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中华文库-史记选(汉英对照)(全3卷)

大中华文库-史记选(汉英对照)(全3卷)

作者:司马迁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241
本类榜单:外语销量榜
中 图 价:¥135.0(7.5折) 定价  ¥1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中华文库-史记选(汉英对照)(全3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9050904
  • 条形码:9787119050904 ; 978-7-119-05090-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中华文库-史记选(汉英对照)(全3卷) 内容简介

《史记》是中国**部纪传体通史,它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隐忍发愤之作。它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传记勾勒历史发展的进程。它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端,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所选31篇是《史记》中故事性强、极代表性的篇目,这些故事描写注重细节,且场面宏大,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史记》五体中,以七十列传的内容*为生动丰富,因此,本书所选篇目中,列传有很大比重。
本书由安平秋校勘并译成精炼的白话文,英译采用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经典译本。

大中华文库-史记选(汉英对照)(全3卷) 目录

史记选:ⅰ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越王句践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留侯世家
 陈丞相世家
 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选:ⅱ
 伍子胥列传
 商君列传
 孟子荀卿列传
 孟尝君列传
 平原君虞卿列传
 魏公子列传
 范睢蔡泽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田单列传
 吕不韦列传
 刺客列传
 淮阴侯列传
史记选:ⅲ
 季布栾布列传
 张释之冯唐列传
 吴王濞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
 李将军列传
 淮南衡山列传
 汲郑列传
 酷吏列传
 游侠列传
 滑稽列传
 货殖列传
展开全部

大中华文库-史记选(汉英对照)(全3卷) 节选

nbsp;   序
  杨牧之
  《大中华文库》终于出版了。我们为之高兴,为之鼓
舞,但也倍感压力。
    当此之际,我们愿将郁积在我们心底的话,向读者
倾诉。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系统、准确地
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翻译成外文,编辑出版,介绍给全世
界,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早在几十年前,西方一位学者翻
译《红楼梦》,将书名译成《一个红楼上的梦》,将林黛玉译
为“黑色的玉”。我们一方面对外国学者将中国的名著介绍
到世界上去表示由衷的感谢,一方面为祖国的名著还不被完
全认识,甚至受到曲解,而感到深深的遗憾。还有西方学者
翻译《金瓶梅》,专门摘选其中自然主义描述*为突出的篇
章加以译介。一时间,西方学者好像发现了奇迹,掀起了
《金瓶梅》热,说中国是“性开放的源头”,公开地在报刊
上鼓吹中国要“发扬开放之传统”。还有许多资深、友善的
汉学家译介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在把中华民族文化介绍给
全世界的工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或囿于理解有误,或
缘于对中国文字认识的局限,质量上乘的并不多,常常是隔
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中国有
*完备的国史。但他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还处在哲学史前状态。这么了不起的哲学家竟然作出这样大
失水准的评论,何其不幸。正如任何哲学家都要受时间、地
点、条件的制约一样,黑格尔也离不开这一规律。当时他也
只能从上述水平的汉学家译过去的文字去分析、理解,所
以,黑格尔先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水平是什么状态,
也就不难想象了。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缺少不了中国。中国文化摄取
外域的新成分,丰富了自己,又以自己的新成就输送给别
人,贡献于世界。从公元5世纪开始到公元15世纪,大约
有一千年,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
她的光辉照耀全世界。人类要前进,怎么能不全面认识中
国,怎么能不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呢?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曾经辉煌过,蓝天、白云、阳光灿
烂,和平而兴旺;也有过黑暗的、想起来就让人战栗的日
子,但中华民族从来是充满理想,不断追求,不断学习,渴
望和平与友谊的。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话就是
要人们向别人学习。这段话正是概括了整个中华民族与人交
往的原则。人与人之间交往如此,在与周边的国家交往中也
是如此。
    秦始皇**个统一了中国,可惜在位只有十几年,来不
及做更多的事情。汉朝继秦而继续强大,便开始走出去,了
解自己周边的世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
域。他带着一万头牛羊,总值一万万钱的金帛货物,作为礼
物,开始西行,*远到过“安息”(即波斯)。公元前36年,
班超又率36人出使西域。36个人按今天的话说,也只有一
个排,显然是为了拜访未曾见过面的邻居,是去交朋友。到
了西域,班超派遣甘英作为使者继续西行,往更远处的大秦
国(即罗马)去访问,“乃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望大
秦”(《后汉书·西域传》)。“条支”在“安息”以西,即今
天的伊拉克、叙利亚一带,  “西海”应是今天的地中海。也
就是说甘英已经到达地中海边上,与罗马帝国隔海相望,
  “临大海欲渡”,却被人劝阻而未成行,这在历史上留下了
遗恨。可以想见班超、甘英沟通友谊的无比勇气和强烈愿
望。接下来是唐代的玄奘,历经千难万险,到“西天”印度
取经,带回了南亚国家的古老文化。归国后,他把带回的佛
教经典组织人翻译,到后来很多经典印度失传了,但中国却
保存完好,以至于今天,没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印度
人很难编写印度古代史。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把中华文化
传到东南亚一带。鸦片战争以后,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
为了振兴中华,又前赴后继,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思
想和文明成果。这中间有我们的领导人朱德、周恩来、邓小
平;有许许多多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如郭沫若、李
四光、钱学森、冼星海、徐悲鸿等。他们的追求、奋斗,他
们的博大胸怀,兼收并蓄的精神,为人类社会增添了光彩。
    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
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华民族曾经向周边
国家和民族学习过许多东西,假如没有这些学习,中华民族
绝不可能创造出昔日的辉煌。
前言
    《史记》是中国“二十四史”中的**部,也是中国史书中
*具典范性、*优秀的一部。它是以纪传体的形式写出的~部
从中国的五帝时期到汉武帝后期(约公元前100年左右)的上
下三千年的历史。这部优秀的史书,不仅内容记述真实可信,
而且文笔出色、人物形象生动,因此流传至今两千多年仍然成
为中国文化人必读的不朽著作。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
人,他生活在两汉景帝(公元前156年一前140年在位)到武
帝(公元前140年一前86年在位)时期。他的具体的生年和
卒年在《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中都没有
记载,故对此历代学者说法不一。1916年,王国维发表《太史
公系年考略》一文,对司马迁的生卒年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
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而司马迁卒年“绝
不可考”。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追述了司马氏世系。司
马氏为史官世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心想继孔子之后,仿效《春秋》,完成一部贯通古今的大典。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跟随武帝封禅泰山,
到洛阳病倒,临终留下遗言,用‘‘世典周史,’的家世来教育和
激励司马迁担负起历史的使命,要司马迁继承自己的事业和理
想,继任太史令,完成通史著作。司马迁决心完成父亲遗愿,
修旧起废,完成史书的写作。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对
此有感人的描述。司马谈开始酝酿写史是在武帝元狩元年(公
元前122年),至其去世的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共12
年的时间,司马谈作史应该有了相当的规模,或者可能已写成
若干篇章。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中讲:“孝武之世,太
史公司马谈,欲错综古今,勒成一史,其意未就而卒,子迁乃
述父遗志”,宋郑樵《通志.总序》中也提到“司马谈有其书
而司马迁能成其父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史记》是司马
谈、司马迁父子两代人毕生心血的结晶。
  司马迁幼年耕读于故里,19岁随家徙茂陵,入京师长安。
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司马迁20岁时,正当盛壮
之年,怀抱凌云之志,他走出书斋,进行了一次足迹遍布大江
南北的全国漫游,在实地考察中追寻前代先贤的足迹,考察风
俗,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他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搜集有
关五帝三代的古史传说;到临淄、曲阜,观孔子之遗风;浮于
沅、湘,感念屈原的遭遇和为人。他还在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
历史人物的故乡,作深入细致的寻访和调查,获得了很多书本
上没有的鲜活的史料,如陈涉年少时胸怀鸿鹄之志,韩信贫居
却葬母高敞地,刘邦为亭长时好酒及色等都是他在游历中获得
的**手资料,而这些又变成了《史记二》中精彩的记述。司马
迁20岁时这次壮游,不仅使他获得了广博的社会知识,搜求
了遗文古事,而且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胸怀,增长了见识和才
干,这也是《史记》成功的条件之一。 

越王句践世家
【原文】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
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
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
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
战,三行,至吴阵,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
于囗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日:“必毋忘越。”
    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
【今译】
    越王句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子。封在
会稽,以恭敬地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他们身上刺着花纹,剪断
头发,斩除荒草,建造城邑。此后二十余世,传到允常。允常的
时候,与吴王阖庐发生战争,互相结下怨仇,双方不断地讨伐。
允常去世,儿子句践即位,这就是越王。
    越王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听说允常去世,就发兵
讨伐越国。越王句践派敢死的勇士去挑战,排成三行,到了吴军
阵前,呼喊着自刎而死。吴军只顾观看他们,越军乘机袭击吴
军,吴军在囗李被打败,射伤吴王阖庐。阖庐快要死的时候,告
诉他的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越国。”
    三年(公元前494年),句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训练军队,为
Goujian,King of Yue
     Goujian, king of Yue, traced his ancestry back to Yu the Great
 through descendants of King Shaokang of the Xia Dynasty who were
 enfeoffed at Kuaiji, where they kept up the sacrifices to Yu. They tat-
 tooed themselves, cut their hair short, and lived among brambles and
weeds. After more than twenty generations there was Yunchang, whose
fight with King Helui of Wu resulted in a feud. When Yunchang died,
his son Goujian succeeded him as king of Yue.
    In the first year of King Goujian, King Helii, hearing of Yunchang's
death, raised an army to attack Yue. Goujian made his desperadoes
challenge the enemy In three parties they went to the Wu lines and with
a great shout cut off their own heads. While the men of Wu were
watching this Yue launched a surprise attack at Zuili, defeated Wu and
wounded Helu with an arrow. As he lay dying the king ordered his son
Fucha, "Never forget Yue!"
    Three years later Goujian heard that King Fucha of Wu was train-
ing troops day and night to avenge himself. He thought of attacking
往伐之。范蠡谏日:“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
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
行者不利。”越王日:“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
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
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日:“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
“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
许,而身与之市。”句践日:“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
顿首日:“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
【今译】
了报复越国,越王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抢先去攻打它。范蠡
劝谏说:“不可以这样做。我听说武器是凶器,发动战争是违背道
德,争斗是处事的*下策。暗中计谋,违背道德,喜欢使用凶
器,亲身参与*下策的事情,上帝禁止他,这样做是不吉利
的。”越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发兵。吴王听到消息后,
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抗击越军,在夫椒打败越军。越王收聚五千名
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山上。吴王追赶围困了他们。
    越王对范蠡说:“因为不听您的话,所以到了这种地步,这该
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能够完满地保住功业的,一定得到了
上天的保佑;能够转危为安的,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能够节
俭生财而成事的,一定是因地制宜得到了地利。要言辞谦卑地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