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论辩(精 文学卷)
-
>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期刊与思潮(1897-1949)(精 文学卷)
-
>
(精)苏东坡文集(全六册)
-
>
(精)日趣2021
-
>
(精)日课2021
-
>
贵州戏剧史
-
>
人在胡同第几槐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810413428
- 条形码:9787810413428 ; 978-7-81041-342-8
- 装帧:简裝本
- 版次:1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1
- 所属分类:>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的即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个分支——游记散文中的山水游记。
山水游记作为散文领域中的一个分支,虽不是整个散文家族中的一大板块,但却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文学性*强的分支之一。就山水游记本身而言,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国,在这一领域中,我们按照文学性的强弱可以将其划分为文学游记与舆地游记两大部类。就文学游记本身而言,又可以根据其对自然山水的态度与表现方式,厘分为再现型游、表现型游记与文化型游记。就舆地游记而言,亦可据其文学性的强弱,分为纯粹的舆地游记与含有一定的科学考察成分的作品,本书姑且统称之为舆地游记。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 目录
绪言
**章 山水意识、山水描写与游踪——山水游记文体要素的产生与发展
**节 山水游记的文体要素
第二节 山水意识的演进与发展
第三节 游踪记写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山水描写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张 地学向文学的渗透——晋宋地记与山水游记
**节 晋宋地记的兴盛与山水散文的成熟
第二节 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
第三节 晋宋地记的贡献
第三章 创造的精灵与古文家的开拓——山水游记的形成
**节 “记”体文的发展
第二节 唐代古文家对散文体裁的开拓
第三节 柳宗元与山水游记的创立
第四节 山水游记晚出的原因
第四章 再现、表现与文化认同——唐宋山水游记的三种模式
**节 柳宗元与再现型游记
第二节 苏轼与表现型游记
第三节 陆游与文化型游记
第五章 纪游载体、审美体验与集团性审美意识——唐宋山水游记多元化的原因及评价
**节 纪游载体的影响
第二节 审美体验的影响
第三节 集团性审美意识的影响
第四节 多元格局的评价
第六章 从《游志》到《游志续编》——山水游记的结集与流传
**节 从《游志》到《游志续编》
第二节 山水游记选集的大量涌现
第七章“山以贤称,境缘人胜”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游记理论研究
**节 “山以贤称,境缘人胜”
第二节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第八章 文学与地学的二重奏——《徐霞客游记》研究
**节 《徐霞客游记》与舆地游记
第二节 文学与地学的二重奏
第九章 文学游记与舆地游记——山水游记分类研究
**节 舆地游记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参考文献
后记
**章 山水意识、山水描写与游踪——山水游记文体要素的产生与发展
**节 山水游记的文体要素
第二节 山水意识的演进与发展
第三节 游踪记写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山水描写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张 地学向文学的渗透——晋宋地记与山水游记
**节 晋宋地记的兴盛与山水散文的成熟
第二节 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
第三节 晋宋地记的贡献
第三章 创造的精灵与古文家的开拓——山水游记的形成
**节 “记”体文的发展
第二节 唐代古文家对散文体裁的开拓
第三节 柳宗元与山水游记的创立
第四节 山水游记晚出的原因
第四章 再现、表现与文化认同——唐宋山水游记的三种模式
**节 柳宗元与再现型游记
第二节 苏轼与表现型游记
第三节 陆游与文化型游记
第五章 纪游载体、审美体验与集团性审美意识——唐宋山水游记多元化的原因及评价
**节 纪游载体的影响
第二节 审美体验的影响
第三节 集团性审美意识的影响
第四节 多元格局的评价
第六章 从《游志》到《游志续编》——山水游记的结集与流传
**节 从《游志》到《游志续编》
第二节 山水游记选集的大量涌现
第七章“山以贤称,境缘人胜”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游记理论研究
**节 “山以贤称,境缘人胜”
第二节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第八章 文学与地学的二重奏——《徐霞客游记》研究
**节 《徐霞客游记》与舆地游记
第二节 文学与地学的二重奏
第九章 文学游记与舆地游记——山水游记分类研究
**节 舆地游记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77条)
书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