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智取高端-聚焦40位中国科技新闻人物

智取高端-聚焦40位中国科技新闻人物

作者:王淑芬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中 图 价:¥30.0(7.5折) 定价  ¥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智取高端-聚焦40位中国科技新闻人物 版权信息

  • ISBN:7534128676
  • 条形码:9787534128677 ; 978-7-5341-2867-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智取高端-聚焦40位中国科技新闻人物 内容简介

为解决世界级难题找答案
由格尔木一站站走向拉萨,在青藏公路上你会见到不少修路、架桥的队
伍,他们的名字都是以“天”来命名的:“天路公司”、“天顺公司”、“
天成公司”

智取高端-聚焦40位中国科技新闻人物 目录

王永义 青藏线上成功解决世界技术难题的基层科技工作者/1
王 涛 无公害绿色植物生长研究领域的开拓者/7
田 捷 虚拟人技术的领军人物/15
白春礼 *早从事纳米研究的专家/21
俞亚鹏 敢于填补我国特种钢空白的科技企业家/29
袁家军 六送“神舟”入太空的航天科技少帅/37
倪志福 唯一拥有技术专利的原党和国家领导人/43
高精镰 中文二笔输入技术的创始人/49
雷凡培 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学术带头人/57
廖 波 从教授到厅长的科学管理工作者/63
杨利伟 不负民族重托的“**飞天”/71
钟南山 抗击“非典”的**功臣/79
孔利明 连摘金奖的工人发明家/91
周 琪 首次克隆大鼠的青年科学家/97
袁绍宏 驾驭“雪龙”的极地之子/103
张庆伟 永不言败的航天领军人/109
杨伟 中国“枭龙”的战机之魂/13l
陈薇 敢对SARS说“不”的巾帼英杰/139
王拓字 舍得在科技上投入的科技企业家/143
曹广晶 为三峡倾注心血的管理工作者/149
黄伯云 填补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六年空白的大学校长/155
史汉祥 执著于环保技术研究的民间科学家/161
孙凝晖 成就“曙光”4000A的首席科学家/169
李家洋 揭示水稻高产分子奥秘的中科院副院长/175
吴建平 构建世界*先进的下一代互联网的领军人物/181
潘建伟 创造量子信息领域五个世界**的青年科学家/189
吴希明 主持并参与设计了我国几乎所有自行设计的直升机机型总设
计师/195
胡伟武 结束中国无自主知识产权CP[J历史的青年科学家,20l
杨 劫 拓宽生态学科科研路线。抹绿沙海的女植物学家/207
钟发平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用新材料“炼金”的青年科学家/211
邓中翰 彻底结束中国“无芯”历史的三栖学者/215
邓亚军 为印尼海啸遇难者找到“回家”之路的女科学家/221
王春生 曾七下“西洋”的环球科考首席科学家/227
王厚德 被联合国授予特别贡献奖的生物技术专家/233
史占华 凭借自主创新完成“世界**穿”的工程专家/239
张庆君 为“神六”保驾护航的年轻副总设计师/245
宗保宁 2005年度唯一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获得者/251
费俊龙 聂海胜 默契配合再次成功出征太空的英雄航天员/257
战嘉瑾 自主设计出我国首枚彩电芯片的科研领军人/265
郭三堆 再造大半个长江流域棉区的棉花专家/271
展开全部

智取高端-聚焦40位中国科技新闻人物 节选

为解决世界级难题找答案
由格尔木一站站走向拉萨,在青藏公路上你会见到不少修路、架桥的队
伍,他们的名字都是以“天”来命名的:“天路公司”、“天顺公司”、“
天成公司”……言下之意,通向西藏的路是一条天路,修出一条路来,真比
登天还难。
修公路如此难,那么要修建一条现代化的铁路,其难度就更加不言而喻
了。
难!难在昆仑山横卧其问!王永义没有急于“点击”自己,而是围绕着高
原冻土侃侃而谈。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里的植被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20世
纪50年代修建青藏公路时在沿线留下的挖填痕迹,至今依然清晰可见。
青藏高原属连续多年冻土区,昆仑山垭口的冻土层*厚达120米。由于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冻土如果扰动过多,时间过长,就会热融、融冻、融坍
,很快成为一摊烂泥。
保护冻土不仅是保护生态,对于施工技术来说,更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苏联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由于冻土区施工技术解决得不好,刚建成就
有三分之一地段出现了病害;日本在寒区早期修建的隧道几乎全部出现热融
、渗水,近一半遭受冻害。
在国内,近年在青海修建的一座公路隧道由于解决不了冻害,只好给隧
道安上了“大门”:热天开放,寒冬关闭。
20世纪70年代,铁道部曾在风火山组织进行冻土施工试验,207米的路
堑有60%融坍成1米多深的泥潭,不得不废弃。此前修建的西宁至格尔木段
的关角隧道,也因隔热、防渗等技术不过关,4000多米的隧道一次整治就花
了人民币5000万元。
青藏公路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规模的扩建和病害整治已经有3次。
到了21世纪,科研人员经过40年的艰苦努力,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建设
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多为新领域,仍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科研性。
第五标段在全线涉及高原冻土难题*多,被称为高原连续多年冻土区的
“北大门”,铁道部9项有关隧道的科研课题有8项在这里实验。由于铺轨*
先到达,许多难题的解决对全线具有示范作用。
昆仑山隧道地处海拔4600米以上的高原多年冻土区,其隧道施工究竟采
用哪种合理的支护方法,始终是专家的科研课题。有人主张采用湿喷混凝土
技术,可在国内多年冻土隧道从未有过实践,没有成熟的经验,一些专家持
怀疑态度。所以设计要求采用模筑混凝土技术,但也没有绝对把握,况且在
昆仑山隧道冻土含冰量高,围岩破碎,冻土开挖暴露时间过长会造成冰层融
化和坍塌。
王永义带领攻关小组迎难而上,他们与有关科研单位一道,根据昆仑山
隧道实际,选择了湿喷混凝土技术率先在全线开展攻关。通过大量室内及现
场试验,终于在高寒低温及冻土条件下实现了湿喷混凝土速凝、早强、耐久
,作为隧道临时支护,及时封闭围岩裂隙,有效阻止了冰融速度,从而证实
了湿喷混凝土支护的可行性,填补了我国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P2-3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