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古代.近代领导思想述评

中国古代.近代领导思想述评

作者:李锡炎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442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22.4(7.0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古代.近代领导思想述评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067285
  • 条形码:9787010067285 ; 978-7-01-00672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古代.近代领导思想述评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共产党人领导改革和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领导学是当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使命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而实现的。领导者学习领导科学,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既是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之所以要编写《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研究》这套丛书,就是想在这方面做点工作。

中国古代.近代领导思想述评 目录

总序言
绪论 中国古代、近代领导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现代价值
**编 先秦时期的领导思想
 概述
  一、“和谐”观与社会领导思想
   (一)和谐:作为一种观念
   (二)“和”与社会领导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领导思想述评
 **章 老子及《道德经》中的领导思想述评
  一、老子其人其书
  二、老子及《道德经》中的领导思想
   (一)“无为而无不为”:领导的*高境界
   (二)“修之于身”,正已率下
   (三)“治大国若烹小鲜”:清静无事的领导思想
   (四)圣人“无弃人”:老子的人才观
   (五)“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的领导方略
   (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患意识和多难兴邦
   (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领导技巧举隅
 第二章 孔子及《论语》中的领导思想述评
  一、孔子与《论语》
  二、孔子的领导思想
   (一)“为政以德”:重德治的领导思想
   (二)“礼让为国”:重礼治的领导思想
   (三)“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孔子的法治思想
   (四)“先富后教”:民德归厚
   (五)“为政在人”:孔子的用人思想
 第三章 思孟学派和孟子的领导思想述评
  一、关于思孟学派
  二、子思学派的领导思想
   (一)“尊德义,明乎民伦,可以为君”:子思论为君之道
   (二)“修身则道立”:以修身为主导的领导思想
   (三)“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子思的用人思想
  三、孟子的领导思想
   (一)“民贵君轻”:孟子的民本思想
   (二)“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
   (三)“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的用人思想
   (四)“亦有仁义,何必曰利”:孟子的义利之辨
 第四章 《孙子兵法》中的领导思想述评
 第五章 法家的领导思想述评
第二编 秦汉三国时期的领导思想
 概述
 第六章 秦始皇时期的领导思想述评
 第七章 文景之治时期的领导思想述评
 第八章 三国时期的治乱经验
第三编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领导思想
 概述
 第九章 贞观之治时期的领导思想述评
 第十章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思想述评
 第十一章 李自成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第十二章 康乾之治时期的领导思想述评
第四编 中国近代的领导思想
 概述
 第十三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领导思想述评
 第十四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领导思想述评
 第十五章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领导思想述评
第五编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思想
 概述
 第十六章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思想述评
后记
总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近代领导思想述评 节选

nbsp; 序  言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共
产党人领导改革和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
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领导学是当然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历史使命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而实现的。领导者学习领
导科学,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既是历史和时代的要
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当前,我国改
革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
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国领导科学
研究会之所以要编写《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研究》这套丛书,就是想
在这方面做点工作。
    这套丛书的基本思路和构想是由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
一是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看做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从整体上总结
共产党人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建立马克思主义领导
学的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认为,真正的理论总是作
为一个体系而存在的,只有从体系上看问题,才能真正把握理论的精
神实质。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在批判林彪、“四人帮”对毛泽东思想的
歪曲时,提出了要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
的著名论断,成为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我们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撰写《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研究》这套
  丛书中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概论》的。我们深感这是一件创造
  性的工作,难度很大,现在的书稿只是一个尝试性的开始。
    二是把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看做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分别研究
  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理论,列宁(包括斯大林)的领导理论,特别
  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领导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
  展观中的领导理论。这不仅因为这些领导理论处于不同的时代条件
  下,有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因而各有特点,而且还因为它们是个前后
  相继、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理论体系,因而必须有一个历史性的描述,
  建立起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的历史逻辑。特别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是
  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的崭新成果,指引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
  方向。
    三是写了“两个评析”:一是对中国古代和近代领导思想的评
  析,二是对外国特别是现代资产阶级领导理论的评析。其目的有二:
  一是划清马克思主义领导学和一切非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的界限,保
  持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的纯洁性;二是“领导”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形
  式,也会产生一般性的领导理论。从这个意义上看问题,无论是中国
  古代和近代的领导思想,还是现代资产阶级的领导理论,都有可以批
  判吸纳的部分。马克思主义领导学不是封闭的,而是行走在领导文
  明的大道上。
    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研究》这套丛书成书
  之前,已经有许多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一些曾担任领导
  工作的老同志在研究马克思主义领导学了。这套丛书实际上是他们
  研究的继续,其中也包含着他们的心血。
     *后还要说明一点,这套丛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中国领导
科学研究会会长刘海藩同志领导下的集体创造。我们都有个比较清
醒的认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道路还很远、很远。
    侯树栋
    2007年11月
 第八章三国时期的治乱经验
    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20_280年),为史称魏、
蜀、吴三国鼎立的三国时代。其实魏文帝登基前12年,即建安十三
年(208年)赤壁之战后,三分格局便已形成。再往前推24年,灵帝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东汉王朝经此致命打击,实质上已名存
实亡。朝廷的权力转移到手握重兵的权臣手上,国家大分裂,社会大
动荡,民生极端痛苦。这是一个大混乱的悲剧时代,也是一个需要英
雄治乱并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和诸葛亮无疑是众多乱世之雄中的
英雄,尽管他们立场不同,各自代表着不同集团的政治利益,但他们
在治救乱世的具体行为中都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尤其是这二
人以变应变的治乱经验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应机而变化的实用主义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
(155年),死于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生前官至汉丞相,
封魏王;死后,曹丕称帝,曹操被追尊为魏武帝。照曹操自己的表述,
他出身于高官之家,“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世受三
代皇恩。他20岁举孝廉,开始踏上仕途;先后担任过顿丘令、济南国
相、议郎等官职,这是他从政积累政治资本和领导经验的时期。29
 岁时,朝廷征他为骑都尉,迁典军校尉;经镇压黄巾军和讨伐董卓后,
曹操在37岁领兖州牧,拥兵三十余万,从此开始逐鹿中原。这是曹
操南征北战,以武力称霸和夺取*高政治权力的时期。50岁时,曹
操*终消灭了袁氏集团及其残余势力,统一北方并成为实际的领导
者。此后15年,乃是他治国执政,并为曹魏代汉铺平道路的时期。
    对曹操一生功过是非的评价,争论了近两千年,没有也不可能有
一致的结论。意外的是:很少有人对曹操的领导才能作技术层面的
批评。这说明无论采用什么视角,无论说曹操好、曹操坏,曹操治乱
理政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杂糅各家的实用型领导思想
    陈寿评曹操“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傅玄论“魏武好
法术而天下重刑名”,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篇》也说“魏之初霸,术
兼名法”;可见曹操重法尚“术”,是多数古人的共识。然而诸论都置
曹操的主体思想而不谈,特意突出其个性色彩特别浓厚的方面。例
如陈寿用“揽”与“该”字,“揽”是收揽的意思,“该”通“赅”,意为包
容,很明显在此之上还应该存在一个居于支配地位的指导思想。今
人论曹操比较重视从整体立论,认为曹操除吸收了兵家和法家的谋
略外,还采纳了儒家和墨家的主张。说曹操的思想从属于道家或游
侠的也有。把曹操归属于哪一家或哪几家的结合,这当然都有理由,
但是否都恰如其分呢?曹操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处理不同问题,
表现出不同的行为风格。如果将这些不同风格视为他一贯的思想作
风,难免会以此曹操作彼曹操,各说各的曹操。
    曹操从政之初尽管也采取过一些严厉的行政手段,但总的来说
仍然合乎当时的行为规范。曹操“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他那时
也没有多大野心,只想做一郡守来证明自己,然后过“秋夏读书,冬
春射猎”的逍遥生活。现实逼迫他卷人权力争夺的旋涡,他也就顺
理成章地采用现实型策略来解决现实问题。面对天崩地裂的局势,
谁还会从容不迫地侈谈哪家哪派的学说呢?曹操为人很坦白,肯对
天下人“勤勤恳恳叙心腹”。他专权时,坦然直面朝野非议说:“诚恐
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幕虚
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不慕虚名而求实利,这是典型的实用
主义原则,也正是曹操领导思想的核心。结合具体情况,适时适地解
决问题,在特定条件下,哪种主张合适就采用哪种主张。
    曹操争天下,起初*大的难题是如何才能足食足兵、扩大地盘。
据史载:“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
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仰食
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赢。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有粮食就有军
队,有军队就有天下,再明显也不过了。所以,曹操整编青州军时就
开始屯田。4年后他迎献帝于许县(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以
天下自许,需要全局性政略调整,强兵足食依然*重要。建安元年
(196年),曹操更加重视以耕养战,认为“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
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屯
田与法家的农战在形式上颇相类似,而思想根源又来自孔子的“足
食,足兵,民信之矣”。怎样解读才合适?将此视为制度或思想,不
如看做现实的选择。
    从现实需要出发,随着北方渐趋平定,恢复社会秩序便被提上了
议程,建安八年(203年),《修学令》说:“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
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
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者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
下。”以教育来培养人才,改变社会风气,推进伦理道德建设,隐隐含
有儒家的王道思想。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