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大科学工程史

中国大科学工程史

作者:王大洲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4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67.0(6.2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大科学工程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640389
  • 条形码:9787553640389 ; 978-7-5536-4038-9
  • 装帧:软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大科学工程史 本书特色

中国大科学工程史研究领域**部综合性、通史类学术专著。本书系统梳理了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领域具有一流水平的科技成就,对当代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中国大科学工程史 内容简介

本书由大科学工程通史和学科研究大科学工程史两大部分构成,通史部分分析了大科学工程的性质、世界大科学工程的肇始和发展脉络以及中国大科学工程的缘起、展开和转型。学科研究大科学工程史部分介绍了空间、计算机、高能物理、能源、天文、地学、生命等七个领域的大科学工程建设的历史,具体描述了“两弹一星”、中国探月工程、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超导托卡马克装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等近四十个大科学工程的立项、建设、改造和运行的艰难历程,总结了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

中国大科学工程史 目录

绪论 大科学工程史研究
**节 大科学工程的兴起
第二节 大科学与大科学工程
第三节 大科学工程编史方法 **章 中国大科学工程发展源流
**节 民国时期的大科学工程梦
第二节 中国大科学工程的奠基
第三节 中国大科学工程的转型发展
第四节 中国大科学工程的发展壮大 第二章 “两弹一星”工程
**节 立国之战与核威胁
第二节 中国**颗原子弹的诞生
第三节 中国东风系列导弹的研制
第四节 中国**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第五节“两弹一星”工程的科学意义 第三章 计算领域: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与应用
**节 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银河与天河系列计算机
第三节 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
第四节 神威系列高性能计算机
第五节 国家超算中心 第四章 高能物理领域:专用设施
**节 “七上七下”的加速器建设项目
第二节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第三节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第四节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第五章 高能物理领域:衍生平台
**节 从同步辐射光源到中子探针
第二节 合肥同步辐射光源
第三节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第四节 大连相干光源
第五节 中国散裂中子源 第六章 核物理领域:核聚变与强磁场实验装置
**节 核聚变能源研究的兴起
第二节 中国环流器系列装置
第三节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第四节 神光系列装置
第五节 强磁场实验装置 第七章 空间领域:卫星平台、空间站与深空探测
**节 从航天工程迈向空间科学
第二节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第三节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第四节 子午工程
第五节 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
第六节 嫦娥工程 第八章 天文领域:授时系统与望远镜
**节 中国授时系统与天文望远镜的发展
第二节 长短波授时系统
第三节 郭守敬望远镜
第四节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第五节 硬X 射线调制望远镜 第九章 地学领域:地球和海洋探测工程
**节 地学领域大科学工程发展背景
第二节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第三节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第四节 实验1 号新型综合科学考察船
第五节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第十章 生命领域:从种质资源库到蛋白质研究设施
**节 生命领域大科学工程建设背景
第二节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第三节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
第四节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 第十一章 总结与展望
**节 中国大科学工程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中国大科学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中国大科学工程建设的新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大科学工程史 作者简介

王大洲,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理事,《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杂志主编。主要从事技术与工程哲学、大科学工程史研究。著作有《技术创新与制度结构》、《知识、场域与创新》、《技术、工程与哲学》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