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沙凤桐中医眼科临证精要

沙凤桐中医眼科临证精要

作者:沙凤桐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634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2.4(5.5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沙凤桐中医眼科临证精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4207875
  • 条形码:9787574207875 ; 978-7-5742-078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沙凤桐中医眼科临证精要 内容简介

  近日,先生的入室弟子令言,将先生的讲义医论誊抄整理,成《沙凤桐中医眼科临证精要》一书。  此书理、法、方、药兼备具足,字里行间无不透发出先生对中医事业的无限热爱,对中医理论与临床诊疗的深刻理解。由医道而言,先生极为强调“天人合一”在中医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及“整体观念”在中医眼科中的重要指导意义。由医术而言,先生坚守“辨证论治”之法则,深入剖析眼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且特别指出,现代技术于中医眼科之应用,唯有建立在“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基础之上,方能真正发挥其辅弼之功。先生虽业眼科,然于中医而言,不精通全体医道,则无以精通眼科,更何况眼目之疾,至精至微,非智圆行方、胆大心细之人,不可与言此术!

沙凤桐中医眼科临证精要 目录

**部分 韦氏医学精要
一、中医眼科临床认证之眼局部症状诊要经验
(一)白珠病变
(二)眼部肿胀
(三)眼痒
(四)泪眵情况
(五)疼痛情况
(六)视力变化方面
(七)视觉形色异常方面
(八)瞳仁形态
二、中医眼科临床治法经验
(一)外眼病以祛邪为先导,内眼病以补肝肾为要务
(二)重视调理脾胃,采取多种形式
三、中医眼科临床用药经验
(一)中医眼科用药特点
(二)中医眼科慎用补阳药
(三)子仁类药物在中医眼科临床的应用
四、临床经典验方举例
(一)视神经萎缩
(二)皮质盲
(三)球后视神经炎
(四)视神经视网膜炎

第二部分 中医眼科浅讲
一、医德篇
二、医道篇
(一)中医眼科学医道之历史
(二)中医眼科学医道之脏腑
(三)中医眼科学医道之经络
(四)中医眼科学医道之气血神
(五)中医眼科学思维方法
(六)中医眼科学辨证方法之八纲辨证
(七)中医眼科辨证方法之脏腑辨证
(八)中医眼科辨证方法之五轮八廓辨证
(九)中医眼科辨证方法之卫气营血
(十)中医眼科症状辨证
……
第三部分 临床病案
第四部分 中医眼科常用方选
附录一:科学化管理
附录二:生平简介
展开全部

沙凤桐中医眼科临证精要 作者简介

  1974年夏,我与沙先生相识于宁夏西吉。彼时,我作为北京知青,在西吉县林场做赤脚医生。恰逢西吉县卫生局举办为期三个月的“赤脚医生学习班”,沙先生担任中医学的主讲老师,我们正是在此时此地,开启了一生亦师亦友的因缘。  荀子曾说:“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对于中医这门“执形而上之道,用形而下之术”的学问来说,良师的引领,就是无涯学海中传道解惑的明灯。彼时环境虽然艰苦,沙先生却一丝不苟,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细致讲解。对我而言,先生所传授的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他超越于“言传”之外的“身教”,即对传统医学的笃信与热爱,对中医思维方式的理解与体悟,对疾厄求救者的赤诚救治之心,则是更加珍贵的财富,是激励我在中医路上坚持前行的无限动力。  其后,先生从宁夏返回北京,并于1978年考取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生,师从韦文贵先生、韦玉英先生,专门深造中医眼科。我则于1979年考取了辽宁中医学院(现辽宁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师从胡炳文先生治伤寒学。此后近三十年,我与先生,虽未再有亲炙之缘,却是寄雁传书、音声相和。2007年,因缘又重新让我与先生常得相聚。彼时先生从香港返京,我们同在北京平心堂中医诊所出诊。每周有一两日诊余,可以与先生叙谈片刻。临床上遇到难解的眼疾患者,我常转请先生为其诊治,每每效如桴鼓、****。2016年夏,我的岳母忽然感到视物模糊变形,眼前常感电光闪烁,后被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众所周知,这是现代眼科极难治愈的病症,且往往呈渐进性发展,最终致盲。焦急之际,我首先想到了先生。当日求诊时,先生为我岳母悉心诊断、开处方,并温言安慰:“老人家得这个病,视力想要完全复原到从前的确不容易,但控制它不再发展,让老人生活无碍,应该还是可以的。”先生寥寥数语,却如春风拂面,令我与家人心中一块巨石落地。时至今日,四载光阴过去了,我岳母已届九旬高龄,竟全如先生所言,黄斑变性未有任何发展,除阅读文字困难外,平日起居劳作、外出散步,均不受目疾的影响。古人说“一人向隅,满坐不乐”,何况高堂,年迈而受此苦楚,儿女辈岂能心安?幸有先生妙手,方能成全孝道。由此可知,先生仁术,非仅医治身体,更成就了无数家庭的安乐与幸福。  佛家讲离合聚散常人难测。2016年冬天某日,我与往常一样出诊,诊余休息时,与先生闲谈,聊及下一年的出诊安排。叙毕,我们便各自回到诊室,继续工作了。当日先生面容明亮,笑声爽朗,温和一如往日,这就是先生留给我最后的剪影。2017年初,正值农历丁酉年上元节次日,我忽然听到先生离世的消息,震惊悲痛难以抑制。先生身体一向强健,饮食起居皆有法度,竟忽然驾鹤西去,岂仙乡贝阙,亦乏橘井扁鹊欤?  先贤已逝,而其学不朽。近日,先生的入室弟子令言,将先生的讲义医论誊抄整理,成《沙凤桐中医眼科临证精要》一书。此书理、法、方、药兼备具足,字里行间无不透发出先生对中医事业的无限热爱,对中医理论与临床诊疗的深刻理解。由医道而言,先生极为强调“天人合一”在中医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及“整体观念”在中医眼科中的重要指导意义。由医术而言,先生坚守“辨证论治”之法则,深入剖析眼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且特别指出,现代技术于中医眼科之应用,唯有建立在“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基础之上,方能真正发挥其辅弼之功。先生虽业眼科,然于中医而言,不精通全体医道,则无以精通眼科,更何况眼目之疾,至精至微,非智圆行方、胆大心细之人,不可与言此术!由此可知,先生学术生辉处虽在眼科,而学术之根柢,实在全体医道,岂局限于寸眸之间!  综观全书,先生誊写韦文贵、韦玉英二位先贤医论在前,令言整理先生医论医案在后,三代医人师徒父子之深厚情谊跃然于纸上,岐黄医道薪火相传之仁心仁术彰显于书中。学统长续,心灯不灭,先生有知,想必亦可宽慰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