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艺术史(杂技卷)

中国艺术史(杂技卷)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625
读者评分:4.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58.9(5.6折) 定价  ¥10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艺术史(杂技卷) 版权信息

  • ISBN:720202506x
  • 条形码:9787202025062 ; 978-7-202-0250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艺术史(杂技卷)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史》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对于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史的影响,对于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对于繁荣中国的文化出版事业,对于物化中国老中青三代学人和艺术家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对于回顾、总结、恢复和再现中国艺术历史的本来面貌,特别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研究成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本书是《中国艺术史》之杂技卷。
杂技在初始,是以生产、战斗、祭祀、游戏等形式出现的异常技能活动,后来逐步发展为一项独立的表演艺术。有些项目即便在成为艺术之后,仍旧长期保持着固有的性质。那些异常技能的产生,在精神上除了原始思维、宗教的神秘性动因之外,是来自于人的勇敢、勤劳、创造性智慧和永无休止的追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的审美需要赋予各种技能以美学的特质,使之成为我们民族艺术的菁华。不断丰富的杂技艺术,足以启迪智慧、调适情致、激励身心,而且也是传播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依托。它在历史上被纳入礼乐文化之中,同时包容和融入其他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学、戏剧、舞蹈、体育和民俗文化,从而具有复杂的内涵和表征,产生出鲜明的民族气派和特色。

中国艺术史(杂技卷) 目录

先秦、秦杂技史
 **章 概述
 第二章 生产劳动与杂技起源
 第三章 部落战争与杂技起源
 第四章 原始宗教祭祀与杂技起源
 第五章 游戏乐舞与杂技起源
 第六章 先秦杂技的温床
 第七章 先秦的杂技项目
 第八章 秦角抵的出现
汉代杂技史
 **章 概述
 第二章 杂技百戏的演出形式
 第三章 汉角抵中的杂技节目
 第四章 马戏、高空技艺的发展
 第五章 幻术、乔戏、偶戏、滑稽的新兴
 第六章 本土文化对杂技创作的影响
 第七章 域外、边疆民族杂技的传入
 第八章 汉代杂技的成就
魏晋南北朝杂技史
 **章 概述
 第二章 杂技百戏在动荡中存续
 第三章 江南小朝廷的杂技百戏
 第四章 北方民族政权的杂技百戏
 第五章 魏晋六朝杂技的特色和成就
 第六章 六朝文化对杂技的影响
隋唐五代杂技史
 **章 概述
 第二章 隋代:杂技的前奏曲
 第三章 初唐:唐太宗的新礼乐观
 第四章 盛唐:宫廷杂技的辉煌
 第五章 中晚期、五代:杂技的余辉
 第六章 随唐五代杂技的成就
 第七章 唐代特有的新节目、新技艺
 第八章 唐代杂技的对外交流
宋辽金杂技史
 **章 概述
 第二章 宫廷军衙杂技及其演变
 第三章 民间杂技的空前繁荣
 第四章 从不同演出形式看特色
 第五章 多彩的杂技技艺之花
 第六章 活跃的幻术、乔戏、滑稽
 第七章 全盛的“弄傀儡”与影戏
 第八章 边疆少数民族的贡献及辽、金杂技
 第十章 游艺:宋代士民的自娱
元明杂技史
 **章 概述
 第二章 元代宫廷杂技的衰落
 第三章 禁令下的元代民间杂技
 第四章 明代宫廷杂技的变迁
 第五章 复苏后的明代民间杂技
 第六章 元明杂技的特色及艺术成就
 第七章 戏术、乔装戏、傀儡的新发展
 第八章 元明杂技与戏曲的交融及影响
 第九章 元明杂技艺人的厄运与抗争
清代杂技史
 **章 概述
 第二章 偏狭的宫廷杂技
 第三章 活跃的民间杂技
 第四章 中外杂技交流的新形式
 第五章 杂技技艺的成就及特色
 第六章 戏法和口技的成就及特色
 第七章 马戏和驯动物的成就及特色
 第八章 戏曲中的杂技一幻术
民国杂技史
 **章 概述
 第二章 杂技观念的变化高市场选择
 第三章 杂技观念的营运和演出形式
 第四章 传统杂技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章 新型杂技的创建和引进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杂技
 第七章 革命根据地延安及解放区的杂技
展开全部

中国艺术史(杂技卷) 节选

**章 概述
  先秦、秦杂技史,是叙述中国杂技自远古至秦代这个历史阶段中,有关杂技的起源、发展在为艺术和秦角抵戏的历程。它是中国杂技艺术的缘起和开篇,对于考察研究杂技的优秀传统及其作为中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追本溯源统揽全局的重要意义。
  中国杂技文化,直接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因而极具平民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数千年来它与其他文化一起相互交融、促进、创造,共同缔造了我们民族的人文精神和 族性格,成为中华文明繁荣发展的一泓不竭之源。
  初始的杂技,是在生产劳动、战斗、祭祀、游戏中出现的异常技能活动。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祖先们的劳动技能,如钻燧取火、渔猎、攀援、超壑、涉水,为生存而进行的战斗,都可能孕育着杂技的某项技巧。例如飞弹、弓矢、流星索、布鲁(飞去来器)、投枪、刀斧、网罟、舟楫、兵器等用具的制造和使用,及至人与兽、人与人的徒手搏斗到了超凡的程度,可以说就是原始的杂技。那些古老的木、绳的布鲁、弓弩和网罟之类早已不复存在了,而石、陶、金属制成的球、弹、箭矢和刀斧,却被考古家们从中遗址中发掘出来,成为实在的见证。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祖先留存的绘画、雕塑、甲骨文字和古文献中,了解和想像了先人们的勇武、智慧与非凡的创造性。由此看来,杂技的孕育和产生,应该还是在其他姐妹艺术之先的。
  ……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

    快买齐了,老书了,硬皮精装

    2021/2/21 9:49:10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中国艺术史(杂技卷)

    16大开装帧,线装,纸张旧书因为 不是很完美 不过物有所值

    2020/4/13 21:09:31
    读者:******(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