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如实生活如实禅-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

如实生活如实禅-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

作者:林谷芳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4-01
开本: 大16开 页数: 270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5.4(5.5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如实生活如实禅-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 版权信息

如实生活如实禅-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 本书特色

把心放下,随处安然,影帝濮存昕·灵隐寺主持释光秀联袂推荐。
  林老师这本书直指现代人生活的实处,告诉我们,禅悟便在实际生活中,你可以不假外求,当下安然。
                    ——濮存昕
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把心放下,随处安然。
我是读《十年去来》认识林谷芳老师的。当时我正扮演弘一,林老师的书晓通佛理禅道,自然帮我不小。
  能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地认识我们生活的外观内相,关系生命的安顿与幸福,林老师这本书直指现代人生活的实处,告诉我们,禅悟便在实际生活中,你可以不假外求,当下安然。
              著名演员 濮存昕
  胜教东来,两千余年,魏晋以降,终成大现。尤以禅宗一脉,绵延至今,宗分七叶,代有高僧。各以手段,引领一方。虽有法难,逾是昌盛。时至今日,释教传扬。禅宗普世,各领风骚。
  林谷芳先生.台湾新竹人氏,弱冠之年,偶见“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句,而省。遂人无生法门。八十年代后叶,乃至大陆,证其所学,遍历诸方,终成自家说教。
  吾与先生相识,源于“海峡两岸佛教音乐”,一来二去,成方外之交,每每聆听先生高论,为之动容。见地与众不同。其近作《如实生活如是禅》,实乃禅者生活之如实直抒。因为之荐。
              灵隐寺住持 释光泉
禅是不离生活的,但我却不曾想过要写一本生活禅的书。
不写,不因为它无法体现孤轮独照的绝待、两刃相交的截然。
不写,也不因它缺乏机关不露的绵密、兵法严厉的森然。
不写,是因写的人太多,可依文解义的结果却只能让人死于句下。
不写,还因写的人多非行者,无有境界现前的勘验。
先前的不写,为的正是这禅者的如实;如今的写,却也缘于同样的如实。
这本书,只有如实的提问、如实的回答,但若能因此触动你如实的观照,则那不离生活、超越生活却又回归生活的种种也就离你不远了。
考虑到书名的直观性,我们与出版者权衡再三,*终将书名确定为《如实生活如是禅》,是想再次显示,禅与生活就是如此的绵密相关。而就这本书的采访,禅给我的*大启迪,是它的核心智慧:“临界点”——无数次,我都从林老师口中听到这个词汇。理解其深意后发现,它应该成为每个人人生抉择的一个标尺——智慧就在于你晓不晓得你的临界点在哪里。
其实在各个领域,都很强调临界点。而作为个体生命,到底哪一处是你的临界点,却需要自己时时追问。很多人在不该犯错的时候重复一些低级错误,生命徒然浪费于此;而禅者的智慧提醒我们,智者是洞悉自己的临界点的,所以做与不做之间,呈现出了清明的生命轨迹,是林老师常说:识得时间奥秘之人。

如实生活如实禅-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禅者处世心语,与市面上流行的生活禅书不同,该书并非一些禅书观点的集成。而是由与他相识多年,并合作过《十年去来——一个台湾文化人眼中的大陆》的大陆媒体记者孙小宁历时一年采访完成。全书以对话体的形式完成,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一问一答,问者无所不问,现实生活工作中的烦恼、困扰以及当下流行的诸多话题(“人际”、“爱情”、“财富”、“友谊”、“孩子”、“艺术”、“修行”、“宗教”等),答者无所不答,不过,答的却非一个既定答案,而是一种思维的打开——是一面镜子,照见你思维僵住的那个点。显示出禅者的应机与如实,也显现出观照一切的禅者智慧。更重要的是,读者能从书中体味到一种生命的安然,正如封面上的那句话所言:把心放下,随处安然。

如实生活如实禅-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 目录

如实的生活,如实的禅
把心放下,随处安然
我生
 人际
  一、位子摆对了,人家才看得对
  二、朋友之间相知相谅,不溺*好
  三、孤独是一种美感
  四、整个社会都谈人际,反而没有真实的人际可言
 友谊
  一、朋友的前提是单纯,你看他对你做错事,也知道他不是出于恶意
  二、纯粹的异性友谊,是否是我们的妄想?
  三、社会落差中的相处之道——总经理与科长理论
  四、别人的成就是说食不饱
 财富
  一、有应对才有意义,金钱一样有它的价值递减效应
  二、盯死了股市,就把生命盯死了
  三、有过钱的人才能看淡钱吗?
  四、没有理财智慧,不代表没有生命智慧
  五、简单地谈发展,人就容易活在统计数字里
  六、感恩与仇富:当代人的一对难题
 命运
  一、生命可以想象,生涯不能规划
  二、人生四件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于艺、志于道
  三、算命与看星相,谦卑还是亵渎?
  四、人的命运是上帝安排?但上帝如何安排我不信上帝?
 加减的世界
  一、扩展自由是生命*大的价值
  二、禅者如何做减法
  三、*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事
 超越惯性
  一、吃食物还是被食物吃?
  二、票友的心灵,专家的技巧
  三、当“健康”变成流行
资讯社会
  一、资讯经验不能替代生命经验
 二、网络虚拟世界:是想象力释放还是另一种脑空白?
  三、因为网络,我们面临另一种失序
  四、博客的存在就是退回子宫
  五、资讯社会生命*大的困境是不自由
我爱
 爱情
 一、没有谁永远年轻,没有谁感情不受挫
  二、真的是年轻时代爽透了,老了才不留遗憾?照样有遗憾
  三、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真正懂了为何又难投入?
  四、夫妻间的事情,没有哪一天是明白的
  五、假如爱情是盲目的,禅者如何了了分明?
  六、出家众以戒律为重,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
孩子
 一、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图
  二、四种老师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种?
  三、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样的参照系
  四、孩子不需要全副盔甲应对社会
  五、照见自己残缺,才不会为难孩子
 旅行
  一、旅行是为照见自己
  二、年轻时的流浪叫浪漫,年老时的流浪叫流落街头
  三、旅行,山河大地都是作品
  四、旅行如果没有跟生命相应,所写的文字就是一种职业书写
 艺术
  一、做艺术教育,先要想清为什么?
  二、艺术和人格为什么不完全统一
  三、当代艺术呈现了生命的困境,之后呢?
  四、谢德庆与印度苦行僧:一个东西还需要秀,又能深刻到哪里去?
  五、艺术如果可以做不同诠释,就意味着没有判准
  六、懂与不懂之间,我们要持什么态度?
  七、永恒之当机:作为个体生命,我们选择什么?
 美与岁月
  一、拒绝长大与童心未泯有何区别?
  二、不服老与临老人花丛
  三、女人如何在岁月里安然
我死
 宗教
  一、痛苦的人才学佛?
  二、我不确定这件事,为什么要信它?
  三、我们可以把佛教当科学吗?
  四、晓得终点在哪里,才会选择怎么活
  五、死若乌有,生又何欢?
  六、好死不如赖活着?
 修行是生活,生活也是修行
  一、宗教感不能代替修行
  二、大法小法如何检验?
  三、修行是否意味着对恶退让?
  四、修行与日常生活会矛盾吗?
  五、修行的实证缘自生命的另一套观念
  六、有人说这是末法时代,我们怎么办?
附录
 且按这台榨汁机
 手掌上的修行——关于生命困境的一场对话
展开全部

如实生活如实禅-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 节选

《如实生活如是禅》是一部禅者处世心语,与市面上流行的生活禅书不同,该书并非一些禅书观点的集成。而是由与他相识多年,并合作过《十年去来——一个台湾文化人眼中的大陆》的大陆媒体记者孙小宁历时一年采访完成。全书以对话体的形式完成,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一问一答,问者无所不问,现实生活工作中的烦恼、困扰以及当下流行的诸多话题(“人际”、“爱情”、“财富”、“友谊”、“孩子”、“艺术”、“修行”、“宗教”等),答者无所不答,不过,答的却非一个既定答案,而是一种思维的打开——是一面镜子,照见你思维僵住的那个点。显示出禅者的应机与如实,也显现出观照一切的禅者智慧。更重要的是,读者能从书中体味到一种生命的安然,正如封面上的那句话所言:把心放下,随处安然。

如实生活如实禅-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 相关资料

抖落之后的畅快 摘自 陈徒手 北京青年报

在这一段感伤心乱的时间里,读什么书似乎都不合意,惟有新书《如实生活如是禅》不时翻阅多有所得。这是身置两岸的禅者、记者一年间倾心而又深入的交谈记录,话锋出入当下生活,却在我们看似平常、幽微的地方跌宕出隽永的禅意。目力所及是一种安然,目力所不及的却是内心隐约的感动和真切的滋润。

  主说者是台湾文化人、禅者林谷芳先生,他在几大文化领域均有建树,学识不凡。我曾有幸听过他在北京的演讲,确是打通诸多文化关节,高蹈深远。读这本书时我常在想,林谷芳先生说禅不做深沉状,从平平常常的口语中渗透出要紧的参悟,从身边最近的人与事切入到人生的奥秘。大陆的学者很难做到这个言语的境界,这跟林先生在几个领域出出入入几十年养成的扎实素养有关系,不一般的见识能娓娓道出,随问随答,不受时空拘泥,就显示主说者深厚、自成一体的学问根底。

  我喜欢林先生表述中那些有意味的关键词,比如他说:“人际之间要淡就淡回到个人情感、意趣的领受。”“领受”两个字就耐人回味,似乎一下子触及我们所预期的要害,触摸到可以意会可以接受的人际关系程度,在当下具有较高的启示作用。接下来的一句更是让人消受不了:“整个社会都在谈人际关系,反而没有真实的人际可言。”细想一下,这句话透出更多的实在内容,林先生的探究让我们在社会层面上有所“领受”。

  林先生的两句话让我过目不忘:“生命可以想像,生涯不能规划。”他细化了一步:“想像必须隐含着对自己的了解与期许,但这里没把人生说死,就较为谦卑,较为弹性。”在书中,林先生对“谦卑”、“弹性”等词语极为看重,在好几个地方用得有深意,赋予了中肯、务实的世态意味,在全书框架中起了很好的点睛作用。

  林先生在书中阐述的不少观点都很耐读,看似平常的处世哲理点破深化之后,都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譬如说,“人性的幽微你要照顾到,强者要学会示弱。”“许多夫妻离婚都是牙膏要从哪里挤起这点小事开始的,最难的是心理空间,还得体会人都有幽暗的一角,只要不过分,只要能反观就可,如果事情非要拿到阳光下才行,反而就礼教吃人。”等等。这种新的警世词语在书中令人目不暇接,足以令我们在做人处世上有所警惕有所收敛。

  林先生是一个有趣味的学人,繁杂的难题大多被他简而化之,乐而淡之。他会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位置坐得对的人,一种是位置坐得不对的人。你只要摆对了别人就看对了,人际关系相对就容易处理。”他又用了我们不太熟悉的词眼来强化:“朋友相处不溺。”新式哲理与不俗用语构置在一起,就用林先生爱说的一句话来形容:“有一种抖落之后的畅快。”


媒体推荐:
胜教东来,两千余年,魏晋以降,终成大现。尤以禅宗一脉,绵延至今,宗分七叶,代有高僧。各以手段,引领一方。虽有法难,逾是昌盛。时至今日,释教传扬。禅宗普世,各领风骚。
林谷芳先生,台湾新竹人氏,弱冠之年,偶见“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句,而省。遂入无生法门。八十年代后叶,乃至大陆,证其所学,遍历诸方,终成自家说教。
吾与先生相识,源于“海峡两岸佛教音乐会”,一来二去,成方外之交,每每聆听先生高论,为之动容。见地与众不同。其近作《如实生活如是禅》,实乃禅者生活之如实直抒。因为之荐。
灵隐寺住持 释光泉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和佛教的经典一样是通过问答方式讲解问题的,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书里面的内容也很有启发性,是和谐社会的良药。
柏林寺禅师 明一法师

如实生活如实禅-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 作者简介

林谷芳: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台湾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
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有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
四十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在修行,则“出入禅、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遂对禅门不共,多所拈提,常以“禅为剑刃上事”砥砺学人,所作恰可治时人“以禅为生命妆点”之病。
孙小宁:1970年生,文化记者,现供职于北京晚报。从事文化报导十几年,喜欢读书也读人,愿意发现并挖掘社会浮面下值得尊敬的被遮蔽的存在。1997年介绍林谷芳先生音乐人文著作《谛观有情——中国音乐中的人文世界》在大陆出版,2003年出版林谷芳先生访谈录《十年去来——一个台湾人眼中的大陆》。

商品评论(2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