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脉理探邃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499
读者评分:5分3条评论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7.6(8.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脉理探邃 版权信息

  • ISBN:7801744713
  • 条形码:9787801744715 ; 978-7-80174-471-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脉理探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中医传统脉学基础上,汇集研究之大成,探索脉理之深邃秘奥。全书共11章。1~8章阐述脉学源流、脉学整体观,对脉中胃、神、根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作用、表现,作了生动描述,对气口与人迎、寸口脉的寸关尺三部的命名、定位、长度等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考证,并对诊断标准以及临床体验进行探讨。关于寸口脉的寸关尺分候脏腑中,对历代医家所持不同观点进行论述,并提出《内经》里的分候法是论诊尺肤与寸口脉三部分诊的相参之法,它为以后寸口三部配合脏腑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历代医家寸关尺分候脏腑及依据进行考证与论述。正常脉象的形成与产生脉动因素以及脉搏的调节、变化因素,对波形、诊脉部位与要求,以及病理脉象,在脉证结合诊断疾病的应用方面,都做了详细说明。9~11章详细介绍脉象与病证的关系。第九章单脉与病证,是本书的重点,在“辨脉纲目”统领下,详细列叙28部脉象的定义、形态、诊法、特点、主证、主病、脉理、案例、鉴别、歌诀、注释、结语等,许多内容在历代医家总结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另外,在合脉、怪脉与病证章节中,对判断主证、并发症、危重病及预后方面,也都有较详细论述。因此,本书可供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在医学院校的学生、研究生和教学人员学习、研究时参考,并有一定指导作用。

脉理探邃 目录

**章 脉学源流
 **节 脉史纪略
 第二节 脉象图形
 第三节 辨脉纲目
 第四节 分类与简化
第二章 脉学的整体观
 **节 脉与阴阳的关系
 第二节 脉与脏腑的关系
 第三节 脉诊与经络
 第四节 脉与气血津液
 第五节 脉诊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
 第六节 脉诊与病证的关系
第三章 胃气、神气、根蒂
 **节 胃气脉
 第二节 神气脉
 第三节 根蒂脉
第四章 气口与人迎脉诊
 **节 气口人迎脉命名
 第二节 寸口人迎脉定位
 第三节 生理联系与病理诊断
 第四节 诊法标准与临床体验
第五章 寸口脉分候寸关尺三部诊法
 **节 寸关尺命名
 第二节 寸关尺定位
 第三节 寸关尺长度
第六章 寸口脉分候脏腑
 **节 寸口脉分候脏腑
 第二节 分候脏腑依据
 第三节 实验研究
 第四节 实用价值与意义
第七章 正常脉象
 **节 脉搏发现
 第二节 产生脉动因素
 第三节 脉搏的形成
 第四节 脉搏的调节
 第五节 脉搏变化的因素
 第六节 脉搏的波形
 第七节 诊脉部位与要求
 第八节 诊脉方法
第八章 病理脉象
 **节 诊断病证
 第二节 脏腑病脉
 第三节 妇科脉证
 第四节 儿科脉证
第九章 单脉与病证
第十章 合脉与病证
第十一章 怪脉与病证
附录 脉象诊断歌诀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脉理探邃 节选

**章 脉学源流:
  **节 脉史纪略:
祖国医学中脉法的起源,一般认为*早创始于黄帝和黄帝时代。据史料所载,远古时期,已有伏羲、神农、黄帝、岐伯、鬼臾区、扁鹊、俞跗等论脉之说。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便把脉法记入史册。自此以后,脉法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通过诸多医家的观察认识,充实提高,积累经验,著成种属繁多的脉学书籍。据统计,古今脉学专著约有190~220余种之多。[1.2.3]引这些丰富的脉学文献,是构成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一部分。近40余年来,国内各地发表的脉学论文约有500余篇,国外发表论文也不下数百篇。特别是日人对脉学的研究,进展更为深入迅速。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统计,仅1974~1984年间,国外脉学论文(日文)有24~82篇。这对于指导脉法学习与临床医疗,有着十分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1.远古时期——脉法起源(50万年~公元前8世纪):
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开始了保健和医疗活动。从出土的甲骨文可知,远在殷商时代就有除害灭病的记录。从伏羲氏制九针到著成《黄帝针灸》,中国医学有了详细记载。晋·皇甫谧说:“伏羲氏……画八卦……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到了黄帝时代(公元前27—26世纪),开始用麻织布,用玉(坚石)作兵器,造舟车弓矢,染五色衣裳,螺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桡作甲子,伶伦作乐器,与岐伯论脉法,于是从虞至晋代,祭祀黄帝,尊黄帝为始祖,一切文物制度创立推源于黄帝。在医学中,古代医家也都尊黄帝及其臣岐伯为医学师祖,并把脉法的发明归属于黄帝,后世医家一直也是这个看法。如唐·杨玄操说:“脉法始于黄帝。”清·吴谦说:“脉法倡自岐黄。”(《医宗金鉴》)清·周学霆说:“轩辕……使岐伯取气口作脉,以候人之动气。”(《三指禅》)Bedford.D.E氏说:“根据传说,中国古代的脉学创始于黄帝。”[4]历代诸家指出,脉法是远古时代黄帝创造,当时并著有《黄帝脉诀》、《黄帝脉经》。据13人,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著录:“《黄帝脉诀》:《崇文总目》一卷,佚”,“《黄帝脉经》:《宋志》一卷(《读书后志》作三卷),佚。”虽然以上著作已佚,仍能说明脉学在黄帝时代已有专书典籍。现存《黄帝内经》一书中,也时见引用其中文献。如《素问.示从容论》:“雷公日: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
  ……

商品评论(3条)
  • 主题:

    本书讲述了脉学的渊源、理论基础和具体临床运用,内容丰富,值得学习。

    2020/6/7 16:13:44
  • 主题:好书,推荐一下!

    本书是在中医传统脉学基础上,汇集研究之大成,探索脉理之深邃秘奥。全书共11章。1~8章阐述脉学源流、脉学整体观,对脉中胃、神、根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作用、表现,作了生动描述,对气口与人迎、寸口脉的寸关尺三部的命名、定位、长度等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考证,并对诊断标准以及临床体验进行探讨。关于寸口脉的寸关尺分候脏腑中,对历代医家所持不同观点进行论述,并提出《内经》里的分候法是论诊尺肤与寸口脉三部分诊的相参之法,它为以后寸口三部配合脏腑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历代医家寸关尺分候脏腑及依据进行考证与论述。

    2018/10/22 14:49:35
    读者:hyl***(购买过本书)
  • 主题:脉理的探邃

    汇集了古今关于脉理的资料

    2014/3/20 11:56:09
    读者:393***(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