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红楼争鸣二百年

红楼争鸣二百年

作者:白盾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2
读者评分:2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26.6(7.0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红楼争鸣二百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1055640
  • 条形码:9787201055640 ; 978-7-201-05564-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红楼争鸣二百年 节选

章  从批俞运动到评红闹剧
(1954—1979)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战争年代的结束,和平时代的到来,
《红楼梦》研究有了深入推进的希望。然而,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从你死
我活的战争中走过来的中国人带着“阶级斗争”的革命激情,将作进一步
的破旧立新,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只是当所破之“旧”与
所立之“新”在概念上过于简单化之后,善意的初衷便走向极端,甚至于
背道而驰。于是,与《水浒传》、《西游记》一样,《红楼梦》也因与封建社会
的“旧”有关而被弃置一边。曾有读者对《红楼梦》的出版提过这样的意
见:“难道让我们再过一遍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吗?”
    然而《红楼梦》毕竟还是出版了,于是评“红”论著也日渐增多。但很
快“红研”便又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上面发起的思想改造运动与下层
的“激进”情绪相响应相结合,产生风风雨雨的批俞运动和极不正常的
“评红热”。后来的“红史家”、“评论家”往往只注意这些运动自上而下的
发动或“坏人”干扰的情况,却未充分注意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性。这
些运动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就当时中下层“左”的情绪而言,这
些运动的出现倒也顺乎“人心”、顺应于“时代”潮流。
    这一阶段的历史条件、政治背景决定了《红楼梦》研究领域的不平
静、不太平,波浪起伏,动魄惊心……
一、建国初期红学开端
    建国初期的红学论坛,主要有俞平伯先生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以及出
版的专著《红楼梦研究》。俞先生“红论”的首开记录,在寥若晨星的文苑
中引起广泛的注意。后来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的出版,打破了俞先
生独领风骚的红学格局。
俞平伯与红楼梦研究
    195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建国后的**部《红楼梦》后,俞平伯于同年
在棠棣出版社出版了专著《红楼梦研究》,并发表一系列评论《红楼梦》的
文章。如:《红楼梦与天齐庙》(1953年11月21日《北京日报》)、《红楼梦
简说》(1954年1月1日《大公报》)、《我们怎样读<红楼梦>?》(1954年1
月25日《文汇报》)、《红楼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1954年2月号《东北文
学》)、《曹雪芹的卒年》(1954年3月1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红楼
梦简论》(1954年3月号《新建设》)、《红楼梦评介》(1954年第10期《人民
中国》)。与此同时,俞先生还在香港《大公报》自1954年1月1日至4月
22日发表长篇连载《读红楼梦随笔》。在这短短时间内出版专著两部、
发表论文七篇——其中四篇系由学生王佩璋代笔——可说是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显然新中国的建立、百废俱兴的局面,激发了老专家的写作
热情,他准备在红学领域大显身手。
    值得注意的是,俞先生的《红楼梦辨》1922年出版后,1925年2月7
日《现代评论》第l卷第9期上刊出了他的《<红楼梦辨>的修正》。他在
文中提出“*先要修正”的,是《红楼梦》为作者的“自叙传”这一句话,因
为这句话“不曾确定自叙传与自叙传的文学的区别”,也就是“不分析历
史与历史的小说的界线”。①他指出文学写作的规律是:
    若创造不释为无中生有,而释为经验的重构,则一切真文艺皆
为创造的。写实的与非写实的区别,只是一个把原经验的轮廓保留
得较多,一个少些。就根本上观察,两项作品既同出于经验里,又同
非经验的重现。所以视写实的文艺为某实事的真影子,那就“失之
毫厘,谬以千里”了。一切文学皆为新生的,而非再生的。这个通则
实没有例外。(第344—345页)
    俞先生反躬自问:“何以说宝玉影射允扔、顺治帝即为笨伯,而说宝
玉为作者自影则非笨伯?”(第345页)又说:“书中人宝玉,固然其构成分
子中有许多‘雪芹的’,但亦有许多‘非雪芹的…,他们之间“只是一部分
的错综,非全体的符合”。至于南巡故事“把穿龙袍的皇帝换上一个穿凤
裙的妃子,这是作者的游戏三昧”。而要问“大观园”何处?作者将回答:
“在我方寸。”(第347页)*后,俞先生借用波斯诗人的诗句作比喻说:
要是天公换了卿和我,
该把这糊涂世界一齐都打破,
再磨再炼再调和,
好依着你我的安排,
把世界重新造过。(第349页)
    他借这诗句说明艺术创造的原理,正是他治学严谨之处。这些说法
纠正了《红楼梦辨》中“自传”说的偏颇,对于《红楼梦》研究具有积极
意义。
    50年代棠棣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研究》是《红楼梦辨》的修正本,
删去原书顾颉刚的“序”及“引论”,代以“自序”。他说明:
    我就把旧书三卷,有的全删,有的略改,并为上中两卷,其下卷
有一篇是1948年发表的,其余都是零碎的近作。《后三十回的红楼
梦》篇名虽同旧书,却完全改写过,所以也算它新篇。共得三卷十六
篇。(第373页)
    新版和原版比较,一是删去“红楼梦年表”,因为此章“把曹雪芹底生
平跟书中贾家之事搅在一起,未免体例太差”。二是修改原书的某些内
容与文字,如《后三十回的红楼梦》原当作另一“续书”,新版则作“雪芹未
完稿而迷失了的残篇”,作了彻底的改写。三是增入一些原书没有的文
章,如“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图说”、“《红楼梦》正名”等。
    经过这样“删”、“改”、“增”,新版《红楼梦研究》与原版《红楼梦辨》有
哪些不同呢?首先,突破原来“自传”说的拘泥。只是突破得不够彻底,
没有将《<红楼梦辨>的修正》一文的观点加入进去并加阐释,个别地方保
留有“作者自传”之语(见“《红楼梦》的风格”章),因而给人印象不够明
朗。同时,新版保留了“作者的态度”、“《红楼梦》的风格”两章中的主要
论点,如“钗、黛合一”的“两峰并峙、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说;
“作者*大本领”是“写生”说;“公平镜子”说;“自发牢骚、自感身世、自忏
情孽”说;风格“怨而不怒”说等等。他在“自序”中还提出了“梦魇”说,
他说:
    至于《红楼梦》本身底疑问,使我每每发生误解的,更无从说起。
我尝谓这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魇”,你越研究便越觉糊涂。(第
372页)
    另外,全书*后那篇文怀沙先生的“跋”,开头就指责“五四运动以
后,有若干人,对中国古典文学热烈地采取排斥态度”。这极易给人一个
误觉:矛头所指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跋”中对俞先
生的《红楼梦》研究,又作了这样的评论:



红楼争鸣二百年 作者简介

p>  白盾,原名吴文鼙,1922年5月生,
安微泾县茂林人,现黄山学院文学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
员。20世纪50年代在《人民日报》发表
的《红楼梦是“怨而不怒”的吗?》一
文引起全国重视;在《人民文学》发表
的《贾宝玉的典型意义》等文,也引起
全国学术界关注。后被划为右派并投入
监狱三年,出狱后遣回农村,达1 8年。
80年代以来发表红楼梦研究等多方面的
论文200多篇,230余万字;著《红楼
梦新评》、《红楼梦研究史论》、《阿0真
谛》、《悟红论稿》、《悟红二论》、《曹雪
芹研究》以及经数十年长思之《历史的
磨道…一中华帝制之谜》等。
    汪大白,1949年10月生。现任黄山
学院副院长、黄山学院学报主编、文学
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
研究,在《光明日报》、《中国出版》、
《孔子研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