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暗红

作者:董立勃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4-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36
读者评分:4.3分10条评论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11.3(4.9折) 定价  ¥2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暗红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3374472
  • 条形码:9787563374472 ; 978-7-5633-744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暗红 本书特色

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沧桑际遇!一部场景恢弘的人生与历史巨作。 来自于不同的背景的三个人在战争年代走到了一起,在扑朔迷离的历史轨道中,所有的一切都像是被一种隐匿的力量对比推动着……由于时代和人的错位,三个人的命运截然不同,他们的每一步,都仿佛在一个宿命的连环中前行,都牵连出更多曲折离奇的情与景。 半个世纪中国社会与人生的变迁尽在其中…… 董立勃的写作,使我们重新想起了18、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想起了文学是人学的古老命题。无论社会、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人性的本质是不会变化的……董立勃的小说在延续了关怀人性这一传统的同时,也对文学的悲剧力量给予了新的肯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学总是感到缺乏力量,这与悲剧文学的后缺失是有关的。作家童立勃在这一方面的努力,将会唤起文学对悲剧新的理解和认识,旧的美学原则仍然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著名文学评论家 孟繁华 在董立勃的小说里,人物被做了类型化、符号化处理。“类型化”在这里绝非贬义词,而是为了增大涵盖力的抽象过程。问题在于,在这*简单的结构和舍弃了大量过程化、背景化交代的如同民间剪纸的描写中,我们并不觉其单簿,反觉有一种野性的张力在扩展。何耶?因为他们之间那貌似简单的冲突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潜能,每个人都充满了自我冲突,这些冲突不是以政治的道德的层面出现,而是以复杂的人性化的层面出现。 ——著名文学评论家 雷达 董立勃是一位精通戏剧艺术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太有戏剧性,看惯了散漫不惊的小说之后,读到这样讲究形式的小说,真的有一种亲切和惊喜。这是一篇充分展示作者叙述、描写和故事结构能力的小说,是否一部带着真情实意去写又保持冷静姿态的本色小说,无病呻吟和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有痛无痛都要叫喊的时候,能有一些本色的、从容的、美好的文学呈现在眼前,无论如何是一次幸福的相遇。 ——著名青年文学评论家 阎晶明

暗红 内容简介

来自于不同背景的三个人在战争年代走到了一起,在扑朔迷离的历史轨道中,所有的一切都像是被一种隐匿的力量推动着……由于时代和人的错位,三个人的命运截然不同,他们的每一步都仿佛在一个宿命的连环中前行,都牵连出更多曲折离奇的情与景。
题材上,本书与《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一般同属军事题材,演绎了主人公从红色年代到文革到改革开放荡气回肠的生命画卷。

暗红 目录

**章 被俘
第二章 逃跑
第三章 错误
第四章 生还
第五章 征杀
第六章 情迷
第七章 遭遇
第八章 义重
第九章 惊变
第十章 劳改
第十一章 释放
第十二章 重聚
第十三章 苦味
第十四章 大乱
第十五章 血溅
第十六章 暖和
第十七章 远走
第十八章 绝恋
第十九章 消失
第二十章 寻找
第二十一章 相会
第二十二章 同行
第二十三章 火热
第二十四章 尽头
展开全部

暗红 节选

一个叫周五的男人,在遇到了一个叫赵六的男人和一个叫郑七的男人后,他的故事就有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是一个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故事,如果你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就不能不从周五打鬼子时说起。
一个营,打一个团。一个营,是八路军,一个团,是小鬼子。
  要说不怕死,都不怕死。可兵力上弱,武器上也差,打一阵子,就打出了差别。  
  八路军守着一个山头,守不住了。鬼子围住了三面。再守下去,把后面一条小路,再给断了,一个营的人,怕是没有一个能活。
  营长一看,说不行,得撤退。这个营,也是打掩护的。派任务时,团长就说了,能守多久,就守多久,守不住就跑,别把本都拼光了。营长一看表,守了三个小时了,可以了,决定跑。
  可这么多人,不能一下子全跑,鬼子一会儿就发起一次冲锋,想一下子跑掉,可没那么容易。得留下几个人,抵挡一阵子。
  营长让三连抽一个班留下掩护。三连长想了想,就留下了二排二班。
  其实留哪个班都行,没留别的班,那么多班,一下子想到了二班,没啥别的原因。三连长只是那么一想,就想到了二班。
  可能是昨天晚上,在村子里宿营,连长半夜去查哨,查到了一间屋子时,看到里边灯亮着。走过去往里一看,看到几个家伙,正拿着一个瓶子在喝酒。
  本来有纪律,不是过年过节,不让喝酒。喝就喝吧,还不悄悄喝,还要边喝边划拳。连长生气了,推门进去。让喝酒的全站起来,几个人,光着膀子,只穿着裤衩,看着实在不像样。
  连长问,哪个排的。其中一个说,二排的。又问几班的,还是同一个人说,二班的。
  连长说,谁是班长。还是这个人说,我。连长说,你叫什么? 这个人马上说,我叫周五。
  连长说,为什么喝酒?
  叫周五的班长说,有些冷,喝酒暖暖身子。
  连长说,哪来的酒?
  周五说,跟老乡要的。
  连长说,忘了纪律了?
  周五说,没忘。
  连长说,马上把酒还给老乡。
  周五说,不好意思,已经喝光了。
  说着,周五把空酒瓶子在连长眼前晃了晃。
  连长一看,瓶子真空了。说了一句,下次再不能这样了。说完,连长就走了。
这个事,不算个事。连长也不会为这个事,和这个二班,和这个叫周五的二班长过不去。连长也不知怎么回事,一说让他派一个班掩护撤退,一下子就想到了二班。
别说连长没想那么多,二班长同样没想那么多。命令传到二班长周五耳朵里,周五马上大声喊了一声是,紧接着又习惯性地跟着说了一句,保证完成任务。说完,带着十二个人,跑上了山头的***上,准备对付鬼子的新一次攻击。
  枪炮还没响,这一会儿静得很。周五一看,那么长一条战壕里,只趴着这么几个人,心里一下子没了底。再回头一看,别的人,全弯着腰,往山后的那条小路上,跑得可快了,有点像兔子。
看到了连长也在跑,喊了起来。听到喊声,连长停下来。问周五有什么事。周五跳出战壕,跳到连长跟前说,我们守多久? 连长想了想,能守多久守多久。周五说,守不住咋办? 连长说,你是个老兵,这还要问。周五一想,这个问题是不该问。周五不问了,又提出了别的要求。周五说,多给留些手榴弹吧。连长一听,没说什么。喊了一声。一群正跑的兵停下来。连长说,
把你们的手榴弹给他。
再回到战壕里,周五背着满身手榴弹。挨个儿给大家发,还真不少。一人十个,加上身上带的,每个人差不多十五个。有了这些手榴弹。周五多少踏实了些。到底能守多久,周五不知道。可周五知道,有了这些手榴弹,就可以多守一会儿了。
果然这些手榴弹很厉害,小鬼子的**次进攻,在一阵爆炸声中,很快就粉碎了。周五喊起来,打得好。接着,提醒大家,手榴弹可要省着用。周五知道,要是手榴弹没有了,这个山头,就没法守了。打了那么多仗,多少打出了些经验。打仗是要勇敢,是要不怕死。可一场战斗,能不能打胜,还不能光凭这些。想到这,周五回过头,朝山后看了一眼。看到*后一拨人,已经钻进树林。他知道,只要穿过这片树林,再膛过一条河,他们就会没事了。
这会儿,和周五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营长和三连长。营长姓张,连长姓李。
  李连长走到张营长跟前,刚要说什么。听到背后传来猛烈爆炸声。两个人回过头去,朝着山顶上看了看。
  张营长给了李连长一支烟。张营长说,班长叫什么? 李连长说,叫周五。
  张营长想了想,没想起是谁。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留下掩护的人,在他们接受任务的同时,基本上就可以把他们当烈士对待了。
已经打退五次进攻了,现在每个人的手上,只有两个手榴弹了。
  十二个人,现在只有六个人了。
  六个人中,还有三个人负了伤。六个人,这会儿,全转过脸,看着周五。
  周五知道这会儿,大家看他是什么意思。可给他的命令,是让他能守多久,就守多久。这一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只要还有一个人,只要还有一颗子弹,还有一个手榴弹,就不能后退。
  想到了这句话,周五没有说。有些话,说出来,似乎比做出来更难。
  周五决定啥也不说,他抓起腰间的水壶,咕咚咚喝了几大口。喝过了,没有把水壶放下。走到别人跟前,把水壶递过去,让大家挨个儿喝。每个人拿过水壶后,都没有马上喝,全看着他。
  都知道,他这个班长,腰间的那个水壶,是个宝贝,从不让别人碰。也知道,为什么不让别人碰。因为,里边装的不是水,而是酒。每回打仗,准备发起冲锋前,周五有个习惯动作,就是拧开壶盖,灌一口烧酒。喝完了,马上拧上盖子,不让别人喝。这一次,却不一样,拿起了水壶,让大家全喝。
  为什么要这样做,大家没有问。不用问,酒一进肚子,心里头马上烧起一把火。火一着起来,周五想说的话是啥,全都明白了。
  酒壶再回到周五手里时,周五没有再放回腰间,举起来,朝着空中扔去。扁圆的酒壶画着弧,像鸟儿一样飞着,正撞上了一颗炮弹,炸得没有了影子。
  炮弹落到地上,炸开了。 炸开时,周五趴在地上,没炸着。
炸完了,周五爬起来,一看,几个兄弟,全给炸死了。周五眼红了,喊了一声:小鬼子,我跟你拼了。说着,朝着冲上来的鬼子,扔出了一颗手榴弹。手榴弹炸了,几个鬼子倒下了。
  鬼子太多,倒了几个,又上来了一群。周五想用手榴弹炸,弯下腰去找手榴弹,记着好像还有一颗,找了一阵没有找到。
  没找到,直起腰,往四周一看,战壕上站满了鬼子,全盯着他看。他急了,朝一个鬼子冲过去,那个鬼子离他近,冲上去,想把枪夺下来。可鬼子一躲,让他扑了个空,扑倒在了一堆炮弹翻起的土堆上,样子有些难看。鬼子们全笑了起来。等他再翻过身来,几把刺刀逼到他脸上。鬼子没说话,可刺刀说了话。周五听明白了,要是他再敢乱动,就要他的命。
周五不动了,周五不是怕死。一上战场,枪一响,炮一响,就顾不上想了。再说了,想也没用,谁也不知道,一粒子弹会从什么地方射过来,一颗炮弹会从什么方向飞过来。
  死这个东西,看不到,不去想,就不会怕。
  可这会儿,情况有些不同,刺刀逼过来,让你看着死,闪着寒光,朝你逼过来,谁都会有一点儿怕。
  周五想,不能这么死,这么死有点不值,要死怎么也得拉一个垫背的。一个鬼子会说中国话,这个鬼子说,把手举起来。躺在地上的周五,就把手慢慢地举了起来。不过,刚举了一半,周五想起了什么,不往上举了。举手投降,那是鬼子干的事,八路军不能干。不过,鬼子也没为难他,看他没有再反抗,也就当他投降了,没有再把刺刀往他肉里扎。
说真的周五不想当俘虏,不想投降,他想怎么样能死得英雄壮烈些,可眼前这种情况,好像除了往鬼子的刺刀上撞,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周五想到了往刺刀上撞,可只是想了想,没有去做。也来不及去做了,鬼子动作也快,几个家伙扑上来,一下子就捆住了他的手脚。
八路军上课,说鬼子全不是人,是野兽,和他们打仗,就算不被打死,被他们抓了,也会枪毙和活埋。周五被抓住了,用绳子捆了起来,才想起了这个事。心里就后悔,后悔在战壕里,没朝着鬼子的刺刀扑过去。可这会儿,没办法了,只能等着处死了。
  没有被马上处死,送到了一个地方,那里还站着一群俘虏。远处一看,穿着一样的军装。心里想,看来,也有人和我一样,这么一想,心里好受了一点。
  来了一辆大卡车,让全部俘虏上车。一上车,离得近了,周五看出来了,那些俘虏不是八路军。穿的军装是一样的,都是国民政府给的,可胳膊上有个布章不一样。他的臂章上,缝着八路两个字。那些俘虏的臂章上,缝着五路六路的字样。他看到了人家臂章上的字,人家也看到了他臂章上的字。互相那么看了一眼,就不看了,把脸转了过去,谁也不去理谁。
一点儿也不奇怪。别看都是中国人。穿着一样的军装,都在和鬼子打仗。其实骨子里,仇恨着呢。鬼子没来时,两边打得很凶,周五这边,是农民军,和正规军打,有点打不过,眼看就要被打光了,就从南方往西北跑,跑到了黄土高原,政府军还是追着打,非要把农民军消灭掉。正在这个时候,鬼子来了,鬼子是东洋人,要来占领中国,要让中国人当奴隶。这可不行,自己的家园,怎么能让外人横行霸道。两边一商量,算了,先不要打内战了,先一块对外,把鬼子打跑再说吧。于是,戴着红五角星的周五,就换了衣服帽子。红军不叫红军了,叫八路军,仇敌变成了兄弟,变成了友军,一块儿和鬼子干。
  有鬼子在眼前,大家是兄弟,鬼子是仇敌。鬼子不在了,互相见面,还是不能真心当兄弟。
  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木棚子里,麦草地铺上,一群俘虏,有坐着的,有躺着的。周五抱着脑袋,坐在那里,不想和周围的这些家伙说话。
几个家伙注意到了周五,朝周五凑过来。一个家伙问他叫什么名字。周五没理他。又问他是不是八路军。周五理他了,晃了一下胳膊,说你长着眼睛,不会自己看呀。那个家伙说,嗨,还挺横的,说真的,一看到你们这些八路,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周五说,有什么可气的,我们可没有不抵抗,把半个中国都让给鬼子了。那个家伙说,你知道个屁,为打鬼子,我们不知死了多少兄弟了。周五说,谁说我们不打鬼子了,平型关,还有百团大战,多少鬼子都让我们消灭了。那个家伙一听周五说,笑了起来,说,就打了两个仗,还有脸吹,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还有台儿庄大战,那才叫打仗,才叫打鬼子。
这么多人,周五还嘴硬。小军官火了,想教训一下,一挥手,几个家伙冲上去,朝着周五伸出拳脚。
周五可不想白挨,当了俘虏,本来就窝火,还要挨揍,怎么能忍受。打不过,也得打,大不了,被他们打死。反正早晚也是个死,死这些家伙手里,总会比死在鬼子手里要强些。这么一想,周五就不怕了,和四五个国军对打起来。
打了一阵子,周五被打得趴在了地上,几个家伙,还要骑到周五身上打。
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不但个子高,腰还有些粗。把那几个人一拦,说算了,几个人打一个,不是男人。
这个人一拦,那几个人,就不打周五了,回到了草铺上,躺了下来。
有一个人没走开,他坐到了周五身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让周五擦去脸上的血。这个人就是那个又高又粗的人。
读到这里,不用多说,你可能就会猜出来这个人是谁了。是的,没有错,他就是小说的第二个主人公。他的名字叫赵六。
赵六也是个军官,小军官,也就是个排长。打周五的是兵,赵六一喊,让他们不要打了,他们就不打了。军官的话,当兵的得听。
周五说,你为啥救我?赵六说,那么多人打你一个,还不服软,是条汉子。
两个人的铺不挨着,聊了几回,赵六挪了过来,挪到了周五旁边。两个人都抽烟,周五没有烟,赵六有。赵六是军官,能从手下人那里搞到烟。搞到了烟,不管多少,都给周五一半。如果只有一根,赵六就用手一掐,掐成两个半截,一人一半。
 赵六说,你咋当了八路?
  周五说,八路在村子后边的山上,离得近,你咋当的兵?
  赵六说,鬼子把村子烧了,想打鬼子。
 周五说,咋没去当八路?
  赵六说,没想那么多,走在路上,碰到了一群兵,问他们干啥去,他们说去打鬼子,就跟着去了。
  周五说,干了几年了?
  赵六说,才两年。
 周五说,两年就当排长了。
  赵六说,不算个啥,一个排,差不多全死了,谁活着,谁就当,你呢?
 周五说,还是班长。
  这么说时,周五有点不好意思。
  第二章 逃跑
落到鬼子手上,和落到魔鬼手上一样,说不上啥时候就得死。要想不死,只有一个办法,从这个俘虏营跑出去。
谁都这么想,谁都在找机会。这么多人,不可能一块跑,只能自己跑,顶多两三个人一块跑。人再多了不行,人多目标大,一跑就会被发现。只要被发现,抓回来,就用军刀砍脑袋。跑掉的,没被抓住,鬼子恼火,就拿没跑的人出气。把所有俘虏集合起来。为了把别人吓住,不敢再跑,鬼子就用了个凶狠的法子,跑一个,就杀十个。鬼子一个小队长,在俘虏中转,看谁不顺眼,用手一指。这个人就算完了。一看到鬼子小队长走过来,不管是谁,心就乱跳。有一回,小队长在周五跟前站了一会儿,看了看周五。当时,周五想,完了,得死了。还有一回,小队长走到赵六跟前,也站了一会儿,不过;不知为什么,没用手指他们。
这一次没指,不等于下次不指。赵六说,这样下去,早晚得死。周五说,没别的法子,只能跑。赵六说,跑吧。周五说,跑。
 ……

暗红 相关资料

董立勃的写作,使我们重新想起了18、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想起了文学是人学的古老命题。无论社会,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人性的本质是不会变化的……董立勃的小说在延续了关怀人性这一传统的同时,也对文学的悲剧力量给予了新的肯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学总是感到缺乏力量,这与悲剧文学的缺失是有关的。作家董立勃在这一方面的努力,将会唤起文学对悲剧新的理解和认识,旧的美学原则仍然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著名文学评论家 孟繁华
董立勃是一位精通戏剧艺术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太有戏剧性了,看惯了散漫不惊的小说之后,读到这样讲究形式的小说,真的有一种亲切和惊喜。这是一篇充分展示作者叙述,描写和故事结构能力的小说,是一部带着真情实意去写又保持冷静姿态的本色小说,无病呻吟和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有痛无痛都要叫喊的时候,能有一些本色的,从容的,美好的文学呈现在眼前,无论如何是一次幸福的相遇。
——著名青年文学评论家 阎晶明

暗红 作者简介

董立勃,当代著名西部作家。1956年生,山东荣成人。生长于新疆兵团农场。现任新疆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小说。现已出版长篇小说《白豆》、《米香》等十一部,小说集两部,中短篇小说近百篇。曾获多种文学奖项,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祖剧。

商品评论(10条)
  • 主题:内容一般。

    读过董立勃的作品,不及《米香》《白豆》

    2020/6/6 13:30:39
    读者:107***(购买过本书)
  • 主题:小说,值得阅读

    小说,值得阅读,有价值,买来参考,价格实惠,品相不错

    2020/5/30 18:15:03
    读者:zha***(购买过本书)
  • 主题:

    新疆作家董立勃的作品,反映西部风情。

    2020/5/25 20:26:23
    读者:180***(购买过本书)
  • 主题:董立勃的小说,我的新爱

    董立勃的小说,我的新爱:平实的语言、起落的故事、人性的挖掘。。。。。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2017/1/14 20:37:23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董立勃的一本书

    文字简洁有力就喜欢,内容还没看~

    2016/4/22 1:59:45
    读者:woa***(购买过本书)
  • 主题:董立勃的小说

    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人生,体现出人们对生活深沉的爱

    2015/3/23 16:12:53
    读者:xyz***(购买过本书)
  • 主题:这本小说还可以

    董立勃的长篇,和大路朝天雷同

    2015/2/15 9:19:04
    读者:221***(购买过本书)
  • 主题:还所不错吧

    还所不错吧,但不及《白豆》等,给个四星

    2014/11/2 21:45:24
    读者:139***(购买过本书)
  • 主题:很实惠的图书

    品相很好,书也不错

    2014/4/4 20:15:01
    读者:bjm***(购买过本书)
  • 主题:写作频率太快,缺乏精品

    差不多把《烧荒》里对他的期待,消磨殆尽了

    2013/10/16 16:36:45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