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中国美术学院规划教材)

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中国美术学院规划教材)

作者:吕胜中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1-01
开本: 16 页数: 134 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9.3(7.7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中国美术学院规划教材)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128527
  • 条形码:9787301128527 ; 978-7-301-12852-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中国美术学院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教学札记  邬建安  【大课题·小学生】  我们的计划是创建一个关于中国当代公众审美状况的信息资料库,并根据资料库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与研究,逐渐形成对公众审美状况的系统描述。  资料库每年定期进行新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保持信息的新鲜与时效。  对于公众审美调查这样一个系统的大工作,我们划分为许多个侧重点不同的具体调查项目,比如“家庭审美状况调查”、“特定人群审美状况调查”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社会审美普查”等。  公众审美是研究社会文化时所要面对的基础课题,对于艺术家和社会学家来说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但二者均难以对此课题进行有效的挖掘。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艺术家缺少理性认识审美问题的工作方法,往往从个人经验、感性认识出发,根据感觉作判断,使得工作成果过于个人化、作品化;其二,社会学家家常常缺少对审美问题进行判断所必需的敏锐感知能力,使得他们难以有效的使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  审美问题模糊而庞杂,需要研究者一方面具有艺术家感知世界的敏锐心灵,另一方面又要掌握社会学家以及调查统计专家严谨科学的工作方法,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出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可以说,我和我们的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大课题”都是“小学生”,但我们开始了!  【公众审美调查的意义】  [b]**[/b],通过调查揭示出审美特质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之间错综复杂的连带关系。如在当代中国,经济因素究竟对人们的审美追求起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作用、教育对审美评判到底实施了一种怎样的引导、大众传媒如何塑造了审美的偶像并将其根植进了民众的日常生活等等。  [b]第二[/b],通过每年定期进行新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记录公众审美的变革,形成对审美状况运动的描述。以家庭审美布置为例,回首十年以前中国民众家庭中的装修、家具、装饰品,今天的家庭已与其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不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市场上可见的审美用品发生了迅速的更新换代,从而使得许多家庭调整了部分或大部分审美物品;另一方面是十年间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组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的家庭,他们有不同于上一代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审美渴望,反映在家庭审美布置上也就自然产生了强烈的差异。多年调查信息的积累将描画出一条清晰的公众审美变化线路,为我们理解审美问题提供一片运动观察的视野。  [b]第三[/b],我们正处于当下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历史阶段,许多新的情况正在发生,许多新的标准正在建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正在向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延伸,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之下,通过公众审美研究的视角对社会变革进行系统的观察与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b]第四[/b],通过对当代公众审美状况的系统描述,艺术家们将会判断出自己在整个社会体系当中的存在方位和可能获得的生存空间,以及有可能为他们所使用的社会资源,这将为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划定一块明亮而宽广的空间,在这片空间当中他们可以安全地进行创作和思考。  【并非与艺术无关】  调查统计本身是一种认识世界的理性方法,在诸如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人文类学科中被作为基本研究方法,受到广泛的使用。艺术是在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之上对世界进行表现的活动,创作者站在什么样的认识立场上对事物做出判断将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表现维度。  传统理解艺术,往往认为艺术创作是个体创作者把自身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当作认识的出发点,并以大量攫取对自身有意义的感性材料作为创作的依托。这种认识艺术的理论无疑使艺术家个体的判断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能够刺激人们描述为“个性”的东西的生长,但却会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个体意义的过分放大,使艺术向着越来越关注个体生活的细枝末节与崇尚繁复晦涩的解释的方向发展,造成艺术与社会生活间越来越严重的脱节。我们的时代还存在着另一种理解艺术的方式,即把艺术看作是宣传政治思想的工具,作为集体思想的形象象征,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扫描艺术发展的道路,幸运的是,这种看法正在逐渐的消退。  艺术创作者使用调查统计作为认识世界的方法,能够获得一种全新的眼界,一种全新的观察方式与思考方式,能够拓展创作者思考的维度,建构立体的思维框架,从而获得新的表现空间,正是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代艺术正在走向多元化,不再简简单单的是表现媒介上的技法拼贴或对传统概念的生硬破坏与重组,它正要求打破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界,真正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进行融合,借助其他学科的思考方式来探索艺术发展的想象空间,试验新的创作方法,使艺术与社会生活之间重新建立起和谐的纽带。把调查统计的方法融入艺术创作,将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创作方法论,以及关于艺术作品新的评判标准。  [b] 【走进千家万户 静观人间美景】  [/b] 家庭审美调查是公众审美调查系统当中的一个子项目,其以家庭作为审美调查的对象,通过对被调查家庭中物品的研究获取家庭审美状况的信息。家庭作为基本的社会构成单位,家庭物品既是社会审美存在的基本载体。  “家”是一个用来描述封闭的社会人群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同时具备物理空间上的封闭属性,因此,每一户家庭实际上都是一个封闭的审美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较为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审美态度。在“家”里,人们不会委屈自己来布置满足他人审美要求的物品,即便是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而无可奈何陈设的一些物品或者是以附庸风雅、自抬品位为目的而购置的物品,也同样能够有效地反映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状况。  2005年7月6日调查工作布置给14名实验艺术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根据每人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十户家庭进行调查。由于现有条件所限(人力物力不足),我们还无法展开随机抽样的调查,这使得这次家庭审美调查收集的资料还不能被作为定量分析的原始素材。  学生们选择的调查对象基本都是自己家的亲戚或邻居,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安徽1名,福建1名,广东2名,辽宁2名,河北3名,山东2名,云南1名,湖南2名,且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这就使得调查对象在地域与收入状况上获得了一定意义的分布。

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中国美术学院规划教材) 目录

总序问美记 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课程教案 2005年公众家庭审美调查教学案例 一 作业要求 二 2005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地图 三 调查作业文本范例 四 统计报告 五 摄影拾珍 六 调查采集的部分图像资料 七 调查总结 八 学生说调查附: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中的关键词释义
展开全部

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中国美术学院规划教材) 节选

“公众审美调查”是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社会调查”类课程中的一门,设置这一课程的主要动机,是希望推进中国现代艺术及其创造活动的公众化进程,建立起一种真实有效的艺术与社会大众广泛对话的方式。这种对话的核心是艺术活动、艺术家、艺术作品与现代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状态之间的相互趋近和认同,而不是间隔或分离。在对话与相互认同而生成的诸种可能性之中,选择与确认“自我”在现代生活和文化创造中的位置。这不仅对于年轻的艺术学徒来说是极其必要的,而且对于“实验艺术”专业在中国美术院校的建立与稳固发展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课题。

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中国美术学院规划教材) 作者简介

吕胜中,1952年生于山东省平度县,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教授。代表作品:《彳亍》、《招魂堂》、《山水书房》,出版《走着瞧》、《再见传统》、《造型原本》等著作。
  邬建安,1980年生于北京,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助教。代表作品》:《白日梦》、《进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