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媒介化生存(中国青年媒体素质研究)

媒介化生存(中国青年媒体素质研究)

作者:吕巧平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8-01
开本: 241页 页数: 24cm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3.4(6.5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媒介化生存(中国青年媒体素质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810859950
  • 条形码:9787810859950 ; 978-7-81085-99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媒介化生存(中国青年媒体素质研究) 本书特色

该书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展开,这四个核心问题构成了实证研究的主要依据:(1)研究比勒菲尔德媒体素质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并研究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如何对中国人的媒体素质进行可操作性描述;(2)研究中国青年人的媒体素质状况;(3)根据青年学生使用媒体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媒体使用类型;(4)在研究基础上,为中国高等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媒体素质发展。 为了给问题寻找答案,作者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分析,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探索的过程。该研究过程体现在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

媒介化生存(中国青年媒体素质研究) 内容简介

该项实证调查持续近三年,涉及我国两个大学城市中的八所大学和1996名在校青年学生。本书属于我国首批媒体教育学专著之一。通过调查青年学生对各种媒体的使用情况,作者研究了青年人的媒体素质及其掌握媒体素质的过程,从而在高等教育的框架中,探讨开展媒体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本研究首次根据青年人的媒体素质将他们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青年学生可以分成六种媒体使用类型,即:“初学者”、“普通使用者”、“电脑专家”、“批评家”、“网虫”和“全能者”。

媒介化生存(中国青年媒体素质研究) 目录

前言
**章 问题的提出
 **节 历史背景
 第二节 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假设
第二章 理论探讨
 **节 媒体的概念
 第二节 媒体素质的概念
  一、媒体素质概念的理论探讨
  二、“媒体素质”与“媒介素养”
  三、媒体素质的内涵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论
 第四节 布尔迪厄的习癖理论与资本类型理论
 第五节 知沟扩大假设
 第六节 媒体社会生态环境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节 研究整合方法
 第二节 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
  二、采样过程
  三、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节 个人访谈
  一、个人访谈的目的
  二、个人访谈问卷
  三、挑选被采访者的原则
  四、采访人
  五、采访情况
  六、采访内容的纪录
  七、采访内容分析过程
第四章 问卷调查结果
 **节 被试的社会人口特征
  一、全体被试的社会人口特征
  二、北京西安两地被试的社会人口特征比较
 第二节 青年学生的媒体活动
  一、青年学生的业余媒体活动
  二、知沟的量化
  三、青年学生人口特征对媒体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媒体使用时间
 第四节 青年学生的媒体消费需求
 第五节 青年学生的媒体环境
  一、个人拥有媒体量
  二、社会活动中心的媒体环境
  三、上网地点
 第六节 媒体素质的掌握
  一、电脑学习方法
  二、学习动机
  三、学习阻碍因素
 第七节 媒体素质的各个组成部分
  一、媒体批判能力
  二、媒体知识
  三、媒体使用
  四、媒体创作能力
 第八节 媒体使用类型
  一、各种媒体使用类型描述
  二、各类型中的电脑与网络使用者
  三、各类使用者的社会人口特征
 第九节 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综述
第五章 个人访谈分析结果
第六章 促进媒体素质教育
第七章 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媒体素质个案调查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全部

媒介化生存(中国青年媒体素质研究) 作者简介

吕巧平,1969年3月生于河北元氏。1991年7月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3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获教育部留学基金资助赴德研修。她首先在德国美因茨大学应用语言与文化系进修翻译学与翻译教学,随后于2002年10月转入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教育系学习,专业为媒体教育学,并于2007年3月获博士学位。目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教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