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12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42.2(6.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版权信息

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本书特色

该研究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支撑,分析网格化管理的运行逻辑和开展背景,以各地网格化治理模式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网格化治理的具体表现、社会化运行的合作治理逻辑。本书对推进当前网格化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组织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以及具体工作的精细化具有意义,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网格化社会治理进行了理论与经验研究,首先探讨了网格与网格化的概念与历史,进而分析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原则、任务、保障条件等各个方面;同时,本书深入中国的现实以及国外经验,分析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适用性,为中国社会的网格化治理提供参考。*后,本书还深入具体案例,总结经验,包括北京、宜宾、南京等地的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网格化治理中*重要的是深入基层的人才,其中社工(网格员)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书还立足社会工作专业,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目录

目 录
**章.网格与网格化
一、网格/1
二、网格与社区、小区的关系/2
(一)社 区/2
(二)小区/5
(三)网 格/7
三、网格化/9
(一)网格化是一种普遍实行的管理与服务方法/9
(二)网格化的一般特征/14
第二章.网格化社会治理
一、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原则/18
二、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23
(一)社会管理 /23
(二)社会服务/26
(三)助力自治/31
三、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条件保障/34
(一)网格划分是基础/34
(二)信息技术是支 撑/35
(三)网格员是关键/38
四、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功能/38
(一)社会治理机制创新/39
(二)维护社会稳定/39
(三)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自治意识和能力,提升居民幸福感水平/40
第三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现实背景
一、中国社会总体稳定/46
二、社会风险与不可预期性增加,维护稳定是长期需要/48
(一)风险社会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 战/48
(二)中国社会的风险因素将长期存在/49
(三)中国社会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的机制需要重构/50
(四)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风险/51
(五)各种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不断出现/52
三、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是大势所趋/52
(一)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52
(二) 基层社会服务必须适应居民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
趋势/53
四、现有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必须进行创新/55
(一)社区规模大,治理社区像治理城市/55
(二)社区过度行政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55
(三)社区管理和服务方法落后/57
(四)社会治理多元化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57
第四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
一、国外的基层社会治理/63
(一)基层自 治/64
(二)社会组织/66
(三)依法治 理/70
(四)社会管 控/71
(五)信息 化/73
(六)国外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75
二、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社会治理/78
(一)家庭和亲属关系/78
(二)邻里治理传统/80
(三)正式的基层建制/83
三、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经验/84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84
(二)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十分重要/85
(三)居民自治的难度超乎想象/85
(四)社会治理需要尊重地方文化 /86
(五)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86
第五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当代实践
一、北京的网格化实践/91
二、宜昌的网格化实践/93
三、上海的网格化治理实践/98
(一)上海城市网格化综合治理现状/98
(二)城市网格化上海治理模式的发展展望/100
四、南京的网格化创新/101
(一)领导机构与政策/101
(二)网格划分/102
(三)网格员队伍建设/103
(四)网格化工作阵地和网格员工作条件建设/105
(五)信息化建设/105
(六)其他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及其效果/106
五、网格化实践的经验/108
(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108
(二)五社联动/109
六、网格化实践中面临的问题/114
(一)对网格化的认识问题/114
(二)“重维稳、轻服务”和“自治”的问题/114
(三)网格化社会治理如何实现有效地齐抓共管问题/115
(四)网格员问题/115
(五)一体化信息平台/116
(六)网格化治理主体多元化不足/116
第六章.优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建议
一、重新定位社区网格化治理/122
(一)转变治理理念,重塑网格化治理主体/123
(二)构建政府引导、联动职能网格服务治理体系/126
二、加强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工作保障/127
(一)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127
(二)搭建治理平台,增强科技赋能/128
三、培养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意识和能力/129
(一)坚持党建引领/130
(二)增强居民社区意识和自治精神/130
(三)积极培育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能 力/134
(四)加大社会组织培育/141
四、健全社区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142
(一)健全各项工作机制/142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143
五、构建高效的群众诉求联动响应体系/144
(一)建强规范化网格服务管理中心/144
(二)建立智能化应用平台/144
(三)健全科学化运行机制/144
六、形成有力的网格化社会治理组织保障体系/145
(一)强化组织领导/145
(二)强化部门协同/145
(三)强化工作保障/145
(四)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多元治理/146
(五)营造良好氛围/146
第七章.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社会工作介入实践
一、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社会工作介入服务的理念/155
(一)弱势优先、助人自助/155
(二)社区为 本/156
二、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社会工作介入服务主体/156
(一)政 府/156
(二)居民(村民)委员会/157
(三)社区居 民/158
(四)社会工作 者/158
三、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社会工作介入实践/158
(一)社会工作介入提升社区网格化治理专业性/159
(二)社会工作介入提高社区网格化治理精细化/171
第八章.社区工作者(网格员)
一、社区工作者的涵义及使命/186
(一)什么是社区工作者/186
(二)社区工作者的使 命/187
二、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修养/188
(一)社区工作者政治素质/188
(二)社区工作者的道德伦理素质/189
(三)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素养/190
(四)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养/192
三、社区工作者的人际关系/199
(一)人际关系概述/199
(二)如何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200
(三)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201
(四)如何处理与居民的关 系/202
附录:江苏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204
后记/214
展开全部

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许爱花,女,1964年生,江苏高淳人。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教授,江苏省就业创业培训专项导师,江苏省第一批社会工作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基层社会治理、老年社会工作,出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等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段继业,男,1962年生,甘肃会宁人。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二级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区研究。出版有《我们的社会》等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南京市公益创投项目专家多年,担任南京市多个区、街道和社区的社会治理顾问。多次承担项目评估工作,如青海省黄河流域水电站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云南陇把县艾滋病防治与社区发展项目评估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