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文化自白书

作者:张者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191
读者评分:4.5分4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3(4.9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化自白书 版权信息

  • ISBN:781085397X
  • 条形码:9787810853972 ; 978-7-81085-397-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化自白书 内容简介

《文化自白书》是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的一份“自供状”,牢骚满腹,故而“不打自招”。所收巴金、杨绛、张岱年、冯亦代、周汝昌、黄苗子、张中行、贾兰坡、茅于轼、王晓秋、冯骥才等名家的文化访谈录,其中张岱年和贾兰坡两位先生未及本书出版,溘然长逝。这或许是他们面对媒体的“*后一次访谈”,更见缅怀之意。访谈所涉及的人生际遇、生活态度、治学经历、爱情婚姻、兴趣收藏,无不浸润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情涵养与文化理想,编者冀此来展现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文化自白书文化自白书 前言

封底文字

长寿对我是一种惩罚(巴金《一些说不出的随想》)

做女人肯定比做男人苦。我一直抱歉的是没有做一个好妈妈,妻子做得也不好,女人做得也不好。一个女人有好和个领域,每个领域我只能拿60分(杨绛《万人如海一身藏》)

我已不是红学界的人了。所谓红学界的某些人和某些事让人起不了敬意……我做自己的学问。还有一点,就是我和红学界的一些所谓红学家没有共同语言。(周汝昌《红与黑》)

杨沫去世时,张中行没有参加追悼会。他认为“告别”,有两种来由,或情牵,或敬重,也可兼而有之。对于他,两者都没有。(张中行《决不宽恕》)

北京人化石失踪我有两个猜测:**、东西肯定被日本兵搜查,根本不知道价值,说不字也就扔掉了;第二,他们可能往上交,交到哪呢?(贾兰坡《怀念野外》)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市场经刘的推动力就是一个“私”字。市场经济中的丑恶并不是一个人追求自己的“私”造成的,而且侵犯了别人的“私”造成的。(茅于轼《以直报怨》)

文学为政治服务是我们的传统,包括伤痕文学,都是在政府的鼓励下才风靡全国的……可是文学一旦脱离了政治的牵引,自已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冯骥才《空谷中呐喊》)

通过制订民法典,有助于减少,克服司法腐败,使法官裁判的正与否,有了一个判定的依据和标准……我预计从现在着手,到下世纪,也就2005年之后,中国应该能够完成民法典的制订工作。(王利明《中国民法典离我们有多远》)

文化自白书 目录

巴金 一些说不出的随想
   杨绛 万人如海一身藏
   张岱年 直道而行
   冯亦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
   周汝昌 红与黑
   黄苗子 笑面人生
   张中行 绝不宽恕
   贾兰坡 怀念野外
   张开济 一望无际叹古都
   茅于轼 以直报怨
   王晓秋 历史是一面镜子
   陈为邦 五十年城市发展反思
   王利明 中国民法典离我们有多远
   冯骥才 空谷中呐喊
   采访手记(后记)
展开全部

文化自白书 节选

万人如海一身藏
  钱钟书先生已去世两年了,杨绛先生近况如何?作为他们的读者有时便会掩卷自问。这种内心发问恐怕不只是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此,笔者冒昧拨通了杨绛先生的电话,说想采访……得到的答复不出预料,杨绛先生婉言谢绝。说:“来日无多,闭门谢客,不接受任何媒体的记者采访……”放下电话,我虽理解先生的婉拒,但心中犹为不甘。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拨通了电话,我说:“想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见见您,就算是关心您的读者之代表如何?”杨绛先生在电话中沉了一会……未了,说:“好吧!你就算一个小朋友来做客,陪我老人聊聊天吧。”
  杨绛先生的确把我当成了她的忘年交。我们无话不谈,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后来,在我告别她时,先生送了我一本她刚翻译出版的《斐多》,在扉页上称吾为小友。回到家再翻那书,见那字迹圆润,工整有力,如硬笔书法一般,完全看不出是出自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之手。

杨绛先生忙什么事
  杨绛先生的气色不错,银发丝毫不乱,穿着干净素雅,脸上还有一层淡淡的红晕。整个家没做过多的装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水泥地在阳光下泛着一种青光,写字桌上的书籍资料也整齐有序,让人感觉特别清爽。杨绛先生说:“家里的一切都保持钱先生在时的旧样。”然后指着那个大写字台说,“钱先生在世时就坐这里,现在他不在了我坐这里。”
  我问:“钱先生已去两年了,在他的忌日你是怎么纪念的?有什么仪式吗?”
  杨绛回答:“什么仪式也没有,他和我都不爱仪式。”
  “*近您正忙什么呢?”我问。
  “我不忙什么了。钱先生去了,女儿钱瑗也去了,留下我打扫现场。”
  对于杨绛先生的家事我不敢过多触及,我怕引起老人伤心。我连忙转移话题,问:“是不是准备以钱先生或者你的名义设立一个文学奖之类的?”
  杨绛说:“捐肯定是要捐的,准备捐给公益事业,但不会以钱先生或者我的名义命名,捐就捐了,还留名干什么!”
  “那么你*近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
  “忙很多事呢。所以我不欢迎一切外来干扰。”
  “你的身体很好,能活到一百岁以上。”
  “那就太苦了,我这几年活过来就不容易。我为什么要翻译《斐多》呢?这是一本非常难译的书,我就想把精力全部投入进去,忘了我自己。这本书的**版一万本已销完了,明年就是第二版了。现在我就算是休息过来了,开始做我份内的事。我不想活得长,活着实在很累。”

不愿做名人
  在钱钟书先生在世时,他从来不见记者,不上报纸,也不上电视。甚至一些所谓的学术活动也不参加。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也如出一辙。他们为什么拒绝媒体呢?虽然外界对此也有不少说法,杨绛先生甚至还出过一本叫《隐身衣》的书。在书中杨绛曾问钱钟书:“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结果两人都要隐身衣。隐身于书斋,遨游于书海,即便出门*好是人家都视而不见,见而不睹,“万人如海一身藏(苏轼)”。作为一个记者当我面对杨绛先生时,我不由问起这个问题。杨绛笑笑,说:“不见记者倒不是对媒体有偏见,主要是怕他们写我们,破坏我们的安静。”
  “你的信息来源是通过报纸来的多还是电视的多?对网络感兴趣吗?”
  “对于网络我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关注了,省省眼睛,我是新时代的文盲(笑)。”
  “除了《参考消息》还看什么报刊?”
  “都看看,看些新闻。报刊很重要,不过可以少一些,不需要这么多。我其实很羡慕做一个记者,假如我做记者,我就做一个像《焦点访谈》那样的跟踪记者,或者战地记者,有一定危险性和挑战性。但是,我不愿做追逐名人的记者,访什么名人呀(笑)!”
  虽然杨绛先生的这番话让我赧然,但我还是被她的坦率打动了。我说:“虽然您不想当名人,但您还是早早地出了名,据说比钱先生出名还早。”
  杨绛先生笑了,说:“这就证明出名没什么价值。”
  杨绛对当年轻描谈写地说:“当时我的剧本只是进步剧团用来掩护抗日运动的小戏。因为没有政治气味,还卖座。当时我怕出丑,广告上用了‘季康’两字的谐音。我家里的姐姐妹妹嘴懒,总把‘季康’叫成‘绛’,我就用了‘杨绛’这个假名。”
  杨绛成了杨季康的笔名,一直用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杨季康这个名字消失了,杨绛这个名字却深深地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当年,杨绛声名雀起之时,钱钟书却还默默无闻。
  一次,他们一起去看电影《弄真成假》,回家后,钱钟书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然后把主要情节告诉了杨绛。杨绛听罢大为高兴,催他快写。为此杨绛让钱钟书把大学的授课时间减少了,为了维持生活,杨绛连女佣也不雇,家里的杂活自己全兼了。杨绛从小生活在优越的家庭里,哪里干过劈柴、生火的事,整天弄得满脸油烟十指黑的。她急切地等待着钱钟书完成小说,就是做“灶下婢”也心甘。终于,钱钟书一鸣惊人,小说《围城》凌空出世。

文化自白书 作者简介

本名张波,男,1967年出生。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学硕士学位。曾任多家新闻单位记者。先后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文学刊物发表中篇小说多部,出版长篇小说《桃李》,长篇经济学访谈录《谏言》,中篇小说集《朝着鲜花去》,中篇小说集《或者张者》等。2003年被评为“最具潜质青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商品评论(4条)
  • 主题:中图的价钱还是很给力的

    品相不好 内容还没看

    2012/5/12 12:38:41
    读者:dai***(购买过本书)
  • 主题:《文化自白书》是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的一份“自供状”

    《文化自白书》是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的一份“自供状”

    2012/4/5 18:58:42
    读者:yqb***(购买过本书)
  • 主题:《文化自白书》是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的一份“自供状”,

    《文化自白书》是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的一份“自供状”,

    2012/4/4 17:29:14
    读者:yqb***(购买过本书)
  • 主题:没事可以看看

    张者的作品浸润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情涵养与文化理想,展现中国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没事可以看看

    2010/6/25 10:00:57
    读者:zgp***(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