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喻世明言-(汉英对照)(全4卷)

喻世明言-(汉英对照)(全4卷)

作者:冯梦龙
出版社:岳麓书社出版时间:2007-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32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224.0(8.0折) 定价  ¥2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喻世明言-(汉英对照)(全4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6658369
  • 条形码:9787806658369 ; 978-7-80665-836-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喻世明言-(汉英对照)(全4卷) 本书特色

《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重要的选集之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纂辑者冯梦龙。冯梦龙是晚明文学家,生于万历二年(1574),卒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所收篇什多经冯梦龙润色乃至改写,有的篇章已被证实就是他的创作。这些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珍品,它们属于萌发于唐,盛兴于宋的民间艺人讲说故事(说话)的底本,是那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即文学史上的“话本”。

喻世明言-(汉英对照)(全4卷) 内容简介

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编撰的话本小说《喻世明言》,初名《古今小说》,1620年首次出版。其后冯梦龙又推出《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这三部话本小说集合称“三言”,它们是中国短篇白话小说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喻世明言》据称是“三言”中*好的一部。全书四十卷,以四十个短篇故事描绘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儒生与官吏、皇帝与大臣、游商与匠人、私娼与名妓、媒婆与算命先生、僧尼与道士、富贾与仆役、小偷与大盗,甚至神仙与鬼魂,内容涉及政治阴谋、友情、继承权的争夺、科举应试等,展现出一幅明末时期古代中国的繁华世界生动的全景图。本书的英译系首次全译本。译者杨曙辉为美国贝兹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杨韵琴为联合国同声翻译。

喻世明言-(汉英对照)(全4卷) 目录

叙**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第三卷 新桥市韩五卖春情第四卷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第五卷 穷马周遭际卖瑽媪第六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儿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第九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第十卷 滕大尹鬼断家私第十一卷 赵伯摐茶肆遇仁宗第十二卷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第十三卷 张道陵七试赵摐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第十五卷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第十七卷 单符郎全州佳偶第十八卷 杨八老越国奇逢第十九卷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第二十卷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第二十一卷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第二十二卷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第二十三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第二十四卷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第三十卷 明悟禅师赶五戒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第三十二卷 游酆都胡母迪吟诗第三十三卷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第三十五卷 简帖僧巧骗皇甫妻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第三十八卷 任孝子烈性为神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第四十卷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喻世明言-(汉英对照)(全4卷) 节选

nbsp;   序
    杨牧之
    《大中华文库》终于出版了。我们为之高兴,为之鼓
舞,但也倍感压力。
    当此之际,我们愿将郁积在我们心底的话,向读者
倾诉。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系统、准确地
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翻译成外文,编辑出版,介绍给全世
界,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早在几十年前,西方一位学者翻
译《红楼梦》,将书名译成《一个红楼上的梦》,将林黛玉译
为“黑色的玉”。我们一方面对外国学者将中国的名著介绍
到世界上去表示由衷的感谢,一方面为祖国的名著还不被完
全认识,甚至受到曲解,而感到深深的遗憾。还有西方学者
翻译《金瓶梅》,专门摘选其中自然主义描述*为突出的篇
章加以译介。一时间,西方学者好像发现了奇迹,掀起了
《金瓶梅》热,说中国是“性开放的源头”,公开地在报刊
上鼓吹中国要“发扬开放之传统”。还有许多资深、友善的
汉学家译介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在把中华民族文化介绍给
全世界的工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或囿于理解有误,或
缘于对中国文字认识的局限,质量上乘的并不多,常常是隔
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中国有
 *完备的国史。但他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还处在哲学史前状态。这么了不起的哲学家竟然作出这样大
失水准的评论,何其不幸。正如任何哲学家都要受时间、地
点、条件的制约一样,黑格尔也离不开这一规律。当时他也
只能从上述水平的汉学家译过去的文字去分析、理解,所
以,黑格尔先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水平是什么状态,
也就不难想象了。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缺少不了中国。中国文化摄取
外域的新成分,丰富了自己,又以自己的新成就输送给别
人,贡献于世界。从公元5世纪开始到公元15世纪,大约
有一千年,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
她的光辉照耀全世界。人类要前进,怎么能不全面认识中
国,怎么能不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呢?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曾经辉煌过,蓝天、白云、阳光灿
烂,和平而兴旺;也有过黑暗的、想起来就让人战栗的日
子,但中华民族从来是充满理想,不断追求,不断学习,渴
望和平与友谊的。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话就是
要人们向别人学习。这段话正是概括了整个中华民族与人交
往的原则。人与人之间交往如此,在与周边的国家交往中也
是如此。
    秦始皇**个统一了中国,可惜在位只有十几年,来不
及做更多的事情。汉朝继秦而继续强大,便开始走出去,了
 解自己周边的世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
域。他带着一万头牛羊,总值一万万钱的金帛货物,作为礼
物,开始西行,*远到过“安息”(即波斯)。公元前36年,
班超又率36人出使西域。36个人按今天的话说,也只有一
个排,显然是为了拜访未曾见过面的邻居,是去交朋友。到
了西域,班超派遣甘英作为使者继续西行,往更远处的大秦
国(即罗马)去访问,“乃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望大
秦”(《后汉书·西域传》)。“条支”在“安息”以西,即今
天的伊拉克、叙利亚一带,  “西海”应是今天的地中海。也
就是说甘英已经到达地中海边上,与罗马帝国隔海相望,
“临大海欲渡”,却被人劝阻而未成行,这在历史上留下了
遗恨。可以想见班超、甘英沟通友谊的无比勇气和强烈愿
望。接下来是唐代的玄奘,历经千难万险,到“西天”印度
取经,带回了南亚国家的古老文化。归国后,他把带回的佛
教经典组织人翻译,到后来很多经典印度失传了,但中国却
保存完好,以至于今天,没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印度
人很难编写印度古代史。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把中华文化
传到东南亚一带。鸦片战争以后,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
为了振兴中华,又前赴后继,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思
想和文明成果。这中间有我们的领导人朱德、周恩来、邓小
平;有许许多多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如郭沫若、李
四光、钱学森、冼星海、徐悲鸿等。他们的追求、奋斗,他
们的博大胸怀,兼收并蓄的精神,为人类社会增添了光彩。
    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
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华民族曾经向周边
国家和民族学习过许多东西,假如没有这些学习,中华民族
绝不可能创造出昔日的辉煌。回顾历史,我们怎么能够不对
 伟大的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满怀深深的感
激?怎么能够不对伟大的欧洲文明、非洲文明、美洲文明、
澳洲文明,以及中国周围的亚洲文明充满温情与敬意?
    中华民族为人类社会曾作出过独特的贡献。在15世纪
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遥遥领先的地位。英国
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
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美国耶鲁大学教
授、《大国的兴衰》的作者保罗·肯尼迪坦言:“在近代以前
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
先进。”
    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千里迢迢来中国观光、学习。在这
个过程中,中国唐朝的长安城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西
方的波斯、东罗马,东亚的高丽、新罗、百济、南天竺、北
天竺,频繁前来。外国的王侯、留学生,在长安供职的外国
官员,商贾、乐工和舞士,总有几十个国家,几万人之多。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更是一批接一批。传为美谈的日本人
阿部仲麻吕(晁衡)在长安留学的故事,很能说明外国人与中
国的交往。晁衡学成仕于唐朝,前后历时五十余年。晁衡与
中国的知识分子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归国时,传说在海中
遇难身亡。大诗人李白作诗哭悼:“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
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晁衡遇险
是误传,但由此可见中外学者之间在中国长安交往的情谊。
    后来,不断有外国人到中国来探寻秘密,所见所闻,常
常让他们目瞪口呆。《希腊纪事》(希腊人波桑尼阿著)记载公
元2世纪时,希腊人在中国的见闻。书中写道:“赛里斯人用
小米和青芦喂一种类似蜘蛛的昆虫,喂到第五年,虫肚子胀
裂开,便从里面取出丝来。”从这段对中国古代养蚕技术的
 描述,可见当时欧洲人与中国人的差距。公元9世纪中叶,
阿拉伯人来到中国。一位阿拉伯作家在他所著的《中国印度
闻见录》中记载了曾旅居中国的阿拉伯商人的见闻:
    ——一天,一个外商去拜见驻守广州的中国官吏。会见
时,外商总盯着官吏的胸部,官吏很奇怪,便问:“你好像总
盯着我的胸,这是怎么回事?”那位外商回答说:“透过你穿
的丝绸衣服,我隐约看到你胸口上长着一个黑痣,这是什么
丝绸,我感到十分惊奇。”官吏听后,失声大笑,伸出胳
膊,说:“请你数数吧,看我穿了几件衣服。”那商人数过,
竟然穿了五件之多,黑痣正是透过这五层丝绸衣服显现出来
的。外商惊得目瞪口呆,官吏说:“我穿的丝绸还不算是*
好的,总督穿的要更精美。”
    ——书中关于茶(他们叫干草叶子)的记载,可见阿拉伯
国家当时还没有喝茶的习惯。书中记述:“中国国王本人的
收入主要靠盐税和泡开水喝的一种干草税。在各个城市里,
这种干草叶售价都很高,中国人称这种草叶叫‘茶’,这种
干草叶比苜蓿的叶子还多,也略比它香,稍有苦味,用开水
冲喝,治百病。”
    ——他们对中国的医疗条件十分羡慕,书中记载道:“中
国人医疗条件很好,穷人可以从国库中得到药费。”还说:
“城市里,很多地方立一石碑,高10肘,上面刻有各种疾病
和药物,写明某种病用某种药医治。”
    ——关于当时中国的京城,书中作了生动的描述:中国
的京城很大,人口众多,一条宽阔的长街把全城分为两半,
大街右边的东区,住着皇帝、宰相、禁军及皇家的总管、奴
婢。在这个区域,沿街开凿了小河,流水潺潺;路旁,葱茏
的树木整然有序,一幢幢宅邸鳞次栉比。大街左边的西区,
 住着庶民和商人。这里有货栈和商店,每当清晨,人们可以
看到,皇室的总管、宫廷的仆役,或骑马或步行,到这里来
采购。
    此后的史籍对西人来华的记载,渐渐多了起来。13世纪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尽管有人对他是否真的到过中
国持怀疑态度,但他留下一部记述元代事件的《马可·波
罗游记》却是确凿无疑的。这部游记中的一些关于当时中
国的描述使得西方人认为是“天方夜谭”。总之,从中西文
化交流史来说,这以前的时期还是一个想象和臆测的时
代,相互之间充满了好奇与幻想。
    从16世纪末开始,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东西方航路
的开通,随着一批批传教士来华,中国与西方开始了直接的
交流。沟通中西的使命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那里有了充分
的体现。利玛窦于1582年来华,1610年病逝于北京,在华
二十余年。除了传教以外,做了两件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
事,一是1594年前后在韶州用拉丁文翻译《四书》,并作了注
释;二是与明代学者徐光启合作,用中文翻译了《几何原本》。
    西方传教士对《四书》等中国经典的粗略翻译,以及杜
赫德的《中华帝国志》等书对中国的介绍,在西方读者的眼
前展现了一个异域文明,在当时及稍后一段时期引起了一场
“中国热”,许多西方大思想家都曾注目于中国文化。有的
推崇中华文明,如莱布尼兹、伏尔泰、魁奈等,有的对中华
文明持批评态度,如孟德斯鸠、黑格尔等。莱布尼兹认识到
中国文化的某些思想与他的观念相近,如周易的卦象与他发
明的二进制相契合,对中国文化给予了热情的礼赞;黑格尔
则从他整个哲学体系的推演出发,认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
的哲学,还处在哲学史前的状态。但是,不论是推崇还是批
 评,是吸纳还是排斥,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先进的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特别是中国的造纸、火
药、印刷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的问世,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
貌。马克思说:“中国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
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
具,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英国
的哲学家培根说: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全世界的面貌和
一切事物的状态”。
    大干世界,潮起潮落。云散云聚,万象更新。中国古代
产生了无数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李时珍、孙思邈、张
衡、沈括、毕异……产生了无数科技成果:《齐民要术》、《九
章算术》、《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以及保存至今的世
界奇迹:浑天仪、地动仪、都江堰、敦煌石窟、大运河、万
里长城……但从15世纪下半叶起,风水似乎从东方转到了
西方,落后的欧洲只经过400年便成为世界瞩目的文明中
心。英国的牛顿、波兰的哥白尼、德国的伦琴、法国的居
里、德国的爱因斯坦、意大利的伽利略、俄国的门捷列夫、
美国的费米和爱迪生……光芒四射,令人敬仰。
    中华民族开始思考了。潮起潮落究竟是什么原因?中国
人发明的火药,传到欧洲,转眼之间反成为欧洲列强轰击中
国大门的炮弹,又是因为什么?
    鸦片战争终于催醒了中国人沉睡的迷梦,*先“睁眼看
世界”的一代精英林则徐、魏源迈出了威武雄壮的一步。曾
国藩、李鸿章搞起了洋务运动。中国的知识分子喊出“民主
 与科学”的口号。中国是落后了,中国的志士仁人在苦苦探
索。但落后中饱含着变革的动力,探索中孕育着崛起的希
望。  “向科学进军”’,中华民族终于又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今天,世界毕竟来到了21世纪的门槛。分散隔绝的世
界,逐渐变成联系为一体的世界。现在,全球一体化趋势日
益明显,人类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
史。当今,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其它优秀文化的
汲取,都以其它优秀文化的发展为前提。在近现代,西方文
化汲取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播,更是西方文化自
身的创新和发展;正如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汲取一样,既
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在近代的转型
和发展。地球上所有的人类文化,都是我们共同的宝贵遗
产。既然我们生活的各个大陆,在地球史上曾经是连成一气
的“泛大陆”,或者说是一个完整的“地球村”,那么,我们
同样可以在这个以知识和学习为特征的网络时代,走上相互
学习、共同发展的大路,建设和开拓我们人类崭新的“地
球村”。
    西学仍在东渐,中学也将西传。各国人民的优秀文化正
日益迅速地为中国文化所汲取,而无论西方和东方,也都需
要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组织出
版汉英对照版《大中华文库》,全面系统地翻译介绍中国传
统文化典籍。我们试图通过《大中华文库》,向全世界展
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追求,五千年的梦想,正在新的历史
时期重放光芒。中国人民就像火后的凤凰,万众一心,迎接
新世纪文明的太阳。
    1999年8月  北京
 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世事翻腾似转轮,眼前凶吉未为真。
    请看久久分明应,天道何曾负善人?
    闻得老郎们相传的说话,不记得何州甚县,单说有一人,姓金名
孝,年长未娶。家中只有个老母,自家卖油为生。一日挑了油担出
门,中途因里急,走上茅厕大解,拾得一个布裹肚,内有一包银子,
约莫有三十两。金孝不胜欢喜,便转担回家,对老娘说道:“我今日造
化,拾得许多银子。”老娘看见,到吃了一惊,道:“你莫非做下歹事
偷来的么?”金孝道:“我几曾偷惯了别人的东西?却恁般说。早是邻
舍不曾听得哩。这裹肚,其实不知什么人遗失在茅坑傍边,喜得我先
看见了,拾取回来。我们做穷经纪的人,容易得这主大财?明日烧个
利市,把来做贩油的本钱,不强似赊别人的油卖?”老娘道:“我儿,
常言道:贫富皆由命。你若命该享用,不生在挑油担的人家来了。依
我看来,这银子虽非是你设心谋得来的,也不是你辛苦挣来的,只怕
无功受禄,反受其殃。这银子,不知是本地人的,远方客人的?又不
                    Story 2
               Censor Chen Ingeniously Solves the Case
                   of the Gold Hairpins and Brooches
          The affairs of the world spin like wheels;
          The woe and weal of the moment may not be real.
          Watch how in the end man is fairly judged.
          When has heaven ever failed the good at heart?
   I have heard elders in my story-telling profession tell the tale of a man
by the name of Jin Xiao [Gold Filiality], whose native place has slipped
my memory. A middle-aged bachelor who lived alone with his mother, he
peddled oil for a living. One day, carrying his load of oil on a pole across
his shoulders, he was walking down the road when he suddenly felt the
need to relieve himself and went into a latrine. There he found a cloth belt
containing a packet of approximately thirty taels of silver. Beside himself
with joy, he returned home and said to his mother, "Today's my lucky
day! I found a lot of silver!"
   The old lady was startled at the sight of the silver. "You didn't steal it,
did you?" she asked.
   Jin Xiao said, "How can you say such a thing! When did I ever be-
come a thief?. Luckily the neighbors didn't hear you. Someone dropped
this belt by the edge of the latrine pit. It was my good fortune to have
been the first one to see it and pick it up. Such windfalls don't often come
the way of petty peddlers like me. Tomorrow, I'll make an offering of
burnt paper money to the god of fortune. The silver can be used as capi-
tal for setting up my own oil business. Wouldn't that be better than selling
on credit?"
   "My son," admonished his mother, "as the saying goes, 'Wealth and
poverty are all a matter of fate.' If you are predestined for a life of
comfort, you would not have been born into an oil-peddler's family. As I
see it, even though you didn't get the silver by deception of any kind, you
didn't earn it by the sweat of your brow, either. What I fear is that unde-
served gain will only bring pain. Who knows if this silver belongs to some-
 知是自家的,或是借贷来的?一时间失脱了,抓寻不见,这一场烦恼
非小,连性命都失图了,也不可知。曾闻古人裴度还带积德,你今日
原到拾银之处,看有甚人来寻,便引来还他原物,也是一番阴德,皇
天必不负你。”
    金孝是个本分的人,被老娘教训l了一场,连声应道:“说得是,说
得是。”[眉批]好孝顺儿子。放下银包裹肚,跑到那茅厕边去。只见闹
嚷嚷的一丛人围着一个汉子,那汉子气忿忿的叫天叫地。金孝上前问
其缘故。原来那汉子是他方客人,因登东,解脱了裹肚,失了银子,
找寻不见,只道卸下茅坑,唤几个泼皮来,正要下去淘摸。街上人都
拥着闲看。金孝便问客人道:“你银子有多少?”客人胡乱应道:“有四
五十两。”金孝老实,便道:“可有个白布裹肚么?”客人一把扯住金孝
道:“正是,正是。是你拾着?还了我,情愿出赏钱。”众人中有快嘴
的便道:“依着道理,平半分也是该的。”金孝道:“真个是我拾得,放
在家里,你只随我去便有。”众人都想道:“拾得钱财,巴不得瞒过了
人,那曾见这个人到去寻主儿还他?也是异事。”金孝和客人动身时,
这伙人一哄都跟了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