌曲的新传统;约至本世纪40年代,通过新秧歌运动的深入发展,这两条线汇合起来,终于形成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更进一步的新传统。但在清末那时,这两条线却很少互相渗透的情况,而是各守畛域地各自发展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加剧,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抗捐、抗税和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抵御外侮、改革自强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救亡图存”的口号,主张效法日本,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废除科举,兴办新学,在新办的学堂里开设“乐歌”课成为其中的重要诉求。全国各地建立许多新式学堂,新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当时称唱歌或乐歌)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就是“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产生和西方音乐文化的传人及新音乐的启蒙、发展分不开。
  一、新音乐的启蒙
  明清以来,西方音乐文化大量传人,逐步发展形成有别于传统音乐的新音乐,新音乐成为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发生关系,可以追溯到元代。元宪宗西征大食等国,曾获得欧洲的七十二弦琵琶(疑为撞弦古钢琴),后又得回回国所献的古制管风琴(兴隆笙)。该乐器经过改制,曾在宫廷里使用很长时间。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传人圣咏歌曲以及西洋乐理、五线谱等知识。清康熙时印行《律吕正义续编》,更促进了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太平天国采用西方基督教音乐编创宗教性歌曲,在民众中广为传唱。晚清,教会学校里又普遍开设西洋音乐课程,清廷新军中也有了军乐队。总的看来,鸦片战争后西方音乐文化的进入始终伴随着侵略,内容以宗教音乐为主。戊戌变法后,进步的知识分子纷纷出国留学,一些人带回系统的西方音乐文化,促进了中国新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西方进步的音乐文化(尤其是艺术歌曲和作曲知识、技术)的介绍传播,对中国的歌曲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做好必要的准备。有了这些铺垫,使用白话的自由体新诗一出现,掌握了新的作曲技巧的曲作者才能为之谱歌。歌词与歌曲创作由“倚声填词”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依词谱曲。
  ……

中国歌词简史 作者简介

刘以光,原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长期从事美学、艺术教育学和音乐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国家教委“七·五”重点科研项目《艺术教育学》的副主编。现为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