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追忆似水年华之前-普鲁斯特之夏

追忆似水年华之前-普鲁斯特之夏

作者:暂无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128
读者评分:4.4分10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2(4.3折) 定价  ¥1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追忆似水年华之前-普鲁斯特之夏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064946
  • 条形码:9787020064946 ; 978-7-02-006494-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追忆似水年华之前-普鲁斯特之夏 内容简介

普鲁斯特青年时代的好友、剧作家热内·培德在本书中追忆和普鲁斯特在凡尔赛一起度过的一个夏季。书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普鲁斯特,他广交朋友、喜欢聊天和写作,日后成名作《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人物原型这时也出现在他周围,使他激动,让他着迷,促使他之后写出了那部巨制。本书可以作为《追忆似水年华》*深刻、*全面的一个注释,为那些对《追忆似水年华》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追忆似水年华之前-普鲁斯特之夏 目录

前言
一 寻找那段时光
二 美好的时节
三 普尔比克的时光
四 “可是”
五 面对人类的愚蠢
六 在那里我们看见克鲁索先生出现又消失
七 德彪西、蓝信
八 独裁者
九 寻找一个新的屋檐
十一 个世界的结束
十一 何塞特的欢乐
十二 百叶窗后的一缕阳光
十三 可恶的科波菲尔
十四 穷追不舍
十五 夜莺
十六 大马士革之路
十七 香水
十八 啊!当玫瑰再开的时候
展开全部

追忆似水年华之前-普鲁斯特之夏 节选

一 寻找那段时光
“只有当我踏进外省的那些旅馆,我才感到幸福,那些房间里有一股陈朽的芳香,风将它们吹散,却无法根本抹去;在那里,每当晚上我们打开房门,感觉就像擅自闯进了一个原本在那儿的、散乱的人生,当门又关上时,我们一边用手勇敢地抓住这人生,一边往更里面走,一直走到桌旁或窗边,然后,在随意散漫中坐下来,坐在那个长靠背沙发上,省城的绒绣工人把它做成想象中巴黎的摩登式样,现在,我们可以尽情阅览这个人的生活了,不用丝毫局促不安,全然自在地,就像主人一样,赤脚走在他无名的地毯上,在这个角角落落都充斥着别人灵魂的房间里,就连壁炉前柴架的形状和窗帘上的花饰里,都保留着他们的梦迹;这个神秘的人生,当我们浑身颤抖地去插上门闩时,感觉就像把他关在了这里;现在,又把他推到了自己面前,*终和他一起躺到了床上那白色的大被单里,被单从上面向你呈现出他的面孔,而此时,就在旁边,教堂的钟声响起了,向全城昭示着那些垂死之人和恋爱者失眠的钟点。”
我们这位充满幻想、敏感的旅行者是如此浮想联翩。可如今,这家破败的旅馆已经被分割成了一些私人公寓。但就在那套房间里,整整一个夏天,我曾有幸聆听到这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出自一个*和谐悦耳的声音。
一九○六年的黑塞瓦尔,我不敢说有多美,但却*纯粹地体现着凡尔赛的传统。那里保留着凡尔赛被“慷慨的洛克菲勒”的那些愚笨的追随仿效者们大肆败坏后的古色余韵,而今天的凡尔赛,它那陈旧迷人的外省韵致已被日行千里的汽车破坏殆尽。感谢上帝,那时黑塞瓦尔旅馆的地位还没有被现今的特里亚农豪华饭店(多亏了玛丽一安多奈特彩带飘飘的牧羊鞭)取代,虽然我们当时在那里很不舒服。
这些年里,在一波又一波、无法计数的、接连不断的浪潮冲击下,黑塞瓦尔一点点被废弃,终至卖掉。我们向来是这样,为了薄古厚今的现代人的方便快捷,而*终抛弃历史的遗迹。
我是否该承认?通向那段时光的道路既艰难,又充满温情。太多的记忆已经变得稀薄而苍白,遗忘的眩晕使我再也无法看清那个堂皇的门厅——那些门都开向哪些厅堂?那独特的回声来自哪道长廊?是哪面墙上的纹饰,边沿金粉退色发霉又散发出香气?阴影掩住了哪条走廊的尽头?脚下碰触到哪张地毯的裂缝?——对这一切,我曾是那样熟悉。我只记得一个大房间,夜色从两扇落地窗袭进来——那是我亲爱的马塞尔的房间,隔壁住着他忠心的女仆费丽斯,毗邻的还有一个房间……也许不止一个,不是吗?可是?……那里总散发出不知名的烟熏的芳香。
很久以来,我不明白,是什么神奇的作用使这些印象就这么消失了。我突然问意识到,那个迷人的马塞尔,那个被遗弃的狭小天地里的魅力中心,被我们一直以来的所知掩盖了,而这两者相去甚远。
但我倾力追索,终于,一种高亢的歌声似乎开始在我充斥着记忆的大脑里回响,我重又沉醉在那个如此特别、和谐悦耳的声音里。词语、句子,逐一浮现,我又听到了他对人、对事的品评,还有那些俏皮话,都不时地证明着他的睿智与透彻。一点点地,当时的感觉全回来了,一些画面在一片混乱中瞬间凸现出来,席卷过来,不断逼近,清晰,可又突然淡褪,模糊,令人着迷又无从捉摸,萦绕在我的脑际。在这重现的兴奋里,我真的能够理清一切,如实地还原当时的情景吗?
那是一九。六年的初夏。那年夏天,我和母亲住在凡尔赛国王大道两套相连的公寓里。那晚,我乘*后一班火车回到凡尔赛,刚在巴黎度过的一天让我感到心满意足而又有些疲惫。一进房间,花园里静谧、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我立刻注意到,有封信很显眼地放在那儿,信封上的笔迹潦草中透出隽秀,我认出那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笔迹。
我立刻拆开信,它向我宣布,我亲爱的朋友已经到凡尔赛了,“来住几天。”他说。八个月前他母亲的去世令他悲痛欲绝。他想在这世界上*美的地方,在他母亲的朋友和自己儿时的伙伴身边,为他那无从安慰的心找到些许排遣。他还写道,希望在这些天里,能够尽可能地多见到我,如果我从巴黎回去的当晚没什么事,能费时到他那里“去聊上一会儿”,那就太好了。
我虽然很想休息,但还是决定立刻去见他,我跟自己说:“那就让他们明天早上晚点儿叫醒我吧。”
“亲爱的朋友,”他跟我说,“说真的,在这世上,我只有一个念头了,它对我是个很大的慰藉:我打算在今后仅有的一点时间里一个人生活,感谢上帝还给我留了点时间,虽然有你们这些可爱的、关心我的朋友,像赫纳尔多,费纳隆。还有您——如果您同意我这么说的话。可您自己本来就那么忙!您有那么多别的事情要做,而不是来为我这样一个老烦人鬼操心。”
他在说到自己时,很爱用“老”这个字眼,总以一种夸张、甚至滑稽可笑的方式显出一副老态,以反衬出你年轻。这套老把戏对我来说没什么新鲜,但却又总能让你相信,在他眼中你很年轻。至于“老烦人鬼”,这完全是谦辞,他也很清楚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但他别无所求,就是希望大家这么看他,只是不明说罢了。
这种文字游戏一旦开始,我便发现自己会在与马塞尔亲切的谈话中逐渐丧失真实的感觉。虽然我明知身处何年何月,确切知道他比我年长几岁,但已无意中陷进了游戏单,并在其中乐而忘返。我不再拥有我真实的年龄,而似乎成了他在自娱自遣中把我变成的那个小弟弟。他从中看得出我对他深切的敬佩,以及如对前辈一般的尊重。正是这虚拟的年龄差距,使他对我具有一种威信,而不是他的天赋,那还不为人知的天赋。我跟他说话就像对一位长者,而不是对一位业已成名的大师。在今后的人生岁月里,再也不会有那样随意自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了。
当我今天想起这些,就觉得奇怪,我怎么敢在这样一个非比寻常的人面前那样放肆?而这都是因为他说的内容太吸引人,他的谈话令人眼晕目眩,飘飘然,于是,就让你想更深入地交谈。
马塞尔周围始终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圈子,一些对他出众才智的仰慕者。但是,他们仅是仰慕他的才智,因为他的写作天分还没有对任何人显现——这绝对是事实——可现在有些人竟声称,在他的这种天分自己还没表现出来的时候,大家就已经知道了。当时,马塞尔只出版了他的**部作品《欢乐与时日》,和两本不错的拉斯金译著。关于前者,每当我们想到这本书是出自普鲁斯特,就会觉得它显得有些平庸;而后者,则是在大量辞典的帮助下完成的,他的确为这两本书精心撰写了两篇序言,我们如今也马后炮地表示,从这些序言中已察觉出他日后造诣的蛛丝马迹。
一个天才?普鲁斯特远没有这样自大。他总是善意地打趣那些竟敢胆大包天地把他看作天才的人。
他成名后,我不再经常去看望他——可成名的日子是那么短暂。为此,每当想到他那么快就离开了我们,我便感到很自责。自从生活的颠沛把我从他身边带走,我就不断地推后去看他,总想着明天,明天吧……然后有一天突然获悉,不会再有明天了。
我重新翻阅这些记忆,一切都像当年一样栩栩如生,那个“老马塞尔”又出现在我面前,还那么年轻,满脑子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那么善良,礼貌又周到。
透过荣誉的光环——这个无情的破坏者——我们是否还能看到他这些极其宝贵的品质?让我们设想一下吧……他的那些传记作者们,有几个能让我们注意到这方面。太少了。
我不熟悉后来那个光芒四射的人,但这却使我至少可以完全忠实地呈现,他曾经是怎样的。
  二 美好的时节
直到那时,马塞尔的生活都是在各种日常琐事的束缚中消磨度过的:吃饭,穿衣,睡觉,社交,见朋友,和母亲在一起,他母亲是一位非常有才情的女性,他爱母亲胜过爱任何一个情人。对马塞尔来讲,投入拉斯金的翻译本身就是一件莫大的快事,而且,这还意味着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度过大部分时间,因为很显然,赫纳尔多、罗伯特·杜弥尔,尤其是迈希·诺迪兰杰,他们的英文水平要远高于他,而且很乐于给他提供帮助。我们知道赫纳尔多对马塞尔始终表现出一种诚挚的情感,那么认真,毫不含糊。他每天都去看他:不论几点,通常是一天结束的时候,因为他总是到处被邀请、款待,当他有片刻自由支配的时间时,也就是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他便会丢下大家,不管是谁,哪怕是*有趣的伙伴,或是对他*有用的人,就是为了“去看一下马塞尔,他病得那么重”。赫纳尔多对他的这份友情感人至深,说明了两个艺术家之间彼此感性和智性上的相互吸引与迷恋。朋友间的聚会(通常在韦伯咖啡或拉卢咖啡),各种社交活动,或小圈子间的来往——我从不属于那个圈子——每天就得占去他五到六个小时;然后睡觉或失眠用掉十到十二个小时;治疗护理两三个小时;剩下的时间给他母亲;当然还有大量的阅读——马塞尔可是个夜猫子——和各种生活上突如其来的事情。也许,他几经忘了自己的初衷,并把这种零乱散漫的生活看作命中注定。再者,他当时还没有“确定”他的作品,并且也不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足以支撑把它写完。我经常听他说:“大家对我实在太好了,总围着我转,那么殷切体贴,可我根本不值得你们这样,我不过是个病人,一个扫兴的家伙,一个失败者。”对他的这些话,我们当然会愤怒地加以驳斥,可我们真的是由衷的吗?他要是真就这么死了,我们说到他时,大概会重复那些他说自己的话,同时加上几句:“太令人痛心了,不是吗?他有着多么罕见的聪明才智……我们多么喜欢听他说话。我敢保证他要是活着肯定能成就一番事业!”而且,也一定会有很多人来参加他的葬礼:几个真正的朋友和一些那天正好没事的作家、文人。
可是,一九○六年,三十四岁的马塞尔受到了一生中*沉痛的打击。他的母亲,普鲁斯特夫人去世了。马塞尔完全崩溃了,他什么也没有了,再也抓不住任何温情来寄托生命。他彻底地陷进了孤独里,直到离开这个世界。而他父亲的骄傲——他钟爱的弟弟罗伯特,也结婚了。罗伯特一直活跃在医学界,对这个圈子,马塞尔鲜有涉足。罗伯特致力于一个美好崇高的职业,但与马塞尔的志趣截然不同。朋友们也都有各自的生活,陆续成家。马塞尔什么都没了,再没有什么梦想,也没有一丝慰藉……大家都觉得他再没什么可失去的了,我也这样认为,但在写给他的信里,我只是稍微流露出这种想法。那是一封非常难写的信。对他来讲,那是孤独与绝望的时刻,但鉴于他当时虚弱的身体,*不适宜的就是担心与忧虑。在这个时候,他更应该发挥自己的才智,更应去倾听那个轻颤在耳际、天赋的、神秘而充满劝诫的声音,这样,他便会突然间奇迹般地感到自己换了个人。而这其中,也许就有他亲爱的妈妈的声音:“这样很好,我亲爱的,我的大傻瓜,好好工作,你看吧,总有一天,你会成个人物的。去吧.去干吧!”
八个月后的凡尔赛,巨大的冲击已经过去。我现在自问,他当时脑子里在想什么呢……是他那部伟大小说的提纲吗?也许斯万、希尔贝特或阿尔贝蒂娜的形象已有了点端倪?或者,他已经对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了一种全局的设想?再或者,还根本什么都没有?从他的谈话里,我什么也察觉不到。他从没有这样保密过。但有一天,他对我说:“今晚我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已经有了几个想法。”这只言片语里传递着什么样的神秘信息?我们今天能对之做出多少猜想啊……那个美好的时节!
可是,我有几个理由认为——在本书中我们将会看到——他的构思也仅仅是刚刚开始。我当然很清楚,他那时正处于一生中*痛苦的时期,对我们来讲也一样,可对他而言,那虽是一段令人心碎欲绝、悲痛异常的日子,但我们也有勇气说,那也是一段对他*有益、*幸福的时光,因为就是这段时间,使他得以孕育一部举世无双的作品。
  三 普尔比克的时光
马塞尔的父亲和我父亲都是医学院教授。但不同的是,我父亲负责治疗病患,教授各种治愈方法;而马塞尔的父亲则是位出众的卫生学工作者,他负责监督大城市的公共卫生状况。安纳托尔·法郎士曾说,他是专照管房子和喷泉的。他是个体形魁梧的男人,留胡须,戴夹鼻眼镜。
有件事我一直记忆犹新。那天,在波拿巴路的医学科学院里有一场重要辩论。他们把我也带去了,虽然我还是个小孩,但为了让我“看看那个阵势”。我想那是一次关于巴斯德理论的激烈论战,我父亲非常勇敢地站出来反对这些理论。可正对面的普鲁斯特先生,却以一副令人无法忍受的轻慢神情看着我父亲,说话语气里充满讽刺和嘲笑——与后来马塞尔的语气截然相反——手指还一边缠弄着夹鼻眼镜上的细绳。而我父亲,则激动地对他予以坚决的回应和反击……我对他们说的感到一头雾水,什么也不明白,可对普鲁斯特大夫,我已经没有多少好感了。但是,这两个男人问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影响。马塞尔的母亲和我母亲也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善的交往,这自然也促成了我和马塞尔的相识。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在马塞尔家见过一个大机械木马,我很想骑上去,可怎么也上不去。我拼命抓住马鬃,他好心地把我往上推,但*后还是摔下来了。而他却笑了,带着点小孩子不经意的残忍,所有小孩都是这样的小魔鬼,但也只是轻轻一笑,随即就问我怎么样:
“您可吓坏我了。您还好吗?”
“很好。我立刻直起脖子逞强说。”
“啊,那太好了,您将来一定会骑马骑得很好,您看着吧。”
关于那个时候,我差不多就记得这些。之后十二年里,我们没有来往,但我经常听人说到他。大家都知道,他进了贡多塞中学,是个出色的学生,非常聪明。他们总在我面前夸他,这恰恰让我对他反感起来。
 ……

追忆似水年华之前-普鲁斯特之夏 作者简介

热内·培德,法国剧作家。1904年他的剧本《旧布》在法国大获成功。他和普鲁斯特从小相识,他们的父亲都是医学院教授,两家住得很近。两人分离数年后又在凡尔赛重聚。那些年里,培德写道,“除了几个没用的好朋友外,没人关心这个不幸的、有点神经质的家伙,而此后,全世界都将为之着迷!”

商品评论(10条)
  • 主题:配合追忆逝水年华来读

    配合追忆逝水年华来读,了解经典背后的故事

    2017/10/13 23:56:53
    读者:zha***(购买过本书)
  • 主题:当事人回忆

    可以入手了

    2017/9/9 22:25:14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 主题:普鲁斯特青年时代的好友、剧作家热内·培德在本书中追忆和普鲁斯...

    普鲁斯特青年时代的好友、剧作家热内·培德在本书中追忆和普鲁斯特在凡尔赛一起度过的一个夏季。书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普鲁斯特,他广交朋友、喜欢聊天和写作,日后成名作《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人物原型这时也出现在他周围,使他激动,让他着迷,促使他之后写出了那部巨制。本书可以作为《追忆似水年华》*深刻、*全面的一个注释,为那些对《追忆似水年华》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15/11/27 8:21:41
  • 主题:这书很经典

    我一直想找与普鲁斯特有关的书,终于找到了一本,果然让我心满意足

    2015/1/14 22:14:58
    读者:502***(购买过本书)
  • 主题:法国作家的往事

    散文体,抒情为主

    2012/10/15 12:10:47
    读者:yuv***(购买过本书)
  • 主题:写普鲁斯特

    结合《追忆似水年华》来读。

    2012/7/15 16:10:25
    读者:515***(购买过本书)
  • 主题:作者不是 普鲁斯特

    是他的一个朋友关于他在一个夏天的回忆。语言也不错。 书的质量一般。

    2012/3/1 12:30:33
    读者:wan***(购买过本书)
  • 主题:书性价比高

    书买得太多,得慢慢看,希望有更好的更有价值的书出现。 书的性价比高, 女儿很喜欢。 物美价廉。

    2011/9/14 10:15:22
    读者:lgz***(购买过本书)
  • 主题:似水年华的背景

    了解一下作者写作背景

    2011/8/17 13:32:26
    读者:tlc***(购买过本书)
  • 主题:还可以

    等看完《追寻逝去的时光》后,再读这个

    2010/10/27 14:43:59
    读者:pku***(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