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大学问 适度经济学导论

大学问 适度经济学导论

作者:洪朝辉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5-01
开本: 32开
中 图 价:¥66.9(7.6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学问 适度经济学导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867162
  • 条形码:9787559867162 ; 978-7-5598-6716-2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学问 适度经济学导论 本书特色

本书卖点
1.系统阐述适度经济学的力作,著名学者李怀印、周其仁、杨壮等一致推荐。
2.提出了独具特色的适度经济学理论。本书追溯了“中庸/适度”思想的东西方渊源,通过考察东西方文献,对孔子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适度哲学的文本进行细致考述,辨析异同。在此基础上,阐发中庸/适度思想对当下经济学建构的学术价值。
3.探寻突破现实中两难困境的方法。本书对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贫富分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收入的再分配、贫困治理等,提出了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试图寻求一种中道、中和的经济机制,从而构建平衡、均衡、演化、有限理性和共享的经济制度。
4.视野开阔。本书融合了哲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贯穿了中学和西学,纵向梳理了西方经济学思想250年的历史性演变,提出了适度经济学的三元理论、研究方法、政策原则等,并探讨了未来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和应有的选择。
5.资料丰富。本书广泛征引了西方各主要经济流派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对一些重要的学术用语,多列出英文原文,以便读者对照、查证。
6.观点温和。本书遣词造句力求温和理性,所举案例贴近社会现实,立论避免偏激、极端,皆旨在与适度哲学的内涵相符,坚持学术性、客观性和平衡性。

编辑推荐
西方经济思想史演变至今,已经历诸多阶段,早在前古典时期,既已出现不容忽视的经济学思想。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问世,标志着经济学进入古典主义阶段;1870年之后,则进入新古典主义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凯恩斯经济学派应运而生。70年代之后,又出现了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和复杂经济学等诸多流派。适度经济学正是在总结以上西方经济思想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
作者认为,适度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中,“客观的旁观者”“一只看不见的手”以及所阐发的市场供需平衡理论等,其实均蕴含着适度的理念。在继续梳理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性、制度经济学的中和性、行为经济学的主观性和文化经济学的共享价值之后,作者提出了“适度经济学”。本书卖点 1.系统阐述适度经济学的力作,著名学者李怀印、周其仁、杨壮等一致推荐。 2.提出了独具特色的适度经济学理论。本书追溯了“中庸/适度”思想的东西方渊源,通过考察东西方文献,对孔子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适度哲学的文本进行细致考述,辨析异同。在此基础上,阐发中庸/适度思想对当下经济学建构的学术价值。 3.探寻突破现实中两难困境的方法。本书对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贫富分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收入的再分配、贫困治理等,提出了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试图寻求一种中道、中和的经济机制,从而构建平衡、均衡、演化、有限理性和共享的经济制度。 4.视野开阔。本书融合了哲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贯穿了中学和西学,纵向梳理了西方经济学思想250年的历史性演变,提出了适度经济学的三元理论、研究方法、政策原则等,并探讨了未来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和应有的选择。 5.资料丰富。本书广泛征引了西方各主要经济流派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对一些重要的学术用语,多列出英文原文,以便读者对照、查证。 6.观点温和。本书遣词造句力求温和理性,所举案例贴近社会现实,立论避免偏激、极端,皆旨在与适度哲学的内涵相符,坚持学术性、客观性和平衡性。 编辑推荐 西方经济思想史演变至今,已经历诸多阶段,早在前古典时期,既已出现不容忽视的经济学思想。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问世,标志着经济学进入古典主义阶段;1870年之后,则进入新古典主义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凯恩斯经济学派应运而生。70年代之后,又出现了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和复杂经济学等诸多流派。适度经济学正是在总结以上西方经济思想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 作者认为,适度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中,“客观的旁观者”“一只看不见的手”以及所阐发的市场供需平衡理论等,其实均蕴含着适度的理念。在继续梳理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性、制度经济学的中和性、行为经济学的主观性和文化经济学的共享价值之后,作者提出了“适度经济学”。 本书重点论述了适度经济学的定义、三元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如何践行适度思想。作者认为,适度经济学有五大特性:平衡性、均衡性、演化性、有限理性和共享性。此外,适度经济学看重第三变量的价值,推重第三种调节(道德),注重第三种选择(分配)。在研究方法上,作者认为,应不主一法,而应将定性和定量方法适度组合,将归纳法、演绎法和溯因法适度融合。至于未来经济学应如何发展,作者尤为强调,需要将思想、文化、制度、创新、科技物种生产力合力推动,促进未来经济学的方法组合、学派综合和思想和合,共同完善和提升人类经济行为的适度和中道,促进适度自利、适度理性、适度发展。

大学问 适度经济学导论 内容简介

一部独具特色的关于适度经济学的理论著作,系统阐述了适度经济学的内涵、理论和方法。作者在追溯东西方中庸思想和适度哲学的基础上,纵向梳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脉络,通过对孔子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适度哲学的文本进行细致考述,辨析异同,阐发中庸/适度思想对当下经济学建构的学术价值。同时探讨未来经济学发展的方向与选择,针对收入的再分配、贫困治理等相应问题,提出了深入而独到的见解。本书文字精炼,结构严密,值得人文和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者认真关注,对于重新理解当下的全球经济问题和各国的政策取向,深具启发意义。

大学问 适度经济学导论 目录

序 **章 导论 **节 何为适度经济学? 第二节 为何研究适度经济学? 第三节 如何研究适度经济学? 第四节 本书特点 第二章 适度思想的哲学渊源与定义 **节 孔子前后中庸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前后适度思想的演化 第三节 适度哲学的定义 第三章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平衡与均衡 **节 古典经济学的平衡思想 第二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性 第四章 制度经济学的中和性与行为经济学的主观性 **节 制度经济学派的中和性 第二节 制度经济学派的价值相对性 第三节 制度经济学思想的历史演化性 第四节 行为经济学的有限理性 第五节 行为经济学的主观性 第六节 行为经济学的心理性 第五章 文化经济学共享价值与适度经济学定义 **节 适度共享理念 第二节 适度调节与选择 第三节 适度经济学定义 第六章 适度经济学三元理论与研究主题 **节 三元理论 第二节 三角范式 第三节 研究主题 第七章 适度经济学研究方法 **节 定性和定量组合 第二节 归纳法、演绎法、溯因法的融合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曲线的适度内涵 第四节 适度经济学曲线的设计与思考 第八章 适度经济学政策原则 **节 决策者的适度守则 第二节 合理评价适度经济政策的原则 第九章 适度经济学宏观案例研究 **节 美国早期工业化困境的适度平衡 第二节 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共享原则(1783—1920) 第三节 美国治理贫困路径的理性演化(1933—2000) 第四节 中国早期经济改革的适度路径 第十章 结语 **节 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视野 第二节 适度经济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对未来经济学走向的思考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大学问 适度经济学导论 相关资料

洪朝辉教授在这本书里所阐发的适度经济学思想,融合了中西两大文明自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适度、中庸的哲学智慧。作者在检讨、反思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并且吸收、继承制度、行为和文化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独具特色的适度经济学、三元理论和相关研究路径。全书文字精炼,结构严密,值得人文和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者认真关注,对于重新理解当下的全球经济问题和各国的政策取向,深具启发意义。 ——李怀印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教授) 为学两条线:以简驭繁,或以繁御繁。本书看来选后一路线。那就不止于古典综合与新古典综合,且当代以繁御繁各经济学之综合,甚至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综合。费心之作,值当好学之士且读且悟。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这是一部将经济学、哲学与史学融合的专著,涉及中学与西学、理论与方法、政策与案例,具有思想性、学术性和人文性。此书对经济哲学理论、经济发展和政策设计,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杨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适度经济学是一束光,指引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现实,突破固有的两难困境,为一些看似无解的社会问题,比如收入分配、贫困治理、公共政策等,探索新的路径与方向。 ——高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政策教授) 此书针对主流经济学侧重运用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强调适度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十分击中时弊。如何以一种更具人性和人文关怀的方式完成制度变迁而又能促进效率的提升,是这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为关心这类问题的学人提供了深具启示的有力分析。 —— 文贯中 (美国三一学院经济学荣休教授)

大学问 适度经济学导论 作者简介

洪朝辉,美国经济史博士。长期在美国高校从事美国史、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制度转型的教学与研究,现为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Fordham University)经济史终身教授。著有《社会经济变迁的主题——美国现代化进程新论》等,并发表论文百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