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数字传播法十讲

数字传播法十讲

作者:曹然著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6-01
开本: 26cm 页数: 206页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37.4(7.2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数字传播法十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243712
  • 条形码:9787567243712 ; 978-7-5672-437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数字传播法十讲 内容简介

本书从法学、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切入,将数字传播技术作为考虑全部问题的背景因素、前提条件,以理论结合实际案例的方式,介绍了网络言论自由、网络谣言、网络安全、网络淫秽色情内容规制、网络侵权纠纷、网络知识产权、个人信息保护、隐私保护等问题。

数字传播法十讲 目录

**讲 数字传播与国家 **节 言论自由的边界 一、不得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二、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三、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 四、禁止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五、不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六、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七、不得煽动扰乱公共秩序 八、不得违反社会公德 九、不得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第二节 煽动性言论 一、六种不同的煽动犯罪类型 二、煽动行为与言论自由之间的界限 第三节 国家秘密 一、国家秘密的概念和确定 二、数字环境对于保守国家秘密的挑战 三、新闻单位的保密制度 四、法律责任 第二讲 数字传播与社会(上篇) **节 网络谣言 一、界定应受行政处罚的造谣违法行为的构成 二、依法规定行政处罚 三、查明造谣的违法事实 四、受到查处的相对人的救济渠道 五、第三方事实核查实践 第二节 网络色情 一、概念界定 二、数字传播条件下规制淫秽、色情的挑战 三、英、关关于网络色情内容的规制 第三讲 数字传播与社会(下篇) **节 网络广告 一、广告活动主体 二、广告审查 三、广告代言人规范 四、针对网络广告的特别规定 五、广告和新闻的严格区分 六、违法广告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 网络犯罪 一、基本概念 二、我国针对网络犯罪的惩治 第四讲 数字传播与名誉权保护(上篇) **节 基本概念 一、名誉权制度的形成 二、名誉侵权的对象 第二节 数字传播中名誉侵权的方式 一、诽谤 二、侮辱 第三节 数字传播中名誉侵权的认定 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三、被侵害的对象是特定的人 四、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第五讲 数字传播与名誉权保护(下篇) **节 数字传播中名誉侵权的抗辩 一、内容真实原则 二、公正评论原则 三、合理审查义务 第二节 数字传播中侵害名誉权的犯罪 第六讲 数字传播与隐私权保护(上篇) **节 基本概念 一、隐私权 二、数字时代的隐私 三、个人信息保护 第二节 个人隐私的安全风险与应对 一、个人隐私的安全隐患 二、个人隐私的保护机制 第七讲 数字传播与隐私权保护(下篇) **节 数字时代保护个人隐私的新主张——被遗忘权 一、被遗忘权的界定 二、被遗忘权在中国的法律基础 三、被遗忘权的法律性质和地位 第二节 通信隐私 一、新技术与隐私 二、针对网络通信的监控 第八讲 数字传播与著作权保护(上篇) **节 基本概念 一、著作权客体 二、著作权主体 三、著作权的各项权利 四、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 第二节 数字传播侵犯著作权 一、数字作品保护相关的法律 二、数字作品相关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九讲 数字传播与著作权保护(中篇) **节 合理使用 一、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科研目的而使用 二、为新闻传播而使用 三、其他公益使用 四、免费表演 五、特定群体使用 第二节 法定许可使用 一、基本概念 二、具体情形 第十讲 数字传播与著作权保护(下篇) **节 融合媒体中的新闻作品版权 第二节 短视频的版权问题 一、长短视频的行业竞争与相关侵权诉讼 二、短视频侵权行为的产生原因与应对困境 三、短视频版权的三个延伸问题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数字传播法十讲 作者简介

曹然,1991年3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主要从事传媒政策与法规方向的研究。现为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已结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1项,以及多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在《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艺理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各1篇。研究成果获中国传播学论坛(2017)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学学会奖(2020)第六届优秀学术奖三等奖、苏州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0)二等奖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