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

作者:崔炼农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6(3.3折) 定价  ¥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 版权信息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 本书特色

本书是“岳麓新闻传播学论丛”之一,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传播学角度深入研究了孔子思想,并从普遍的社会交换理念此角度进一步解读孔子言论。具体内容包括孔子从政经历的传播学考察、“仁者”的政治传播学、“智者”的实用宣传术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 内容简介

从传播学角度深入研究孔子思想,认为孔子思想深层次的核心内涵是普遍的社会交换理念,并从此角度进一步解读孔子言论,结合孔子“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的惊世论断与“德、礼、政、刑”施政方略,勾勒出其“君子修己成德、以德化人”的政治传播思想路线图。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 目录

代序 孔子在那个“智慧如春”“欲望如夏”的时代题记绪论**章 孔子从政经历的传播学考察 **节 “委吏”,负责地方驿站物资监管与配送 第二节 “司空”,职掌全国驿路建设与维护 第三节 从政经历对孔子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从传播的角度讨论语言问题 二、从传播的角度观察社会生活 三、从传播的角度思考文化传播现象 四、从传播的角度考察国家政治第二章 “仁者”的政治传播学(一) **节 为政以德,关键是“德”的流布 第二节 “德”的传播过程,就是“仁”的实现过程 一、在人间进行“德”的传播,君子必须研究“人” 二、在人间进行“德”的传播,君子必须为政以“德” 三、修己成“德”的过程也是“德”的传播过程第三章 “仁者”的政治传播学(二) **节 “化”:追求同化效应的传播行为 一、“化”需要掌握话语权,需要取得社会地位来掌控话语权 二、“化”必须“成名”,必须“安身取誉 三、“化”就是用“行”来劝化,其*高境界是“无言” 四、“化”必须考虑传播环境,根据环境选择传播方式 第二节 “政”:追求同化效应的传播管理 一、“庶-富-教-使”是君子洽国的施政路线图 二、“举善而教不能”是君子行政的关键举措 第三节 “礼”:确定言行规范的传播尺度 一、“礼”的作用重在教化,重在君子之德的传播 二、“礼”是防范道德过失的堤坊,一种传播区界的设定 三、“礼”囊括一切社会关系,并给予明确的分类和标志,构成一整套传播符号体系 四、“礼”是人们“视听言动”必须遵守的普遍规范,是一种“制中”的传播尺度 五、“礼”将社会关系条理化、稳固化,从而建构出一种超稳定的传播秩序 六、“礼”“政”互融,完成教化的使命 第四节 “刑”:强制言行入轨的传播控制 一、“刑”必须确保“化”“导”的传播效果不受致命的损害 二、“刑”以“礼”为依归, “教而后刑”才能从源头杜绝“恶(德)”的传播 三、“刑”为罚, “礼”为法;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正是“礼”的体现 四、“刑”本身不是目的,是君子“以德化人”不得已为之的手段第四章 “智者”的实用宣传术 **节 正确使用语言 一、充分认识言说与修辞的传播效果 二、掌握语言传播的主要规律 三、熟悉谈说技巧 第二节 用心参与交流 一、选择合适的传播对象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劝服 第三节 认真进行宣传 一、利用宗教传统进行政治策划,即“神道设教” 二、掌握分寸,谨慎保持沉默 三、正视传播过程中的变异因素 四、当仁不让,诲人不倦第五章 君子的社会交换论 **节 “仁”“义”:付出与获得的因果律 一、“德”,是先民对付出与获得因果律的善性提炼 二、“义”,是人类对社会交换中因果律的正确反映 三、“仁”,是君子对“先事后得”因果律的身体力行 第二节 “忠””恕”:给予与回馈的正平衡 一、“恕”是“仁”的必由之路,是推己及人,是正确的给予与回馈 二、“恕”是“直”的高级层次,是给予与回馈的自然平衡 第三节 “礼”“政”:“施”与“报”的道德约束 一、内修“恕”道,外遵“礼”制 二、以“政”教“孝”,以“顺”报“德” 第四节 “博施”与别“报”,基于传播效果的选择 一、不求回报的“施”与“博施”,是圣人之行 二、有针对性的回报,是对“施”的鼓励和制约 三、有等差的回报,是君子因时制宜的选择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 节选

nbsp; 序
    《岳麓新闻传播学论丛》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面世了,
首批推出的多是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近几年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某方面问题潜心研究的成果。
    多年来,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科研为
中心,一方面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实践着多
年摸索和总结的“新闻传播学4321教育学创新模式”,即坚持四
大理念(基础、实践、能力、素质);提高三种能力(思维能力、
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施两化工程(实践教学课程化、课堂
教学实践化);保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一以贯之,努力培养高
质量的新闻传播人才。另一方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开展
科学研究。《岳麓新闻传播学论丛》编辑出版的初衷,可以说就
是为推动科研开辟的一个园地,或者说是提供的一个平台。
    当然,作为《岳麓新闻传播学论丛》,绝不是某一个问题或某
一种方法系列研究成果的展示,而是应该包容着内容和方法的多
样性,因此,首批列入《岳麓新闻传播学论丛》或以后选入《岳
麓新闻传播学论丛》的,都应该是既有基础研究的,也有应用对
策研究的;既有运用定性或定量方法的,也有运用定性定量结合
或其他什么方法的。总之,只要是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关注的,
既可体现出创新性、时代性,又能体现出积累性、历史传承性的
研究所得,都可以展示在《岳麓新闻传播学论丛》这个平台上。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采取了一
系列重大举措。2004年1月5日,党中央专文下发了《中共中
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文件指出:“哲学
 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
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文件要求:“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的全局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
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推动我
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毫无疑问,我国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闻传播学科同
其他学科一样,已经展现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劲的学术活
力,积累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成果,但是,仍然有学科自
身的许多基础性问题,有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的理
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更多的人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不断地探索。因
此,《岳麓新闻传播学论丛》这个园地,应该持续地耕耘下去,
而且,更应具开放性,不仅有本单位和外单位的,还有本地的和
外地的学者们的参与,使《岳麓新闻传播学论丛》逐渐成为一个
人才汇集、学术活跃的公共平台。
    这里我还要说明的是,《岳麓新闻传播学论丛》从策划到编
辑出版,得到了湖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雷鸣社长,
他对推动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热情及审定选题的睿智,都十分令
人感佩,出版社肖立生等同志为《岳麓新闻传播学论丛》的编辑
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以上文字称为“总序”,实在是“名”“实”不符的,其实,
主要是作一个总的说明。我真心实意地期望《岳麓新闻传播学论
丛》这个学术成果展示平台,能更多地培养出一些视野开阔、理
论功底扎实、密切关注现实并勇于开拓创新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
学科带头人,能产出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真正为我国哲学社会
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作些实实在在的贡献。
    吴高福
    2006年3月于岳麓山

“仁者"的政治传播学(二)
    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
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
    ——(《论语·为政》)
    孔子日:“圣人之话化也,必刑政
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
其次以破卑民,以.刑禁之。刑,不刑
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
俗,于是乎用刑矣。”   
    ——(《孔子家语·刑政》)
     无庸置疑,“为政以德”是孔子一贯的政治主张。其具体的
施政方略是刑政相参,即德、礼、政、刑四者相次为用。他说:
“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
则民有遁心。”(《礼记·缁衣》)意即通过行政措施来教导民众,
通过实行刑法来震慑民众,能够使他们产生避免惩罚的心理,当
然可以也仅仅可以免除罪过的发生;如果通过高尚道德来诱导民
众,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民众,则可以使他们在内心深处生起羞
耻之感,自觉向善而归服君子的引领。这里的“教”(《论语·为
政》用“道”,同“导”),就是后人所谓“教化”的意思,具体
落实在德、政两个方面,即以德“化”人,以政“教”人;这里
的“齐”,意即整顿齐一,划出行为的界限,有礼、刑两个层次,
以礼约束君子,以刑威慑小人。结合孔子相关言论,我们不难发
现:“化”是**位的,其次是“教”“导”,*后才是“齐”;而
在“齐”中,自然是先“礼”而后“刑”。
“化”:追求同化效应的传播行为
    孔子认为,君子为政以德,必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民
众自觉效法,安心在各自领域做好本份工作。这个“先之,劳
之”不知疲倦的过程就是当政者通过自身所具有的高尚道德感化
 民众、带领民众行动的过程,①也就是“化”的过程,君子之
“德”由己及人的流布过程。孔子说:“法在身则民象,明在己则
民显之。”(《孔子家语·人官》)是说当政者如果本身言行符合
“德”的法则,甚至本身就是“德”的化身,那么民众就会效仿
他;当政者如果本身像日月一样,民众就会像空气中的万物使它
的光明显现出来。“德”的自然流布如光芒普照,可以化育一切。
孔子相信,当政者如果能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护民众,
民众就会亲近他们;能以诚信的态度接纳民众,民众就不会背叛
他们;能恭敬谦和地面对民众,民众就会顺从他们。凹民众亲
近、恭顺而不背叛,对于所有当政的人而言正是梦寐以求的效
果,但它不单取决于权位本身的影响力,更取决于当政者个人高
尚道德的感召力和二者结合所带来的渗透力。居上位的人在某个
方面有个人爱好,居下位的人就会在某个方面起而效尤,其爱好
的程度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  “上之所好恶,不可不
慎。”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 
崔炼农,1962年生,湖
  南南县人,文学博士。2004
年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湖南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系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
新闻传播史;中国古代政治传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