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氐羌造物艺术研究

中国氐羌造物艺术研究

作者:张犇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2-01
开本: B5 页数: 342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92.2(7.2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中国氐羌造物艺术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76921
  • 条形码:9787030776921 ; 978-7-03-077692-1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氐羌造物艺术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历史上活跃在中国西部的氐羌和今天聚居于川西北与陇南的藏羌的历史演变、族群源流、迁徙变迁、文化融合、信仰观念等的梳理与分析,从理论上解决了“氐、羌—藏、羌”造物艺术研究的两大课题:**,打破地域局限,从造物风格“整体观”的角度首次提出“陇南至川西北藏羌文化走廊”的观点。第二,对“氐、羌—藏、羌”漫长发展历程中的“本文化”与“他文化”以及“本体”与“他体”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思考,为构建“氐、羌—藏、羌”的造物范式,提升“氐、羌—藏、羌”造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提供学理性支撑,并为在多元一体民族观视域下推进川西北与陇南区域羌藏传统文化的有续传承与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依据。

中国氐羌造物艺术研究 目录

目录
序言(张晓凌)
绪论1
一、陇南的自然地理特点3
二、川西北的自然地理特点5
**章 近源而异派:历史时空中“氐、羌—藏、羌”的变迁8
**节 陇南藏族、川西北羌族的历史溯源9
一、陇南区域文化特色形成的主客观因素10
二、陇南氐与羌的历史渊源18
第二节 氐与羌的迁徙路线31
一、氐人的迁徙历程与路线探析31
二、羌人的迁徙历程与路线探析39
三、氐与羌历史上的迁徙路线比较73
第二章 凿户牗为室:民居特色的异同81
**节 古代文献中氐与羌民居的记载81
一、先秦至两汉时期文献中的记载81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中的记载90
三、隋唐五代文献中的记载101
四、宋、辽、金、夏文献中的记载109
五、《元史》中的记载118
六、《明史》及其他文献中的记载119
七、《清史稿》及其他文献中的记载120
第二节 当代川陇羌藏民居风格比较127
一、板屋风格的异同性比较128
二、碉楼风格的异同性分析135
三、聚落选址的异同性分析137
第三章 目迷生五彩:服饰样貌的嬗递144
**节 古代氐与羌服饰特色比较144
一、古代文献中的氐与羌服饰145
二、对文献记载中氐与羌服饰样式的分析184
第二节 当下文化语境下川陇羌藏服饰特色比较196
一、川西北羌族服饰特色分析196
二、陇南藏(氐)族服饰特色分析206
三、川陇羌藏服饰特色比较228
第四章 庶民皆饔飧:日用器具的“设计”234
**节 历史文献中有关日用器具的记载235
一、先秦时期的记载236
二、两汉时期的记载238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记载240
四、隋唐五代时期的记载242
五、宋代西夏时期的记载245
六、元明清时期的记载254
第二节 川陇羌藏族日用器具造物观比较273
一、川陇羌藏日用器具种类273
二、川陇羌藏日用器具造物观的成因比较280
第五章 模范以为形:造物范式的探析286
**节 两种哲学研究范式的引入286
一、“范式”的概念286
二、历史主义研究范式及其两大要素286
三、解释学研究范式及其两大要素294
第二节 关于川陇羌藏族造物范式理论的分析与比较297
一、构建“川陇羌藏造物艺术研究范式”的理论分析298
二、基于“范式”下的川陇羌藏造物艺术比较308
第六章 余论315
**节 当前民族造物艺术研究与保护中的几点注意事项316
第二节 当代文化语境下民族造物艺术的转型与转向的思考318
一、转向与转场320
二、转变与转型323
三、转换与转化324
参考文献330
后记340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