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彼德.林奇对股民的60条忠告

彼德.林奇对股民的60条忠告

作者:王彦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读者评分:3.4分5条评论
本类榜单:个人理财销量榜
中 图 价:¥16.6(5.2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彼德.林奇对股民的60条忠告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184484
  • 条形码:9787501184484 ; 978-7-5011-8448-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彼德.林奇对股民的60条忠告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彼得·林奇的投资忠告和投资法则,通俗、产用、为普通投资者学习彼得·林奇的投资方略提供了一个具体蓝本。希望投资者能够学以致用,能过解读彼得·林奇总结出的投资忠告来规避市场风险,在变化莫测的股市中争当嬴家,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财富人生。

彼德.林奇对股民的60条忠告 目录

**章 投资理念
忠告1:认清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忠告2:沉着冷静应对股市下跌
忠告3:股市大跌是*好的投资时机
忠告4:注意寻找股票的账面价值和隐蔽资产
忠告5:寻找股市中的盲点
忠告6:谨慎对待高负债上市公司
忠告7:把市场调研作为成功投资的基础
忠告8:见缝插针式的投资理念
忠告9:勤奋工作是成功投资的重要砝码
忠告10:经营股票是一门艺术
第二章 投资防线
忠告11:不要过于相信投资理论家和预言家
忠告12:不要去预测股市
忠告13:不要相信投资理论
忠告14:不要相信投资天赋
忠告15:不要相信数学分析
忠告16:不要过于相信股评专家的建议
第三章 慧眼识股
 忠告17:*糟糕的事情就是买到让你欣喜若狂的股票
忠告18:学会关注冷门股
忠告19:做一名理性选股者
忠告20: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选股
忠告21:在日常生活中选股
忠告22:追随你的嘴巴去投资
忠告23:等待*好的投资时机
忠告24:要抓取股票的两个*好时期
忠告25:细心了解和研究上市公司
忠告26:投资组合*好不超过五只股票
忠告27:读不懂某一公司的财务情况时不要投资
第四章 选股技巧
忠告28:具有独特优势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忠告29:名字平淡乏味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忠告30:正在回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忠告3 1:.被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家冷淡的股票
忠告32:那些拥有很多负面传闻和谣言的股票
忠告33:经营业务令人感到乏味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忠告34:低增长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忠告35:供应商公司的股票
第五章 远离陷阱
 忠告36:远离名字比较花哨的股票
 忠告37:远离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
 忠告38:远离隐含高风险的股票
 忠告39:远离多元化恶化公司的股票
 忠告40:远离号称“某某第二”的公司股票
 忠告41:跳出市场方能看透市场
 忠告42:认清投资与投机
第六章 投资策略
忠告43:鸡尾酒会的投资理论
忠告44:你真正拥有的才会毁灭你
忠告45:掌握股票成功卖出的黄金秘诀
忠告46:摒弃自己的偏见
忠告47:有耐力方能成大器
第七章 投资类型
忠告48:快速增长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忠告49:中速增长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忠告50:稳定缓慢增长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忠告51:周期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忠告52:转型困境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忠告53:资产富余型公司的投资策略
第八章 基金投资
忠告54:投资基金要注意不同的市场环境
忠告55:按基金类型来评价基金
忠告56:尽可能投资于股票型基金
忠告57:忘掉债券型基金
忠告58:适时投资行业基金
忠告59:选择持续性好的基金
忠告60:调整基金投资组合的方法
第九章 财富人生
一、高尔夫球童的童年时光
二、在麦哲伦基金实习的过程
三、从球童到基金经理
四、就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后的投资
五、彼得•林奇的投资巨著:《胜华尔街》
六、彼得•林奇经历过的股市黑幕
七、彼得•林奇与1987年股灾
八、华尔街投资的背后法则
附录:彼得•林奇语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彼德.林奇对股民的60条忠告 节选

**章 投资理念
忠告1:认清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理性而独立的思考是彼得·林奇多年来使投资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法宝。“理性判断,不偏向、不歧视,就是彼得·林奇的风格”。彼得·林奇说无论是长期持有,还是动态调整,投资策略背后的思维方法才是*重要的。
彼得·林奇在投资中,不会专找那些垃圾股,也不会专找白马股。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股票在特定环境下都有价值。他认为自己这样做的好处是适应性比较强,可以适应各种市场。既可以适应白马横行的市场,也可以适应黑马纵横市场;可以适应熊市,也可以适应牛市。
 彼得·林奇在投资中特别强调理性,凡事必须按照程序来做。如果一个判断是理性和直觉同时在起作用,彼得·林奇说那一定是理性占了95%,直觉只占5%。彼得·林奇强调, “我喜欢推理和归纳,一件事情先要考虑经过哪些程序来完成,一旦确定就按程序去做,而很少受到情绪的影响、大众思想的影响。”
在实际的投资当中,彼得·林奇通常先是“囫囵吞枣”似地大量购入各种低价股票,然后再通过仔细分析研究,选择具有上涨空间的优质股票继续投资持有,并把其他劣质股票出售出去。如果继续持有的股票的公司经营状况恶化,则彼得·林奇也会及时出售该公司的股票而决不迟疑。导致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原因包括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加剧,无法应对竞争对手的新产品的挑战;公司的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等等。即使股票价格不是因为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处于下降趋势,彼得·林奇也会毫不犹豫地卖掉它。
 彼得·林奇认为要做到投资赢利就要在比其他投资者更快地掌握各种信息的情况下,尽快作出理性分析。他认为一般而言,公司赢利能力的变化反映到其股价的变化上的时间至少要一个月,时间长的甚至可以长达三年之久。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先人一步,在股价上升前买入,在股价上升后获利,但是很少有投资者能做到这一点,而彼得·林奇却能做到。彼得·林奇指出,凭借公司表是不能够取得先机的,因为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滞后的。彼得·林奇说自己提前知道公司的经营情况,一般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直接与公司经理通电话或与其内部员工接触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第二,向咨询公司了解该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除此之外,彼得·林奇还可以从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中了解该公司股票的走势,如果公司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强烈批评,则该公司的股票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他们对竞争对手赞赏有加,则说明本公司的经营能力不行,本公司的股票价格将出现下跌趋势。彼得·林奇做这样的判断是有原因的,他认为没有其他任何人比竞争对手更了解一个公司的经营隋况了。
例如:彼得·林奇对联合旅社的调研。他发现该公司人员对竞争对手拉昆塔汽车旅馆十分敬重,第二天他就造访了拉昆塔汽车旅馆,然后以*快的速度把自己掌管的麦哲伦基金3%的资金投向了拉昆塔汽车旅馆的股票。
不但如此,在与公司经理进行交流的同时彼得·林奇常常有意外收获。那就是可以了解到该公司供应商和消费者的投资观念。彼得·林奇认为如果建筑公司的人员认为实际的销售业绩比市场认为的还要好,则木材、水泥、石膏等建筑用材企业的股票也将有上涨趋势。但同时,彼得·林奇还告诫说,如果一个人提供的行业信息和他所处的行业相差太远则可信度不高。投资者为求谨慎应该要做更多的研究求证工作和理性分析,否则很容易被一些所谓的“产业领袖”所“忽悠”。比如,如果一个钢铁公司的老板告诉你某造船厂今年钢铁订单增多,那么就能够说明该造船厂业绩开始转好;如果他告诉你某服装厂赢利非常棒,那么他提供的信息就不那么可靠了,投资者一定要作出自己理性的分析,不要轻易盲从。
彼得·林奇说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情况,也是投资者作出理性分析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因为作为公司的内部人员,对本公司的了解肯定比外部人员多,在他们买卖公司股票之前一定是得到了该股票能够获利的确切信息。彼得·林奇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管理人员大量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公司经营业绩都是较好的,而且也几乎没有破产的;如果管理人员大量抛售本公司股票,则说明该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甚至有倒闭的风险。当然不是所有的管理人员卖出股票的行为都会暗示该公司的经营业绩,比如一个管理人员为了购买房子或汽车出售持有的股票,则并不能说明该公司的经营出现了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一致性地全部抛售该公司股票,那就意味着该公司离破产已经不远了。如果投资者能够根据这些情况,及时地作出理性的分析——买入将上涨的或卖出将破产的公司的股票,那么他就会成功地避免一些经济上的损失。
彼得·林奇之所以能够在投资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还在于他善于利用身边的事情观察公司赢利能力,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作出理性分析。例如,他在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时,不仅关注好消息,更加关注坏消息,灾难性的消息对于彼得·林奇来说确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不仅如此就连在逛街购物时,他也会留心身边的新事物,以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比如它对苹果、沃尔沃和哈尼斯等公司股票的成功投资,就来源于他使用这些公司产品的过程中。
当然,彼得·林奇因为没有留心观察而错过机会的时候也是有的。例如:彼得·林奇非常后悔没有大量买入美国*大的有线电视公司的股票。因为该股价在1977年仅为12美分,在当时它的赢利并不十分优异,而且被债务问题困扰,然而,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该公司的股票就上涨为31美元每股了,几乎是当初的250倍。彼得·林奇分析了自己的失误之处就在于没有作出深刻的理性分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因为在1986年彼得·林奇所在的城市才普及有线电视,所以自己根本无法及时了解这一新行业的价值所在。尽管有人曾经告诉他有线电视的发展潜力,但是没有亲身使用过有线电视的彼得·林奇,还是无法相信有线电视的魅力所在。第二,彼得·林奇竟然忽略了自己的家人都非常喜欢有线电视这一点。例如,他的大女儿玛丽非常喜欢通俗音乐,而小女儿非常喜欢迪斯尼,妻子则非常渴望看到尼克尔迪斯的表演,甚至自己也非常爱好CNN的新闻节目和体育节目。彼得·林奇很懊悔,如果当时能注意到这一点,从而进行更加理性分析,那么他必定能够估计到有线电视的普及潜力,绝不会错过具有无限增长力的有线电视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议是:对自己认为良好的零售产品,如服务业、食品供应公司等作详细记录,以便据此作出深刻的理性分析。许多个人投资者在购买耐用消费品,如电视、冰箱和空调等,都会向亲戚朋友或专家进行咨询,在进行仔细比较各种意见后才决定购买。但是在购买股票时,他们却不知道作出理性分析,反而是想凭自己的运气获得收益。可想而知,这种不假思索地购买行为往往导致投资失利。所以彼得·林奇说,个人投资者尽管不必同机构投资者一样,每时每刻都进行股票研究,但是也应该像购买耐用消费品一样,集中有限的时间好好研究所要购买的股票,*后作出理性分析。作出这种理性分析所需要的材料就是从留心身边提供较好服务的公司的过程中得到的。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投资者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容易评估一家公司经营的好坏,所以要比机构投资者具有“难以置信的天然优势”。
同时,彼得·林奇还认为有耐心是投资者能够作出理性分析的前提,因为他本人投资的*好的公司往往是在购买它的股票三五年后,才出现明显的上涨。如果投资者能够保持一定的耐心,则公司在长期内一定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相反,如果投资者仅仅关注几个星期的回报率,而不是根据具体材料作一些理性的思考则很难从好公司的股价上涨中获利。尽管彼得·林奇的投资方式是现代派的,但是他认为现代投资学中的那一套关于市场有效性理论,股价反映一切信息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投资者千万不要轻信这类理论,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在自己掌握**手材料的基础上作出理性思考。
忠告2 沉着冷静应对股市下跌
曾经有人把1929年10月29日称做美国股市上“*糟糕的一天”,这一天道·琼斯指数的跌幅达到11.5%,造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股灾。然而他们没有料到,仅仅58年后,另一场股灾将会刷新它的纪录。
1987年10月19日,同样也是lo月,这是任何一个对世界股灾历史稍有些了解的人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仅仅一天之内,相当于美国当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8的5000亿美元化为乌有。前一天还踌躇满志的股市富翁们的资产转瞬间沦落为负资产,他们的命运*后只化为股灾原因调查小组冷冰冰的统计数据:道·琼斯指数重挫508.32点,跌幅达22.6%。58年前的“黑色星期二”不再被提起,新的“黑色星期一”以魔鬼般的破坏力从美国开始,横扫了全球股市。
彼得·林奇,一个在华尔街投资中心管理着100多亿美元的麦哲伦基金的传奇人物,他也没能在股灾中幸免,他的基金资产净值损失了18%,损失高达20亿美元。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局,彼得·林奇力挽狂澜,将损失降到了*低,并迅速崛起,创造了一个大反转的神话,面对股市暴跌,彼得·林奇的应对手段值得全球股民学习。
虽然彼得·林奇应对的是与中小投资者不同的巨额赎回,然而他还是对独立小额投资的股民们应当怎样处理手中的股票提出了独到见解:
 永远不要因为恐慌就全部低价抛出。
  “每个人都有炒股赚钱的智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度量。如果你动不动就闻风出逃,就不要碰股票,也不要买股票基金。”彼得·林奇有些刻薄地点评了那些吓破胆的投资者。他建议:即使投资者被1987年10月19日的世纪大崩盘影响的对股市全无信心,也应该自我克制,不要在当天甚至也不必在第二天便把股票全部抛出。因为此时的卖出价格铁定会非常之低,这就等于把收复失地甚至创出新高的机会拱手让人。
正如彼得·林奇所料,从11月份开始,股市就稳步上扬,到1988年6月,市场的涨幅超过了23%,也就是说反弹了400多点。那些听从他的建议逐步减持的投资者又重新挽回了损失。
要准确判断好公司股票,坚定持有不轻易动摇。
每一个投资者都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拥有的股票和决定拥有它的原因。
每只股票后面都有一家公司,了解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才是每一个清醒的投资者应该做的,而不是盲目追逐所谓的内幕消息,不断买进所谓的必涨股。“这只股票一定要涨”的说法并不可靠。
彼得·林奇*推崇的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在自己的股票大跌市值损失50%仍坚决持股不动的投资者才是适合投资股票的。“如果轻易就被吓跑,那么就不要尝试投资。”巴菲特多次强调说。
股市走低是大好机会,应该趁低买入好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说: “我们不要把这种股市大跌看做一场灾难,而要把股市大跌看做是一个趁机低价买入股票的机会。巨大的财富往往就是在这种股市大跌中才有机会赚到的。”
很显然,彼得·林奇认为是否能在大崩盘中准确寻找并买入潜力股票,是判断一个投资者是否头脑清醒的标志之一。
经历过暴跌考验的投资者常常会问同一个问题:股市暴跌能否被准确预测?
彼得·林奇在研究过历史事实后,得出结论:预测暴跌是完全不可能的。他指出:在1987年10月这场暴跌之前,没有任何一位投资专家或者经济学家事先发出警告。显然,没有任何人预测到即将到来的股灾。虽然有许多“事后诸葛亮”纷纷声称自己早已在10月前对暴跌胸有成竹,然而他们都回避了同一个事实:如果他们真的预测到了股灾,为什么没有任何动作?如果预测成功者真有声称的那么多,那么他们纷纷抛股引起的动荡,会使股市暴跌提早几周甚至几个月,这显然与事实相悖。
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发表过与彼得·林奇相同的观点,巴菲特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即使是试图预测一年或两年后的股市走势,彼得·林奇也感叹:完全不可能。
  投资者总是很难相信股市的不可预测性,许多人仍然坚持暴跌可以被预测,因为要他们一旦接受不可预测的事实,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恐慌。事实上,彼得·林奇认为这是陷入了一个过分依赖专家的思考怪圈,“你的投资才能不是来源于华尔街的专家,而是你本身就具有这种才能。如果你运用你的才能,投资你所熟悉的公司或行业,你就能超过专家。”他说。很显然,投资者并不需要具备预测市场的能力,他们只需拥有判断好公司股票的能力。
  彼得·林奇取得年均29%的投资回报率,13年增值29倍,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成功的基金经理,显然并不是靠预测股市,否则在几次*严重的股市大跌期间,他就不必“坐在股票行情机前面呆呆看着我的股票也跟着大跌” (彼得·林奇语)。
 在每一行业和每一地区,仔细观察的普通投资者都可以在职业投资者之前发现有增长前景的公司。不管股市是暴涨还是暴跌,抛开股市预测,关注公司,这才是投资者应该从彼得·林奇的智慧中学到的。每一个希望成功的投资者都应该牢记彼得·林奇不断强调的:投资者投资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
  ……

商品评论(5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