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故事里的艺术史(二)

故事里的艺术史(二)

作者:张君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467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27.7(7.6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故事里的艺术史(二) 版权信息

  • ISBN:9787122404800
  • 条形码:9787122404800 ; 978-7-122-40480-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故事里的艺术史(二) 本书特色

作者通过对艺术史的广泛阅读与研究,力图将世界上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艺术家与艺术作品都囊括在这部并不宏大的著作之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自己妙趣横生讲述故事的能力,让读者在故事中受到艺术之感染。一幅幅绘画、一件件雕像、一个个已逝的艺术风格流派,宛如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在字里行间生动浮现了出来。

故事里的艺术史(二) 内容简介

《故事里的艺术史(二)》延续了《故事里的艺术史(一)》的编写思路,介绍了古今中外50个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本书以介绍艺术家或与其艺术作品相关的历史人物为核心,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叙述使晦涩难懂的艺术作品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本书的音频内容《艺术那些事儿:100个故事里的艺术史》已在“喜马拉雅”APP播出,播放量上百万。 《故事里的艺术史(二)》一书语言浅白风趣,脉络逻辑清晰,图文并茂,适合热爱艺术,对艺术博物馆、展览感兴趣的读者。

故事里的艺术史(二) 目录

01 昙曜五窟 从高鼻深目到秀骨清像:云冈石窟(上) 1

02 北魏的微笑 从高鼻深目到秀骨清像:云冈石窟(下) 9

03 魔幻圣殿 师法自然的“欧洲绘画之父”乔托 19

04 从藏经洞被盗谈起 国家宝藏之敦煌莫高窟 29

05 两个金匠的角逐 布鲁内莱斯基与圣母百花大教堂(上) 39

06 翡冷翠之冠 布鲁内莱斯基与圣母百花大教堂(下) 47

07 汉墓里的飞仙梦 探寻洛阳北邙的卜千秋墓 55

08 群星闪耀时 世界**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61

09 苑召难忘立本羞 阎立本的艺术人生 73

10 那一缕恣意挥洒的光 维米尔艺术的探秘之旅 83

11 绘尽繁华落寞时 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 93

12 那一抹淡淡的哀愁 “洛可可”先驱华托的“雅宴画” 103

13 挥毫犹鬼神 “草圣”张旭的浪漫主义书风 113

14 缔造“洛可可” 蓬巴杜夫人与布歇 123

15 悲情祭侄书,一腔正气满人间 颜真卿 135

16 两个天才的较量 巴洛克大师贝尼尼与波洛米尼 145

17 “宫花寂寞红” 周昉笔下的“绮罗人物” 159

18 平安女子图鉴 日本《源氏物语绘卷》赏 169

19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生平 米芾的笔走龙蛇与云山墨戏 177

20 “春信式”梦幻美人 铃木春信的“锦绘”浮世绘 185

21 “据说世外有天仙” 漫谈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 193

22 爱江山更爱美人 “印度的明珠”泰姬陵 201

23 从“细沈”到“粗沈” 吴门画派鼻祖沈周的绘画密码 209

24 自由引导人民 “浪漫主义的狮子”德拉克洛瓦(上) 221

25 “那个家伙,画得真好!” “浪漫主义的狮子”德拉克洛瓦(下) 227

26 一生只做一件事 草根画家仇英的逆袭之路 235

27 给我一场迷幻梦境 拉斐尔前派“三剑客”之罗塞蒂 245

28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印象派之父”莫奈的光影世界 253

29 不羁老莲 明末陈洪绶的“高古奇骇”画风 263

30 不羁老莲(续) 陈洪绶溘逝之谜 271

31 诗和远方 没有项圈的瘦狼:高更(上) 279

32 遁逃到另一个世界 没有项圈的瘦狼:高更(下) 285

33 “一团和气”话姑苏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293

34 走进珍禽异兽与奇花异草的世界 “天真画派”鼻祖亨利·卢梭 303

35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画中《西厢记》 317

36 从美男子到流浪汉 被困于地面的碧空之王:莫迪里阿尼(上) 327

37 邂逅珍妮 被困于地面的碧空之王:莫迪里阿尼(下) 335

38 宗室遗孤寻根记 “苦瓜和尚”石涛的自传式绘事 345

39 一个小便池引起的艺术狂潮 来自“达达主义”领袖杜尚的挑战 353

40 日间挥笔夜间思 扬州八怪的旗帜:郑板桥(上) 363

41 千磨万击还坚劲 扬州八怪的旗帜:郑板桥(下) 369

42 追赶生命的人 “暗黑系”天才埃贡·席勒 377

43 几何图形之魂 贝聿铭:构造永恒之美(上) 387

44 民族符号活化 贝聿铭:构造永恒之美(下) 397

45 被抽去脂肪的“火柴”人 贾科梅蒂和他的破烂工作室 409

46 民国*炫“中国风” “稚英画室”的月份牌画 421

47 “永远在神秘中徘徊” 图形大师埃舍尔的视觉探险 431

48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 441

49 硬核下的温柔 安藤忠雄的建筑世界 447

50 奇幻摩登的中国符号 东方变形大师张光宇 457

参考文献 467

展开全部

故事里的艺术史(二) 节选

据说公元453年的某一天,北魏的都城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一队威武霸气的车马正行在路中,原来这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溶在御驾东巡。突然,一个身披袈裟的和尚因躲避不及,与皇帝的车队撞个正着,侍从们正欲发作,文成帝白色的御马竟然不走了,它用嘴衔住这个和尚布衣袈裟的一角,任凭怎么驱赶都不撒嘴,并抬蹄刨地、发出阵阵嘶鸣。奇怪,难道是“马识善人”?通灵性的马能识别谁是佛缘深厚的大善人?这会不会是上天的一种暗示呢?果不其然,经过询问,原来这个和尚就是大名鼎鼎的高僧昙曜,正是自己要找的人!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相见,真是佛法高深啊!想当年,祖父拓跋焘接受出身北方高门士族的谋臣崔浩和道士寇谦之的劝谏,下令灭佛。一时间,寺院被毁,僧人被杀,无数佛教经典毁于一旦。其实,说起来,作为兴起于大兴安岭的游牧民族,鲜卑拓跋虽用武力征服了大半个中国,但面对先进的汉文化,与其他早期部族一样,拓跋部把与汉民族相融合寄托在宗教文化的建设上。当时不仅南方有“四百八十寺”,北方也有僧众两百万余、寺院三万余。据说,太武帝拓跋焘刚即位时,非常推崇佛教,常与各路高僧谈笑风生,但这样的局面没能维持多久。由于僧侣人数太多,不符合他全民皆兵的理念,又加上兵荒马乱及儒道释的冲突,而在一次平息叛乱的过程中,从佛寺中竟搜出大量的兵器和财物,这使怀疑沙门与起义军勾结的太武帝大为震怒,于是史称“三武一宗”的中国历史上**次灭佛运动就这样发生了。唉,在这件事上,拓跋濬的父亲,推崇佛教的太子拓跋晃,与祖父拓跋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太子设法延缓政令执行,让众多僧人包括昙曜得以逃逸,祖父因此耿耿于怀,几年后,不知为什么,祖父性情大变,喜怒无常,他杀了三朝谋臣崔浩,逼死太子,*终被一个阴狠狡诈的中常侍所杀,终年45岁。说来也巧,当初在太子拓跋晃的帮助下逃离平城、隐姓埋名的昙曜一直等着重振佛法的这一天(图1)。作为慧根深厚的高僧,年少出家的他除了精通佛典,对天文、地理、建筑和艺术也有很深的造诣。这次偶遇,正是继位后的文成帝颁布《修复佛法诏》的第二年。当然,在被文成帝任命为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沙门统后,如何弘扬佛法,使佛像坚不可摧,又不因一时的政治破坏而使经像法物荡然无存成了昙曜苦苦思索的命题。经过7年的深思熟虑和现场勘查,昙曜建议,在武州山南麓的幽静之地凿石开窟,并在窟内雕凿能体现北魏皇帝容貌的佛像,传达“佛帝合一”“君权神授”的理念,这与文成帝既借此忏悔祖父的废佛之过,又为祖先追福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建造云冈石窟的宏伟工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而这*早开凿的五个石窟被后人称作“昙曜五窟”(图2)。如今,云冈的第16窟至第20窟就是著名的“昙曜五窟”。与开凿在鸣沙山砂岩断层上的敦煌莫高窟不同,云冈堡武州山质地坚硬的花岗岩使石窟内部丰富的空间层次得以实现,而以石雕代替彩塑,浮雕代替壁画,总之,这就是一座石头雕凿的佛国圣殿。五窟的平面皆为马蹄形,穹隆顶,一门一窗,窟内虽宽敞,但高度均在13米以上的形体高大、气势磅礴的主佛像几乎占满了整个空间。第17窟至第20窟的主佛像都着“偏袒右肩式”袈裟,就是衣服从左肩斜披至右腋,右肩覆衣角,右胸及右臂都裸露在外,而位于昙曜五窟*东端的第16窟的释迦牟尼却穿着双领下垂式的中国式的“冕服”,而且只有他没有胁侍。他赤脚立于莲花台上,脸型瘦长,神情英俊,左手轻抬呈说法印,右手上举施无畏印,肉髻高耸的波浪状发纹和挺拔健美的身姿衬托出他英姿勃发的帝王风范,据说他象征着文成帝拓跋溶(图3)。不需胁侍代表他恢复佛法的坚毅决断,而身上的服饰则是初发心时的僧衣,并非入定后的传统袈裟。有趣的是,佛像身上镶嵌有黑色琉璃石,据说与拓跋濬身上的黑痣位置相吻合。第17窟中形体魁梧伟岸、戴宝冠、饰璎珞的交脚弥勒菩萨,象征着英年早逝的太子、后来被追封为景穆帝的拓跋晃。他束腰收腹、下着长裙,具有浓厚的异域情调(图4)。第18窟的释迦牟尼立于低平的莲花座上,他面相丰圆,身躯伟岸,一手抚胸,一手垂地,似作扪心自问状(图5、图6)。他的袈裟衣纹中雕刻有上千尊禅坐的小佛像,一行行一列列随衣纹波动舒缓而上下举折,正斜蜿蜒,这种设计是前无古人的一大创举。这应该就是灭佛的太武帝拓跋焘,也许“千佛袈裟”是“往生”观念的体现,把蒙难而终成正果的众弟子附在太武帝袈裟上以资永念或告诫(图7)。内壁上层的十大弟子上半身为高浮雕,下半身则完全隐没于石壁之中,给人一种跃然而出的感觉。他们或手提净瓶,或拈花微笑,或若有所悟,或喜从心生,神态各异,雕工精湛。尤其是上层北侧的弟子摩诃迦叶虽饱经风霜却面带微笑,似乎正无比虔诚地聆听着佛的教诲。雕刻家以简练的几大块面、几道线刻,就把高鼻深目的印度僧人塑造得出神入化(图8、图9)。第19窟的两位胁侍菩萨分别处于左右两个小洞中,三洞作为一组,从而成为云冈*大的洞窟。庄严肃穆的释迦

故事里的艺术史(二) 作者简介

张君,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系。喜马拉雅青椒计划百大名师签约主播,创建“风声峻”艺术传播机构。主要从事艺术史与设计史研究。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多篇论文发表于《装饰》等艺术类专业期刊上。出版专著《故事里的艺术史(一)》,获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评选的“2020浙版好书TOP30”。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