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转型社会的司法:方法.制度与技术

转型社会的司法:方法.制度与技术

作者:蒋剑鸣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419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11.2(3.4折) 定价  ¥3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转型社会的司法:方法.制度与技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811099744
  • 条形码:9787811099744 ; 978-7-81109-974-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转型社会的司法:方法.制度与技术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转型运动的强势推动了国内经济结构、社会分层结构、意识形态等巨大变革,转型社会的司法必将回应社会需求。

转型社会的司法:方法.制度与技术 节选

 转型社会司法的基础理论
**章 中国司法改革的现实与策略
二、司法改革必须直面的现实
(五)中国社会中社会资源配置与司法
中国现行的司法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划而设立,同时也是按照行政区划的级别不同而设立不同级别的司法机构。司法机关的财政预算、经费开支等直接由当地同级行政机构供给,司法职位的任免在相当程度上也取决于同级其他权力机构,故而形成了社会资源保障的外生性、地方性。而且,这种保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财政收入、人才储备及其司法机构与同级权力机构的协调(机构问领导的开明程度、沟通理解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形成了司法资源保障的非稳定性。这种保障资源基本上来自于司法体制之外的本地且不具有恒定性的现实,在相当长的时期还可能存在。因此,在司法改革的宏观考虑中绝不能回避这一现实矛盾a诸如设立从中央到地方独立司法保障体制的设想也就操之过急。现实中不妨在改善与地方同级权力机构的关系、建立相应协调制约规制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充分利用现有制度资源。
(六)中国社会中社会治理对司法的特别“依靠”与司法
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国家正统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面的覆盖和过程的制约有所消减。因此,社会治理的重心必然转移到权威力量上。司法权作为人们所信服的权威力量被当做特别的“依靠”。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上升,相对而言公共财产的份额减少,国家用于社会治理所需的经济资源相应减少,国家与社会成员进行交换并促使其服从国家意志的经济条件也就减弱,司法的作用也就显得更加突出。
……



转型社会的司法:方法.制度与技术 作者简介

p>    蒋剑鸣,男,汉族,1962年7月生,四川武胜县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证据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先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经济学硕士、上海华东

商品评论(2条)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