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乡村治理:转型及其现代化

乡村治理:转型及其现代化

作者:罗必良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98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63.4(7.2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乡村治理:转型及其现代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9306103
  • 条形码:9787109306103 ; 978-7-109-3061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乡村治理:转型及其现代化 内容简介

以农为生的农民对土地的生存依附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村庄封闭性与人际交互的礼俗性,造就了村庄与村落社会。围绕着农业,乡村社会形成一套化解农民生存风险、维护村庄文化传统、构建乡村自治德治的重要组织资源。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尤其是要素的流动与村庄的开放,必然引发村庄秩序的转型,从而对乡村治理带来了嬗变与挑战。本书分为三部分,上篇为乡村治理的产权逻辑,从农业的种植出发,探讨传统乡村治理的逻辑;中篇为乡村转型的观察维度,讨论社会发展对传统乡村治理逻辑的冲击;下篇为乡村秩序重构的证据,则是从各个方面探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的治理绩效。

乡村治理:转型及其现代化 目录

导言:乡村治理的中国叙事 一、简要回顾:中国乡村治理的历史线索 二、农地确权: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三、中国经验:乡村治理的产权逻辑 四、本书的内容安排 **部分 乡村治理的产权逻辑 **章 乡村治理:产权强度的分析线索 一、问题的提出 二、乡村的性质:一个思想模型 三、乡村治理:产权强度的分析框架 (一)产权强度的分析线索 (二)地权强度、交易秩序与村庄治理 四、产权、交易与乡村治理转型 (一)农地产权:中国乡村治理的简要回顾 (二)产权弱化、关系型交易及其治理 (三)产权明晰、契约型交易及治理转型 五、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农地确权的解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分析线索 (一)农地产权与乡村治理形态:核心命题 (二)乡土中国“关系型”治理体系转型:基本事实 (三)“关系型”治理向“契约型”治理转变:产权机理 三、背景、数据及计量模型 (一)政策背景与实践意义 (二)数据来源 (三)变量设置及说明 (四)模型设置 四、模型结果与分析 (一)匹配对照组及匹配结果 (二)初始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1:安慰剂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2:考虑潜在的遗漏变量问题 (五)稳健性检验3:基于CLDS数据的再估计 (六)进一步分析:不同情境的考察 五、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进一步的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人情关系及其转型:契约性质的阐释 一、问题的提出 二、村庄人情关系及其“隐性契约”性质 (一)内隐的人情秩序外化为契约准则 (二)以感情交换为媒介的人情契约化 (三)以利益交换为媒介的人情契约化 三、乡土社会人情关系存续的基本逻辑 (一)人情表达为感情的交换 (二)人情表达为由生存共识所构建的风险规避机制 (三)人情表达为村社封闭环境中构建的利益共同体 四、人情关系的撕裂与“隐性契约”治理的难境 (一)人情关系撕裂的诱因 …… 第二部分 乡村转型的观察维度 第三部分 乡村秩序重构的证据
展开全部

乡村治理:转型及其现代化 作者简介

罗必良,博士。现为华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兼任广东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组评审专家。 先后主持各类科研课题共计100余项,获得各种科研成果奖励70余项。迄今出版专(合)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获得的主要荣誉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全国先进工作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