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决战朝鲜

决战朝鲜

作者:李峰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79
读者评分:5分3条评论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7.7(7.3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决战朝鲜 版权信息

  • ISBN:7535423566
  • 条形码:9787535423566 ; 978-7-5354-235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决战朝鲜 本书特色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彭德怀
朝鲜半岛的战争,是我们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因而我成了历史上签定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痛苦。
——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司令官 克拉克

决战朝鲜 内容简介

该书是作者的纪实文学之一,它对朝鲜战争进行了全面、详细地描述。全书共分7个章节,其内容具体包括“风云之初”、“势如破竹”、“硝烟滚滚”、“清长大捷”、“战局转旋”、“虎跃鹰扬”、“凯歌高奏” 等。

决战朝鲜 目录

序幕
**章 风云之初
第二章 势如破竹
第三章 硝烟滚滚
第四章 清长大捷
第五章 战局转旋
第六章 虎跃鹰扬
第七章 凯歌高奏
余绪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图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决战朝鲜 节选

**章 风云之初
  当三巨头在黑海海滨谈笑风生的时候,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一眼窑洞里,身材高瘦、长发披肩、衣服上打满补丁的毛泽东正在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展望中国的前景。
此时,美国的原子弹正准备吊上洛斯阿拉莫斯的铁塔,苏联的装甲集群洪水一样向德国猛冲,因战争而催生的各种新技术即将为全人类打开一个甚至都没有梦想过的世界,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而穷困的中国共产党人却这在为让解放区人民吃饱肚子,让正与日寇作战的前线部队每人能有一支步枪奋斗。
“夫天未欲天下平治也。如欲使天下平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毛泽东还在长沙**师范求学时就将孟子此语端端正正地抄在自己的课堂笔记上。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十岁就立誓明志。
眼前的困难又怎能挡得住中共群英的万丈雄心?
“墨索里尼被吊死了,意大利退出了战争。苏联红军的坦克都快开到柏林了,希特勒的下场可能还不如墨索里尼。三个侵略成性的法西斯国家现在就剩日本一个孤家寡人了,借用老乡的一句话——日本人是秋后的蚂蚱,嘣哒不了几天了。”
毛泽东越说越兴奋,他急促地在狭窄的窑洞里来回踱步:“我们和日本人血战了八年,马上就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那么我党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呢?是不是打败了日本鬼子就万事大吉、天下太平了呢?”
毛泽东的几个战友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人坐在炕边聚精会神地听着毛泽东的构思。尽管他们自己都是不世出的英杰,但他们还是为这个不修边幅的中年男子深深折服。
毛泽东此时已在党内树立了牢固的威信,他的威信不像王明那样靠莫斯科的命令维持,他的威信是靠实践检验出来的。
一九三六年,他把一支只剩几千人的军队带到陕北,结果在他领导下,仅仅几年时间,这支曾狼狈不堪、连生存都困难的队伍发展成了一个包括九千五百万人口、九十一万军队、二百二十万民兵的强大解放区。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自己打出来的领袖,他的战友们深深地信任他。
“现在的时机很好。”
毛泽东吐出嘴边被口水浸湿的香烟屁股,又续上一支陕甘宁边区自产的“大生产”,劣质的烟草呛得他狠狠咳嗽了一阵。他接着说道:
“在欧洲,小胡子希特勒就要被打倒了,那里的战争很快就要胜利了,那是苏联红军努力的结果。在东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也接近着胜利的时节。胜利以后怎么办呢?”
毛泽东环视他的战友们:“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或者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一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
毛泽东激动了,他把手大大一挥:“党的七大就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拥有一百二十一万人的大党,那么,我们的工作应当怎么做呢?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
“我要写一篇文章在七大开幕式上宣读,名字就叫《两个中国之命运》!”毛泽东把手重重一挥。
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的同时,在中朝边境的密林中,一个英俊魁伟的中年男子审视着他的游击队员们。他的祖国已被日本侵略者灭亡了三十五年。祖国的躯体虽然落入侵略者的魔掌,但祖国的魂魄没有死,祖国的优秀儿女们一直在战斗。他出生在一个贫寒但充满民族主义情感的佃农家庭,自幼就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四岁就立誓朝鲜不独立永不回家乡,十八岁就组建了朝鲜革命军,未及成年就拿起枪在中朝边境的雪山密林里、白山黑水问同日本侵略者*精锐的陆军部队关东军做殊死搏斗。以他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们,是为朝鲜重新独立战斗得*坚决、*英勇、同时也是牺牲*惨烈的一群人。此时,他们已坚持打了十五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了,他也从少年长成中年,并在血腥的战斗中成长为朝鲜共产主义者的领袖。他,就是朝鲜人民尊称为“瀚别尔” (朝语:一颗星)的金日成。
同莫斯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苏联远东军中服过役的金日成知道日本就要完蛋了,难以抑制的激烈情怀冲击着他。望着远处祖国那苍翠的山岭,金日成大声地向他身边的游击队员们宣告:
“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我们要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强盛的新朝鲜!”
  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午夜
中国东北松花江平原上空大雨倾盆,闪电在夜空中不断劈出道道刀锋般的光芒,惊雷声震撼着大地,似乎预告着侵略者末日的到来。
此刻,在中苏边境大兴安岭一线,上百万苏联红军已进入冲击线,等待着攻击信号的降临。
苏联红军的*高统帅斯大林此刻并没有守在苏军总参,他在看电影。
大战在即,斯大林却非常轻松,对日作战的具体事务根本就不需要他操心,那是胜券在握的事,有远东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坐镇指挥就行了。虽然眼前银幕上“波将金战舰”上的水兵在暴动,斯大林却仿佛看到半个月前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他发出的核讹诈。
老实说,斯大林看不起杜鲁门,就连许多美国人自己都看不起因罗斯福暴卒而接任的这位原美国副总统。想想看——在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居然告诉斯大林和丘吉尔,像他这样的密苏里乡里娃能跟元帅和首相两位大人物在一起,真是不胜愉快。杜鲁门说出这句话后,斯、丘两人一起向杜鲁门微笑,当时斯大林还觉得这密苏里乡里娃真可爱极了,至少比老奸巨猾的罗斯福可爱。没想到波茨坦会议散会那天,杜鲁门一下就破坏了他在斯大林心中的美好形象。
想起那天的事斯大林就窝火极了。当时杜鲁门踌躇满志得意洋洋地告诉他:
“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美国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炸弹。”
斯大林记得自己装聋作哑不做答复,而杜鲁门却以为是他没有领悟其中的含义而继续趾高气扬地炫耀:“这种炸弹具有不同寻常的、难以想象的破坏力!”斯大林故作不懂,敷衍了两句就离开了。
杜鲁门一定认为自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傻瓜!
想到这里,斯大林不禁发出两声冷笑,杜鲁门才是傻瓜呢!
早在一九四一年美国刚开始研制原子弹时,苏联就得到了情报。老实说,斯大林比杜鲁门知道原子弹这玩意儿的时间要早得多。或许出于轻视,罗斯福在世时根本就没把研制原子弹的事情告诉他的副总统,罗斯福死后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才迫不得已,将曼哈顿计划告诉了继任总统杜鲁门。
苏联情报人员早已将美国原子弹于七月十六日爆炸成功的消息告诉了斯大林,克格勃也已经弄到了美国核弹的关键性技术情报。有了这些情报和贝利亚的鞭子,库尔恰托夫院士一定会尽快搞出苏联的原子弹的。
斯大林举起一杯格鲁吉亚红葡萄酒一饮而尽。杜鲁门竟敢对他进行人类史上的**次核讹诈!如果换了罗斯福和自己就决不会这样干,国之利器,岂可示人?杜鲁门比罗斯福那狡猾的老狐狸差远了!
前天,八月六日,美国已向日本广岛扔下了一颗原子弹,据说广岛烟火弥漫高达四万英尺,全城生物化为灰烬。看来日本人已经撑不住了,得快点出兵对日作战以获取自己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为苏联争得的利益。
电话铃响了,斯大林起身接过电话。那是朱可夫元帅的亲家、身材像个水桶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打来的:
“部队已全部就位,就等*高统帅的命令了!”
“开始吧。”斯大林放下电话。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零时,中苏、中蒙边境线上,成千上万颗信号弹一起飞上天空,两万六千门火炮齐声怒吼,苏联红军由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三个空军集团军、一个战役集群编组成的三个方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盘踞中国东北四十年之久的日本皇军之花——“关东军”发动猛攻。苏联对日宣战!
当日,一百五十多万经受过对德战争考验的苏军将士伴随着五千五百辆坦克、三千八百架战斗机越过大兴安岭的山岳丛林和中蒙边境的沙漠地带向日军发动极其凌厉的攻势。无论是战略战术还是武器装备,苏军均比日本军队超出整整一代。已将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的红军在士气上也远远超过了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军官兵。曾经称雄一时的日本关东军顷刻土崩瓦解,武士道精神被绝对优势的苏军坦克机械化集群碾成齑粉。
与此同时,苏军太平洋舰队开始轰炸朝鲜北部港口并大量布雷。同日,又一朵载满死神的蘑菇云在日本长崎升起。八月十日,彻底绝望的日本政府开始乞降,日本军队和政府崩溃之快完全出乎美国人意料之外。
苏军攻势如潮,美国人见状大惊。此时,美军还未进入日本本土,待运朝鲜的部队还在上千公里外的冲绳岛。眼看太平洋上四年的血战成果要被苏军拿去,出身低微又爬上高位,致使性格自卑又自大的杜鲁门急得乱
骂:“愚蠢的罗斯福,麦克阿瑟是对的,根本就不应该让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后来,一个美国历史学家痛苦地写道:“在对日战争中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为的俄国人,竟成了日本战败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在对日作战中提供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力、物力、智力,却失去了大部分胜利果实,并为共产主义的扩张开辟了道路。”
美国人从此极度仇视苏联,并对臆想中的共产主义扩张产生了病态的多疑、恐惧和乖张的举措。
急红了眼的美国人为防俄国人独占朝鲜,于苏军开始对日作战当晚,由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不让苏联在远东战果上占到便宜,以及如何确保美国利益。
此时,美国的首脑们才认识到了朝鲜的重要性。此前,美国对朝鲜的认识一直是模糊和摇摆不定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承认,美国曾想独自占领全朝鲜,可惜兵力展开速度跟不上,登陆朝鲜就不能及时登上全日本。
其实这是托辞。杜鲁门不愿说的真实原因是日军在太平洋诸岛屿的防守战中打得极其凶狠,全员“玉碎”死守,给美军造成重大伤亡。
美军攻击部队在塞班岛死伤两万,在硫璜岛又死伤两万,冲绳更惨,死伤四万,连进攻部队司令官布克纳尔中将都被日军一门残存的独炮炸得粉碎。美国兵想为司令官报仇,那个开炮的日本兵更干脆,打完了这一炮就自杀了!
日本兵的顽强凶悍让美国人头痛不已,美国人实在不知道再这样打下去还要死多少人、还死得起多少人了。仅仅马歇尔将军搞的登陆日本九州的“奥林匹克作战计划”预计伤亡就达一百万!而朝鲜和中国东北又是日本人经营了几十年的坚固壁垒。仅在朝鲜,日军就部署了一个方面军二十万正规军,这还没有算上日本在朝鲜的几十万预备役人员。日本人甚至打算放弃本土,迁国满洲与朝鲜,血战到底。让美国军人去打这种血流成河却不讨好的仗,美国老百姓会造反的!所以罗斯福才想到要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承担伤亡,自己坐收渔利,这才有雅尔塔会议斯、罗分赃。
美国人还曾经认为朝鲜对于美国没有多大的战略价值。他们认为只需占领日本就够了。但是,他们却认为在苏联的势力范围边缘必须要有美国的力量遏制,所以美国要涉足朝鲜的官方理由听上去很可笑——“希望朝鲜成为阻止俄国进攻日本的缓冲地带”。
仅仅在不到半个月前的波茨坦会议上,美国人还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朝鲜军事占领问题,当时美国人只是准备提出一个军事分界线。美国陆军作战训练处处长约翰·C·赫尔中将与其参谋人员在地图上看来看去,提出了一个原则性意见——美军至少应在朝鲜拥有包括两个港口的区域。
寡言少语的赫尔要的这两个港口是朝鲜*南端的釜山和中部首都汉城的港市仁川——两个将会在五年后的朝鲜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港口。
美国军官的素质与眼力可见一斑。
只是美国人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日本政府和日军会突然崩溃。他们原来甚至预计日军及政府即使失守本土,也会迁都朝鲜或中国东北继续抵抗,而此时事实却大相径庭。日本政府匆忙乞降,*精锐的关东军在苏军进攻首日即一溃千里,而苏军伤亡却极其轻微,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很少遇到真正抵抗,美国人这才意识到自己大大失算。在当晚的紧急会议上,美军高级将领们清醒地认识到,已不可能在苏军之前抢占朝鲜,遂命令两名上校参谋到会议厅隔壁休息室,在半小时内搞一个既能满足美国政治意愿又能符合军事现状的折衷方案。
这两名参谋中其中一人名叫腊安·腊斯克。腊斯克上校望着面前的朝鲜地图发呆。他从未到过朝鲜,却要在三十分钟内决定一个文明史比其祖国历史悠久十倍都不止的古国命运。腊斯克找来找去,找不到划界的依据。时间到了,非得向上司交待不可了,满头大汗的腊斯克只好用红铅笔在横贯朝鲜中部的北纬三十八度线上划了一道直线。
就这样,三八线——世界战争史上*有名的纬度线诞生了。
一个美军上校参谋在三十分钟内决定了有三千年文明史、几千万人口的朝鲜的命运。
对于朝鲜人民来说,这是一条泪线、分裂线。统一的国度、无数的血缘亲情都被这条怪胎线隔断,这就注定了三八线将是一条血线!
美国人立刻将朝鲜划分方案提交给斯大林。苏军马上加强攻势并开始抢占朝鲜北部,几个师的地面部队越过中国东北、跨过鸭绿江,急速冲进了朝鲜北部的崇山峻岭。可怜的苏联步兵们腿都快跑断了,一个个叫苦不迭,不过他们要是知道了海军兄弟的遭遇,他们一定会认为自己真是太幸福了。
两艘老掉牙的护卫舰和八条小小的鱼雷艇艰难地颠簸在波涛汹涌的日本海上,船上的九百名苏军陆战队员吐得昏天黑地,痛苦得恨不得跳海。他们的任务是登陆朝鲜雄基港。
用鱼雷艇充作登陆艇,查遍世界海军史也仅此一例。斯大林疯了吗?
没有,斯大林清醒得很,不过他确实病了。他得了红眼病。此时不抢势力范围更待何时?
不要说鱼雷艇,如果可能,必要的时候,斯大林会毫不犹豫地命令部下即使是坐澡盆也得划到朝鲜海岸。
在苏军拥进朝鲜的时候,美国人也来了。
向朝鲜海岸急驶的苏联海军发现,一群群漆着白色星徽的美国轰炸机从军舰头顶掠过,军舰上的苏联步兵们举着“波波莎”冲锋枪对着飞机欢呼——美国盟友助战来了!

决战朝鲜 作者简介

李峰,笔名谈峰,河北省藁城人,新华社著名高级记者、杂文作家、教授、新闻研究生导师著有《热冷集》、《击浪集》、《名记者新闻作品选评--李峰专集》等。该书是他的纪实文学之一,全书共分7个章节,其内容包括“风云之初”、“势如破竹”、“硝烟滚滚”、“清长大捷”、“战局转旋”、“虎跃鹰扬”、“凯歌高奏”。

商品评论(3条)
  • 主题:打出威风,尽显国威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低劣的武器,昂扬的斗志,抵抗武装到了牙齿二战胜利之师,并将其打到三八线,中国人真的站起来了,此书大气磅礴,正气凛然,书写了志愿军的英雄气概。

    2015/4/8 15:32:20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决战朝鲜,尽显威风

    向朝鲜战场的志愿军英雄致敬,英雄烈士永垂不朽。

    2014/10/15 19:22:13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决战朝鲜书评

    书的内容很好,李峰笔力雄健,文采斐然。书的印刷质量也非常好。值得推荐。

    2014/7/6 23:24:05
    读者:ace***(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