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三十六计(图文本)

三十六计(图文本)

作者:佚名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2-01
开本: 16 页数: 148 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9.8(4.9折) 定价  ¥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本书正在团购: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三十六计(图文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7291510
  • 条形码:9787807291510 ; 978-7-80729-15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三十六计(图文本) 本书特色

《三十六计》在我国传习久远,集中了古代兵法思想中的“韬略”尤其是“诡道”之大成,书中不少著名的计谋已经成为“成语”,妇孺皆知,吟诵成句,其中的道理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军事、人生等各个方面。《三十六计》以1941年成都兴华印刷所用土纸翻印的《三十六计(秘本兵法)》(简称兴华版)为原本,并对照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三十六计》版本对其中“原书解语”进行了翻译,力求正本清源。对其中的“古人按语”,因为语言相对容易理解,所以补作翻译,但只在评析中点到为止。

三十六计(图文本) 内容简介

“三十六计”实际上是一个韬略的原则,一种对兵家战略的高度形而上的概括。与“孙子兵法”相比,它追求的*高境界不仅为“诡”而是“险”,更讲究“出神入化”。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丰富的实例、幽默形象的配图,全方位地诠释了《三十六计》的韬略精华。作者对《三十六计》的基本原理和古人按语中提示所进行解析,所归纳出的一些关于谋略的基本思维范式,也可供读者参考。

三十六计(图文本) 目录

前言
**套 胜战计
**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
展开全部

三十六计(图文本) 节选


一、说与不说之问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人们皱眉,鼻子连着印堂,与左右双眉交叉形成一个十字,这种
“正在琢磨”的神态让人一目了然。“计”的右边就是这样一个“十字”。
    几番琢磨之后,人们便会突发顿悟、计上心头。这一瞬间,人们便
会豁然开朗、心舒眉展。被冥冥之中的力量“一语点破”之后,人们会
激动不已,往往产生一种“说”的冲动。“计”字的左边就有这么一个
“言”字。
    人类的言说有着三种基本形式:要么与别人讨论或争辩某一个问
题;要么通过自言自语的形式反复推敲、琢磨内心的想法,*终让它形
成能够让自己信服、被别人接受的意见;要么对别人述说自己的见闻、
见地与主张。
    本书所介绍的中国古代秘本《三十六计》同时具有上面三种基本
的言说形式。也就是说,“三十六计”中的每一计都出于一个战略问题,
都需要反复推敲,都必须形成指令。
    计与谋实际上并非一回事。谋,往往是计的产生过程;计,往往
是谋的*终结果。“谋”字里含有与某人、在某时、为某事说话的三
层含义。
    深思熟虑之后,只有那些能够说出来让人听得懂的心头谋略,才
 能算得上是一个成型的用兵大计。否则,即使非常精明的念头,也会变
成烂在肚里的陈芝麻烂谷子。闷着葫芦使劲地摇,别人却永远看不懂。
将军不打开那代替言说的锦囊,诸葛亮再高明的如神妙计也是白搭。
    当然,心中的妙计一旦被说透,其神妙的魅力便会失去。因此,在
说出来却又不愿说透之间,中国古代秘本仅139个字《三十六计》便以
它非常特殊的言说形式悄悄地成了型。
    也正由于这样的原因,至今我们依然找不到它的出生年月,也不
太听得明白它究竟要说明什么。这并不是“三十六计”发明者的忽略。
过于简约的这本《三十六计》充分实践了“越抽象就能够越具体”这个
深刻的哲学道理。
    所以我时常在想:解开这三十六个“皱紧的眉头”,解说它那原本
应当藏在计谋者心灵深处的韬略,这样做是否显得有些多余?的确,用
文字去解说原来只能心领神会的东西很难。
二、韬略与兵法之间
    读《史记·项羽本纪》时,细细品味“项梁召诸别将会薛(地名)计
事”一句,很有启发。你可以从中读出统帅与将军因为职责的区别而产
生的那种“用兵之计”与“用兵之法”的区别。
    就施用对象而言,“用兵之计”所对付的是对手或敌人,“用兵之
法”却往往更实用于调动自己的部队。就内容而言,“用兵之计’’往往是
宏观韬略,“用兵之法”往往是具体战术。从根本上说,“用兵之计”是一
类特殊的形而上思维方式,而“用兵之法”则是实际的操作方法。显然,
计谋是一种韬略,它已经超越了简单战术这个层面。
    韬略一般由统帅这个层面的领导者实施。然而,统帅们并非都是
一些擅长推敲与琢磨的人,所以中国古代军中一直司有军师专职。延
 续至今,军队不仅有了参谋和参谋长,而且扩大到了参谋部。虽然,中
国古代的军师往往是计谋的主要产生者,但是,当宏观而深远的大计
谋已经升级为了一种韬略,军师便失去了说话的地位、角度和分量。况
且,即便都是军师,也有谋战略与谋战术之分,即统帅的军师谋战略,
而将军的军师谋战术。
    其实,军师并非是想通过战事实现自己抱负的一类人才。他们在
军帐中找到的往往是自己的饭碗,而不是自己的理想。用现代的眼光
来看,军师实际上是一个被将军或统帅所雇用的职业智慧者。以智慧
换取食禄而不计较名利,这是军师乃至谋臣的职业特点。
    说到将军,其职责是领兵打仗,即按照统帅的战略部署去解决区
域性的局部战术问题。所以,那些如何调动部队、打击敌人的具体方
法——即所谓“兵法”对将军更为实用。
    换一个角度看,燕雀怎知鸿鹄大志?作为整个战争的领袖,统帅就
是明志定向的鸿鹄,相比之下。将军如同善于巧技的燕雀。如果谈本
质。将军实际上被统帅所雇用,也被整个战争所雇用,他们并不是战争
的真正发动者。虽然将军与统帅在形式上属于同一个利益团体,但是
作为被雇用者,将军往往以“贯彻统帅的鸿鹄意志,完成统帅的战略部
署”为己任,他们指挥战斗的目标短期而具体。也就是说。同样为了夺
取胜利,统帅所权衡的是整个战争。将军仅仅关心命令的完成,有时甚
至必须完成让自己佯败或放弃某一战场的任务。
    因此,兵法重行,韬略重势;兵法为战术而出,韬略为战略而生;将
军喜兵法,统帅好韬略。
    如果我们试着将眼前这本《三十六计》当作一种韬略来读解,一
定会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受和体会。这也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吧。当
然也有不少方家更将《孙子兵法》推崇为战略著作。不论怎样。至少可
 以这样认为:“三十六计”是一套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诸多中国古
代兵法则更加适合作为形而下层面具体军事行动的行动方法。
三、熟虑与机略之间
    古代秘本的《三十六计》应当是成熟之计,但在运用时必须即兴而
施,不能生搬硬套。从这个使用特点来看,“三十六计”实际上是一个韬
略的原则,而非具体的方法或方式。
    从哲学上看,《孙子兵法》写的是一些由阳谋加经验综合而成的一
些形而下的具体战术思想,《三十六计》则是对兵家战略的一种高度形
而上学的概括,它的内容全部都是阴谋!
    阴谋行于形而上,缥缈而多变,追求的是一个“险”字。相比之下,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推崇“兵不厌诈”,它追求的*高境界也仅仅达
到“诡”,表现为敢说一些“危险的话”吓唬对手。然而,诡而不险,仅精
明但不高明。
    现在古贤传给我们的“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韬略家将自己的深
思熟虑进行*大限度浓缩之后的韬略精华。在实际运用中,其难度却
比《孙子兵法》、《六韬》、《孙膑兵法》、《吴子》、《司马兵法》、《尉缭子》、
《长短经》、《太白阴经》、《百战奇法》等诸多古代兵法大得多。用好“三
十六计”的难点在哪里呢?在于运用“三十六计”必须在战争或对抗的
瞬间,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适当的时机。战争中那些共性化的原则。在
这时就必须在个性化的时机或境遇中使用。这也是其他兵法所不具备
的一种特殊性。
    在“三十六计”面前,应当先有“时机”才能够施用“方略”,而不是
先有了韬略,然后再发生使用的时机。
    所以,使用“三十六计”讲究个“出神入化”。古人留下的这个秘本
 《三十六计》,文字极为精练,给了使用者*大的发挥空间和*少的限
制条件,这样,时机或机会将变得很多很多。
四、原著与注释之间
    所谓“三十六计”,古语作为虚词,指“计策甚多”。
    《汉语大词典》认为,所谓“计策甚多”,后由好事者予以附会,凑为
三十六计。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在清代学者黄遵宪名为《悲平壤》的诗
中,就有一句:“三十六计莫如走,人马奔腾任践踏。”马南口在《燕山夜
话·三十六计》中认为:“古人之所谓三十六计,原来没有详细的内容,
只是借太阴六六之数,表示阴谋诡计多端而已。”
    实际上,“三十六计”可能早于南北朝时期就在民间流行了。
    根据《南齐书·王敬则传》记载:“是时上疾已笃,敬则仓卒东起,朝
廷震惧。东昏侯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
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日:‘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
唯应急走耳。”’可见,早在南齐时代,此时“三十六计”已为檀公所出,
或者至少已经具有了它的雏形。所以,可以认为,所谓“三十六计”的名
称并非如上述所指的“计策甚多”这个虚词意义。
    《三十六计》在我国传习久远,集中了古代兵法思想中的“韬略”尤
其是“诡道”之大成,书中不少著名的计谋已经成为“成语”,妇孺皆知,
吟诵成句,其中的道理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军事、人生等各个方面,
由这些方面引述或演绎的“三十六计”实用篇章已经著作颇丰。
    目前,对《三十六计》的准确成书时间尚无肯定的考证,而通行本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大约成书于明、清之际,主要特点是以《周易》理
论去解析《三十六计》,其中按语多处不时地引用《孙子兵法》作为“论
敌”实例,实际上与《三十六计》中的“论势”的基本特点形成一定差距。
     由于《三十六计》言简意赅,所以,许多注释本习惯于采用丰富的
战例说明“计策”。本书对《三十六计》进行了评析,但是因为受篇幅和
全书布局限制,内容及实例仍然比较简短。
    本书以1941年成都兴华印刷所用土纸翻印的《三十六计(秘本兵
法)》(简称兴华版)为原本,并对照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三
十六计》版本对其中“原书解语”进行了翻译,力求正本清源。对其中的
“古人按语”,因为语言相对容易理解,所以补作翻译,但只在评析中点
到为止。
    当然,作者对《三十六计》的基本原理和古人按语中提示所进行解
析,所归纳出的一些关于谋略的基本思维范式,也谨供读者参考。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解语】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连。
【译文】
    根据自然条件去围困对手,用人为的假象去引诱对手。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
是:向前进攻会遇到危险,但将对手引出他的大本营能够削弱其战斗力。
【兴华版按语】
  兵书日:“下政攻城”。
  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
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
    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陈仓峭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
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
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
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后汉书》卷五八《虞诩传》、《战略考·东汉》)。
【例证精选】
  (一)政治谋略故事:
  东周末年,卫庄公有三个儿子恒、晋、州吁。
  其中,庄公非常欢喜和放任生性暴戾、谈兵动武的第三个儿子州吁。正直的大
夫石腊曾经劝过庄公,希望对州吁有所遏制。但庄公只字不听,后来还导致了石腊
的儿子石厚同流合污。后来公子恒继承了王位,成为了卫恒公。
    面对生性懦弱的卫恒公,州吁便越发猖狂起来了。石腊见状,只得告老还乡避
开此是非。
    正巧,那年周平王死了,太子即位,各地诸侯都去吊贺。所以,州吁与石厚认为,
应当利用卫恒公入朝饯行举行宴会的机会,乘机将恒王杀死,夺得王位。
    此计得逞,州吁自立为君,拜石厚为上大夫。他们商量着去攻打郑国来向国民
证实称王的实力。然而,国人仍然不信任州吁。无奈之下,他们只有请石腊回朝。
    石厚回乡请教父亲石腊。石腊告之:“凡是诸侯即位,必先禀告王朝,新王若能
得到周天子的诰命,国人才会服气。”石厚再进一步请教,石腊指点说:“目前周天子
*相信的人是陈国的恒公,如果让州吁去陈国,央陈恒公帮忙,此事定成。”
     石厚走后,石腊割指沥血,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好友陈国大夫子铖。陈恒公接过
子铖转呈的血书,立即明白了其中含义。
    不久,州吁和石厚威风凛凛地来到了陈国。在陈恒公接见他们的太庙门口的石
阶上,竖着一个白牌,上写着“为臣不忠,为子不孝者,不得入此庙”。子铖上前引见
说:“这是上几代立下的规矩,两位请入庙。”州吁、石厚心神未定,步入太庙。子铖此
时大声喝道:“奉周天子之命,擒拿弑君贼人州吁、石厚!”
    就这样,州吁和石厚这两只盘踞在卫国山中的“恶虎”,被石腊用“调虎离山”之
计调到陈国,兵权丧失,被生擒拿下。之后,卫国朝臣一致决议将两贼处决,卫国又
恢复了礼制。
    (二)经营谋略故事:
    美国加利福利亚藏有巨大的金矿。消息自19世纪40年代末传开,淘金热就
没有降过温。当时,前往加利福利亚的欧洲人必须乘坐轮船绕道南美洲的*南端,
实在不方便。
    有一位名叫范德比的商人发现,这不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吗?
    他亲自前往尼加拉瓜,与尼加拉瓜总统串通,签订了一个由他投资、共同分利
去开辟一条横贯尼加拉瓜水路航道的协议。航道建成之后,仅仅几年的功夫,范德
比通过收取船只的过境费赚取了好几百万美元。这条航道成为了范德比和总统的
聚宝盆。
    这个状况被一个商场老手华尔克发现了。商人的嫉妒使他对这条航道势在必夺。
但是,至今这条航道被范德比牢牢地控制在手中,而且受到尼加拉瓜政府的保护。
    于是,华尔克不得不采用了“调虎离山”的计谋。
    在华尔克重金的收买下,范德比的私人医生极力规劝范德比去巴黎检查据说
发生了问题的心脏。从此,范德比手下的武装力量也失去了指挥。
    范德比离开之后,华尔克立即带上几百名雇用军士兵在尼加拉瓜登了陆。接
着,在内奸的配合下,华尔克的部队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因此心脏病发作而死。于
是,华尔克扶持了一个傀儡总统,自己做了尼加拉瓜军队的总指挥。
    可想而知,新的傀儡政府当然废除了范德比在这条航线上的特权。聚宝盆更换
了主人。
【思路旁通】
    在中国历史上,运用此计*为出色的当属汉代丞相陈平。
    陈平曾经给刘邦出过几大奇计,几乎都是“调虎离山”之计。这些计谋便是:
    一、用反问计,离间楚霸王的重臣错离昧等,削弱楚霸王的力量:
    二、以恶劣的草具供楚国使者使用,因此气走范增,孤立楚霸王:
    三、夜出女子二千人,转移楚军注意力,解救刘邦的荥阳被围:
    四、让刘邦伪装梦游,以此方法骗出并擒拿势力渐增的韩信。
    陈平奇计的特点都集中表现为:削弱对手的实力,所“调”的都是对方的主要力量。
    “调虎离山”之计的指导思想在于:设法调动敌人离开他们赖以依靠的地利优
势,削弱他们的战斗力,使其进入他们并不熟悉或者并不适应的作战环境之中,处处
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为被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