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美育思想简史

中国美育思想简史

作者:钟仕伦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2-01
开本: 01 页数: 454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3.8(4.3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美育思想简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466710
  • 条形码:9787500466710 ; 978-7-5004-667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美育思想简史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中国美学与审美教育史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古代美育思想;既按先秦、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历史顺序阐述了孔、孟、老、庄到程、朱、王阳明等的美育思想,又列出专章或专节探讨了不同门类的美育实践,如画论、书论、戏曲论。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中国美育思想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美学与审美教育史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古代美育思想;既按先秦、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历史顺序阐述了孔、孟、老、庄到程、朱、王阳明等的美育思想,又列出专章或专节探讨了不同门类的美育实践,如画论、书论、戏曲论。

中国美育思想简史 目录

概述 一 古代美育思想的发生与生成 二 古代美育思想的特性与表征**章 儒家的美育思想 **节 孔子美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孔子美育思想的精神实质 第三节 孔子美育的思想方法 第四节 孟子的“性善”论 第五节 孟子的德教 第六节 孟子的“乐教” 第七节 孟子的“诗教”第二章 道家的美育思想 **节 老子美育思想的基本倾向 第二节 老子“圣人”人格的审美意味 第三节 老子人格修养的途径 第四节 庄子对老子美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节 庄子理想人格的审美意味 第六节 庄子的人生修养与美育观第三章 墨子的“非乐”论美育观 **节 墨子的基本哲学思想 第二节 墨子的“非乐”论美育观 第三节 墨子在先秦美育思想史上的地位第四章 荀子与韩非子的美育思想及其《乐论》 **节 荀子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荀子的美育思想 第三节 荀子对儒家美育思想的丰富 第四节 荀子《乐论》的美育功能思想 第五节 韩非的基本哲学观及其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第六节 韩非论“礼”与“质” 第七节 韩非在先秦美育思想史上的地位第五章 《吕氏春秋》的美育思想 **节 《吕氏春秋》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乐”的教化功能 第三节 “乐”与养生第六章 作为审美存在的人——《人物志》和《世说新语》 **节 刘劭《人物志》的美育思想 第二节 《世说新语》的美育思想第七章 曹丕《典论·论文》与陆机《文赋》 **节 曹丕《典论·论文》的美育思想 第二节 陆机《文赋》的美育思想第八章 《列子》和《抱朴子》的美育思想 **节 《列子》的美育思想 第二节 《抱朴子》“真人”的至美人格第九章 嵇康与阮籍的美育思想 **节 嵇康的美育思想 第二节 阮籍的美育思想第十章 文德和诗教——《文心雕龙》与《诗品》 **节 刘勰《文心雕龙》的美育思想 第二节 钟嵘《诗品》的美育思想第十一章 魏晋时期的书论及其美育思想 **节 魏晋时期重要书论思想概说 第二节 著名书法家钟繇及其主要书论观点第十二章 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 **节 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颜氏家训》的美育思想第十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及其画论代表人物顾恺之、宗炳 **节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特点概说 第二节 顾恺之及其画论思想 第三节 宗炳及其画论思想第十四章 韩愈、白居易与皎然的美育思想 **节 韩愈《原道》中的“先王之教” 第二节 韩愈的文气说 第三节 白居易的“釆诗”说 第四节 白居易的重构“礼乐”美育观 第五节 皎然的诗学美育观第十五章 北宋理学家的伦理美育思想 **节 周敦颐:以诚为本和孔颜乐处 第二节 邵雍:从“反观”到“明心见性” 第三节 张载:“大其心”的修养方法与“充内形外之谓美” 第四节 二程:从“存理灭欲”到“作文害道” 第五节 朱熹美育思想的基础:“天命”与“气禀”的人性论 第六节 朱熹“持敬”的修养方法与醇儒境界 第七节 朱熹的“文从道中流出”第十六章 欧阳修与苏轼的艺术美育思想 **节 欧阳修的山林者之乐与富贵者之乐 第二节 欧阳修从经世致用到重道而不轻文的美育观 第三节 苏轼“寓意于物”则乐的美育心胸论 第四节 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育鉴赏论 第五节 苏轼有道有艺、辞达的美育表现论第十七章 心学家的美育思想 **节 心学家的美育思想 第二节 王阳明的美育思想 第三节 李贽的美育思想第十八章 袁宏道与王夫之的美育思想 **节 袁宏道通俗文学美育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袁宏道的艺术生命在于真实 第三节 袁宏道通俗文学的美育意义 第四节 王夫之的美论 第五节 王夫之论仪容与人格 第六节 王夫之音乐论中的美育思想 第七节 王夫之的审美教育论第十九章 叶昼、金圣叹和曹雪芹的小说美育思想 **节 叶昼的“传神”论 第二节 叶昼的“逼真”“欲活”美育观 第三节 叶昼的“同而不同处”美育观 第四节 金圣叹人物性格论中的美育思想 第五节 金圣叹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第六节 金圣叹小说的审美教育作用论 第七节 曹雪芹小说的审美理想与审美人格论 第八节 曹雪芹以情为主的审美观第二十章 李渔戏曲论著中的美育思想 **节 真实性和通俗化戏剧美育思想 第二节 戏剧“贵奇创新”的美育思想 第三节 “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的戏曲接受美育观 第四节 “寓教于乐”的美育思想第二十一章 明清书论与乐论中的美育思想 **节 明清书论及其美育思想 第二节 刘熙载《艺概·书概》的美育思想 第三节 书法教育中实施美育的途径 第四节 明清乐论 第五节 李贽的音乐美育思想 第六节 徐上瀛的《溪山琴况》及其音乐美育思想 第七节 李渔的音乐美育思想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美育思想简史 节选

章  嵇康与阮籍的美育思想
    魏晋时期,儒学失去了“官学”地位,人们可以自由地从学
理上批判它,反抗它的礼教对人的约束。而道家思想则成了当时
人们批判、反抗儒家礼教的有力武器。这种思想上的批判和反抗
所产生的*终结果就是儒、道思想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儒道思想日益相互渗透融合产生了玄学。玄学思想产生的
根源是政治上的,由此而扩及哲学、思想、文化等社会各个方
面。在儒家传统思想中,诗、乐、舞三者合为一体,都是
“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沟通礼的内容与人的心灵,舞蹈
美化礼的仪式,歌诗解释礼的意义,三者各司其职。但随着儒
家向汉代经学发展的趋势以及艺术门类自身的发展要求,到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艺术形式开始逐步摆脱汉代经学的束缚,
以求获得独立地位。音乐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
式,在各门艺术中起着主导作用。它能激发人的情感,具有无
与伦比的感化力量。因此,儒家把“乐”作为其礼教系统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进
  步。魏晋人谈玄,善言辩,比风度,品藻人物,优游山水,痴迷
  书画,这些都充分发展了爱美天性,发现了自然美;南北朝人热
  爱美,追求美,依凭自然之美创造出了山水画与山水诗,在祖国
 的名山大川中创造了许多宗教艺术,从而促进艺术一审美的新发
展、大发展,与新的哲学——玄学的建立和新的风尚——谈玄之
风成为一种因果关系。①以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阮籍的《乐
论》为代表的魏晋乐教思想一方面以儒家基本观点为原则,另一
方面又将道家的本体论和主体性等理论引入乐教,表达了魏晋时
人在审美教育理想上的独特境界。
**节  嵇康的美育思想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蛭(今安徽宿县西)人。
他与阮籍同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多才多艺,能作文
绘画,在艺术理论上也有卓越的建树。《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艺
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它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之间的辩驳
论证“声无哀乐”的命题。
    首先嵇康反对音乐可以使人悲哀或者欢乐的说法。他说:
“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则无
系于声音。”嵇康的这句话是针对当时儒家音乐美学的经典之作
《乐记》来讲的。《乐记》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
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先秦儒家以
乐为情感的表现,因此是和哀乐相关的。而嵇康却认为音乐和自
然的声音一样,只有善恶(即好听或不好听)的自然属性之分,
而“哀”与“乐”只是存在于人内心的情感,与音乐本身无关。
“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夫殊方异俗,歌哭不同;
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感。然而哀乐之情均也。今
 用均同之情,而发万殊之声,斯非声音之常哉?”①在这里嵇康
认识到了审美主体本身的哀乐,即情感在欣赏时所起的作用。
    嵇康提出的“声无哀乐”命题是以其关于乐的本质问题的观
点为基础的。与阮籍主张“八音有本体,五音有自然”相似,嵇
康也把乐的本质问题提到宇宙本体的高度来加以思考。嵇康认
为,五色、五音产生自天地五行的变化,而音的善与不善,就如
味的存在于天地之间,有其不变的本体,不会因为遭到浊乱而改
变。②而这不变的本体在嵇康看来即是“和”。“声音有自然之
和”“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声音以平和为体”……这样,以
“和”为体的音乐对主体的作用就很明显了。“乐之为体,以心为
主”,乐的目的就是为了感化人心,在这一点上嵇康还是坚持了
儒家乐论的基本思想的。乐的目的在于使人心达于“和”的境
界,只要人心得“和”,那么即使没有音乐了,人民也能安乐地
生活了,“无声之乐,民之父母也”。
    嵇康关于乐本体论是与其“养生论”密不可分的。嵇康的养
生论主张以“养神”为重,而养神的关键就在于“爱憎不栖于
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体气和平”,讲求从各种欲望和
物质需求中解脱出来,从而在精神上达到“和”的境界,这是养
生的根本。因此,嵇康提出应以音乐为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把
“乐”与“养生”相连,个体的人格就进入了自由无限的状态,
即一种超越了哀乐的境界。



中国美育思想简史 作者简介

p>钟仕伦汉族,四川成都市人,博
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师范
大学党委副书记、四川师大美学研究所
所长(兼)、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全国
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美学学
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 998),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2001)。
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
刊物上发表《(中国古代南北审美文化的
差异及其成因)》等论文五十余篇。出版
《(金楼子研究)》、  《(当代中国传统美学
研究)》学术专著两部,合著6部。荣获四
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