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独白(大师难忘的事儿)

独白(大师难忘的事儿)

作者:欧阳湜 编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读者评分:4分4条评论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2.4(7.0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独白(大师难忘的事儿)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1090737
  • 条形码:9787801090737 ; 978-7-80109-073-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独白(大师难忘的事儿) 内容简介

让心灵暂时稍稍避开尘世的嘈杂与喧嚣,静静地走进精神大师们的内心世界,聆听他们灵魂的吟唱……无论是欢乐还是伤痛,都是大师们人生苦旅跋涉后留下的真实印记。本书收集的名家名篇都是大师们对自己人生轨迹的审视,是他们至情至性的自然流露。
童年稚趣,流露着生命旭日初升的惊喜与好奇;弱冠负笈,令混沌初开,告别蒙昧与无知;秋日私语,独白人生的思绪与情怀…… 飘落在纸上的,不仅仅是大师们漫漫人生中的欢乐与悲伤,更是他们人生苦旅中跋涉后留下的真实心绪。 夜半人静的时候,伴一盏灯,沏一壶茶,与大师娓娓而谈,细品那份流逝的心动……

独白(大师难忘的事儿) 目录

**编 童年记趣
 丰子恺(1898—1975)
忆儿时
梦痕
 鲁彦(1902—1944)
开门炮
钓鱼
 萧乾(1910—1999)
黎明曲
 臧克家(1905—2004)
皓首忆稚年
第二编 弱冠负笈
 鲁迅(1881—193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郁达夫(1896—1945)
书塾与学堂
 朱湘(1904—1933)
我的童年
 巴金(1904—2005)
我的幼年
 夏丐尊(1886—1946)
我的中学生时代
 茅盾(1896—1981)
我的中学生时代及其后
 何其芳(1912—1977)

第三编 秋日私语
 徐志摩(1897—1931)
自剖
 陈梦家(1911—1966)
五月
 萧乾(1910—1999)
忧郁者的自白
 郑振铎(1898—1958)
离别
 瞿秋白(1899—1935)
多余的话·告别
第四编 真情至性
 巴金(1904—2005)

 陆文夫(1928—2005)
壶中日月长
 邵燕祥(1933— )
十载茶龄
 林语堂(1895—1976)
我的戒烟
第五编 文章千古事
 鲁迅(1881—1936)
《呐喊》自序
 巴金(1904—2005)
说真话
 萧乾(1910—1999)
八十自省
 柏杨(1920— )
额手称庆
 张爱玲(1920—1995)
自己的文章
 冯骥才(1942— )
命运的驱使
遵从生命
第六编 谁解其中味
 沈从文(1902—1988)
女难
 郁达夫(1896—1945)
水样的春愁
 林语堂(1895—1976)
无穷的追求
论年老
——人生自然的节奏
 丰子恺(1898—1975)

不惑之礼
 俞平伯(1900—1990)
中年
 夏丐尊(1886—1946)
中年人的寂寞
 张爱玲(1920—1995)
天才梦
 杨绛(1911— )
下放记别
 林微因(1904—1955)
一片阳光
第七编 峰回路转这一生
 陈独秀(1879—1942)
实庵自传(节选)
 林语堂(1895—1976)
一团矛盾
 周作人(1885—1967)
关于自己
 茅盾(1896—1981)
我的小传
 朱自清(1898—1948)
我是扬州人
 老舍(1899—1966)
小型的复活
 朱光潜(1897—1986)
自传
 梁漱溟(1893—1988)
自述
 冰心(1900—1999)
自述
展开全部

独白(大师难忘的事儿) 节选

**编 童年记趣:
  丰子恺(1898—1975):
  梦痕:
我的左额上有一条同眉毛一般长短的疤。这是我儿时游戏中在门槛上跌破了头颅而结成的。相面先生说这是破相,这是缺陷。但我自己美其名日“梦痕”。因为这是我的梦一般的儿童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唯一的痕迹。由这痕迹可以探寻我的儿童时代的美丽的梦。
我四五岁时,有一天,我家为了“打送”(吾乡风俗,亲戚家的孩子**次上门来作客,辞去时,主人家必做几盘包子送他,名日“打送”)某家的小客人,母亲,姑母,婶母,和诸姊们都在做米粉包子。厅屋的中间放一只大匾,匾的中央放一只大盘,盘内盛着一大堆粘土一般的米粉,和一大碗做馅用的甜甜的豆沙。母亲们大家围坐在大匾的四周。各人卷起衣袖,向盘内摘取一块米粉来,捏做一只碗的形状;夹取一筷豆沙来藏在这碗内;然后把碗口收拢来,做成一个圆子。再用手法把圆子捏成三角形,扭出三条绞丝花纹的脊梁来;*后在脊梁凑合的中心点上打一个红色的“寿”字印子,包子便做成。一圈一圈地陈列在大匾内,样子很是好看。大家一边做,一边兴高采烈地说笑。有时说谁的做得太小,谁的做得太大;有时盛称姑母的做得太玲珑,有时笑指母亲的做得像个馅饼。笑语之声,充满一堂。这是一年中难得的全家欢笑的日子。而在我,做孩子们的,在这种日子更有无上的欢乐;在准备做包子时,我得先吃一碗甜甜的豆沙。做的时候,我只要吵闹一下子,母亲们会另做一只小包子来给我当场就吃。新鲜的米粉和新鲜的豆沙,热热地做出来就吃,味道是好不过的。我往往吃一只不够,再吵闹一下子就有得吃第二只。倘然吃第二只还不够,我可嚷着要替她们打寿字印子。这印子是不容易打的:蘸的水太多了,打出来一塌糊涂,看不出寿字;
  ……

商品评论(4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