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审美文化新视野

审美文化新视野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3-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62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2.0(4.3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审美文化新视野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467793
  • 条形码:9787500467793 ; 978-7-5004-677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审美文化新视野 内容简介

本书所撷取的休闲、野趣、游戏、时尚、消费文化、大众传媒、新媒体艺术、图文文学等专题,都是当代审美文化理应关注并应给予文化解释和审美评判的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同时,对于这些与当代大众生活联系日益紧密的新兴领域,又力求能够从审美文化的向度作出较为深入的学术考察。全书从范畴学的研究视野出发,努力做到史论结合,既注重从“史”的角度给予纵向的学术梳理和文化诠释,在古今比照中寻求审美文化及诸文化现象的历史内涵与当代意义;又注重从“论”的角度进行形而上的逻辑推演和深度挖掘,展现审美文化与诸文化现象的哲学命意和文化精神。

审美文化新视野 目录

绪论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
 **节 审美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分析
 第二节 审美文化研究面临的内在矛盾
 第三节 审美文化研究的内在规律问题
 第四节 审美文化研究的学科理论建构
**章 休闲
 **节 审美文化:休闲研究的新视野
 第二节 休闲的审美阐释
 第三节 休闲的审美评判
 第四节 休闲的审美引导
 第五节 休闲的生活态考察
第二章 野趣
 **节 野趣的文化传承
 第二节 野趣的审美形态
 第三节 野趣的时代价值
第三章 游戏
 **节 游戏与游戏文化
 第二节 东西方语境中不同的游戏观
 第三节 游戏的审美与艺术的审美
 第四节 触摸游戏的“经验边界”
第四章 时尚
 **节 审美文化:时尚研究的美学视域
 第二节 审美特征:时尚理论的静态分析
 第三节 审美规律:时尚演变的动态探究
 第四节 审美意蕴:时尚价值的现代阐释
 第五节 审美提升:时尚文化的当下追求
第五章 消费文化
 **节 消费文化——审美文化研究的新课题
 第二节 消费文化的审美特性
 第三节 消费文化亟须审美提升
第六章 大众传媒
 **节 历史之遇与平民之风
 第二节 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的时空悖离
 第三节 审美文本的后现代意识解读
第七章 新媒体艺术
 **节 新媒体艺术综观
 第二节 新媒体艺术的技术特征
 第三节 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 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意义
第八章 图文文学
 **节 古老叙事与当代时尚
 第二节 图文文学兴起的现实背景
 第三节 图文文学的形式特征
 第四节 图文文学的文化批评
后记
展开全部

审美文化新视野 节选

绪论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
  第二节 审美文化研究面临的内在矛盾
  审美文化研究的兴起固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在自身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内在矛盾,概要地说有三个问题。
  一是概念界定的困难。对如何理解和把握“审美文化”,研究者各有其解释,理解上分歧很大。譬如,陈炎主编的《中国审美文化史》、吴中杰主编的《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周宪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聂振斌等的《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黄力之的《中国话语——当代审美文化史论》、肖鹰的《形象与生存——审美时代的文化理论》等,他们对审美文化的定义表现出了各自理论背景的不同。李世涛在《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大致归纳了学界对审美文化的理解的几种意见。一种认为,审美文化就是大众文化;另一种认为,审美文化就是当代文化;还有一种认为,审美文化是中性概念,是具有审美属性或审美价值的文化;而另一种为大多数人认同的意见是:审美文化是整个文化发展的高级形式,是把审美原则贯穿于人们的社会日常生活的产物。当然,还有人认为审美文化是文化系统中的审美层面。审美文化概念界定的困难,就带来了讨论问题时起点上的不对称。
  二是适用范围的分歧。有一些学者主张审美文化研究应当贯通古今,而且要进行中外比较,由此展开了有关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史、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当代审美文化及当代中西审美文化比较等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另一些学者则坚持审美文化研究的当代特性,认为就是针对当代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的研究,是对审美现代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必扩展到古代和近代。这种分歧使得审美文化的研究空间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形成了各循其是的研究格局。
  三是研究方向的殊异。细察审美文化研究格局还可以发现,其间的研究路线存在显著不同的两种选择:一些研究者依然有着建构体系的情结,力求尽快构成较为成熟的审美文化学理论框架,确立相应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例如,林同华、李西健各自编著的《审美文化学》等。而更多的论者则着眼于批评实践,紧密追踪当代审美文化现象及其走势,捕捉具有理论意义的审美文化批评课题,因而更加注重作为批判者的在场姿态,致力于追踪评论当下发生的审美文化现象,倾向于把审美文化研究理解为开放式的理论批评话题,从而构成审美文化研究的开放性格局。代表性学者有周宪、王德胜、陶东风等。这两种研究路线以其互补性共同推动了审美文化研究走向深化。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