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报战

作者:燕浩云
出版社:长征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14.7(5.5折) 定价  ¥26.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报战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044050
  • 条形码:9787802044050 ; 978-7-80204-405-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报战 本书特色

撕开报业竞争真相,透视媒体人职场生存,本书内容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报战 内容简介

以桃谷六仙为核心的《队报》甫一创刊,便以新鲜热辣、独特创新的新闻气质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遂和老牌的《体育金报》、占市场份额*大的《竞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行业内的“三国演义”拉开了帷幕。
《队报》里以潘如君、萧正峰为首的桃谷六仙才华横溢、志气如虹,大有开创一场新局面的雄心,但终因件格散漫和管理混乱而内忧不断;《体育金报》的美女记者甄燕入行不久,就因和神奇教练近距离的亲密关系而名声大噪,后更成为神奇瓣的独家代言人,极受圈内的男记者嫉妒;《竞赛》的霍老板无疑是业内能呼风唤雨的火物,其武林盟主的地位无人能撼。他奉行拿来主义,到处挥舞支票,连甄燕也被其天价报酬招至麾下。
为了在报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三家报纸无所不用其极:丑闻、绯闻、假新闻充斥着各大体育报的版面。但这种恶性的竞争*终必将摧毁整个行业。

报战 目录

**章 创刊
第二章 太阳报
第三章 霍老板
第四章 夜总会事件
第五章 报社里的人才
第六章 中国**名记
第七章 中国**狗仔
第八章 头版头条
第九章 官司
第十章 造反与招安
第十一章 离开与回归
第十二章 报道十强赛
第十三章 泡吧
第十四章 《炫体育》停刊
第十五章 落选世界杯名单
第十六章 独家专访
第十七章 核心稿
第十八章 告别世界杯
第十九章 《队报》还能撑多久
第二十章 整改报告
展开全部

报战 节选

**章 创刊
天高云淡,春花烂漫,这正是一年中*好的时光。
“今年不能赔钱,首先要在洋城站稳脚跟。”集团的编委老何一边器宇轩昂地讲话,一边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我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绝对可以做到这一点。”
偌大的会议室里很安静,二三十个年轻人围坐在圆桌旁,像听《圣经》一样专心致志地听着老何的训话。这是《队报》的创刊大会,这些人刚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
“下面宣布任命决定。”老何从桌子上的一堆纸里翻出来一张,一字一句,照本宣科,“经集团研究决定,《队报》从3月1日起创刊,任命如下:怀之林为主编,潘如君为执行副主编,赵子友和李阳为副主编。”
在座的人都清楚,虽然怀之林是主编,但他只是名义上的管理者。怀之林是《都市报》的总编,他的主要精力还要放在那里;而潘如君才是《队报》的实际掌控人。
尽管是报业集团编委,更是“桃谷六仙”的顶头上司,但潘如君等并没太把老何放在眼里。老何更像这个集团的大管家,平时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也管得乐此不疲、津津有味。有一次率领检查团检查卫生,到体育部后,老何把所有的犄角旮旯都认认真真摸了个遍,临走时似乎还忘了什么事情。半个钟头后,老何又重新折回来,郑重其事地问潘如君:“你们桌子底下的那些废报纸哪里去了?”潘如君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哦,卖了,卖给收废品的了。不是打扫卫生嘛,也没地方扔,索性就卖了!”
老何哦了一声,一本正经地说:“这当然不是什么大事,但你们也要注意,这些报纸也是公家的财产,卖了就卖了,但那些钱可不能落入私人的腰包,虽然也没几个钱。”
这个段子让桃谷六仙乐了好几天。他们觉得这个领导简直就是吝啬鬼,既不好玩,也不可爱。
让潘如君主政《队报》的领导班子,怀之林和老何起初的意见并不统一。按常理说,赵子友此前是《都市报》的体育部主任,他来当这个主编也顺理成章。但怀之林认为,论业务能力,潘如君绝对在赵子友之上。尤其是这种专业性很强的体育报,对业务的要求非常高,而赵子友只是资历比潘如君深一些。据赵子友自己说,由于自幼成长在贫困山区,他10岁之前就没看过电视。赵子友上大学前对体育知识也一无所知,业务能力明显先天不足。
而老何对潘如君也不放心,他眼中的潘如君虽然是个大才子,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并不是管理型人才,尤其是性格过于散漫,平时吊儿郎当,不拘小节,如果让他当一把手,能否掌控全局尚不得而知,还容易在舆论导向上出现偏差。相反,赵子友则稳当持重,虚心诚恳,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即使业务上不是*强的,但在群众中更有威望,也有人缘。
怀之林和老何的意见都被递交到了集团高层的常务会议上,*终怀之林的意见占了上风,但老何的意见也不是没被考虑。高层拿出的具体方案是,让怀之林暂时兼任《队报》的主编,而潘如君则主持工作,担任执行副主编。
这显然是让怀之林给潘如君把把关,你强力推荐的人选自然得你扶上马送一程,过一段时问,如果潘如君经受住了考验,再把他扶正,再完全放任自流。
会场内依然很安静,并没按照惯例响起掌声,几个当事人也神态各异:怀之林目不转睛地向老何行注目礼;潘如君也早知道了这结果,听到自己名字时,狠狠吸了口烟,喷云吐雾起来;赵子友庄重肃穆,端坐如钟;李阳似乎有些疲惫,趴在了桌子上。
老何摘下眼镜,巡视了周围的这些年轻人一圈,嗓音也提高了八度:“我相信我们这个团队的实力,我也相信《队报》可以成为国内体育报纸的龙头老大,我们的**个目标就是要打败同城对手《体育金报》,然后再杀到京都,和《竞赛》决一雌雄。”
虽然是创刊大会,但会议室却简朴得不能再简朴,既没有挂条幅也没有摆花篮。
“本来这个会是要在花园饭店开的,当初还打算邀请一些体育界的名流来捧场,”老何抑扬顿挫起来,“不过考虑到目前体育媒体的竞争环境和集团的具体情况,我们还是决定低调一些。明年吧,等《队报》赚了钱,在一周年的时候好好开个PARTY。”
老何字正腔圆,言语中展现出不容置疑的霸气,这让潘如君很是享受。上次世界杯时,半死不活的《都市报》就是靠着以桃谷六仙为核心组成的体育部,搞了一份世界杯特刊,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都市报》从此风靡珠江三角洲,发行量从5万份一跃达到20万份,不但摆脱了苟延残喘的处境,还在洋城的报业竞争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那以后,桃谷六仙在江湖上声名鹊起,潘如君等也把尾巴翘上了天。他们嬉皮、有趣、泼辣、不羁的评论,在体育新闻圈里掀起了强劲旋风。
除了相信自身实力外,桃谷六仙也没把这行业里的其他对手放在眼里。就算*牛的《竞赛》,即使发行量超过了100万份,潘如君仍对它嗤之以鼻。尤其是《竞赛》黑板报般的简陋版式,总是遭到他们的挖苦和嘲笑,还被总结成八个字:土得掉渣,缺乏美感。百万大报尚且如此,其余对手就更不值一提了。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是桃谷六仙给《竞赛》的评价。老屈居在《都市报》里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办一张专业报纸,给自己找一个更大的平台,逐渐成了这帮人的梦想和共识。
现在正赶上报刊整合,报业集团从其他地方并购了几个刊号,这机会总算款款而来了。
老何继续讲话:“由于现在人手紧缺,《队报》编辑部同时还要负责《都市报》体育版的工作,等过一段时间,大家都缓过这口气了,你们这套人马再一分为二。《都市报》的体育部仍然要独立出来,这样更规范,也便于管理。”
这时候,老何突然想起了什么,眼光从老花镜上方的空隙中瞟出来:“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来了?我怎么感觉缺了谁啊?”
老何掏掏耳朵,迅速在大家脸上浏览一圈,很快有了答案:“对啊,萧正峰怎么没来呀?”
晃眼的阳光穿透玻璃窗,照在18层楼的会议室里,斑斑驳驳,影影绰绰。
此时,萧正峰正愤世嫉俗地行走在大马路上。他脚步匆匆,神色焦急,耳朵上还戴着耳机,边走边摇头晃脑地听着摇滚乐。这副尊荣是他的标准相。
摇滚和足球是萧正峰人生中的两大乐趣。心理学家说,同时爱好这两种东西的人具备轻度的疯癫和狂躁,他们往往智商高得离谱,情商低得吓人。
萧正峰把精力都投放到乐趣中,除此之外就不食人间烟火了。前任女友和他分手时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个女儿,你会同意她嫁给连电灯泡都不会换的人吗?”
尽管知道今天开创刊大会,萧正峰还是睡过头了。因为迟到早已司空见惯,也没人知道他是成心还是无意。在桃谷六仙的组合中,萧正峰的才华和名气在江湖上公认是*大的,但创刊大会上他却不是主角。既然这样,萧正峰索性自动将自己划入到局外人的行列,连列席也失去了兴趣。
关于那个任命决定,萧正峰几天前就知道了。他对潘如君当执行副主编并无异议,从能力和私交上,他和潘如君都更亲密,更有共同语言。赵子友为人憨厚,在才气和学识上却和他俩不可同日而语。
真正让萧正峰郁闷的是,他这个名满江湖的大腕却没在《队报》里谋到一官半职。“凭什么你们都高升了,我还是个普通记者?”他在桃谷六仙的饭局上发出过这种质疑,却没人正面回应,潘如君让他直接去问老何。
在桃谷六仙中,崇尚德国足球的訾栋已经当上了《都市报》的副主编,是怀之林的副手,不会来《队报》和他们厮混了。而潘如君等三人都已高就,剩下一个岑鹏只是*后加入的小毛孩,资历尚浅。现在萧正峰的心态就像市场上摆设的公平秤,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平衡点。
其实潘如君知道上层领导的想法,萧正峰*大的问题就是平时言行不谨慎,嘴上没个把门儿的,跟谁都敢玩横的,荤的素的随口乱说,连高层领导他都敢当面拍桌子,就像一个误入更年期的中年男人。
这个评语得到了大多人的认可。大多数人宁愿与讨人喜欢的傻瓜一起工作,也不愿意和有本事的讨厌鬼共事。来体育部前,萧正峰已在《都市报》辗转了好几个部门,每次都在被评为“*不受欢迎的人”之后悻悻离开。直到进了体育部,大家才因为他的才气而容忍了他性格上的缺陷。
萧正峰对这评语并不认同。他辩解说,这是他的本色性格,是一种敢说敢做、直言不讳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这个虚伪做作到处有的社会所缺乏的。众人不能包容和接纳他,是环境出了问题,不能怪罪到他的头上。
潘如君让萧正峰去找老何,这正踩在他的软肋上。
找老何?要官当?怎么说?况且,老何每次在报社和萧正峰邂逅时,那张弥勒佛般的笑脸就会立刻收敛起来:“你那几次出差的借款都报销了吗?财务处可都找我投诉好几次了,快有五六万块钱了吧?别拖了,赶快报了!要不我就扣你薪水!”
每到这时,萧正峰只能赔着笑脸,像太监碰上了吾皇万岁一样,唯唯诺诺,连连称是,但他实在对报销的琐事不感兴趣。况且,那些票据鬼知道都扔到哪里了,早就天女散花,魂不知所系了!
《队报》如期面市,果然与众不同。尤其是潘如君的那篇创刊词,文风犀利,热情澎湃,千字文章蕴藏豪情万丈,更有一种“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气概。尤其是那句“中国队报一小步,中国体育传媒一大步”,一出手就赢得满堂喝彩。
之所以强调“中国队报”,显然是为了和法国著名的《队报》区别开来。潘如君*擅长写这种气势恢弘、牛皮哄哄的文章,再破的茅房在他笔下都能被形容成金銮殿。
创刊当天,一直忙活到凌晨,潘如君等就像十月怀胎终于分娩的母亲,总算等到了胎儿呱呱落地的这一刻,心情有些忐忑,有些兴奋,更有些期盼。
结束了工作,潘如君等仍不肯离去。印刷厂就在报社隔壁,他们虔诚地站在轰隆作响的印刷机旁,如同守候在产房门前。
天蒙蒙亮的时候,总算拿到了墨香四溢的创刊号。
众人围拢在一起,一边翻阅一边评判着。仓促上马,虽然版面上出现了不少错别字,但总体来说,《队报》**期就实现了“与他们划清界限”的豪言,那些富有冲击力的版式和出口就是流行语的标题,再加上桃谷六仙所擅长的策划和评论,总体来说,这份报纸对得起他们那句“一出生就已枝繁叶茂”的广告语。
潘如君等认为,与其他的体育专业报相比,《队报》的新闻气质无疑是新鲜热辣的,加上桃谷六仙赋予它的革命性和文学化,《队报》更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快感。
走出报社大院,此时月光如昼,一片皎洁。虽然困意渐浓,大家还是吃了一顿庆功宴。举杯痛饮之时,潘如君已有几分醉意:“怎么样?我的创刊词写得不错吧。即使多少年以后再把它翻出来看看,你们会发现,竟然还没有人能够超越。”
众人仰脖一饮而进。只有潘如君喝了一杯畅快淋漓的酒,其余人喝到肚子里的全是醋。
阳光灿烂的时候,新鲜出炉的《队报》摆在了《体育金报》总编高升的桌子上。高升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把《队报》读完,然后长吁了一口气,眉头紧锁。
在《队报》的刊头下面,“执行副主编潘如君”的名字在高升看来格外扎眼。潘如君?真的是那个五年前还在《体育金报》当校对的潘如君吗?
《体育金报》有将近20年的历史,是国内体育报纸中创刊*早的。早期市场上独此一家,它完全处于垄断地位。近年来群雄并起,市场逐渐被瓜分,伟大的历史在给《体育金报》带来伟大的光荣之外,也带来了伟大的沉重。如今的《体育金报》显现出未老先衰的颓态。
在《竞赛》的步步紧逼下,《体育金报》的头把交椅也拱手让了出去。低端发展让《体育金报》在很多新闻力量的积蓄上已经远远落伍了,他们似乎也没正视这个现象。
高升前几年还是活跃在一线的记者。年初,由于总编到了退休年龄,接力棒就传递到了他手里。
在这关键时刻被推上前台,高升很明白肩上的使命,他知道,《体育金报》这个老字号的招牌,集团还是很看重的。领导希望他能尽快让《体育金报》重振雄风。所以,高升自知时间紧任务重,弄不好随时有可能翻身落马。
几个月前,高升就听说桃谷六仙在筹备《队报》,说心里话,他对那几个人一直没太看上眼。在他脑海里,桃谷六仙不过是帮酸臭文人,只是多读了一些书,但真正就办报来说,还嫩了点。
除此之外,还让高升摸不着头脑的是,桃谷六仙在金庸的小说里只是各自为战的武林高手,并不是一个有团队精神、能够取长补短的整体。高升不大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个称呼来标榜自己?如果他们真像那六个家伙,很蛮霸地把真气灌注在别人的身体里,不管死活,这不是要人命吗?
写文章靠才气,办报纸靠关系。高升早年在江湖上行走时,如今的桃谷六仙还是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更让他不以为然的是,这几个家伙几乎没有在一线采访的经验,他们和体育圈是绝缘的。写个评论骂骂人还可以,但那和办报纸则完全不搭界,是两码事。
虽这么想,但把《队报》拿到手之后,高升还是暗暗叫绝,倒吸了一口凉气。尽管新闻稿件并没什么独家猛料,但高升看得出来,《队报》的版式和策划是和国际媒体大趋势接轨的。
高升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老态龙钟的《体育金报》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就是目前国内的龙头老大《竞赛》也远远无法与之比肩。
点了一支烟,高升把屁股深深陷在了沙发里。五年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个被《体育金报》赶走的名叫潘如君的校对,五年后竟然用这种方式重新杀了回来。直觉告诉他,体育媒体界一场血雨腥风般的较量就要开始了!
说起来,高升对潘如君还是有知遇之恩的。那时候初出茅庐、只有高中学历的潘如君在《体育金报》里当一名校对。接触多了,高升发觉此人很有才气,还读了不少书,体育知识的积累也很渊博,当校对实在屈才,于是,高升就跟领导建议,让潘如君当上了实习编辑。
潘如君性格散漫,迟到、早退、旷工是常有的事。有时心情不好,就会自动消失一段时间,任你翻遍整个地球,也难觅他的踪迹。就这么跟头把势地在《体育金报》里厮混着,似乎有他一人不多,少他一人不少。谁也没把他当回事,都觉得潘如君难堪重负。
 ……

报战 作者简介

燕浩云,原名郭奋飞,1970年代生人,高中毕业后当过三年营业员。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当记者,从此开始了走南闯北盼采编人生。
  凭借着记者敏锐的观察力,他对当今时代有着超乎常人的清醒认识,尤其是十年的记者生涯,让其对中国报业的发展现状和竞争环境更能深入肌理,触及本质。
《报战》是其长篇小说处女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