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

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

作者:邬国平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5.4(7.7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413916
  • 条形码:9787544413916 ; 978-7-5444-1391-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 本书特色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
性格都写出来。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
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一一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 节选

nbsp; 心  说
    李贽(1527 1602),原名载贽,号卓吾、宏甫,别号温陵居士、龙湖叟,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
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万历五年(1577)官云南姚安知府。五十四岁辞官,不久出家,于湖北黄
安、麻城等地讲学著书。被当道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系狱,自刎身亡。李贽思想构成复杂
信儒,却又责孔贬经;崇佛,却落发留须,不禁吃荤,人目为“异端”、“狂禅”。他提倡自主自立。空所
依傍的“大人之学”(《与马历山》),肯定“好货好色”等世俗欲念(《答邓明府》),激烈抨击假道学。文
学上他提出著名的“童心说”,主张从“闻见道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恢复人的天然本性,无饰地表
现个人真情。他反对模拟主义,坚持文学发展观。他高度重视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地位。这些
对公安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李贽著作甚富,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
集》等。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
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
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
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
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
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
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
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
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
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
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人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
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
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
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
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
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
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
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甚么六经,更说甚
么《语》《孟》乎?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
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

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
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
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
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中华书局《焚书》卷三
注  释
1.龙洞山农叙《西厢》:龙洞山农本《刻重校北西厢记》刊于万历十年(1582),已佚。龙洞山农序文又载于万
  历二十六年(1598)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卷首,书藏日本内阁文库。龙洞山农,焦囗,见卜健《焦囗的隐
  居、交游与其别号“龙洞山农’’》(《文学遗产》1986第1期)。焦囗生平,见本书《与友人论文》作者简介。
2.传奇:指唐人传奇小说。
3.院本:指金代“行院”演剧所用的脚本。
4.举子业:科举文字。举子,科举应试之士。
说  明
    晚明思想和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怀疑人伦秩序的现状,归心自然,向慕本真,表现出对人性回归本然
的追求。李贽《童心说》是这一思潮的代表。
  他将“童心’’界说为是“真心”,“绝假纯真,*初一念之本心”,“心之初”。童心——真心——本心——初
心,都是指人在自然状态下的本性、本能、精神和心理。李贽在别的文章中谈到与“童心”概念相近似的异名,
一类与老庄思想相联系,如“本真”、“真”、“元’’(《焚书·答周柳塘》)、“未彤未琢之天”(《续焚书·与潘雪松》)、
“自然之性,,(《续焚书.孔融有自然之性》)、“本色’’(《续焚书·追述潘见泉先生往会因由付其儿参将》);另一
类又与佛家思想相沟通,如《金刚经说》所谓“诚意”、“自在”、“真心”,《为黄安二上人三首·失言》论“真佛”所
谓“不必矫情,不必逆性,不必昧心,不必抑志,直心而动,是为真佛”。李贽将道家崇自然、佛家尊本心的思想,
与自己对虚伪说教及其世风极端厌恶之感情铸成一体,从而构成“童心说”的主体,这决定了该理论将批判锋
芒指向伪道学对思想、学术、文学的侵袭而腐蚀,而不仅是指向文学复古主义。
    李贽认为,童心蔽障,世风趋伪,其主要原因是人们从小就受到“道理闻见”的浸熏,结果,以人之心为己
心,以人之耳目为己耳目,对善恶美丑是非的判断,均无个人主见,人云亦云,真声消失殆尽。因此,若欲恢复
童心,*根本的就是要从“道理闻见”、虚伪义理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回归到真我的自然状态中。
    对于儒家经典的价值,他也提出了怀疑。以为六经、《论语》《孟子》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为圣人所道,也
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决非“万世之至论”。从而否定了儒家经典长期以来被深信不疑的永恒真理的性
质。这在当时无疑具有冲决樊篱、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以此为思想前提的文学“童心说”,与前此种种文学真实论相比,更具备深邃丰富的哲理涵蕴。李贽论
··真”,特别强调个人所独具的“童心’’与普遍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深刻地指出伪道学吞噬、淹没个人独
立思维的严重危害,因此,谈到文学的真实性首先必须重视作者从“道理闻见”往“童心”的返归。如果失去这
一重要前提,所谓文学的真实性仍难免是空泛的。
    李贽强调,唯有从“童心,,而产生的文学,才是“天下之至文”。因此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准,不是言词工否,
也不是“时势先后”。从六朝以下的诗文、传奇、戏曲、小说乃至明代时文,只要能述人类真性本然,皆是佳作。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这两语无疑是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的诘难。在李贽看来,离“童
心’’而言格调、时势,便已落入第二义,文学的真义并不在此。
    当然,李贽对社会意识的批判也有某种保留,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他激烈抨击假人、假事、假文,一般来说,主要针对言清行浊、文美情秽的伪君子,这无形中限制了自己思想广泛的意义。他对有些文学作品的
主题和作者创作动机的说明,往往不脱君臣伦理,肯定“今”文而不适当地抬高八股文的地位,所论皆失妥善。
但是重要的是,李贽对人性的思考在许多方面超越众贤,露出近代的曙光,从而奠定了他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
文学批评史上突出的地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