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英语甘肃导游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本类榜单:外语销量榜
中 图 价:¥26.3(7.3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英语甘肃导游 版权信息

英语甘肃导游 内容简介

甘肃历史文化悠久,自然人文景观独特,丝绸之路贯穿全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优势极为明显。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致力于把旅游产业培育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甘肃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从而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全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占有重要位置,并且进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甘肃旅游大有可为。
导游是旅游活动的引领者,是旅游者保持游兴和愉悦的服务者,导游员是旅游的形象大使,导游强则旅游强。多年来,甘肃旅游在人才培训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导游培训取得可喜的成绩,导游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员素质逐年提高。但是,在现有导游人员中,外语导游数量较少,这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还不适应。2006年以来,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高亚芳同志和甘肃旅游培训中心高级讲师秦斌峰同志倾力于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在英语导游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这本《英语甘肃导游(中英文对照版)》就是他们汗水的结晶。本书结合导游职业的特点,根据甘肃导游队伍培养建设的实际情况,用中英文对照方式和鲜明生动的语言,对甘肃旅游的重点景区景点进行全面系统讲解,不仅填补了甘肃导游英语教材方面的空白,也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了一本了解甘肃的好书。

英语甘肃导游 目录

甘肃概况
百里黄河风情线
黄河母亲雕像
天下道教**山——崆峒山
白塔山
鲁土司衙门
南郭寺
麦积山石窟
伏羲庙
雷台旅游区
武威文庙
天梯山石窟
莫高窟
雅丹地貌——魔鬼城
玉门关
临夏人民红园和南关清真大寺
和政古化石博物馆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游
夏河安多藏区和桑科草原
拉卜楞寺
嘉峪关景区
肃南马蹄寺
平凉王母宫山
贵清山国家森林公园
临夏穆斯林风情与临夏花儿
生活在山野烂漫处的裕固族
甘肃特有的保安族
热情好客的东乡族
陇原物华风物流韵
陇西饮食文化
走进陇东黄土高原风情大观园-平凉、庆阳
万象洞
文县天池
《西狭颂》摩崖
杜甫草堂
祁山堡
景泰黄河石林
南北石窟寺
瓜州精品游
锁阳城
榆中一日游
张掖大佛寺
阳关
高台风光之旅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榆林窟
新城魏晋壁画墓
炳灵千佛洞
鸣沙山和月牙泉
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结合——五泉山游览
临潭冶力关风景区
宕昌官鹅沟——陇上“小九寨沟”
甘肃红色之旅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英语甘肃导游 节选

百里黄河风情线
甘肃省省会兰州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黄河穿兰州城而过,黄河南北两岸均为高山,这样就形成了“两山夹一城,黄河穿城过”的景象。兰州是中国西部有名的城市,兼具北方之雄壮和南方之秀美。
兰州辖区包括三个县五个区,总面积为13000平方公里。有38个民族聚居于此。兰州的平均海拔为1520米。兰州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即便是仲夏时期平均气温也仅仅为22.6℃。提到兰州就免不了提及当地的小吃。
没去过兰州的人也一定知道兰州的牛肉拉面。兰州的牛肉拉面在中国深受欢迎,也是当地人的*爱。它是由特制的蓬灰及普通的面粉糅合而成。虽然制作的方法听起来很容易,其实也是需要一定技术的。兰州牛肉拉面已经遍及全国。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牛肉面也越来越受欢迎。
甜醅子是兰州的另一种小吃。把凉开水、糖和发酵的麦子混和在一起便形成了爽口的夏季小吃。在兰州还可吃到极具特色的烤羊肉串、灰豆子和冬果梨等。相信所有这些当地小吃都会使游客的兰州之行更具吸引力。
如果问及当地的手工艺品,人们肯定会告诉你刻葫芦和黄河奇石。刻葫芦的制作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兰州本地生长的一种小葫芦上刻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在这种雕刻中还运用到传统的中国书法及绘画艺术的一些技法。刻葫芦非常受旅游者欢迎。兰州的黄河奇石是当地的另一种艺术作品。艺术家精挑细选出具有美丽色彩和天然造型的石头,创造出生动夺目的艺术作品。
兰州曾被称为金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沿着丝绸之路到中亚再到古罗马帝国的商旅都会在兰州驻留休憩。上千年来,兰州仍然是河西走廊的一个长期繁荣发展的重要城市。悠久的历史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兰州众多旅游景点。五泉山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五泉山上因有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五眼泉水而得名。相传这五眼泉水的出现与西汉时期的名将霍去病有关。据说当他带领军队出征时,途经兰州,士卒干渴难耐,在附近却找不到水。于是霍去病取鞭抽打此山,突然之间五眼泉水汩汩流出。这五眼泉水虽小,可从来没有干涸。清澈甘甜的泉水在这片干燥的黄土高原上创造了奇迹。接下来我们将观赏黄河的沿岸风光,号称“百里黄河风情线”。
此行的**站是被称为“黄河**桥”的中山铁桥。此桥建于1907年,全长240米。它目睹了20世纪黄河沿岸的所有沧桑变化。1954年在桥上起架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以加固桥身。而如今桥年过百岁,已经退休了,因不负重荷而只允许步行或骑车而过。
对面是白塔山公园。它建于陡峭的山坡之上。公园虽小却十分迷人,因其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著名。站在山顶上,俯看黄河蜿蜒东流,偶尔还可看到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皮筏是古代黄河上的一种摆渡工具。乘坐小筏顺流而下更是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体验。
我们即将进入的是兰州水车园。水车是古时候用于引黄河水灌溉的提灌工具。水车始创于汉朝,之后于公元1556年引入兰州。
在我们面前的便是著名的黄河母亲雕像了。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洞。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兰州人民修建这尊雕塑作为赠与黄河母亲的礼物。对于国内外的游人来说,黄河母亲雕像已经是他们所必须拍摄的景物。雕塑由甘肃省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它是一尊长6米,宽2.2米,高2.6米的花岗石雕,总重40余吨。
黄河南岸因有许多美景而被称为“绿色长廊”。除了我们参观过的景点外,兰州市内还有许多风景优美之地,在其近郊还有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和吐鲁沟森林公园等景点。希望大家下次来的时候能够有较多时间欣赏更多兰州的景致。
  黄河母亲雕像
这尊精美的雕塑就是黄河母亲。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远古时期,它孕育了华夏民族*早的文明,哺育了我们的先祖,如今它见证着中华儿女所创造的辉煌。
在目前全国众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我们兰州的这一尊可以说是*漂亮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由我省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北京雕塑厂于1986年4月30日雕成的,长6米,宽2.2米,高2.6米,是一尊花岗岩圆雕,总重40多吨。
一说到花岗岩,有很多团友就会问:为什么不用质地更好的汉白玉或者其他材料来雕塑,反而选用普通的花岗岩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黄河水是什么颜色,再看看我们的皮肤是什么颜色。现在你明白了吗?对,选用花岗石是因为它能更好地表现出黄河的颜色,表现出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肤色。同时,花岗岩粗糙的质感似乎也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经历的沧桑巨变。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尊雕塑。首先,我们看看母亲身边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头发有些自来卷,单眼皮,高鼻梁,我们不妨想一想咱们国家的少数民族同胞的相貌特点,你会发现,维吾尔族、回族和藏族等一些少数民族同胞是卷头发、高鼻梁,而朝鲜族、蒙古族同胞又大多是单眼皮,所以说这个孩子不仅是汉族人民的孩子,同时也是56个民族共同的孩子,体现了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因为在母亲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大家不妨猜猜,这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其实我也不清楚,当时何鄂女士在创作时也是费了很大一番心思的。她曾想创作成一名男婴,可是怕人家说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现在居然连雕塑也体现了这一点。而如果刻成女孩,从整个构图上看又显得过于阴柔。正当何鄂女士犯难的时候,她看到自己的孩子爬在床上玩耍的样子,又可爱又招人疼,也分辨不出孩子的性别。因此,她就把孩子设计成了匍匐状,看起来像在母亲身边撒娇的样子。
我们再来看看母亲。母亲的秀发非常飘逸,面含微笑,神态慈祥,眼神中充满了温情与爱意,面庞的轮廓柔和圆润,体现出东方传统女性的美。在如今这个流行“骨感美”的时代,母亲略显富态,而恰恰这种富态又是母亲*迷人的地方。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女人富态有旺门、旺夫、旺子之相。可见,黄河母亲雕塑把这种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天下道教**山——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属六盘山支脉,主峰海拔2123.5米。崆峒山是国家4A级景区,是年代古老的丹霞地貌,拥有大小山峰数十座,*高峰翠屏峰,因其山势险陡,树木葱茏,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山顶平而开阔的地带叫做台,崆峒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其形似莲花,四面托起主峰马鬃山。马鬃山海拔2025米,人称“绝顶”,峻峭挺拔,气势磅礴,其格调与神韵,堪称整个崆峒山的风范。崆峒山上自然景观奇险灵秀,人文景观古朴精湛,可以说是集自然美、历史美、人文美、传说美于一身,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的美誉。
崆峒山的人文历史非常悠久,流传着许多的神话传说。相传,崆峒山是上古仙人广成子和赤松子修炼得道之处,据说他们云游四方,*后选定了崆峒山为栖息修炼之地。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两次登临崆峒山,寻访广成子,求问“至道之精”。崆峒山*东面有一座望驾山,相传就是因为黄帝驾临而得名的,山下的问道宫和山腰的问道处,更是崆峒之胜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崆峒山因此成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享誉海内外,引来古往今来不少的文人墨客和游者,或游山玩水,欣赏美景;或隐居山林,著书立说;或避居山穴,修身养兴,他们都为崆峒山美丽的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折服,像大家都知道的司马迁、杜甫、白居易:也都寻访过崆峒仙境,在这里留下过传世佳作,对崆峒山也是笔下多有赞誉。
崆峒山不仅是文人墨客观光畅游之地,也因其地势险要,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崆峒山北倚关山,南望太统,背负笄头,面临泾水,一条古道夹山而过,在当日日被称为笄头道,大家一定想知道为什么要称为“鸡头”,这是依据山体的形态特征米命名的,因此,在历史上崆峒山也曾经被称为“鸡头山”,这条古道使这里成为了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二大驿站。由于崆峒山是连接关中的陇右要道,因此,它成为各种军事力量争夺的主要目标,金戈铁马,兵来将往,从古至今在这里发生了许多战争。
其实崆峒山不仅是道教名山,在山上也有佛家寺院。因为崆峒山地处西北,是佛教由印度东传中原的必经之路,所以早在1500多年前,这里就有佛教传播。隋末唐初,崆峒山佛教发展进入一个鼎盛时期;北宋时期,崆峒山佛、道两教发展很快;明代,因为韩王大兴道教,道教势力盛大,佛教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现在崆峒山上儒、道、佛三教并存,并且毫无“派系之争”,世代共存共荣。位于三教洞里并排而立的佛祖、老子、孔子这三教的祖师之像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种兼容并蓄、雍容大度的胸襟,正体现出了崆峒山特有的风格,这在中华大地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与此同时,崆峒山还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山上林深似海,草茂花繁,松柏多姿,药材遍地,现在已经探明的植物就有1200多种,有很多园林中的精品,其中不乏千年的老树,比如说招鹤堂前的孔雀柏和凤凰岭千年华盖,两棵树的树龄虽然都在千年以上,但还枝茂叶盛,生意盎然。
我们今天的崆峒山之行,就是从这个水库开始的,这座水库之水来自于泾河,我们通常所说的“泾渭分明”的泾水也就源于此。上游前峡,水声叮咚,似神女弹筝,故取名为弹筝峡。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崆峒山的景致更加秀美。山北的河流,每到春季,落英缤纷,河面飘满桃花,整条水流变得绯红,因而被称作胭脂峡,崆峒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前面弹筝峡潆洄,后峡胭脂河湍流,交汇环抱于望驾山脚下,形成虎踞龙盘之势,正如前人所说:“崆峒得泾而势愈雄!”有山无水显不出山的气度,有水无山显不出水的精神,崆峒山正因为有了这水,显得格外雄阔,而这水因为有了山才越发妩媚。2003年,国家发行了以崆峒山为地方题材的特种邮票,其中就有这弹筝峡。现在我们的游艇靠岸了,上了岸我们就到了崆峒山的脚下了。
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建筑群就是问道宫,由亭台楼阁组成,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四周被苍松翠柏环抱。相传,问道宫兴建于唐代,原址就是在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处,在元代时曾经重建,明代宣德、万历年问都曾重修或增修,这块《重修崆峒山大什方问道宫碑》高是2.7米,记载了问道宫初建和重建的历史。问道宫内还有许多文人墨客的题咏笔迹和山水壁画。大家肯定有疑问,我刚刚说问道宫的原址是轩辕黄帝问道之处,就是说原来问道宫不是在这里,那么是在哪里呢?问道宫的旧址是在水库的淹没区,1985年兴修水库的时候,当地居民集资将问道宫迁到了这里。
来到崆峒山,大家一定想知道它为什么要叫崆峒山。对于此,历来说法不一,**种说法是认为崆峒山峭壁绝立,多有洞穴,取其空空洞洞之意。第二种说法是认为它得名于古代的空同氏部落,空同氏就是古代生活在泾河上游地区的一个原始部落,在《史记》中有所记载。第三种说法是认为和道教的无为思想有关,道家有“卒空洞洞、清静自然”之说,崆峒与空洞之音相近。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知道大家比较钟情于哪一种说法,认为哪一种*合理呢?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块直径不过一尺长的石头,看着是不是有点像我们中秋时节悬于空中的圆月啊,它天然地镶嵌在这么一块巨大的平石之上,光洁玉莹,上边刻的“太阳之精”四个字,意思是月亮的魂魄。相传,广成子用月露与花精制成了仙丹之后,让身边的小童拿到玉丹泉浸泡,哪知小童一不小心将仙丹失落一粒,那颗仙丹落入石中,就化成了这块圆石头,每当夜半,仙丹就会放出光芒,把月石峡照得宛如白昼,并且在此后的每年八月十五之夜,饮月石上便有仙女轻歌曼舞,石上的宝光与天上的月光交相辉映,一片清凉的世界,令人沉醉,所以就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饮月石”,因为有了这块饮月石,所以这条峡谷被称为月石峡。在月石峡的深处,有一座小山峰拔地而起,它的形状像一根蜡烛,所以被人们称为“蜡烛峰”。我听当地人说,每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的季节,从峰顶挂下来的细流和水滴。晶莹闪烁,就像是盈盈流淌的蜡烛泪,大家可以想象出那种景象会有多么漂亮。这个景观被列入“崆峒十二景”,称为“春融蜡烛”。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要绕过饮月峡向北而上,进入“崆峒仙境”,从那里上到中台,到了中台我们才算是上了山。——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中台了,中台位于五台之中,是游览前后山的会集之处,中台的法轮寺又称塔院,初建于北宋时期,现在留下的有宋代石经幢一座,上面刻着佛经。这座八角七级的砖塔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就是公元1584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与石经幢一起都被列入省级保护文物清单。这座塔高31米,就像擎天柱一样矗立在中台之巅,被称为“凌空塔”,请大家仔细看,在这塔的八个角上都有砖塔雕佛造像,另外这座塔还有一个绝妙之处,就是在塔顶的那些青松,这些树已经有200多年的寿命,扎根在塔顶和塔砖缝隙中仅有的一点泥土里面,却一直是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展现了松树坚韧的品格。你看它们枝干苍翠,枝叶低垂,好像是在对我们招手致意,欢迎我们的到来呢!
我们要登上绝顶,就要经过朝天门,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两侧的四尊山羊石像,你看他们用脊背驮着两块砖石,正做低首奋力、向上攀登之状,据说这是崆峒山人为了纪念它们运送砖石以修建宝刹梵宫、庙宇殿堂的功劳,由此可以看出崆峒山民风淳朴。从朝天门到绝顶,要通过“上天梯”,上天梯是登山的通道,近百米长,坡度极陡,大概有70多度,等一下我们要扶着铁链才能上去,天梯两旁岩石壁立,中间宽约2.6米。古人对这段咽喉之地描述得非常贴切:“一寸进一步,天门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天门铁柱”也就成了崆峒一景。“上天梯”路虽然陡峭,沿线却有许多道教宫观依山高筑,凌空飞架,俨然是仙人栖息的一片净土,司供欣赏。“上天梯”的*高处是玉女洞,玉女洞上面的绿树上吊着一根钢鞭,叫做“镇妖鞭”。相传,这条鞭是广成子悬挂在上面的,自从他挂上这条鞭之后,山上的妖魔鬼怪纷纷逃走,从此以后崆峒山就更加清净圣洁,香火也就世代兴旺。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绝顶,希望刚才登天梯的疲劳没有减少大家的游兴,到了这里,是否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呢,放眼四望,峰峦叠翠,奇观异景,尽收于眼底。在我们的南边,那道墙壁一样的山峰是雷声峰,好像绝顶伸出的一条手臂,直插云霄,悬崖峭壁,劲松挺拔。遇到雷雨时节,劲风吹过,林涛怒吼,雷声与回声在山间此起彼伏,空谷震荡,夺人心魄,所以被称为“雷声峰”。雷声峰的山梁宽不过一丈,依靠山势,建有三官殿、玉皇楼、三星殿、圣母殿、雷祖殿,殿殿小巧别致,排列也是错落有序,布局奇特,另人叫绝。据说,明代在崆峒山大兴土木之时,曾在雷声峰会集全山所有能工巧匠,让他们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各显神通,于是在山脊的各个险要的地方,从上到下都建起了亭台楼阁,这些精巧的建筑,将雷声峰打扮得格外壮丽,每到盛夏时节,山间常有云雾缭绕,远望峰顶的建筑,琼楼玉宇,宛如仙境。
崆峒山除了雷声峰之外,*负盛名的要属绝顶的这座太和宫了。这个建筑群是崆峒山上寺观之首,庙宇重重,雄伟壮观,富丽堂皇,有如皇家的宫殿一般,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皇城”,在这里,晨钟暮鼓,香烟缭绕,诵经之声不绝于耳,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诸位是否有浊念顿消,飘然欲仙的感觉呢?皇城内现在有30多塑像,壁画约60平方米。这位就是太和宫的主神真武大帝,这尊明代塑像威武庄严,颇有艺术价值,崇祯年间,韩襄陵王为真武祖师铸造了一个重数百斤,直径1.18米的大铜镜,上铸有“回光返照”四个大字,现保存在平凉博物馆。在老君殿内有无量祖师像,两侧的山墙和背墙上,有82幅画,画的面积共30平方米。这些壁画创作于清代道光二十九年,就是公元1849年,画的是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生平事迹。这些壁画不仅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研究道教文化的宝贵材料。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