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探究.二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0-01
开本: 21cm 页数: 342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72.0(7.5折) 定价  ¥9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探究.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452258
  • 条形码:9787560452258 ; 978-7-5604-5225-8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探究.二 本书特色

我差不多已经忘了《探究》这部作品。大抵上,我都会忘了自己写完的著作。毋宁说,正是因为忘却过去的工作,才能前进。然而,这次趁着写这篇“序言”的契机重读《探究》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几个重要的问题。《探究》原本是1985年至1996年在杂志上连载的文章。具体来说,就是“探究(一)”“探究(二)”和“探究(三)”。前两次连载收录在《探究(一)》和《探究(二)》这两本书中,而“探究(三)”连载到一半中断了,没有成书。在此之后,我在 20 世纪结束的时候写了《跨越性批判》,在其中提出了“交换样式”的观点。然而,我当时没有注意到的是,从实质上而言,“交换样式”的想法其实已经蕴含在“探究”之中了。例如,我在《探究》中讨论了语言的问题,但它和迄今为止一般认为的语言理论不一样。通常来说,语言问题是从“言说—倾听”的观点得到考察的,而我则在《探究》中从“教—学”的观点来考察语言。换言之,就是通过和他者的“交换”来考察语言。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交换样式的观点始于《探究》。写作《探究》的时候,我在日本被称为“新学院派骑手”“后现代主义者”,等等。这些名称在当时就有违和感,如今再次回顾起来,我感到自己在当时已经预感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未来,即预感到了将要到来的战争。如今看来很明显的是,《探究》是在发生世界史意义上的巨大变动的时期写成的。关于这一点,我在书中完全没有涉及。但是,并不是说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我写作《探究》的时期,正是由1989年苏联解体所代表的具有世界史意义的变动正在发生的时期。尽管没有在书中直接提到,但《探究》反映了这种变动。苏联解体在当时被称作“历史的终结” (福山语),但我当时就反对这种看法。在我看来,当时失去霸权的不只是苏联,美国也一样。要言之,当时“终结”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暂时达到的平衡状态。实际上,在此之后,到了 21 世纪 20 年代,“历史的反复”就变得很明显了。我在这个时间点上出版了《力与交换样式》一书(2022)。在许多意义上,这本书都可以说是《探究》的延续。

探究.二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柄谷行人在1986年至1988年连载于《群像》杂志上的“探究”。继《探究(一)》中对“唯我论”和抽象的普遍性进行批判后,柄谷行人在《探究(二)》中着重考察了“独特性”的问题。从这一主题的选择上,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柄谷行人对于黑格尔的批判态度。通过专名问题和“作为单一性的个体”的问题的语言学和哲学讨论,柄谷行人全面批判了从黑格尔到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现代西方哲学传统中“个体(特殊性)”与“类型(一般性)”的认识框架,试图重新回到康德的所谓“超越论式的自我”并从中引导出关于“独特性”的理解。

探究.二 目录

目录: 中文版序 / 1 **部 关于专名 / 1 **章 单独性与特殊性 / 3 第二章 专名与历史 / 15 第三章 名称与语言 / 27 第四章 可能性与现实性 / 39 第五章 关系的偶然性 / 53 第二部 关于先验动机 / 69 **章 精神的场所 / 71 第二章 上帝的证明 / 89 第三章 观念与表象 / 111 第四章 斯宾诺莎的几何学 / 127 第五章 无限与历史 / 139 第六章 被动性与意志 / 149 第七章 自然权利 / 161 第八章 先验自我 / 171 第九章 先验动机 / 187 第三部 关于世界宗教 / 201 **章 内在性与超越性 / 203 第二章 犹太性 / 219 第三章 思想的外部性 / 233 第四章 精神分析的他者 / 253 第五章 交通空间 / 273 第六章 无限与无限定 / 283 第七章 赠予和交换 / 295 后记 / 311 “学术文库版”后记 / 314 人名索引 / 316 专名与他者——论柄谷行人《探究(二)》(代译后记) / 321
展开全部

探究.二 相关资料

谁都无法书写“这个我”或“这个东西”。想要写的话,只会变成特殊性的不断堆砌。无论对于“这个我”作出怎样的说明,都仅仅是一般性事物的特殊化(限定)。我几岁、做什么工作、长什么样、正在想什么——这种信息堆砌得再多,都偏离于“这个我”。事实上,这里的问题在于,指向单独性的指示词“这个”,不同于指向特殊性的指示词“这个”。“这个我”或“这条狗”里的“这个”,不同于指示某物的“这个”。指示某物的时候,“这个”将“我”或“狗”等一般存在给特殊化了(作了限定)。在这个意义上,坚持“这个我”,便是主张我如何与他者不同,也即我如何特殊。不过,这么做的前提恰恰是把他者也当作“我”,即一般意义上的“我”。但是,说出“这个我”的时候,上述前提本身就被否定了。这里宣告着某种确信:适用于“我”的论述,并不适用于他者。然而,我们一旦说出来,就会意识到,在正面表述的意义上根本不存在这种差异。“这个我”里的“这个”,什么都不指示。尽管如此,还是必须得说,“这个”有所指示。它指示的仅仅是我与他者的差异(非对称性)。或不如说,这一差异让他者作为他者、让我作为我而存在。 在笛卡尔那里,“怀疑”不是寻常之事。他对各个共同体认为的真理提出怀疑,但这个时候,他并不掌握如今我们暗中假定的那种“客观世界”。例如,如今我们会若无其事地谈论种种文化或语言,谈论各种彼此差异的体系。当我们进行这种讨论的时候,我们暗中将一个“客观世界”当作前提——这个“客观世界”超越了共同体的差异,它对谁来说都是存在的。在笛卡尔那里,没有这种前提。这个前提本身是必须被创造出来的东西。笛卡尔的怀疑和在笛卡尔以后的世界里进行的“怀疑”,有着根本区别。

探究.二 作者简介

柄谷行人(1941— ),日本思想家、批评家,曾以夏目漱石研究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以马克思研究获得龟井胜一郎奖等,著述等身,代表作有《日本近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世界史的构造》《力与交换样式》等。作为曾被视为日本思想界“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思想家,柄谷以其独特敏锐的文本分析和极富想象力的思考,不仅深刻启发了日本学界和一般读者,也直接影响了包括齐泽克在内的众多当代西方左翼理论家。近年来,柄谷通过其“交换样式”理论完整地阐述了自身的思想体系,并于2023年获得博古睿哲学与文化奖。 王钦,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哲学博士,现为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准教授。译有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德里达《野兽与主权者(第一卷)》《赠予死亡》、柄谷行人《探究(一)》、中岛隆博《作为思想的语言》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 卢梭与浪漫主义

    卢梭与浪漫主义

    白璧德
    ¥32.5¥65
  • 单向街

    单向街

    [德] 瓦尔特·本雅明 著,陶林 译
    ¥34.4¥49.8
  • 理想国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著,范晓潮 译
    ¥38¥45.8
  • 君主论

    君主论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9.5¥22
  • 哲学简史

    哲学简史

    [英]伯特兰·罗素 著,伯庸 译
    ¥21.8¥42.8
  • 超越生死

    超越生死

    [印度]A.C.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 著,黄涛 译
    ¥11.9¥20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