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完美的爱是学出来的

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完美的爱是学出来的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8-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本类榜单:成功/励志销量榜
中 图 价:¥19.6(7.0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完美的爱是学出来的 版权信息

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完美的爱是学出来的 内容简介

人类一直在从不同角度探索爱情这个亘古常新的永恒主题,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了恋爱心理、成就爱情、爱情的进展、外表魅力、爱情战争及忌妒心理6大主要问题。同时,对恋爱中容易出现但又必须克服的问题、恋人相处的方法、恋爱中的技巧等也做了相应阐述,帮您揭开爱情的神秘面纱。另外,本书是文字、表格和插画等多种表现方式的组合体,采用“左文右图”的版式,再现了浪漫的恋爱场景,并通过生动流畅的文字、美观有趣的漫画、形象直观的图表、近20幅闻名于世的经典绘画,介绍如何解读恋人的心理及爱情战争的具体技巧。希望此书能帮助所有读者成就美好的恋情和婚姻。
  为什么恋人就在70米以内?男性对什么样的女性缺乏免疫力?在与情敌的战争中如何取胜?促使女性出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完美的爱是学出来的 目录

编者序:做一回恋爱专家
本书阅读导航
第1章 恋爱心理
1.产生感情的心理因素:心动的时刻
2.自我认知欲:赞美他,并赢得他的心
3.好感的互惠性和反馈性:不可能无视别人的爱
 4.厌恶的报得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5.相似性的因素:爱以类聚的心理
 6.相似性和好感的关系:相似度的质比量更重要
 7.相似性和好感的平衡理论:有共性才有爱情
 8.印象控制:恋爱战争的**步:接近对方的喜好
 9.接触理论:恋情的开始在于面熟
 10.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恋人就在70米内
 11.被爱的性格:温柔位居**
 12.坦率的求爱语:求爱——费尽心思不讨好
 13.门槛效应的心理战术:从小到大的请求——爱情两阶段技巧
 14.留面子效应的心理战术:对方说不才是好机会
第2章 成就爱情
 1.一见钟情的心理:瞬间坠入爱河的感情可靠吗
 2.幻想爱情:爱情属主观情感
 3.恋爱中S·V·R理论:相识到结婚的三阶段
 4.爱情三角理论:你的爱情是热情型还是友爱型
 5.交换性人际关系和共同性人际关系:恋人关系顺与不顺的临界线
 6.3种依附行为:为何明明相爱却发展不顺利
 7.爱情标准:“爱”和“喜欢”的差异
 8.亲和欲望:鬼屋——爱情生长的地方
 9.观察黑屋中的行动:黑暗提高性兴奋
 10.兴奋与爱慕:兴奋状态萌生恋情
 11.认知不和谐理论:爱她,就让她给你送礼
 12.帮助与好感:爱他,就请他帮个忙
 13.好感与赞赏的关系:爱上原本讨厌的人
 14.自尊理论:爱情眷顾自我评价低的人
 15.缺点的魅力:爱情中经常因祸得福
 16.压力的共有:有难同当,爱情长存
 17.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逆境中爱情之火更炽烈
第3章 爱情的进展
 1.爱情对话:充分交流可提高性爱满意度
 2.好感与自我展示:敞开心扉的程度就是爱情的程度
 3.能产生爱情的自我展示:自我展示提升好感
 4.间接对话法:请别人帮你传达爱
 5.对话规则:恋人也得遵守对话4规则
 6.眼神交流:思想融入于眼神
 7.瞳孔大小和美丽的关系:为什么大眼睛女性更受欢迎
 8.表情的效果:女性吸引男性的表情特征
 9.身体接触度:碰触——恋人自然的爱情表现
 10.接触产生好感:先动手的是男性还是女性
 11.非语言性交流:表情和声音泄露好感
 12.维持关系的秘诀:体贴与微笑——爱情润滑剂
 13.肢体语言的作用:此说话更能直接传达感情
 14.肢体同步:关乎爱情的肢体动作
 15.身体性强势和魅力:女性更喜欢强势的男性
 16.个人空间: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成正比
 17.强化好感实验:好心情,更容易动感情
第4章 外表魅力和恋爱心理
 1.电脑约会实验:外表——无法抗拒的选择标准
 2.征婚广告中的理想恋人:男爱美人,女爱金钱
 3.美丽与年轻的价值:有了它们,女性拥有更多机会
 4.美的普遍性:世界小姐的美貌毫无争议
 5.美女的魅力:美女魅力的3个理由
 6.更接近美女的脸:平均一下,就是美女
 7.美丽的诱惑:男人为什么喜欢丰满的胸部
 8.荷尔蒙的诱惑:男人为什么喜欢收紧的细腰
 9.娃娃脸的好处:无条件被爱的脸
 10.美丽的装束:时尚装束传递性感信息
 11.“美丽”的地位:甘愿付出努力与金钱
 12.求助时的男女差别:男人希望救美,但不愿被美女救
 13.美女的晕轮效应:美女的男朋友也同样有魅力
 14.美丽的意识:喜欢上与父母相似的人
 15.对称魅力:左右对称的人更有魅力
第5章 爱情战争
 1.选择伴侣:女性设定高标准
 2.进化心理的性战略:对于性,男选多女选优
 3.性行为的性别差异:对于约会和做爱,男人更喜欢后者
 4.国际上择偶标准的比较:全世界的女人都爱有钱人
 5.国际上夫妻年龄的比较:全世界的女人都爱老男人
 6.相似性和好感:相似的伴侣更长久
 7.爱情与献身:都需要唯一且永恒的誓言
 8.女性的生育价值:决定了男人更喜欢年轻女人
 9.纯洁的价值:男人需要确信自己是孩子的父亲
 10.性战略的伤害:外遇被批判的真正理由
 11.男女主导权的争夺:女性主导恋爱,男性主导婚姻
 12.诱饵理论:男性对性感女人缺乏免疫力
 13.留住恋人的战略:如何驾驭爱情
 14.男女间的差异:女性享受“现在”,男性期待“之后”
 15.投资约定及反悔:钓到的鱼不需要喂食
 16.获得爱的技巧:性感——女性的*终武器
第6章 忌妒心理
 1.献身和爱情:付出太多反而失去爱
 2.男女关系的不同认知:忌妒心强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
 3.忌妒、爱、恨:忌妒心促使由爱生恨
 4.性别差异看忌妒:不可原谅的外遇
 5.女性的外遇:女性希望从外遇中得到什么
 6.策略性忌妒:点燃他的妒火,确认爱情
 7.对于情敌的忌妒:男人忌妒权威,女人忌妒外表
 8.自信的根源:女性的自信唯“美”是也
 9.相对努力指数:恋爱关系中的投资和回报
 10.家庭暴力:源于忌妒心和占有欲
 11.外遇的性格:自恋狂容易出轨
 12.外遇信号:女性能接收到微弱的外遇信号
 13.分手条件:捉奸在床,不一定会即刻分手
 14.追星心理:女性时刻追求优秀遗传基因
 15.外遇的益处:促使女性出轨的原因
 16.外遇的成本:快乐背后的代价
 17.三角关系的心理战争:在与情敌的战争中如何获胜?
 18.由丧失感测定爱情:渴望爱情却缺乏信心
附录:恋爱小测验
展开全部

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完美的爱是学出来的 节选

第1章 恋爱心理
  产生感情的心理因素:心动的时刻
  恋爱确实不需要理由,但感情的产生必定伴随着某种心理因素。对这种心理因素的研究,被称为恋爱心理学。
  产生感情的8种心理因素
在恋爱心理学的研究中,感情的产生需要以下8种因素:
A.对方的特征:当被问及“喜欢什么样的人”时,首先的回答多为“温柔的人”或是“高个子的人”等,这些都属于个人特征。人类倾向于喜欢符合自己标准的人。
B.对方行动的特征:喜欢的感觉会在实际的相处(相互作用)中产生。人类通常会喜欢给予自己高度评价或对自己有好感的人。
C.自己的特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因素和对方因素同等重要。自我的性格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恋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D.自己的心理状态及行动特征:心情好的时候容易对他人产生好感。处于生理兴奋状态时,好感产生于不知不觉间。心理学实验证明:如果人们偶然间帮助了他人,便很容易对自己帮助的对象产生感情。
E.相互性特征关系:性格和喜欢具有相对性和相互性。因为“相像”及“相配”而产生好感的事例很多。
F.相互作用:爱慕通过相互作用加深。因相互作用而交换行动,进而对对方产生好感。同时,相互作用的内容及次数将提高好感度。
G.社会(集团)的因素:人们普遍认为(文化性规范)到了青春期就会有意中人,或到了青春期就会有恋人。当众多同龄的朋友都有了恋人后,无形之中会促使自己也想找伴侣,这称为同步性爱慕。
H.环境因素:初遇的地方和气氛将提升恋爱感情。蓝天白云、风景秀丽的环境是孕育爱情的温床,比如旅行中在蓝色大海边的相遇必定产生热烈的爱情。
  自我认知欲:赞美他,并赢得他的心
  赞美是让他动心的*有效方法。人类通常会对赞美自己的人产生好感,尤其是异性。
  赞美让人愉快
有些人常常会说“你好厉害!”“你怎么会做这么多事情呀!”等表示欣赏的话,这就属于赞美能手。大多数人都喜欢与这样的人交往,尤其是异性。通常让大家都憧憬能成为自己恋人的就是这种人。当然,其中也不乏外人看上去觉得赞美过头的人,一点小事她却不断地说“真的吗?”“太厉害了!”,本以为被赞美的人肯定会觉得很不好意思,或是感到遇上了麻烦,可看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并不是那样,而是非常受用;或者说他们外表严肃却内心非常欢喜更为恰当。可见,就算知道是客套话,人们还是喜欢听到赞美之词。
实际上,当自己处于被赞扬的立场时就能理解他们的感受了。得到异性的赞美的确让人很高兴,脸上自然禁不住微笑。到底人为什么会对这种近似谎言的赞美感觉“高兴”,并对说话的人产生好感呢?
 自我认知欲望
 人类本质中具有“自我认知欲望(或称自我肯定欲望)”。任何人都希望对自己做出增值评价,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如若不然,肯定无法在社会中稳定生存。但是,无论自己多么渴望提高自我价值,它都是很难被满足的。这种机会不仅非常缺乏,而且.自卖自夸是远远不够的,来自别人的承认及赞许才能真正地满足这种欲望。因此人们非常欢迎能满足自己的自我认知欲望的人,特别是来自异性的赞美。就算是一个自己从未注意过的人,因为赞美而突然对其产生好感,*终发展成爱情也是有可能的。
  好感的互惠性和反馈性:不可能无视别人的爱
  所有人都愿意被爱,对喜欢自己的人动心也是很正常的。这种理所当然的互惠性心理在恋爱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好感的互惠性
人如果知道了别人对自己有好感,也同样会对对方产生好感。原因是我们需要强固自尊心及自信心,这种自尊、自信正是来源于得到他人的好感和赞美。对于能给予自己这些东西的人,又怎么会不产生好感呢?
维持好感平衡性的性质被称为“好感的互惠性”或者是“好感的反馈性”。好感的给予和获取是人际关系,特别是恋爱关系的基本物质。当你希望得到某人的好感时,首先要表示自己的好感,如此之后,你才可能得到反馈。
恋爱关系的基本形式是一对一的,当对方已经有恋人的时候,作为第三人,即使给予好感也不一定能获得爱或被爱,但至少不会让他觉得反感。因此,如果有了意中人,一定要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果他没有恋人,先入为主表示好感一定不会错。要是他对你也有好感,那么爱情进展肯定会很快;就算对你没有好感,也能让他注意到你。
  赞扬引起好感
 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非常喜欢被赞扬,同时也喜欢赞美自己的人。实验中,说7句赞美的话加1句批评的话,不如8句都说赞美的话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喜欢。人对任何小批评都是非常敏感的。
来自别人的批评或者反感等于是对自我的否定。尤其是来自异性的批评,自尊心和自我评价必定严重受创。人们不可能对伤害自己的人产生好感。想象一下一个整天挑你毛病、批评你的人,会得到你的喜欢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而你会不会喜欢这样一个讨厌自己的人呢?答案很明显。
  厌恶的报复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喜欢对自己有好感的人,同样也厌恶讨厌自己的人。好感有反馈性,那么厌恶也有报复性。
  厌恶的报复性
 当别人对自己有好感时,我们不可能无视他的存在。由于好感的互惠性作用,人们对于喜欢自己的人变得在意,并在不由自主悄悄观察他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好感。心理学实验证明,如果对你有好感的这个人正好是你心仪已久的对象,罗曼蒂克的感觉将油然而生。相反也成立,如果感觉到被某人讨厌,多数情况下我们也选择反感这个人。就算厌恶情绪没有表现在脸上,忽略他的存在就已经是很明显的表现了。
  人际关系的互惠性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对他人性格的判断上是否有好感也起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对人的认知心理学实验,内容如下:让陌生的两个人闲谈15分钟,从对话中断定对方的性格。在对话开始前如果告诉参加实验的人对方对其抱有好感,则会对后来的性格判断阶段造成很大的影响。
被告知对方喜欢自己的人都纷纷对对方做出了正面评价:“他似乎很放松,感觉很好,很愉快。”如果在实验开始前告诉参加的人对方对他并不存有什么好感,在事后的评价阶段他们则做出了“似乎比较神经质,感觉不好而且一点也不快乐”的负面性判断。
由于人际关系的互惠性作用,得知对方对自己的感觉后很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感觉。事先得到对方一些自己喜欢或反感的信息,根据这些先行信息将会对对方形成大致印象。所以,对喜欢的人,一定要先传达自己的好感,只有你先表达出自己对他的好感,他收到信息后,才能根据你的信息做出反馈,你也因此极有可能得到他的好感。
相似性的因素:爱以类聚的心理
想成就爱情,需要发掘两个人之间的“相似性”或“共通性”,以此为话题,对方就能放心地表示好感。
  积极发掘相似性
 遇到喜欢的“他”时肯定想接近他,听他说话并谈论自己(当然是正面谈论)。但是在还不了解他的时候,很难向他敞开心扉,聊天的时机也较难把握。
这时候不妨寻找多种话题,从中发掘两个人的相似性和共通性。当找到共通点和一致性时,不妨马上且略微夸张地宣告这个事实并尽量征得对方的赞同。此后双方的话题可以集中在这些共通点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告诉自己双方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母校或出生地是一样的,任谁都会突然产生亲近感。相似性和共通性得到确认的瞬间将舒缓心理防线、产生安全感,从而拉进两人的距离。“和自己一样”或“和自己很像”使人产生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将牵引至信赖与好感。
  相似性促进爱情
 找到了双方的共通性,并使这些共通性得到对方的认可,在双方之间正式确立起来,就会在交谈中使对方产生安全感,如此一来,向爱情的**步已经成功地跨出去了,此后对方便能积极主动地靠近自己,至少能被自己积极主动地靠近。
例如,在谈话中发现双方都喜欢同样的艺术家、音乐类别、画家或作风,他会很高兴认识到两个人的“感官相近”,这也能给对方一种“可以分享共同看到或听到的感动”的安全感。如果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找到共通点,对方会认为“这是能与我共同策划将来的人”,这将延伸至好感与爱情。另外,在饮食及穿衣理念方面找到共通点的话,对方会认为“这是能和我相互扶持走一辈子的人”。
相似性和好感的关系:相似度的“质”比“量”更重要
希望对方喜欢自己,就算相似点很少,但在100%强调相似性、共通性和一致性时,也会有不可预期的结果。
 好感与相似性
 谈话投机、兴趣爱好相似等与自己的思想及行为接近常成为两人相恋的理由。那么是不是一致点越多,好感就会随之增加呢?又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似就会产生好感呢?有一致点但也有差距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呢?
  相似度比相似数更重要
 心理学家根据以下实验对好感与相似性做了调查:在开学初期让同学填写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教育、福利和文学等多方面的个人爱好与意见。日后再召集同学们并告知这是一项“对人知觉的实验——根据一定的信息,检测当事人对事物判断的准确性”。然后分发学期开始时同学们填写的调查表,每个人拿到的都是别人的问卷,根据上面的答案推测填表人的性格。当然拿到的答案可能跟自己的想法很接近。有些可能整体都非常相似,另外也可能出现7成相异的答案。专家把相似度分为100%、67%、50%、33%四种选项;把相似项目数分为4、8、16三种选项。然后询问评测人对填表人的好感度。
这个相似性与好感的关系的实验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好感随着相似性的提高而不断增加,不过与好感相关的是相似度而非相似数。实验中,就算16全都相似,但相似度只有50%的时候,好感度并没有升高。另一方面,相似项目仅为4项,但每项相似度均为100%时,好感度却相当高。意料之中的是,有相异点时好感度随之减少。
相似性和好感的平衡理论:有共性才有爱情
在平衡理论上,恋爱初期的两个人*容易发掘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关心的话题。共同的兴趣爱好是成就爱情的基础,也是加速爱情的催化剂。
  认知平衡理论
相似性产生好感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心理学中的认知平衡理论,我们用右图来做说明。图中P是自己,O是对方,X是两人之间的话题。中间的连接线朝箭头所指的方向抱有一定感情。感情分正、负或未确定三种。
  共同兴趣×共同兴趣=好感
 假设一位女士参加了一次联谊活动,和同时参加活动的一位男士谈论音乐的时候,得知他非常喜欢黑人音乐,恰巧女士自己也很喜欢黑人音乐,所以两个人的谈话过程非常愉快。右边的图1中,我们以这位女士的心理为基础来思考平衡理论上的箭头指向。女士(P)对事物(X=黑人音乐)是有好感的,所以记号为正。而男士(O)对事物(X)也有好感,所以也是正符号。那女士(P)对男士(O)的感情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平衡理论中规定了3个符号相乘的结果必须为正。在**种情况两个人有共同兴趣和爱好,也就是P-X和O-X都为正的时候,要使3个符号相乘得正,那P-O必须等于正。因此,可以判定男士对女士持有好感。同时在平衡理论中,意见或兴趣显示对立的时候,将倾向于对对方产生反感。现在假设在联谊中认识的男士讨厌黑人音乐,请看右边图2,P-X为正,O-X为负,要使3方相乘结果为正的话,P-O的符号只能为负,也就是不会产生好感。因此,对于这种话题,*好尽量避免。
  印象控制:恋爱战争的**步:接近对方的喜好
  两个人的关系能不能发展到恋爱,这个过程中为了达成印象控制目的的自我表现会频繁出现。
印象管理
当遇到有魅力或理想中的人时,人们大多会筹划恋爱计划(战略),办法之一就是让自己接近对方的理想形象。实验证明,印象管理行为在现实中也被很多人利用,简单地说就是以对方的理想形象出现并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印象管理的实验
 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女学生的实验为例:首先调查她们将来选择传统型志向还是事业型志向,选择传统型志向的女生不在本次实验对象范围内,实验对象是那些有着事业型志向的女学生们。这是一个关于**印象的实验,“让两个人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形成**印象,再让两人见面,确定其正确性”。她们拿到的男同学资料为:21岁、身高1.83米、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爱好兜风和运动、现在没有女朋友、喜欢温柔且家庭型的女性、在外人面前顾及他的面子。接着让参加实验的那些曾经选择事业型志向的女学生们填写问题卷。这次同样有**次的问题:你将来选择传统型还是事业型?她们到底是怎么回答的呢?答案让人欣喜。
实验结果表明:多数女同学都配合男同学的答案,选择了自己是传统型女性。这就是为了引起对方好感的印象控制型自我表现。有趣且意料之中的是,当男同学的信息为:三流大学学生、个子不高、对兜风和运动都毫无兴趣、已经有女朋友时,印象控制型自我表现便不会出现。这个实验无疑充分说明,进入恋爱战争的**步,就是接近对方的喜好,将自己装扮成对方理想中的形象出现。
  接触理论:恋情的开始在于面熟
  只要见过几次面,心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一步步地接近。仅仅是简单的见面,也能让他注意到自己。
  单纯接触原理
 不善于表达爱意的人,也能够品尝爱情的滋味,只要使自己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如果两个人是在同班或同公司就更容易了。在同班或同活动组的话,只要调整上班下班的时间,就能天天与他见面,而仅仅是这样简单的见面就能让他注意到自己。心理学称为单纯接触原理,下面的实验将证明单纯接触的次数越多,博得对方的好感度也就越高。
  单纯接触原理的实验
心理学家从大学毕业纪念册中随机选择12张照片,然后告诉参加实验的人“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每张照片均被出示2秒钟。然后将12张照片分为6组,每组两张,再向参加实验者分别出示1次、2次、5次、10次、25次及0次。此后参加实验者需分别对每张照片做出好感度的评价。虽然每个人对长相都有不同的喜好,但平均结果显示,出示次数越多的照片被喜欢的程度越高。由此证明,单纯接触的频度越高赢得对方的好感度也就越高。
为了充分证明接触频率与好感度确实存在正比关系,我们做了另一个类似的实验:请4位女大学生以不与任何人近距离接触为前提去大教室听课,1个学期里让她们分别参加15次、10次、5次及O次这种大教室的课程。学期结束时,让同样参加这个课程的其他学生对此4人做出好感度的评价,出席次数越多的女孩被喜欢的程度越高。由此实验也得以证明,单纯的碰面也能增加好感度。人类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喜欢熟悉的面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